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申请书.doc
《南京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申请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申请书.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南京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申请书项目名称: 项目驱动教学法 在微处理器课程模块中的创新与实践 项目主持人: 孙XX 工作单位: 南京大学 通信地址: 南京大学自动化学院 邮政编码: 211167 电 话: 025-86118321 申请日期: 2011年12月 南京大学2011年 12 月项目名称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微处理器课程模块中的创新与实践起止年月2012年 1 月至2013 年 12 月项目主持人姓 名孙XX性别男出生年月1962年 04 月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现任职务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中心主任主要教学工作简历时间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学时所在单位2008.022008.12毕业设计指导实验与课程设
2、计本科8人本学院05/06级所有学生16周230自动化学院2009.022009.12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毕业设计指导实验与课程设计本科(数控071/072)本科10人本学院06/07级所有学生4016周220自动化学院2010.022010.12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毕业设计指导实验与课程设计本科(数控81/82)本科10人本学院07/08级所有学生4016周245自动化学院2011.022011.11毕业设计指导实验与课程设计本科12人本学院08/09级所有学生16周250自动化学院主要教学研究工作时间项目名称项目来源鉴定时间获奖情况2005年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化建设南京大学2007年2008年
3、省级精品课程项目组主要成员姓名年龄专业技术职称职务工作单位项目中的分工签字46教授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自动化学院方案规划与协调38副教授自动化学院副院长自动化学院项目协调项目设计46高级工程师教师自动化学院微机实验中心项目设计50高级实验师教师自动化学院自动化实验中心项目设计40实验师教师自动化学院微机实验中心项目实施41副教授数控教研室主任自动化学院数控教研室项目实施43副教授教师自动化学院数控教研室项目实施36讲师教师自动化学院数控教研室项目实施改革目的和意义(限200字以内)自动化学院所设置的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两个专业虽然分别属于电气信息类和仪器仪表类专业,但在各自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均设
4、置了与微处理器原理及应用相关的课程,目的希望学生通过在校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毕业后可以胜任微处理器系统设计与应用方面的工作。根据近几年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凡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科技竞赛,真正掌握了微处理器应用系统的设计、安装及调试的同学,他们在就业中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岗位及工资待遇都很好。但目前学生毕业时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人不具备微处理器应用系统的设计能力。因此如何改革微处理器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方法,有效培养学生微处理器应用系统设计能力值得去探索。1、现状、存在主要问题分析、预计有哪些突破。现状、存在主要问题分析:自动化学院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
5、子线路CAD实习、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嵌入式微控制器应用等多门与微处理器应用相关课程和实践环节,往往课程结束后,学生不能真正掌握微处理器应用系统的硬软件的设计、安装及调试,个别学生甚至连常用器件都不认识。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微处理器课程模块中,虽然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都安排一周的课程设计,但以往的课程设计以所配套的课程为单位,只完成对特定课程的相关知识的验证和巩固,没有知识系统化的环节,造成学生掌握知识零散,与实际脱节,难以建立关系到多课程的系统设计概念。(2)目前实验室的实验设备都是实验箱,其自身开发能力较弱,仅能完成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学
6、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两课时),按照指导书上的内容和步骤做实验,仅仅是连接指定的几条线路,编译现有的程序,运行后,看看效果,而对于每个项目具体实现方法、设计原理,往往不求甚解,很少有学生去针对实验内容,提前主动地了解元器件和分析电路图,这种被动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3)课程考核尽管由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构成,理论考核采用试卷考试形式比较公正客观,但实践环节考核难于进行,只能给出印象分,而且只要到场不管做得效果如何都会通过,因此学生重理论轻实践。(4)对于课程设计、实习等集中实践环节,一方面由于学生平时实践能力较弱,电路板制作和元件焊接过程中必然存在很多缺陷,测
