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冶读书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冶读书笔记.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园冶读书笔记园冶读书笔记 篇一:园冶读后感 园冶读后感读完这本书后,被作者的精神所感动,处在战乱时代怀才不遇,但是他的人生我感觉还是蛮精彩的,有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且写下这本著作。对后世的影响很深远,作为一名初涉入到景观专业的我帮助还是特别的大的,我个人认为计成是一个优雅的造园家,他的文学修养以及艺术修养都很高,他有他独特的审美观点和清新脱俗的人物个性。这本书是文言文读起来是有些困难但结合着翻译文来读就很上口了,文章中的句子很优美,书写的不枯燥,读着读着就能自己也开始顺着作者的思想开始想象这个场景会是什么样的。园冶中不仅仅有很多值得我们后人观摩,学习思考的造园手法,还有他的思想和灵魂在这本书中,
2、他把他对自然的挚爱融入书中,对后人的生活态度也有一定的启示,现代人生活速度很快而忽视了园居生活的乐趣。这本书全面的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的综合性的著作,分别从造园的指导思想,园址选择,园林布局,掇山、理水、置石、择木、铺地、借景等,都配有图片加以系统阐述还有作者工作经验以及一些铺装栏杆门窗的设计样式。无论对我国造园史、建筑史的理论研究,还是对造园设计和景观艺术的实践,都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书中的兴造论是全书的总纲,提出了营园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是“三分匠,七分主人”也就是说造园的成败并不取决于一般的工匠和园主人,而是取决于能够主持其事的,内行的造园家,主持造园的
3、人 与工人的区别在于他是有心窍之人,对基地有所规划,会把建筑体形与庭院组合的恰到好处,对我的启示就是既不能拘泥于型制只顾得体,也非不顾法式只追求合宜。造园不能死板,只要合宜就自然相称而雅致,园林讲究“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在园说中又提出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是:“景到随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我们在规划设计中也要做到造景要适应园址的地貌和地形特点,并尽量发挥它的长处,避开他的短处,我们在创造山水环境时要给人一种天造地设的感觉,建筑要从属于山水环境。作者在相地中说道要想如陶渊明乘轿子一样游山玩水远观山川之体势,何不效仿谢灵运穿着木屐登山陡壑,近赏山林之形质,这点体现了作者亲近自然思想,这也正是
4、我们现代人所缺乏的,正是我们所要改变的地方。 书中很多地方都能看出园林与中国山水画异曲同工,中国园林之偏爱借景实源于中国画之动点透视法,也就是在时光流逝,移步换景的观赏方式中去体会时空流与生命流的意义。作者通过自己的笔为我们所描绘的场所是我所向往的,构建的园林不论是在偏僻处,还是喧闹的城市地都把山水画的意境融入其中,既能闹处寻幽,何必去舍近求远,随兴可以携游。计成的园冶虽然通篇贯穿天人合一理想,却并不具有天人感应的迷信。我感觉他是很随意但又不失科学性的。在他的因借体宜理论中,反复强调天然之趣,却并不让人们去盲从堪舆形势的说教。因此,中国园林在利用地形,改造自然方面,表现了相当程度的主动性。中国
5、园林是对自然的浓缩与提炼,在遵从大自然的前提下实现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的理念。事实上,全书重神轻 形,重意轻技的特点非常显明。所以,一开篇,就强调“能主之人”,“妙在得乎一人”,并反复露出“构园无格”的观点。他还一再强调“更入深情”,“意在笔先”,认为即使顽夯粗拙之石一旦到了高明造园家手中,也可化腐朽为神奇。高明的作者能创作千古绝唱,完全是纵情任性的自然结果。这里体现出作者更高层次的天人合一。园冶中的造园理论、艺术与技法,包括古典宜居环境理念及其实施手法,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联姻,与“以人为本”、“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新的时代精神恰相暗合,给当下方兴未艾的造园实践提供关照古今的
