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docx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docx(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几个关于宏观经济学的名词解释 1,均衡产出 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产出。经济社会的产量或NI决定于总需求,和总需求相等的收入称为均衡收入。 2,IS与LM曲线 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IS曲线概述 IS曲线的含义: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在两部门经济中,IS曲
2、线的数学表达式为I(R)=S(Y) ,它的斜率为负,这表明IS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一般来说,在产品市场上,位于IS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位于IS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只有位于IS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 IS曲线的经济含义 1)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宏观均衡,即i=s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2)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化的关系,即利率提高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减少,利率降低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增加。 3)处于IS曲线上的任何点位都表示i=s,偏离IS曲线的任何点位都表示没有实现均衡。
3、4)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右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高,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小于储蓄规模。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的左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低,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大于储蓄规模。 IS曲线的性质 IS曲线表示产出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和利率所应保持的关系,所以:只有IS曲线上的点对应的国民收入才是均衡收入。所有不在IS曲线上的点都是非均衡点,如图1所示,IS曲线右边的点意味着IS,如点A,而IS曲线左边的点意味着IS,如点B。 1 图1 非均衡点 IS曲线的斜率决定一定量的利率变动r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y有多大。斜率越小,一定量r引起的y越大;斜率越大,一定量r引起的y越小,如图2所示:
4、 图2 IS曲线斜率的特点 IS曲线移动 1自发性消费增加、自发性投资增加、*支出增加、*转移支付增加、*税收减少均会导致IS曲线向右平移; 自发性消费减少、自发性投资减少、*支出减少、*转移支付增加、*税收增加均会导致IS曲线向左平移。 1.*支出 如GD(I+D)右移iIS右移 补充:在假设利率不变下,GY,但因将造成利率上升, 即 *支出增加对于投资具有排挤效果(crowding-out effect) 2.课税 代表:左移 代表:右移 其中隐含(I+D)S,系因MPS1之故。 3.投资 如I(I+D)右移iIS右移 投资在何种情形下会增加(此系指其它条件变动) 预期生产力或通货膨胀将上
5、升时。 IS曲线的斜率及影响因素 IS曲线的斜率及影响IS曲线的斜率的因素 IS曲线的斜率:dr/dY=-(1-b+bt)/h=-1-(1-t)b/h0 影响IS曲线的斜率的因素:b和h ,b值越大,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国民收入的乘数越大,Y对r的反应越灵敏;b值越小,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国民收入的乘数越小,Y对r的反应越不灵敏。 h值越大,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I对r的变化越灵敏,Y对r的反应越灵敏;h值越小,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I对r的变化越不灵敏,Y对r的反应越不灵敏。 产品市场均衡与IS曲线 对于两部门经济,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就是cs cI。已知s s(y),i
6、i(r),故市场均衡条件简单地表示为 i(r)s(y)。由于投资是利息率r的函数,储蓄是收入y的函数,i(r)s(y) 同时也表示了在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下,利息率r与国民收入y之间的函数。 例:设 i(r) edr s(y) a(1b)y 则 y (aedr)(1b) 或 r (ae)/d(1b)y/d 图3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下的IS曲线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两部门经济中的IS曲线IS曲线的含义IS曲线表示使得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的利息率和均衡产出的不同组合描述出的曲线。 两部门经济的IS曲线的推导和特征 IS曲线的特征是:向右下方倾斜IS曲线的移动投资增加或者储蓄减少,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7、投资减少或者储蓄增加,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三部门经济中的IS曲线三部门经济的IS曲线的推导 IS曲线的特征是:向右下方倾斜IS曲线的移动*增加购买或者减少税收,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减少购买或者税收增加,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产品市场的失衡:IS曲线之外的点 1IS曲线左边的点:S I,Y将减少。 补充: 什么是IS-LM模型 ISLM模型是反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和利率关系的模型。 IS-LM模型,是由英国现代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John Richard Hicks)和美国凯恩斯学派的创始人汉森(AlvinHansen),在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基础上概括出的
