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doc
《西工大《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工大《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北工业大学 信号与线性系统实验报告 学院 : 班级 : 姓名 学号: 实验一 常用信号的分类与观察一、实验内容观察常用信号的波形特点及其产生方法;使用示波器对常用波形测量参数;掌握JH5004信号产生模块的操作;对于一个系统特性的研究,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研究它的输入输出关系,即在一特定输入信号下,系统对应的输出响应信号。因而对信号的研究是对系统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系统特性观察的基本手段与方法。在本实验中,将对常用信号和特性进行分析、研究。信号可以表示为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函数,在这里仅对一维信号进行研究,自变量为时间。常用的信号有:指数信号、正弦信号、指数衰减正弦信号、复指数信号、Sa(t)信号
2、、钟形信号、脉冲信号等。1、 指数信号:指数信号可表示为。对于不同的a取值,其波形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如下图所示:在JH5004“信号与系统”实验平台的信号产生模块可产生a0的函数的波形。通过示波器测量输出信号波形,测量函数的a、K参数。2、 正弦信号:其表达式为,其信号的参数有:振幅K、角频率 w、与初始相位。其波形如下图所示:通过示波器测量输出信号测量波形,测量正弦信号的振幅K、角频率w参数。3、 指数衰减正弦信号:其表达式为,其波形如下图:4、 复指数信号:其表达式为一个复指数信号可分解为实、虚两部分。其中实部包含余弦衰减信号,虚部则为正弦衰减信号。指数因子实部表征了正弦与余弦函数振幅随时
3、间变化的情况。一般,正弦及余弦信号是衰减振荡。指数因子的虚部则表示正弦与余弦信号的角频率。对于一个复信号的表示一般通过两个信号联合表示:信号的实部通常称之为同相支路;信号的虚部通常称之为正交之路。利用复指数信号可使许多运算和分析得以简化。在信号分析理论中,复指数信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基本信号。5、 Sa(t)信号:其表达式为。Sa(t)是一个偶函数,t=,2,n时,函数值等于零。该函数在很多应用场合具有独特的应用。其信号如下图所示:6、 钟形信号(高斯函数):其表过式为。其信号如下图所示:7、 脉冲信号:其表达式为,其中为单位阶跃函数。其信号如下图所示:二、实验过程在下面实验中,按1.3节设置信
4、号产生器的工作模式为11。1、 指数信号观察:通过信号选择键1,按1.3节设置A组输出为指数信号(此时信号输出指示灯为000000)。用示波器测量“信号A组”的输出信号。观察指数信号的波形,并测量分析其对应的a、K参数。2、 正弦信号观察: 通过信号选择键1,按1.3节设置A组输出为正弦信号(此时A组信号输出指示灯为000101)。用示波器测量“信号A组”的输出信号。在示波器上观察正弦信号的波形,并测量分析其对应的振幅K、角频率 w。3、 指数衰减正弦信号观察(正频率信号):通过信号选择键1、按1.3节设置A组输出为指数衰减余弦信号(此时信号输出指示灯为000001),用示波器测量“信号A组”
5、的输出信号。通过信号选择键2、按1.3节设置B组输出为指数衰减正弦信号(此时信号输出指示灯为000010),用示波器测量“信号B组”的输出信号。*分别用示波器的X、Y通道测量上述信号,并以X-Y方式进行观察,记录此时信号的波形,并注意此时李沙育图形的旋转方向。(该实验可选做)分析对信号参数的测量结果。4、 *指数衰减正弦信号观察(负频率信号):(该实验可选做)通过信号选择键1、按1.3节设置A组输出为指数衰减余弦信号(此时信号输出指示灯为000011),用示波器测量“信号A组”的输出信号。通过信号选择键2、按1.3节设置B组输出为指数衰减正弦信号(此时信号输出指示灯为000100),用示波器测