6、健全精义,有助于防止悖天逆理做法的泛滥,指引景观规划设计走向合情入理的正途,实有教意;对于今人营造宜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共处,都可以提供精神资源。园冶更多的是使我领悟到作者的造园的精神,自己也会像作者学习,尽快找到属于自己的造园风格。篇二:园冶-读后感 园冶读后感园冶是我国明代关于造园理论的一本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关于造园理论系统介绍的著作,是公认的一部很难读懂的最古老、最优秀的中国古典园林传统著作。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除了学习体会作者对造园的理论与对它的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感慨:看着原文的古文有些语句不能很好的理解,即使看了陈植老先生注释的园冶注释由于是繁体字和竖向
7、的从右到左的书写,也使得在阅读中不是很习惯,不禁感叹中国大陆文化在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的不足。这些都是题外话了,对于园冶此书是第一次阅读,以下也只是在阅读中自己的一些浅显的感受。作者计成对造园艺术中的几个主要方面,如造园的指导思想,园址选择,园林布局,掇山、理水、置石、择木、铺地、借景等,都有系统阐述。而书中不仅仅是谈如何造园,文中始终贯穿的一个思想就是&;天人合一&;的观念,一切讲究“因地制宜”“精而合宜”。在兴造论中,计成本人提到造园乃是“三分匠,七分主人”,且强调这个“主人” 并不仅是户主、出资人的概念,而是“能主之人也”,“主人”即工程主持者,指出了设计师的重要性。即使不是自家园内的景致
8、也可以通过借景的方式来增添自己园林的美感。照猫画虎的描摹并不是难事,重要在于其精髓的表现,并根据工程进程的变化而调整设计方案。这就体现了“主人”的作用,匠人可以通过能工巧手制造出景致的景观,但各个小品的搭配,整体 的布局就要靠设计师来把握大局,做到“园林巧於因借,精在体宜,愈非匠作可为,亦非主人所能自主者”。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设计似乎变的“容易”了许多,“借鉴”不同的作品中的各种元素形成一个“混搭”的景观设计,看似华丽或美好的形式下却经不起仔细的推敲。在园说中,提到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整篇文章的中心主旨,造园虽然都是借人之手,浓缩大自然而成的景观,但通过借景和中国绘画的构图及意境
9、,使之成为可以和自然相媲美的秀色,犹如天然一般。这一节中略述造园时如何整理植物、屋宇等细节,在具体的地方种植何种植物,“窗牖无拘,随宜合用;栏杆信画,因境而成。制式新番,裁除旧套;大观不足,小筑允宜。”装折之物都没有定式,一切设计适合周围的环境即可。除旧立新、不拘泥于形式,说明计成的思想开放活跃,能够标新立异,也正是这一点他才可以超过其他早于他的著名造园家。“是金子迟早都会发光”,虽然受到提序的阮大铖的影响,使得这样一篇著作险些隔绝于世,但历尽风霜经日本再回国,着实受到了园林学习者及爱好者的喜爱与尊重。相地:园林布局应利用天然地势,反观现代景观尤其是国内的景观设计很多都是逆地势而行,劳神费力的
10、改造,破坏了大自然最本质、最美的景观基础。“如方如圆,似偏似曲;如长弯而环璧,似偏阔以铺云”。“多年树木,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斫数桠不妨封顶。斯谓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成难。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意思是:假如有多年的老树,对垒砌檐墙有所妨碍,不妨退一步以保护树木, 或砍去几根枝桠,不会妨碍树冠的发育。这是因为雕栋飞楹的建筑容易修建,但挺拔玉立的槐荫古树却很难长成的缘故。总的来说,相地如能合宜,建造的园林自然得体。回首现代景观,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经济发展的背后牺牲了太多除了政治、文化之外,受伤最严重的也是自然环境了。现在虽然是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
11、,但是不得不说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为了即时利益仍然放任破坏环境而进行建设的行为。回到园冶来看,计成在当时不但有着娴熟的造园技巧与理论,而且正确的认识到设计与环境的正确关系,“因在本宜”除了建筑与景色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之外,还有就是造园要适宜环境的发展。 在相地中讲了多种地形的不同处理,包括: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都详细描述了房前屋后、池前山后具体应该种植哪些植物,做什么样的布置。“欲拟瑶池,若待穆王侍宴。寻闲是福,知享既仙”,也表达了计成对君主帝王追求长生不老,向往永生的神仙思想的“三山一池”的造景手法表示不屑,表达了对幸福和长寿的理解,生活的美好、幸福就是在延长自己
