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学(北京林业大学).doc
《园林工程学(北京林业大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工程学(北京林业大学).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园林工程学(北京林业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报告一、课程发展的历史沿革园林工程学是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专业、园林专业重要的必修专业课。它是一门研究造景技艺的课程,主要研究园林建设中所涉及的一系列工程技艺,主要包括土方工程、给排水工程、水景工程、园路工程、假山工程、种植工程、园林供电工程及园林机械等。中心内容在于探讨如何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综合功能的前提下,解决好园林工程构筑物和园林景观的矛盾统一问题。园林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它讲授除园林建筑以外的各单项工程的设计原理和施工技艺,研究的范畴包括工程原理、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和养护管理,主要侧重点在工程原理与工程设计。园林工程学各章节所包含
2、的内容也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与园林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总体设计完成后的各个专项技术设计与施工设计,对设计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本门课程部分内容与城市基础工程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可以说,园林基础工程是城市基础工程的延续与细化。园林工程学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了适应我国城市园林和绿化建设发展的需求而诞生的一门课程。中国园林文化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但作为专业的课程,系统、全面而又有重点地探讨和研究,是1951年在北京农业大学由园艺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共同创办了造园专业以后的事,是以设置市政工程课程为开端。1956年院系调整时,造园专业
3、调整到北京林学院,逐渐改称园林专业并发展成为现在的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市政工程课程由梁永基先生和陈兆玲女士根据清华大学开设的同名课程编稿执教,1956年由余树勋先生编稿主讲。迄后由孟兆祯和刘正官先生、汤影梅女士共同编写讲义,至1996年才编成正式的教材,已有50余年的历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将市政工程中适用于园林建设的内容吸收进来,并不断探索园林建设自身的特点,形成了一门富有特色的专业课程。我国历代的园林哲匠和手工艺人在数千年园林兴造实践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著作,尽管其中有不少已无实物可寻,文字记载不少而非常分散,但仅从现在保存下来的名园和文字资料来看,便可见我国
4、园林工程成就之一斑,有待我们不断发掘、整理和研究。研今必习古,无古不成今。时代不断前进,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要在继承独特、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生活内容和游人不断增长的要求加以应用和发展。二、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一)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为了将本课程建设成为精品课程,要遵循以下两个大的原则,首先是解决好课程本身自身的发展与开设本课程的相关专业培养目标相互协调的关系。如园林工程学属于一个交叉学科中典型的课程,课程讲授的内容与多个学科相交叉,而且它的实践性非常强,各交叉学科的知识在本专业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不同的层次和深度,同时实践活动也存在着不断的更新和创新,因此无论教和学对于学习的内容
5、和深度都是一个难以把握的状况。因此在不同专业开设本课程时,不仅教学要反映出园林工程学的学科特点和最新研究成果,而且要适应不同专业对园林工程应用的特点和新的发展趋势。只有在这个大的原则下才有利于课程的建设,这些交叉和融合要在师资、教材建设,理论教学和教学实习等环节都反映出来;二是在让学生掌握本课程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维的能力、进行科学调查的能力;进行专业写作的能力;与本课程相关的专业外语使用能力的提高、与自己所学专业其他课程相呼应融会贯通的能力培养,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总之,课程改革要有利于培养符合专业特点的具有创造力的新一代人才。具体指导原则是:(
6、1)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在继承的基础上改造传统的课程体系,建立起适应课程本身学科的发展同时利于相关专业培养学生的需要,并能与国际接轨的园林工程学课程体系;针对不同专业开设园林工程学需要进行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改革。不断更新主编的全国统编园林工程学教材的内容。(2)以教育创新为目标,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教学组织体系,使同学们系统掌握园林工程学的理论体系,并能够自己所学专业特点有机结合,与园林工程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学生对园林工程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3)通过该课程改革与建设,形成一个教学和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
7、师资队伍;进一步修订完善能反映学科特点和专业特点以及最新研究成果的全国统编教材、多媒体课件、实习指导书、教学实习基地,同时和当前的园林工程建设紧密结合,使本课程生动鲜活而不是陈旧的老皇历。(二)教研活动主要领域以及提出的教改项目与措施对于本课程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组织收集了国外多个国家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实习实验体系,调查了全国30多所设有园林或相关专业的院校,对其专业的设置、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园林工程学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如园林喷灌和微灌、中水的处理和利用、新型喷泉的设计和技术要点、GRC假山材料的应用、园林景观照明系统等教学内容,调整了