6、量“信号B组”的输出信号。分别用示波器的X、Y通道测量上述信号,并以X-Y方式进行观察,记录此时信号的波形,并注意此时李沙育图形的旋转方向。将测量结果与实验3所测结果进行比较。5、 Sa(t)信号观察:通过信号选择键1,按1.3节设置A组输出为Sa(t)信号(此时信号输出指示灯为000111),用示波器测量“信号A组”的输出信号。并通过示波器分析信号的参数。6、 钟形信号(高斯函数)观察:通过信号选择键1,按1.3节设置A组输出为钟形信号(此时信号输出指示灯为001000),用示波器测量“信号A组”的输出信号。并通过示波器分析信号的参数。7、 脉冲信号观察:通过信号选择键1,按1.3节设置A组
7、输出为正负脉冲信号(此时信号输出指示灯为001101),并分析其特点。三、实验数据对于一个系统特性的研究,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研究它的输入输出关系,即在一特定输入信号下,系统对应的输出响应信号。因而对信号的研究是对系统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系统特性观察的基本手段与方法。在本实验中,将对常用信号和特性进行分析、研究。1. 指数信号通过信号选择键1,按1.3节设置A组输出为指数信号(此时信号输出指示灯为000000)。用示波器测量“信号A组”的输出信号。2. 正弦信号通过信号选择键1,按1.3节设置A组输出为正弦信号(此时A组信号输出指示灯为000101)。用示波器测量“信号A组”的输出信号。3. 指
8、数衰减正弦信号通过信号选择键1、按1.3节设置A组输出为指数衰减余弦信号(此时信号输出指示灯为000001),用示波器测量“信号A组”的输出信号。*分别用示波器的X、Y通道测量上述信号,并以X-Y方式进行观察,记录此时信号的波形,并注意此时李沙育图形的旋转方向。(该实验可选做) 4. 复指数信号通过信号选择键1、按1.3节设置A组输出为指数衰减余弦信号(此时信号输出指示灯为000011),用示波器测量“信号A组”的输出信号。5. Sa(t)信号通过信号选择键1,按1.3节设置A组输出为Sa(t)信号(此时信号输出指示灯为000111),用示波器测量“信号A组”的输出信号。并通过示波器分析信号的
9、参数。6. 钟形信号通过信号选择键1,按1.3节设置A组输出为钟形信号(此时信号输出指示灯为001000),用示波器测量“信号A组”的输出信号。并通过示波器分析信号的参数。7. 脉冲信号通过信号选择键1,按1.3节设置A组输出为正负脉冲信号(此时信号输出指示灯为001101),并分析其特点。四、实验结果分析及思考1、 分析指数信号、正弦信号、指数衰减正弦信号、复指数信号、Sa(t)信号、钟形信号、脉冲信号的特点。答:1、指数信号:指数信号可表示为。对于不同的a取值,其波形表现为不同的形式.2、正弦信号:其表达式为,其信号的参数有:振幅K、角频率 w、与初始相位。通过示波器测量输出信号测量波形,
10、测量正弦信号的振幅K、角频率w参数。3、指数衰减正弦信号:其表达式为,其波形如下图:4、复指数信号:其表达式为一个复指数信号可分解为实、虚两部分。其中实部包含余弦衰减信号,虚部则为正弦衰减信号。指数因子实部表征了正弦与余弦函数振幅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一般,正弦及余弦信号是衰减振荡。指数因子的虚部则表示正弦与余弦信号的角频率。对于一个复信号的表示一般通过两个信号联合表示:信号的实部通常称之为同相支路;信号的虚部通常称之为正交之路。利用复指数信号可使许多运算和分析得以简化。在信号分析理论中,复指数信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基本信号。5、Sa(t)信号:其表达式为。Sa(t)是一个偶函数,t=,2,n时,函
11、数值等于零。该函数在很多应用场合具有独特的应用。6、钟形信号(高斯函数):其表过式为。7、脉冲信号:其表达式为,其中为单位阶跃函数. 2、 按1.3节设置输出为复指数正频率信号(A组输出与B组输出同时观察)与复指数负频率信号(A组输出与B组输出同时观察),并说明这两类信号的特点。答:复指数正频率信号:震荡性,随着时间增加振幅增大。指数负频率信号:震荡性,随着时间增加振幅衰减。 3、 写出测量指数信号、正弦信号、指数衰减正弦信号、复指数信号、Sa(t)信号、钟形信号、脉冲信号的波形参数;答:指数信号波形参数:k=1 ;a=1 ; 0; -1;正弦信号波形参数:k=1 ;w=1;指数衰减正弦信号参
12、数:k=1;a=1;复指数信号参数:k=1;a=1;w=1;Sa(t)信号波形参数:无;钟形信号波形参数:E=1;t=1;脉冲信号波形参数:无;实验二 信号的基本运算单元一、实验内容使用减法器、加法器、倍乘器、反相器、积分器、微分器等处理信号,分析他们的运算特性。二、实验过程在下面实验中,按1.3节设置信号产生器的工作模式为11。1、 加法器特性观察:通过信号选择键1使对应的 “信号A组”的输出为270Hz信号(A组输出信号指示灯为000101),通过信号选择键2使对应的 “信号B组”的输出为2160Hz信号(B组输出信号指示灯为000110)。用短路连线器将模拟信号A、B组的输出信号送入加法