12、的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在后面的“立基”也提到了“选向非拘宅相,安门须合厅方”进一步的明确表示了不要封建迷信根据风水之言而造园的错误思想。在后面的第二卷和第三卷中计成丰富、详细的总结了各种各样的装折样式与技巧,在这两卷中也不难发现作者多次使用了反问句式,首先是增强了文章的阅读层次,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很多所谓“同行” 在专业上的诟病。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作者也紧随其后的给出了合理的、更为上选的设计方案,如果能够依据这个造园,想必即使不是占地富足的大型园林,也可以彰显出层次、意境与层次,提高整个园林的品味与气质。 看毕整篇文章,虽然在后面的屋宇中有很多结构还不能很好的理解,但纵观全文,贯穿整篇文章中心思
13、想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古代文学、艺术的一个中心思想。计成的园冶虽然通篇围绕天人合一理想,却并不具有天人感应的迷信。“切要四时,何关八宅”,表明他是反对风水术的。所以,在他的因借体宜理论中,反复强调天然之趣,却并不让人们去盲从堪舆形势的说教。中国园林与中国山水画异曲同工,中国园林之偏爱借景实源于中国画之动点透视法,移步换景的观赏方式中去体会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相比较于英国的风景园及西方其他国家的园林,他们的造园技法与理论也都结合了本国的文化与绘画技巧,这些与造园都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中国古代的造园也都像中国的山水风景画一样,追求写意的风格,中国园林是对自然的浓缩与提炼。如果说,欧
14、洲的规则式园林,显现出人类宰制自然的力量与智慧,从而展示了西方文化精神;那么,中国的山水风景式园林,昭示天人合一的境界与因势利导的高妙技艺,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谐精髓。虽然全书的后半部分提供了很多图形与样式,但其重点还是强调“能主之人”的理论思想,并强调造园不应拘于一格。认为即使顽夯粗拙之石一旦到了高明造园家手中,也可化腐朽为神奇。篇三:开天人作 园冶读后感-期末论文 天开人作-园冶心得园冶,中国古代第一部造园专著,为明代造园家计成所著。园冶以一种诗化形态表述造园理念及造园技术,因而人们难于发现其理论性内涵。后经陈植等人整理才能呈现如今方便后人学习的著作。此书全面总结了古代丰富的造园经验,并
15、第一次提出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理论,被后世沿为造园之标准。对于今日的园林业而言亦有很高的参考学习价值。诗在我看来,园冶与其说是一部造园艺术理论专著,倒不如说是计成其人的文人情感及个人价值观的写照,书中字里行间流露着他对营园游园的情感体会。但他决不是一般舞文弄墨、故弄玄虚的俗士,这一点对理解园冶至关重要。纵观全书,除却门窗、墙垣、装折等章节的严谨细致介绍略显枯燥的工匠之气,其余文章都仿佛出自一位诗人文者之手。其言辞时而清新淡雅,时而意味深情,时而洒脱倜傥。想必有着这般性情的人所营之园也似他的文采般感染人。曾有一位造园大师说过,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景园设计者,首先要成为一个诗人。我理解为,
16、即使没有诗人般的文笔,也要有诗人般的情怀,怀着浪漫的美好的心情去设计去营造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园林,让游人的心灵体会到不同于其他园林的感受。然而,时至今日,怀有诗人情怀的造园者有多少?而能与造园者心灵鸣合的游者又有多少?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方文化入侵导致中华民族自身文化渐渐流失。面对世界范围的竞争,我们怎样取胜?一方面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另一方面不要忘记这样一句话:民族的才是大众的,才是世界的。盲目跟风而丧失自己的优势最后只能变得不伦不类。画园冶中自始至终贯穿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虽说“师法自然”,却不是简单地照搬自然,而需要设计者进行本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艺术概括提炼和审美再创造。书中提
