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的比较分析.docx
《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的比较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的比较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的比较分析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的比较分析 关于内部控制质量、信用模式与企业价值 和论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的文献研究 摘要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是经济学研究的两种最主要方法,而对两种方法的选择则是近当代国内外学者热议的话题,深入剖析两者的异同对会计理论的研究有深远影响。本文首先将对两种方法的概念及研究框架作出详细解释,而后通过对两篇文献的主题、方法、内容及结论的分析,阐述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接着总结两种方法各自的特点并比较分析其不足之处,最后在对两种方法的抉择问题上提出会计研究的方法选择应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观点。 关键词实证研究 规范研究 方法选择 现代会计理论的种类,
2、虽然有很多流派,但就其研究风格而言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规范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理论,其对应的研究方法就是规范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 所谓规范研究方法,是指利用演绎方法,由普遍性原则推导出个别结论的一种推理方法,它不受现实事物的影响,强调“应该是什么”,因而会计理论研究者常常从特定的价值判断基础出发,力求从逻辑高度概括出最优的会计事务是什么,进而指导会计事务。其基本研究框架是:首先提出问题,然后搜集并梳理相关文献,最后通过严密的演绎逻辑推理得出用文字描述的研究结论。 而实证研究方法强调数学方法,基本研究框架是:首先提出假设,然后收集样本数据并建立分析模型,最后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具有数量特征的
3、研究结论。其一般研究过程是:确立研究课题寻求相关理论提出假设或命题将假设或命题操作化设计研究方案搜集数据资料分析数据、检测假相或命题分析研究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它采用了归纳、分析、比较、综合与数学等基本会计研究方法,为解释和预测会计事务提供了新的概念框架,拓宽了会计研究领域。 下面以两篇文献为例,具体阐述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 一、论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 文章第一部分阐述了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的密切联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控制的发展促进了企业价值理论的发展 第1页,共8页 文章总结道:内部控制理论的每一个阶段性成果无不与企业组织形式、管理的环境和企业的价值目标密切相关,随着社
4、会经济环境和内部管理的变化,内部控制和企业价值理论也必将获得新的发展。 2内部控制的目标就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文章指出,内部控制是由控制主体根据企业总体目标而建立的,目的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查弊和纠错,而是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是参与企业经营的各利益相关者权益要求的实现途径,进而成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具体体现。 3内部控制是企业进行价值管理的具体化形式之一 文章表示,价值管理可以具体化为各种形式,内部控制就是其中的具体形式之一,也是能促进企业价值不断增值的因素之一,可以将企业内部控制具体目标按照企业业务循环分解,所有具体的内部控制活动都有助于企业价值的增长,可以认为是企业价值活动的具体
5、化形式。 4企业价值活动在内部控制的控制范围之内 价值管理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和进行经营管理,而内部控制在设计与执行过程中有其特殊的基础作用,恰恰是协调企业各方利益关系的一种最佳手段,成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得以实现的强有力保证之一。 文章第二部分对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价值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针对现金流量考虑提升企业价值的途径 综合来考虑,增加生产、扩大销售是提升企业价值的根本途径;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过多的营运资本占用意味着企业价值的降低,所以也要考虑营运资本的变动状况;同时,折旧的数量大小会影响到企业现金流量的多少;另外,加强对企业现金流量的控制,对影响现金流量的各
6、因素实施严格的内部控制,就有利于企业价值的增加。 2制定可以提升企业价值的发展战略 在战略制定过程中,首先要对战略环境进行分析,并专注于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其次要分析影响企业价值的核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内部控制与企业战略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所以,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首先要制订以增加企业价值为目标的战略,然后通过内部控制来保证战略的有效执行。 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要强调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同时,还可以扩大企业的债权资本,形成由股权和债权为主导、由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企业的局面;此外,要优化董事会结构,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和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 第2页,共8页 4优化内部控制
7、的评价系统 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优化需要内部和外部的共同作用。内部审计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可见,通过内部控制审计,监督、检查、纠正和处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可以使内部控制更趋于完善。 二、内部控制质量、信用模式与企业价值 文章首先对以往文献做了回顾与评价,并根据信号传递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提出了三个假设:假设1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较多使用应付账款和较少使用预付账款等商业信用模式;假设2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该企业在借款活动中较多使用信用借款等较低
8、成本的银行信用模式;假设3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越可能选择较低成本的信用模式,市场会给予更高的评价,公司价值越高。 紧接着,文章剔除了沪市上市公司,仅将深市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搜集了XX年x月x日XX年lx月x日期间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710家深市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按既定条件进行筛选,最终获得了有效样本数575家,在使用描述性统计的基础之上,为验证假设构建了3个不同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随着模型的逐步演算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文章得出了以下实证研究结论: 1描述性统计结果 在575家样本公司的总负债中,54%的债务属于商业信用,264%属于银行的信用
9、借款;有598%的上市公司选择聘请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进行审核和鉴证,有983%的企业年报审计意见类型为标准无保留意见;除了偿债能力指标变量(资产负债率)均值不显著外,其他变量均值都显著异于0。 2相关性检验 企业资产规模、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在境外上市、审计意见类型和企业的区域位置都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企业营运能力和最终控制人类型与内部控制质量负相关,除了营运能力指标变量与预期符号相反外,其他变量符号均与文章的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一致;而模型各自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问题,只呈现一种弱相关关系。 3多元回归实证结果分析 从模型回归结果可以证明假设1,说明
10、企业内部控制自愿披露程度越高,向上第3页,共8页 下游客户传递的企业价值的信号越高,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就能较多的使用应付账款和较少的使用预付账款等商业信用模式。 从模型的回归结果可以证明假设2,说明企业内部控制自愿披露程度越高,向银行传递了企业价值越高的信号,该企业在借款活动中就能够获得较多的信用借款等较低成本的银行信用额度。 从模型回归结果可以证明假设3,说明企业价值与采用较低成本的商业信用模式和银行信用模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具体来说,企业价值与应付账款占总负债比重显著正相关,与预付账款占总资产比重显著负相关,企业价值与内部控制自愿披露程度显著正相关,但是企业价值与两者的交互项相关程度
11、不显著。 4稳健性检验 为了检验以上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文章还通过控制行业变量,对上述模型再一次进行检验和回归,发现提出的三个假设仍然成立。因此,文章的研究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综合比较这两篇文献,论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主要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对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国内外文献综述和研究回顾,提出价值最大化已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企业目标;还指出所有的财务管理或企业管理活动从最初的以利润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演变为现在的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反映了内部控制的发展规律和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共同目标。而内部控制质量、信用模式与企业价值则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就内部控制影响企业价值的经济原理做了尝试性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证 研究 规范 比较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35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