13、器的X1、X2输入端,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端Y的波形。2、 减法器特性观察:通过信号选择键1使对应的“信号A组”的输出为全波检滤信号(A组输出信号指示灯为010000),通过信号选择键2使对应的“信号B组”为半波检波信号(B组输出信号指示灯为010001)。用短路连线器将模拟信号A、B组的输出信号送入减法器的X1、X2输入端,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端Y的波形。3、 倍乘器特性观察:通过信号选择键1使对应的 “信号A组”的输出信号为2160Hz的正弦信号(A组输出信号指示灯为000110)。用短路连线器将信号A组的输出信号送入倍乘器的X输入端,观察输出端Y的波形。4、 反相器特性观察:通过信号选择键1使对
14、应的 “信号A组”的输出信号为2160Hz的正弦信号(A组输出信号指示灯为000110)。用短路连线器将信号A组的输出信号送入反相器的X输入端,观察输出端Y的波形相位与输入波形的相位关系。5、 积分器特性观察:通过信号选择键1使对应的“信号A组”的输出为连续正负脉冲对信号(A组输出信号指示灯为001101)。用短路连线器将信号A组的输出信号送入积分器的X输入端,观察输出端Y的波形与输入波形的关系。6、 微分器特性观察:通过信号选择键使对应的“信号A组”的输出依次为连续正负脉冲信号(A组输出信号指示灯为001001)、间隔正负脉冲信号(A组输出信号指示灯为001101)、正负指数衰减冲击信号(A
15、组输出信号指示灯为001110)、锯齿信号(A组输出信号指示灯为010010)。用短路连线器将信号A组的输出信号送入微分器的X输入端,观察输出端Y的波形与输入波形的关系。三、实验数据在下面实验中,按1.3节设置信号产生器的工作模式为11。1、 加法器特性观察:通过信号选择键1使对应的 “信号A组”的输出为270Hz信号(A组输出信号指示灯为000101),通过信号选择键2使对应的 “信号B组”的输出为2160Hz信号(B组输出信号指示灯为000110)。用短路连线器将模拟信号A、B组的输出信号送入加法器的X1、X2输入端,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端Y的波形。2、 减法器特性观察:通过信号选择键1使对应
16、的“信号A组”的输出为全波检滤信号(A组输出信号指示灯为010000),通过信号选择键2使对应的“信号B组”为半波检波信号(B组输出信号指示灯为010001)。用短路连线器将模拟信号A、B组的输出信号送入减法器的X1、X2输入端,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端Y的波形。3、 倍乘器特性观察:通过信号选择键1使对应的 “信号A组”的输出信号为2160Hz的正弦信号(A组输出信号指示灯为000110)。用短路连线器将信号A组的输出信号送入倍乘器的X输入端,观察输出端Y的波形。4、 反相器特性观察:通过信号选择键1使对应的 “信号A组”的输出信号为2160Hz的正弦信号(A组输出信号指示灯为000110)。用短
17、路连线器将信号A组的输出信号送入反相器的X输入端,观察输出端Y的波形相位与输入波形的相位关系。5、 积分器特性观察:通过信号选择键1使对应的“信号A组”的输出为连续正负脉冲对信号(A组输出信号指示灯为001101)。用短路连线器将信号A组的输出信号送入积分器的X输入端,观察输出端Y的波形与输入波形的关系。6、 微分器特性观察:通过信号选择键使对应的“信号A组”的输出依次为连续正负脉冲信号(A组输出信号指示灯为001001)、间隔正负脉冲信号(A组输出信号指示灯为001101)、正负指数衰减冲击信号(A组输出信号指示灯为001110)、锯齿信号(A组输出信号指示灯为010010)。用短路连线器将
18、信号A组的输出信号送入微分器的X输入端,观察输出端Y的波形与输入波形的关系。 四、实验结果分析及思考1、 画出最常用的信号运算单元:减法器、加法器、倍乘器、反相器、积分器、微分器的电路结构;分析常用的信号运算单元:减法器、加法器、倍乘器、反相器、积分器、微分器的运算特点;答:1、 加法器:其电路构成如下图所示在该电路中元件参数的取值为:,其输出Y与输入x1、x2的关系为:2、 减法器:其电路构成如下图所示在该电路中元件参数的取值为:,其输出Y与输入x1、x2的关系为:3、 倍乘器:其电路构成如下图所示在该电路中元件参数的取值为:,其输出Y与输入x的关系为:4、 反相器:其电路构成如下图所示在该