7、试时可能导致电路板或元件损坏,造成物质和时间的浪费。另一方面电路板制作和元件购买需要较大经费投入,因此这一环节目前主要在实验箱上进行,用几个基本实验单元结合起来,硬件上只需少量连线,以编程调试为主,完成课设或实习任务。学生不能经历原理设计、PCB板设计、元器件购置、元器件安装及调试的全过程。课程结束后,不少同学往往连单元电路与微处理器的关系都不清楚。 (5)上课教师对实践教学参与较少,个别教师不重视、不愿意参与实践教学,也严重影响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预计突破:为了提高学生的微处理器应用系统的设计水平,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必须对现有的教学与实践模式进行改革,力争实现四大突破。(1)将课堂教
8、学与实验教学进行融合,以项目的形式进行知识的讲授和实验的操作,让学生从简单的子项目开始边学边做,通过项目的实施改变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的局面;(2)改变理论课教师仅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很少参与实验环节指导的现象,上课教师与实验室指导教师全程参与项目的课内、课外指导;(3)在项目的设计和选取中,注意从简单到复杂,单一性到综合性项目的逐步递进,既符合学生探求知识的认识规律,又提高学习兴趣,从根本上转变学生不重视实践教学的思想。(4)采用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方法,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以带着项目(课题)学理论,做实验,同时在项目的实现过程中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的掌握,提高应用能力,很大程度提高学生对于参加大学
9、生创新项目和科技竞赛的信心和劲头。2、本项改革的目标、内容以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改革的目标:我校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要实施“学以致用”校训,使学生真正掌握微处理器应用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就要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室的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采用项目驱动式方法,按照分阶段、递进式的教学改革思路,构建“阶梯式”的微处理器应用系统设计项目,创新微处理器应用系统设计教学与实践方案,其体系结构为三层:基础层为基于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融合,通过理论和实验环节完成一个子项目子程序的编写(如数码管显示、键盘驱动、A/D转换等);应用层则基于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子线路CAD课程设计与实习的无
10、缝连接,完成一个子项目的电路图设计、画图、制板、安装调试等;创新层为学生综合嵌入式微控制器原理及应用、EDA技术,参与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或者科技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将前两个阶段的子项目进行综合和创新,完成一个基于微处理器的小型的控制系统或者应用系统设计。通过三层阶梯式的训练,由子项目中子模块的程序设计到子项目的电路设计与安装调试,最终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控制对象选择适合的微处理器及控制方案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制板、器件选购、安装、调试,项目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学生经过这三个阶段项目的实施,综合创新能力、科技开发能力应该有较大程度地提升。具体研究内容:(1)基础层:这一阶段
11、主要特点是将课堂教学移到实验室,教师讲授一部分知识,学生实验一部分,边学边做,淡化实验个数概念。通过实践来强化微处理器的基础知识,掌握微处理器的软硬件资源及工作原理。实验内容就是项目中的一个个知识点、子模块或者是子程序。(2)应用层: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实验训练的基础上,学生带着在实验环节中实现的一个个子模块或者子程序进入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安排上将电子线路CAD实习与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整合到一起,引入项目训练,让学生在此完成一个项目的综合设计,即从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原理图设计,PCB图设计、器件选购与安装、系统的调试与实物制作。使实践训练与工程实际接轨, 启发学生多向思维和设计思路,充分
12、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和创新欲望。(3)创新层:通过基础层与应用层的微控制器应用系统设计子项目设计与调试的全过程训练,学生已具备微控制器应用系统的设计、制作和调试能力。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进行综合性的项目设计。通过学生自制作品,参加学校举办的微处理器应用系统的创新比赛,也可以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通过大赛来检验学习效果,检验实践创新能力,完成综合项目的设计、制作与调试。在创新层的项目法实施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从文献查阅、方案制定、可行性分析、设计、仿真、实验调试、总结等方面组织学生独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分析解决实际设计与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京大学 教学改革 项目 立项 申请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29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