8、一个经济分析模式,即希克斯-汉森模型,也称希克斯-汉森综合或希克斯-汉森图形。 按照希克斯的观点,灵活偏好(L)和货币数量(M)决定着货币市场的均衡,而人们持有的货币数量既决定于利率(i),又决定于收入(y)的水平。由此,在以纵轴表示利率、横轴表示收入的坐标平面上,可以作出一条LM曲线(如图1)。 (1) I(i)=S(Y) 即IS, Investment - Saving (2) M/P=L1(i)+L2(Y) 即LM,Liquidity preference - Money Supply 其中,I为投资,S为储蓄,M为名义货币量,P为物价水平,M/P为实际货币量,Y为总产出,i为利率。 曲
9、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持有现金的愿望和货币数量相等,即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相一致,并且同既定的利率和收入水平相一致。 希克斯又认为,社会储蓄(S)和投资(I)的愿望,决定资本市场的均衡,而储蓄和投资又必须同收入水平和利率相一致。由此,在纵轴表示利率、横轴表示收入的座标平面上,又可作出一条IS曲线(如图1),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储蓄等于投资,并且同既定的利率和收入水平相适应。 通过以上分析,希克斯对收入的决定作出了新的解释,认为收入(Y)的均衡水平是由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决定的,即凯恩斯体系的四大根基-消费函数、资本边际效率、灵活偏好和货币数量同时决定收入的均衡水平。在收入均衡点上,同时存在着以L
10、M表示的货币市场的均衡和以IS表示的资本市场的均衡。如图1-5中, (1)IS曲线表明: I(i)=S(Y) 即IS, Investment - Saving M/P=L1(i)+L2(Y) 即LM,Liquidity preference - Money Supply 其中,I为投资,S为储蓄,M为名义货币量,P为物价水平,M/P为实际货币量,Y为总产出,i为利率。 说明: 收入(Y)的均衡条件为投资等于储蓄; 投资与利率呈反方向变化,储蓄与收入,利率呈正方向变化。因此,IS曲线是一条由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是投资和储蓄相等的利率与收入水平的组合。该曲线是在进出口水平一定、汇率一定的情
11、况下给出的。如果把投资看成是对收入的注入,则其应包括国内投资、出口和*的支出;如果把储蓄看成是收入的漏出,则其应包括国内储蓄、进口和税收。 (2)LM曲线表明的是货币的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该曲线上,实质货币供给与汇率为一定,人们对实质货币的需求取决于交易动机和投机动机。该曲线是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表明货币市场处于均衡时,利率和收入要么处于高水平,要么处于低水平。 ISLM模型图标 在第区间:I M,利率有上升的压力; 在第区间:I S,L S,利率有上升的压力;LS,LM,利率有上升的压力。 把IS与LM曲线放在同一个图形中,得到ISLM模型。二者交点E点代表均衡利率与均
12、衡产出,即E点对应的利率与产出水平表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状态。E点以外任何点代表的利率与产出组合,都不满足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条件。 编辑 IS-LM模型与总供求模型关系 IS或LM线移动导致总需求线移动 总需求扩张对真实产出和价格影响 IS曲线的移动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条件为is,所以i和s的变动会引起IS曲线的移动。 在三部门经济中,均衡条件变为igst,此时,i、g、s和t中任何一个变量发生变动都会引起IS曲线移动。 1、投资变动引起的IS曲线移动 投资增加是指投资水平增加,也就是在不同利率下投资都等量增加。因此,投资增加i则投资曲线i(r)向右移动i,这将使IS曲线向右移动,
13、其向右移动量等于i(r)的移动量乘以投资乘数k,即IS曲线的移动量为ki。 图 投资变动引起IS曲线移动 2、储蓄变动引起的IS曲线移动 设投资保持不变,若储蓄水平增加s,则消费水平就会下降s,IS曲线会向左移动,移动量为ks。 类似地,储蓄减少使IS曲线右移,其移动量也是ks。 3、*购买变动引起的IS曲线移动 增加*购买支出对国民收入的作用与增加投资类似,因而会使IS曲线平行右移,移动量为*购买支出增量与*购买支出乘数之积,即kgg 。 4、税收变动引起的IS曲线移动 税收增加类似于投资或消费减少,税收减少类似于投资或消费增加。因此,税收增加会使IS曲线平行左移,税收减少会使IS曲线平行右
14、移,移动量为税收乘数与税收变动量之积,即ktt。 总之,无论是投资、储蓄、*购买支出还是税收的变动都会引起IS曲线的移动,若LM曲线不变,IS曲线右移会使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上升;IS曲线左移会使均衡收入减少,均衡利率下降,如下图所示: 图 IS曲线移动对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影响 LM曲线的移动 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mL,所以货币需求水平和货币供给水平的变动都会引起LM曲线的移动。 货币需求变动引起的LM曲线移动: 货币需求增加,均衡利率水平上升,而利率上升又使投资和消费减少,从而使国民收入减少,故LM曲线向左移动。 货币需求减少,均衡利率水平下降,投资和消费增加,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故LM曲线
15、向右移动。 货币供给变动引起的LM曲线移动 : m 增加,r 就下降,使投资和消费增加,从而使 y 增加,故 LM 曲线右移 ; m 减少,r 就上升,使投资和消费减少,从而使 y 减少,故 LM 曲线左移 ; m 变动对 LM 曲线的影响值得特别注意,因为m是可以控制的。 若IS曲线不变,LM曲线右移, 使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下降;LM曲线左移,使均衡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LM曲线向右上倾斜的假定条件 LM曲线向右上倾斜的假定条件是货币需求随利率上升而减少,随收入上升而增加如果这些条件成立,则当货币供给既定时,若利率上升,货币投机需求量减少(即人们认为债券价格下降时,购买债券从投机角度看风
