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文化探析.doc
《汉语的文化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的文化探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汉语的文化探析内容摘要: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至为密切,两者具有共生性、可依性和表里性。没有语言,文化无从形成和显现;而没有文化,语言也不能建构和确立。中国的文化对汉语词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诸如在人称、服饰、饮食等方面。可以说,中国文化对汉语词语的影响,或者说汉语词语对文化的反映都是多方面的。关键词:汉语 词语 文化一、词语在特定文化体系中的理解 中国的历史漫长而悠久,汉语词语的文化积淀尤为显得浓厚。在汉语中有大量词语本身就直接反映了多姿多彩的中国文化,同样词语意义也烙上了深深的民族文化的印记,甚至有些词语的产生、形成和消亡,民族文化因素都起着中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文化对汉语词语在多方面产生影响。在文
2、化对语言的诸多影响中,文化对词语意义的影响最为明显。词义蕴涵着一个民族的全部文化和历史,它的生命之源正是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心理结构、社会制度和生活习俗。对于词义的深入分析、理解,可以进而窥测到中国文化的堂奥,加深对“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心理结构、社会制度和生活习俗的认识。 词语,最能反映民族文化特点。严格地说,不同民族语言的词义系统是无法类比的;词语的意义,尤其是词语深层的文化意义,只有在该文化本身的体系中才能真正体现出来,才能真正获得理解。如警世通言曾说过: “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昔年歌管变荒台,转眼是非兴败。”乌鸦可以在天空中自由地飞,但是兔子怎么可能在天上“走”呢?“乌飞兔走
3、”同“人间古往今来”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外国人对于这个问题应该是难以理解的。但若告诉他中国古代传说太阳里有“金鸟”而月亮里有“玉兔”,后人也因以指代日、月,那么他也就会恍然而悟,明白“乌飞兔走”也就是形容时光流逝。 中国即使一些妇孺皆知的人名,如曹操、武则天、李白等,如果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则看到的属于“符号”,中国的成语、俗语所蕴涵的成分从表层意义和形象构词到深层内涵的文化特征,是无法用另一种语言直译的。“整风反右”、“红卫兵”,只有对整风时期以及文革时期的历史有所了解,才能够真正理解它们的含义。二、饮食文化中的汉语词语 中国人重视饮食和饮食文化的发展,必然要反映到汉语词语当中。同大多数文化词
4、语的产生一样,汉语其思维方式在饮食词语中找到了充分表达抽象事物的途径。很多饮食方面的词语被赋入了深层次的文化意义。很多读过红楼梦的人应该都会记得林黛玉和薛宝钗在大观园中赏菊花、吃螃蟹的情景,那浓郁雅致的诗情画意,那样逼真地烙印在读者的脑海中。词语的精炼表达使人仿佛真的看到那赏菊花的美景,也许只有在中国文化中才能得以见到。在中国的文化中,有些菜名也被作了文学性的美化,以写意手法来描绘菜的内容,令人在品尝之余,更有无限意蕴萦绕心头,如“贵妃红”,“过门香”,“夏赏荷香” 曾经有一个和尚和一个书生打赌,以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为意旨,分别做四道
5、菜。书生手边材料匮乏,仅有鸡蛋两枚、青葱若干。经过一番琢磨,书生欣然端出了四盘菜:一是一行碎蛋壳贯通盘底;二是两个蛋黄,旁置青葱两棵;三是打散搅出白沫的蛋清;四是蛋壳半只漂浮于清水之上。四道菜正应了四句诗,诗意在其中,而韵味隽永,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同时饮食器具也都引申出新的词义,比如“饭桶”指愚蠢或只会吃饭不会干活的人;“饭碗”引申为赖以生存的工作、活计。汉语中的有关饮食的词语一部分本身就是文化词语,具像思维本来就是汉语的一大特色,加上饮食词语的细致分类与丰富多样,使汉语词语中渗透着浓厚的文化色彩。三、植物词语中的文化积淀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在花草树木的自然习性中挖掘着人化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汉语 文化 探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32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