17、到造园的过程要做到:“有真为假,做假成真,稍动天机,全叨人力”。可见中国传统园林设计者们在营园时着实需要费一番心力。这让我想起自魏晋南北朝发展起来的山水 画。中国第一篇山水画论是宋宗炳的山水画序。宗氏提出了著名的山水透视法则:“竖画三寸,当千刃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远”。亦是对自然之美的提炼与浓缩。造园最喜有山有水。掇山、选石、借景是园冶中的精华篇章。“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园冶一书中最为精辟的论断之一,亦是我国传统的造园原则和手段。“因”是讲园内布局,即如何利用园址的条件加以改造加工。园冶兴造论说:“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
18、,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借”则是指园内外景物之间的联系。园冶特别强调“借景”“为园林之最者”。“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它的原则是“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方法是布置适当的眺望点,使视线越出园垣,使园之景尽收眼底。如遇晴山耸翠的秀丽景色,古寺凌空的胜景,绿油油的田野之趣,都可通过借景的手法收入园中,为我所用。这样,造园者巧妙地因势布局,随机因借,就能做到得体合宜。传统园林移步换景的观赏方式与山水画动点透视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古园中与真实自然最为接近的也是山水之营造,它不仅是某种景点安排、地形塑造等形式上的追求,还是包含着艺术家某种精神意义的熔铸。要在山水的脉络结构中
19、表现出真山真水的气势,艺术家必须对自然山水进行浓缩和提炼,在创作中阐发自己对山水美的理解和感悟,有着一定的主观情思意蕴的抒发。要是简单地将自然界的山水形象搬来园中,不可能赋与园林以生气,机械的模仿只能弄巧成拙,使园景呆板而不真实,特别是范围不大的文化意味较浓的佳园,其造景必定经过艺术家匠意的锤炼。一般来说,为了表现出山水的真实气势,园中景色不是自然范山模水的缩小,而每每取真山水最有典型性的局部或一角,使它与园林小环境的尺度感相符合相协调,再进行某种自然的加强和点缀,才能宛自天开地表现出真山真水的自然美。现存古典名园中以一些颇具魅力的山水造景,如苏州环秀山庄的大假山,网师园的莲花池,都是以局部范
20、山模水为骨架,再灌注以造园家胸中的丘壑之情创造而成的。“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我国传统的造园原则和手段。“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说明传统造园所要达到的意境和艺术效果。如何将“幽”、“雅”、“闲”的意境结合“天然之趣”呈现在园林中,借以建筑、山水、花木为要素,取诗之意境为造园依据,取山水画作造园之蓝图,再经艺术剪裁,以达到虽经人工创造,又不露斧凿的痕迹。,对园林设计者来说着实是种挑战。 总之,园冶堪称中国园林文化的里程碑之作,不可当一般吟风玩月的书来读,此“但可为悟者心传,不足为执斧斤者道也。”想来自己作为一个还未深入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初学者,对此伟作评头论足也是有所冒犯。文中若干个人见解如有纰漏
21、请师者见谅。 天开人作-园冶心得指导老师:薛晓飞班 级:风景园林学 号:姓 名:孟盼时 间:08-4班 0803544272016年5月2日篇四:园林史读后感 读后感品园冶注释之装折园冶一书是园林设计方面的最佳文献,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凡园林设计者均需从此书获取知识与灵感,相比较先人口口相传的技巧,现在可谓实在方便。我在浅读园冶注释之后,认为其中关于园林细节之处的设计是最为精妙的,如计成所言:“凡造作难于装修,惟圆屋异乎家宅,曲折有条,端方非额,如端方中须寻曲折,到曲折处还定端方,相间得宜,错综为妙。”所以在这里,谈一谈我对园林设计中的细节装折的想法。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在细节小事上的表现往往