19、电路中元件参数的取值为:,其输出Y与输入x的关系为:5、 积分器:其电路构成如下图所示在该电路中元件参数的取值为:,其输出Y与输入x的关系为:6、 微分器:其电路构成如下图所示在该电路中元件参数的取值为:,其输出Y与输入x的关系为:3.采用基本运算单元构建:的电路。答; 实验三 信号的合成一、实验内容按下面公式调整五路信号的幅度,逐步加入合成信号,观察输出信号波形的变化。在“信号与系统”中,周期性的函数(波形)可以分解成其基频分量及其谐波分量(如下图所示,基频与谐波的幅度与信号的特性紧密相关。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一般周期性的信号,其谐波幅度随着谐波次数的增加相应该频点信号幅度会减少。因而,对于一
20、个周期性的信号,可以通过一组中心频率等于该信号各谐波频率的带通滤波器,获取该周期性信号在各频点信号幅度的大小。同样,如果按某一特定信号在其基波及其谐波处的幅度与相位可以合成该信号。理论上需要谐波点数为无限,但由于谐波幅度随着谐波次数的增加信号幅度减少,因而只需取一定数目的谐波数即可。二、实验过程1、 方波信号的合成:(1) 按下面公式调整五路信号的幅度:(2) 逐步加入合成信号,观察输出信号波形的变化;2、 周期锯齿信号的合成:(1) 按下面公式调整五路信号的幅度:(2) 逐步加入合成信号,观察输出信号波形的变化;3、周期半波信号合成(不含直流信号):(1) 按下面公式调整五路信号的幅度:(2
21、) 逐步加入合成信号,观察输出信号波形的变化;三、实验数据1、 方波信号的合成:(1) 按下面公式调整五路信号的幅度:(2) 逐步加入合成信号,观察输出信号波形的变化; 2、 周期锯齿信号的合成:(3) 按下面公式调整五路信号的幅度:(4) 逐步加入合成信号,观察输出信号波形的变化; 3、 周期半波信号合成(不含直流信号):(3) 按下面公式调整五路信号的幅度:(4) 逐步加入合成信号,观察输出信号波形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分析及思考1、 周期性信号的频谱特性是什么?答:(1)离散性。指频谱由频率离散而不连续的谱线组成,这种频谱称为离散频谱或线谱。(2)谐波性。指各次谐波分量的频率都是基波频率
22、的整数倍,而且相邻谐波的频率间隔是均匀的,即谱线在频率轴上的位置是W的整数倍。(3)收敛性。指谱线幅度随n而衰减到零。因此这种频谱具有收敛性或衰减性.2、 合成之后的信号与期望信号是否相同,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不同?答:不相同。实验信号只有三个谐波信号,理论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即基波二次谐波三次谐波四次谐波叠加N次谐波,因此叠加的波形与理想信号会有差异。实验四 线性时不变系统一、 实验内容1、 观察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叠加性和均匀性,是不变特性,微分特性,因果性2、 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3、 学会验证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二、实验过程1、 叠加性与均匀性观察:(1) 按1.3节设置信号产生模块为模
23、式3。(2) 按1.3节用按键1使对应的 “信号A组”的输出1-x2信号(信号A组的信号输出指示灯为001011);(3) 按1.3节用按键2使使对应的“信号B组”产生正负锯齿脉冲串信号(信号B组的信号输出指示灯为010100)。(4) 用短路线将模拟信号A、B组的输出信号同时送入JH5004的“线性时不变系统”的两个单元,分别记录观察所得到的系统响应;(5) 将上述响应通过示波器进行相加,观察响应相加之后的合成响应(如示波器无此功能,或通过JH5004上的基本运算单元实现此功能,方法自拟);(6) 将模拟信号A、B组的输出信号分别送入加JH5004的“基本运算单元”的加法器,将相加之后的信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号与系统 西工大 信号 系统 实验 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34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