16、险变小,因而愿买进债券而少需要持币),为保持货币市场上供求平衡,货币交易需求量必须相应增加,而货币交易需求又只有在收入增加时才会增加。于是,较高的利率必须和较高的收入相结合,才能使货币市场均衡如果这些条件不成立,则LM曲线不可能向右上倾斜。例如,古典学派认为,人们需要货币,只是为了交易,并不存在投机需求,即贷币投机需求为零,在这样情况下,LM曲线就是一条垂直线反之,凯恩斯认为,当利率下降到足够低的水平时,人们的货币投机需求将是无限欠(即认为这时债券价格太高,只会下降,不会再升,从而买债券风险大大,因而人们手头不管有多少货币,都再不愿去买债券),从而进入流动性陷阱,使LM曲线呈水平状。由于西方学
17、者认为,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一般既不可能是零,也不可能是无限大,是介于零和无限大之间,因此,LM曲线一般是向右上倾斜的 分析研究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及其决定因素的意义 分析研究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及其决定因素,主要 是为了分析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在分析财政政策效果时,比方说分析一项增加*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效果时,如果增加一笔*支出会使利率上升很多(这在LM曲线比较陡峭时就会这样),或利率海上升一定幅度会使私人部门投资下降很多(这在IS曲线比较平坦时就会是这样),则*支出的“挤出效应”就大,从而扩张性财政政策效果较小,反之则反是。可见,通过分析IS和LM曲线的斜率以及
18、它们的决定因素就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财政政策效果的决定因事:使IS曲线斜率较小的因素(如投资对利率较敏感,边际消费倾向较大从而支出乘数较大,边际税率较小从而也使支出乘数较大),以及使LM曲线斜率较大的因素(如货币需求对利率较不敏感以及货币需求对收入较为敏感),都是使财政政策效果较小的因素。在分析货币政策效果时,比方说分析一项增加货币供给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时,如果增加一笔货币供给会使利率下降很多(这在LM曲线陡峭时就会是这样),或利率上升一定幅度会使私人部门投资增加很多(这在IS曲线比较平坦时就会是这样),则货币政策效果就会很明显,反之则反。可见,通过分析IS和LM曲线的斜率以及它们的决定因素就
19、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货币政策效果的决定因素;使IS曲线斜率较小的因素以及使LM曲线斜率较大的因素,都是使货币政策效果较大的因素。 LM曲线的三个区域及其经济含义 LM曲线上斜率的三个区域分别指LM曲线从左到右所经历的水平线、向有上方倾斜线、垂直线的三个阶段LM曲线这三个区域被分别称为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古典区域。其经济含义指,在水平线阶段的LM曲线上,货币的需求曲线已处于水平状态,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已达到利率下降的最低点“灵活偏好陷阱”阶段,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性极大凯恩斯认为:当利率很低,即债券价格很高时,人们觉得用货币购买债券风险极大,因为债券价格己这样高,从而只会跌,不会涨,因此买债券很可能
20、亏损,人们有货币在手的话,就不肯去买债券,这时,货币投机需求成为无限大,从而使LM曲线呈水平状态,由于这种分析是凯恩斯提出的,所以水平的LM区域称为凯恩斯区域。在垂直阶段,LM曲线斜率为无穷大,或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已毫无敏感性,从而货币需求曲线的斜率(1h)趋向于无穷大,呈垂直状态表示不论利率怎样的变动,货币的投机需求均为零,从而LM曲线也呈垂直状态(kh趋向于无穷大)。由于“古典学派”认为货币需求只有交易需求而无投机需求,因此垂直的LM区域称古典区域,介于垂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区域则称为“中间区域”。 LM曲线概述 LM曲线是一条用来描述在货币市场均衡状态下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21、 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LM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M/P=KY-HR ,它的斜率为正,这表明LM曲线一般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一般来说,在货币市场上,位于LM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只有位于LM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 LM曲线是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的收入与均衡利息率的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一条曲线。换一句话说,在LM曲线上,每一点都表示收入与利息率的组合,这些组合点恰好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
22、 LM方程 1、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 MD=MS 2、LM方程的建立 MD=MS MD=L1+L2 L1=kY L2=m0-l rm MD/P=kY+m0-l r LM曲线的推导 LM曲线的推导 LM曲线的斜率及其决定因素 LM方程:M/P0=kY+m0-lr 变形为:r =1/l+k/lY 即得LM曲线的斜率为: dr/dy = k/l 由此可见,LM曲线的斜率取决于边际持币倾向和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变化的弹性系数。 边际持币倾向增加,L1曲线更陡峭,LM曲线则更陡峭;反之,LM曲线更平坦。 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变化的弹性系数增大,L2曲线更平坦,LM曲线则更平坦;反之,LM曲线更陡峭。 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宏观经济学 名词 解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33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