22、能反映出这个人的品行和教养,同样的,在园林设计中,细节的装点和色彩往往能体现出园主的思想。例如在恭亲王府,乾隆赐予和珅的宅子以蝠池最为特色,袭承了满族文化中对蝙蝠的崇尚,希望和珅能够多福,在蝠池边种植有榆树,榆钱落下时全部落入蝠池中,寓意多财。为了配合蝠池,在恭王府中,廊亭各处都有倒挂蝙蝠的镂空,花板、雀替上亦绘有不同形态的蝙蝠,地面铺装也有碎石拼成的蝙蝠图样,可谓将多福之意渗透到园子的各处,充分体现了皇帝对和珅的器重喜爱。而在故宫和颐和园中,长廊的花板上不绘蝙蝠,而绘百家故事,各种传奇小说、文学名著,以体现天下之土莫非王土,天下之士莫非国士的思想,处处体现皇家贵气。细节装饰的重要性至此可见一
23、斑,更不用提网师园内殿春簃地面上雕鱼绘虾之妙用,及故宫后花园内闻名中外的碎石拼成的千幅铺砖小画了。在园冶注释一书中,同样有大量关于造园细节的叙述,在卷一第四章装折一章中,图文并茂,记录了各种屏门、仰尘、户槅、风窗的样式,卷二详述栏杆,卷三则述门窗、墙垣、铺地及掇山选石之技法,不仅有建造要点技巧、笔者多年收集图例,更有“予斯式中,尚觉未尽,尽可粉饰”的妙言。我以为,丕道人之精髓便在于此。书中,先简而言之,概而论之,如“风窗,槅棂之外护,宜疏广减文,或横半,或两截推關,兹式如栏杆,减者亦可用也。在馆为书窗,在闺为绣窗。”大致解释了何为风窗,再述其技巧:其装折应当以稀疏宽阔,简洁大方为美,并说了风窗
24、在书房里可称为“书窗”,在女子闺房里可称作“绣窗”。其后,以图例为主,进行详细说明:“风窗宜疏,或空框糊纸,或夹纱,或绘,少饰几棂可也。检栏杆式中,有疏而减文,坚可亦用。”后述风窗式样有冰裂式、两截式、三截式、梅花式、梅花开式、六方式、圆镜式等,均有图样,除六方式、圆镜式外,均详细的解释包括样式特色、适宜风格、用途及制作方式,可谓面面俱到。门窗一章中绘制描述了方门合角式、葫芦式、如意式、月窗式、菱花式、海棠式、罐式 等近三十种门窗式样;墙垣一章记录了白粉墙、磨砖墙、漏砖墙、乱石墙四大类,漏明墙式共计十六式式样;铺地一章中则记录了乱石路、鹅子地、冰裂地、诸砖地四大类,人字式、斗纹式、六方式、八方
25、式、波纹式等十五种铺地式样。其精确详尽,无微不至,可谓园林设计中不得不看的关键部分。余以为,在园林中,以山为基,以水为灵,建筑乃实用之所,融合了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同时,亦彰显了园林的个性和特色。而建筑的细节造就了建筑的完整美感,再辅以精妙的地面铺装,精巧的植物配置,一个整体的园林便诞生了。在园林设计中,一定要注重细节的装折,笔下的园林,当如计成言:“渴吻消尽,烦顿开除。夜雨芭蕉,似杂鲛人之泣泪;晓风杨柳,若翻蛮女之细腰。?窗牖无拘,随宜合用;栏杆信画,因境而成。制式新番,裁除旧套;大观不足,小筑允宜。”篇五:园冶读后感 园冶读后感园冶,是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园林史第一本艺术理论的专著。明末
26、造园家计成著,崇祯四年成稿,崇祯七年刊行。全书共3卷,附图235幅。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其中园说又分为、立基、相地、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借景、选石10篇。该书首先阐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次而详细地记述了如何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并绘制了两百余幅造墙、铺地、造门窗等的图案。书中既有实践的总结,也有他对这个方面独创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园冶一书的精髓,可归纳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两句话。这两句话的精神贯穿于全书。“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说明造园所要达到的意境和艺术效果。计成生活在封建时期的后期,所以在园冶中,属于那个封建时代士大夫阶层闲情逸趣
27、的内容很多。如何将“幽”、“雅”、“闲”的意境营造出一种“天然之趣”,是园林设计者的技巧和修养的体现。以建筑、山水、花木为要素,取诗的意境作为治园依据,取山水画作为造园的蓝图,经过艺术剪裁,以达到虽经人工创造,又不露斧凿的痕迹。例如在园林中叠山,就“最忌居中,更宜散漫”。亭子是园林中不可少的建筑,但“安亭有式,基立无凭”。建造在什么地方,如何建造,要依周围的环境来决定,使之与周围的景色相协调,使环境显得更丰富自然。例如在厅堂前置山,“耸起高高三峰,排列于前”,那就是败笔。长廊是游览的路线,“宜曲宜长则胜”。要“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或蟠山腰,或穷水际,通花渡壑,蜿蜒无尽”。楼阁必须建在厅堂之后,可
