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历真题0115.doc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历真题011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历真题0115.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5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竞技体育 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 焦虑结束姿势 锻炼成瘾二、判断三、简答1 体育文化本质2 体育与健身的区别3 体育活动中目标设置的原则有哪些4 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5 竞技战术与战术能力的影响因素6 运动技术创新的意义四、论述1.运动项目分类2.如何培养和激发运动动机3.结合实例谈谈常规大周期训练安排的要求2016年体育人文社会学与体育教育训练学考试大纲(一)723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体育学概论、体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各占1/3)1. 体育学概论部分:绪论:体育学概论的研究对象与特点 第一章 体育概念: 第一节体育概念的演变;第二节
2、体育的基本概念;第三节 体育的本质;第二章 体育功能: 第一节体育功能概述; 第二节 体育的自然质功能; 第三节 体育的结构质功能; 第四节 体育的系统质功能;第三章 体育目的: 第一节确定体育目的的依据;第二节 我国体育目的与目标及其关系; 第三节 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第四章 体育手段: 第一节体育手段概述;第二节 身体运动与体育运动技术; 第三节 体育基本手段与体育运动项目;第五章 体育科学: 第一节体育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 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第三节 体育科学体系;第六章 体育过程: 第一节 体育过程概述; 第二节 体育过程的要素; 第三节 体育过程的结构与控制;
3、 第四节 体育过程与相关过程的关系第七章 体育文化: 第一节体育的文化属性与含义; 第二节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 第三节 奥林匹克文化; 第四节 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第八章 体育体制: 第一节体育体制的概念及其构成; 第二节 体育体制的特点与作用; 第三节 中外体育体制的比较; 第四节 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趋势;第九章 体育发展趋势: 第一节从人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第二节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参考书:杨文轩(杨文轩杨霆)体育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013年08月 出版 2. 体育心理学部分:第一章 体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4、第二节 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 第三节 体育心理学的简史和发展方向;第二章 运动中的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 第一节 运动中的目标定向; 第二节 运动中的目标设置; 第三节 体育活动中团队目标的设置方法;第三章 体育学习的动力培养: 第一节 体育学习动机; 第二节 体育学习兴趣; 第三节 体育学习态度;第四章 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第一节 应激、唤醒和焦虑的定义; 第二节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第三节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 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五章 运动技能学习心理: 第一节 运动技能的概述; 第二节 运动技能习得; 第三节 运动技能迁移;第六章 体育教学中的心
5、理技能训练: 第一节 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第二节 行为干预方法; 第三节认知干预方法;第七章 体育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 第一节 体育教学法的心理学分析; 第二节 影响体育教学法的心理学因素; 第三节体育教学法的心理学依据;第八章 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 第一节 体育团体凝聚力概述; 第二节 影响体育团队凝聚力的因素; 第三节 团体凝聚力与运动表现; 第四节 团体凝聚力的发展;第九章 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 第一节 运动中的道德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攻击性行为的定义和分类; 第三节体育运动与攻击性行为; 第四节 降低运动中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方法;参考书:1. 季浏,殷恒婵,颜军体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
6、育出版社,2010年7月(第2版);2. 王斌. 体育心理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 3. 运动训练学部分: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 竞技体育引论; 第二节 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 第三节 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第二章 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 第一节 运动训练的管理体系; 第二节 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管理; 第三节 高等院校及职业俱乐部优秀运动员的管理; 第四节 竞技体育后备队伍的训练管理第三章 运动员选材: 第一节 运动员选材概述; 第二节 运动员选材的生物学基础; 第三节 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实施;第四章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 第二
7、节 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 第三节 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 第四节 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 第五节 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第五章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 第二节 运动训练方法的演进; 第三节 运动训练方法体系与应用; 第四节 运动训练手段体系与应用;第六章 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第一节 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 第二节 身体形态及其训练; 第三节 力量素质及其训练; 第四节 速度素质及其训练; 第五节 耐力素质及其训练;第七章 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 第一节 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 第二节 协调能力是技术能力的重要基础; 第三节 技术训练常用方法; 第
