《实验二 植物细胞的后含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二 植物细胞的后含物.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实验二 植物细胞的后含物实验二 植物细胞的后含物、胞间连丝与细胞质运动 知识背景 植物细胞在生长期间,细胞内的细胞质都处于不断运 动之中,并通过胞间连丝和纹孔与相邻细胞进行物质和信息传递。在新陈代谢中,细胞内常有一些贮藏物质或代谢产物,叫做后含物,可通过一些染色方法加以观察。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植物细胞内的几种主要的贮藏营养物质的形态结构及检验方法。 通过细胞的胞间连丝、纹孔以及细胞质运动现象的观察,了解植物体本身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掌握植物组织离析法。 二、仪器、药品与材料 实验材料 马铃薯的块茎,桔梗的根,半夏的球茎,蓖麻的种子,鸭跖草、四季海棠(Begonia semperflor
2、e Link et Otto)、印度橡皮树(Ficus elastica Rixb.)、穿心莲的叶,柿的胚乳切片,黑松的离析管胞,黑松茎的三种切面的模型和切片,黑藻的幼嫩植株,吊竹梅的花。 仪器与用品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解剖刀、刀片、镊子、吸水纸、擦镜纸、培养皿、滴管。 试剂 碘-碘化钾溶液、40%盐酸、5%间苯三酚、10%碘甘油、50%乙醇、乙醚、水合氯醛、硝酸汞溶液。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淀粉粒 取马铃薯的块茎剖开后,用解剖刀在剖面轻轻刮几下,将刀口处的浑浊液体放入载玻片水滴中,加一小滴稀甘油,盖上盖玻片。从低倍镜逐渐转换到高倍镜,同时将光圈调小,观察单粒淀粉粒、复
3、粒淀粉粒。后两种淀粉粒在马铃薯中都有分布,需旋转细调节器仔细观察。观察以后,再用稀释10倍的碘-碘化钾溶液染色,将淀粉粒染成淡蓝色,轮纹清晰可见。 取其它一些植物的贮藏根或贮藏茎,如:桔梗、半夏等,分别刮取淀粉粒观察,并与马铃薯淀粉粒进行比较,注意彼此间淀粉粒的大小、形状、层纹和脐点有何不同,试找出各自淀粉粒的特征。 糊粉粒 取蓖麻种子剥去种皮,作子叶的切片加以观察。可以见到在其细胞中充满贮藏物质,其中较小的、见不到同心圆结构的颗粒就是糊粉粒。用组织化学方法鉴定,经过碘-碘化钾溶液染色,被染成蓝色的是淀粉粒,被染成暗黄色的是糊粉粒 晶体 植物细胞的代谢产物,依化学成分可分为草酸钙结晶和碳酸钙结
4、晶。 草酸钙结晶 取鸭跖草或四季海棠的叶片,撕取表皮制成临时装片,试找出草酸钙结晶,并根据形状区分出是何种形态的结晶。 碳酸钙结晶 做印度橡皮树叶片的横切面,在形成复表皮的含晶细胞中,可见形如一串悬挂的葡萄,一端与细胞壁连接,称钟乳体。也可用穿心莲叶经水合氯醛透化后,用稀甘油封片,观察钟乳体正面观形态。 胞间连丝和纹孔 胞间连丝 柿胚乳细胞的胞间连丝 观察柿胚乳切片。 辣椒果皮细胞的胞间连丝 从辣椒果实上取一小块表皮,从内侧刮去果肉,制成临时装片。镜检。 纹孔 由纹孔腔和纹孔膜两部分构成。纹孔可分为单纹孔和具缘纹孔。 单纹孔 镊取梨果实近中心处的少量果肉,用镊子柄充分压扁后,滴上一滴40%盐酸
5、,2min后再加滴一滴间苯三酚。镜检可见成团排列的石细胞,其次生壁被染成红色,具有分枝道的纹孔清晰可见。 具缘纹孔 在松树管胞离析装片中,可以观察到具有纹孔塞的具缘纹孔。结合松树茎的三种切面的切片及模型的观察,建立起具缘纹孔的立体结构。 细胞质运动现象 生长良好的黑藻植株近茎端取一张完整的幼叶,做成临时装片。镜检观察靠近叶脉处的细胞。 取含苞未放或刚刚开花的吊竹梅花丝一枚,制成临时装片,可见花丝的表皮毛由若干个排成单列的椭圆状细胞构成,呈念珠状。观察其细胞内的细胞质运动有何特征,将所观察的两种细胞质运动现象进行比较,分别归纳其特点。 细胞质运动是生活细胞的标志之一,细胞凋亡,运动也就停止。 四、作业 1. 绘马铃薯淀粉粒形态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2. 绘制所观察的几种晶体形态图,描述草酸钙晶体和碳酸钙晶体的检识方法。 3. 绘柿胚乳细胞,注明胞间连丝。 五、思考与探索 1. 为什么在显微镜下可见到淀粉粒具有轮纹和脐点? 2. 纹孔和胞间连丝之间有什么关系? 3. 你知道有几种细胞质运动方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36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