8、部分内容在教学中的深度和范围,以适应当前园林建设的特点。与本专业开设的其他相关课程合作进行教学研究,通过对相关教师和同学进行的大量调查,对如何培养园林专业创造性人才进行了重点研究,对一些不同课程间的衔接和分工进行了重组,在本课程中强化了园林用地的竖向设计、假山的造景艺术等相关内容,将园林种植工程与养护管理的内容调整到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中。组织教师修编全国高等林业院校园林工程教材,其重点修编内容在我校学生教学中已开始试用。着手编写包括园林工程基础知识和扩展知识内容的教学辅导书。在教学手段上不断改进,完成了北京林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园林工程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积累了近十万张数码图片和幻灯片
9、用于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扩充新的内容,将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的设计方法灌输到课堂上,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环境恶化问题、生物多样性问题、园林生态、产业问题等都反映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是僵化的而是在保持本课程基础性的同时是随着时代的脉搏融进新内容,使本课程常听常新,与时俱进。采取小班教学实习,先由教师带领研究生到实习场所备课,介绍授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然后在主讲教师统一带领下由研究生助教具体指导学生,15人为一小班,实习效果非常好,而不是以往几十人围在一个教师周围,外围同学也听不见也看不到的放羊式实习模式。不断加强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增加实习场所和内容。在实习场所的选择上,除了传统园
10、林中的实习地点外,还经常增加新的实习公园和绿地,尤其结合新建公园绿地,把当前最新的材料、技术和设计思想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新的最广泛的信息。以上措施得到了较好地实施,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适应学校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加强学生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部分地解决了教学实践环节偏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等问题,实现了预期的教研改革目标。三、师资队伍建设本课程教学队伍老中青搭配梯队合理,主讲教师全部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不仅是教学的骨干力量,而且是科研的中坚力量,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都比较高。梁伊任教授,65岁,是本课程的主讲教师,具有30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在园林工程界有广泛的
11、盛誉。除了本课程外还从事研究生学位课的教学以及其他本科生的教学,具有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学工作满腔热忱。主持编写教材和专著多部。参加主讲的王沛永副教授,34岁,博士学位,主持和参加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项目多项。从事园林工程课程的教学13年,热爱教学工作,具有很丰富的教学经验。参加主讲的瞿志副教授,41岁,硕士学位,硕士生导师,曾主讲与园林工程学密切相关的园林建筑结构与构造近20年,主讲园林施工与管理和园林工程课程5年,在园林工程的教学和实践研究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具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以上三位主讲教师在每学期的教学评估过程中成绩都是优秀,这就为本课程的教学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以上三位主讲教师在完
12、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参加了很多园林工程实践工作,利用这些机会将园林工程建设中的经验和最新信息带入教学工作中,避免使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工作产生差距和偏离。另外近几年均先后赴美、日、澳、新、马、法、意、英、荷、德、西班牙、丹麦、瑞典等十余个国家参观实习,了解发达国家园林环境的规划设计以及园林工程,为教学内容的改革提供了大量素材。另外根据教学改革的精神,同时也为了锻炼本学科研究生的教学、科研能力,在校研究生应该参加助教工作。本课程的6个兼职助教,都是主讲教师梁伊任教授和瞿志副教授的研究生,由于他们与主讲教师有直接的师承关系,因而对该课程的内容、意图等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在上课前,先由主讲教师和助教
13、先到实习场地进行充分的备课,熟悉情况,针对性很强,课后与学生的接触也很多,对本课程的理念、方法、特点以及教学环节等也都比较熟悉,所以很好地配合主讲教师的各项工作,如为学生答疑,辅导课程设计、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协助教师批改作业,参与修改教学课件,为课堂教学作准备等等,所以学生对他们的工作都表示满意。通过教学实践也可以培养和考察研究生的能力,将来从中选择好的苗子留校,担任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四、学术研究(一)园林工程实践项目:近五年来梁伊任教授主持了以下主要的园林工程与规划设计实践项目:1珠海市绿地系统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2珠海电视台环境规划设计(已建成)3珠海市凤凰山植物园总体规划(通过评审)
14、4扬州市凤凰岛生态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中标项目)5青海省体育中心总体规划6湖南岳阳南湖龙山巨龙文化大观园规划7河北省沧州市南湖公园规划设计(已建成)8河南西峡中华白垩纪恐龙园规划(二)发表的主要论文曹娟,梁伊任,宋希强.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记一个性化的生态校园设计. 中国城市林业.2003,1(2).-25-28 梁伊任,曾伟. 融历史于现代的多义空间营造西安高新区中心绿化景观带景观规划. 中国园林. 2004,20(7).-20-24 曹娟,梁伊任,章俊华. 北京市自然保护区景观调查与评价初探。 中国园林. 2004,20(7).-67-71 梁伊任,林世平. 生态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 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园林 工程学 北京林业大学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30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