28、“立半山半水之间”,“下望上是楼,山半拟为平屋,更上一层,可穷千里目也”。“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园冶一书中最为精辟的论断,亦是我国传统的造园原则和手段。“因”是讲园内,即如何利用园址的条件加以改造加工。园冶说:“因者,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谢,小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 而“借”则是指园内外的联系。园冶特别强调“借景”“为园林之最者”。“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它的原则是“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方法是布置适当的眺望点,使视线越出园垣,使园之景尽收眼底。如遇晴山耸翠的秀丽景色,古寺凌空的胜景,绿油油的田野之趣,
29、都可通过借景的手法收入园中,为我所用。这样,造园者巧妙地因势布局,随机因借,就能做到得体合宜。在中国文化与哲学中,天人合一的命题是一个硬核。计成的园冶虽然通篇贯穿天人合一理想,却并不具有天人感应的迷信。“切要四时,何关八宅”,表明他是反对风水术的。所以,在他的因借体宜理论中,反复强调天然之趣,却并不让人们去盲从堪舆形势的说教。因此,中国园林在利用地形,改造自然方面,表现了相当程度的主动性。它既不同于英国纯自然的草地牧场式的风景园,也有别于日本抽象自然的枯山水园,中国园林是对自然的浓缩与提炼,在遵从大自然的前提下实现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的理念。园冶一书,与其说是一本造 园学,不如说是一篇新离骚
30、,充满着古代骚人迁客的悲壮情怀与委婉叹息,这就是计成高出张岱、文震亨、李渔、沈复的原因,也是园冶成为奇书的条件。计成决不是一般舞文弄墨、故弄玄虚的俗士,这一点对理解园冶至为紧要。从篇幅上看,全书讲了不少法式制度,画了不少图样,但重点并不在此。事实上,全书重神轻形,重意轻技的特点非常显明。所以,一开篇,就强调“能主之人”,“妙在得乎一人”,并反复露出“构园无格”的观点。他还一再强调“更入深情”,“意在笔先”,认为即使顽夯粗拙之石一旦到了高明造园家手中,也可化腐朽为神奇。中国古代有“文如其人”的箴言,他自称“性好搜奇”,“想出意外”,其人之奇决定了其书之奇。我认为,只有理解了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观,
31、理解了中国古代士大夫出入儒、道、佛、玄的实质,理解了他们那种由老、庄、易、禅,诗、书、礼、乐,琴、棋、书、画,诗肠酒胆所陶冶出来的狂狷人格和无所不在的“书卷气”,我们才能理解计成和他的园冶。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出,计成对于古典园林中的各个组成成分都进行了高度概括的指导。自己总结概括一下就是:建设原则是:外师造化,内发心源。要达到的大体效果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意趣:一勺则江湖万里多方胜境,咫尺山林。 景物搭配要:山嵌水饱、因山就水、高低错落。人和园:泉石松竹养心怡情,地于尘相远,人于境共出。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晨至夕,应接不暇、总之住着:;一宿体宁,二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塔然,不知其然而然。无论是居住还是观赏,要有道德经里为而不侍,主而不宰的感觉。 景物布局要懂得留白:精而造疏,简而意足。小至园林一角的经营,要有纳千顷汪洋,收四时之烂漫的妙趣。大到整体布局,要懂得远山借景,搭配出千山环翠,万壑流青的气象。 在种种搭配和因导中,创造出歩移景异的效果。要雅致则片山小房,别有小致。要逸拔则;阶前扫雪,岭上锄月。要清新则;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扰一塌琴书,动涵半轮秋月。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要生趣则隔林鸠唤雨,断岸马嘶风。要宁谧则两三间曲尽春躲,一二处堪为暑避。要灵动则槛外行云,镜中流水,洗山色之不往,送鹤声之自来。总之要可行可看可居可游。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29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