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学案:如何分析.doc
《高三历史学案:如何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学案:如何分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如何分析 一、学生存在的问题1.回答问题时,有时审题不清,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学生基础知识没有把握好或把握不牢,对基本概念或结论理解不深、不透,缺乏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而导致的。如:我们本次月考有个题目:为什么说戊戌变法运动是一场近代化运动?学生就是由于对近代化的概念掌握不准确,导致失分很严重。2.学生的思维习惯问题。当时也是受到了我们现在在用的教科书的影响。我们现在的教科书是分成政治、经济、文化三本书分别讲述,使学生在解答问题的时候,就缺乏整体意识。如我们上学期考了一个题目:请讲一下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的背景。还是我们班级中比较更好的同学,也只是讲了一句书本中的话民族危机
2、的深重。而根本就没有去考虑其他的背景,比如经济、思想文化等。二、解决的方案1.教师要把一些历史概念讲完整、讲全面。包括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2.要让学生有这样一个整体的意识。3.教师在课堂上多讲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还要引导学生去实践。如,分析背景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影响要如何分析等等问题。就背景的分析:背景可以分成国际背景、国内背景;也可以分成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又包括历史条件(如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条件)、导火线、借口(如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如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有其共性,也有其个性。其共性有: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例如汉唐时期都曾出现一
3、些太平盛世,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这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如汉初高祖在位时期实行一些宽舒政策,文帝景帝在位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这些措施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汉初经济发展起来,并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景象。唐初的统治者也是吸取了隋末农民起义的教训,才出现了贞观之治这样一个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的局面。生产力的进步。如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等,是社会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条件。例如唐朝时的曲辕犁、筒车的出现,还有水利工程的兴修,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也是经济
4、发展的重要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这是各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而具体到某一朝代,调整统治政策的内容又有所不同,这也就是其个性。如:唐初,唐太宗推行的均田制、租庸调制等经济政策还有政治上推行科举制、重视农业等,都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如2009年浙江省文综试题:38.(26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主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学 如何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34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