8、四节 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第五节 运动项群技术训练要点;第八章 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 第一节 竞技战术与运动员战术能力; 第二节 战术训练方法; 第三节 战术方案的制定; 第四节 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第九章 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 第一节 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 第二节 运动员智能及其训练; 第三节 运动员心理训练与智能训练的相关问题;第十章 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与组织: 第一节 运动训练过程与运动训练计划; 第二节 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 第三节 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 第四节 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第十一章 运动员年度训练计划与组织: 第一节 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 第二节
9、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 第三节 年度训练过程中比赛系列及负荷的动态变化; 第四节 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第十二章 周、课训练计划与组织: 第一节 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 第二节 训练课的计划的制定;第十三章 参赛的准备、进行与总结:、 第一节 参赛准备; 第二节 教练员的赛场指挥; 第三节 运动员参赛行为的自我控制; 第四节 参赛总结第十四章 项群训练理论: 第一节 项群训练理论总论; 第二节 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参考书: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1、名词解释:体育本质 体育中介 非衡结构补偿
10、间歇训练法 表象训练 技能迁移2、判断题1、举国体制 2、体育态度 3、简答1、运动技术创新2、运动质量的评定3、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有自信的训练方法4、论述1、如何理解体育文化2、系统与周期训练 3、心理技能训练的计划特点,依据,结合实例说明心理技能的制定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1体育制度 2运动动作 3运动动机 4心理健康 5运动训练 6竞技战术二判断题1、教师在进行表象训练时要注意从动觉表象逐步过渡到视觉表象。2、体育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有是体育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3、表象是大脑对过去的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应。4、心理现象可分为情绪和性格两种
11、。5、体育态度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向三个方面。6、高原现象是指在高原训练中,在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中达到较高水平之后,出现竞技水平略有下降的现象。7、提高肌肉力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根据肌肉群的负荷能力给予不同负荷,使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任何一点都可以释放最大力量。8、运动员如果遇到“速度障碍”,则该运动员一般不宜继续短跑类项目训练。9、运动训练的理论体系由一般训练学、项群训练理论及专项训练学三个层次所构成。10、俯卧撑推起击掌是一种等动收缩训练形式。11、疲劳越深训练效果越好。12、跳水、艺术体操、柔道项目同属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13、当训练水平被用于表达运动员的训练状态时,则比竞技能力这一概念
12、更为具体的表述所达到的技术水平。14、比赛时期训练发展体能主要采用重复法,发展技能主要采用完整法,并较多采用比赛法。15、发展耐力训练必须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三简答1运用运动动作的基本要求有哪些?2简述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之间倒U型假说理论的主要观点。3简述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的含义、科学基础及训练学要点。四论述1谈体育的普及与提高。2试以某一项目运动技能学习为例,论述运动技能形成阶段和心理学基础。3联系实际,论述运动员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6题,每题6分,共计36分)1、身体姿势3、体育态度4、心理技能训练5、体能6、高原现象二、判
13、断题(18题,每题3分,54分:正确的打“T”,错误的打“F”)1、萌芽时期的原始体育与当时的生活技能教育有很大的区别。2、体育产生的源泉之一是生产劳动。3、生活动作的形式由生活的特点所决定,因此它与运动动作是不会想象的。4、在一系列技术动作中,各动作的技术基础中的技术环节顺序不可被调节。5、动作的时间通常表现为动作的开始时间和动作的结束时间。6、我国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7、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都是主要研究身体练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这也决定了有些行为的心理学依据是 的,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8、体育成就动机高的学生能积极参与竞争,而体育成就动机低的学生则
14、回避竞争和挑战,倾向于选择难度适中的活动任务。9、心理健康是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良好的个性心理状况的稳定的情绪表现。10、状态焦虑作为一种个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人们将会评价看做更具有威胁性或不具威胁性。三 填空题1、现代体育的三大基石是杨氏体操、林氏体操、英国户外运动。2、在市场经济中,俱乐部作为体育市场的主体,必须具备自主性、风险性、盈利性、导向性“四性”。3、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可把身体姿势分为开始姿势、动作过程姿势、结束姿势,三个过程。4、动作的轨迹包括轨迹的形状、方向、幅度。5、东方体育崇文尚柔、以静养生的成分多于西方。6、一个完整的动作的技术结构包括技术基础和技术细节两
15、个部分。7、1923年正式将学校课程中的“体操科”改为体育科。8、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指标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以及训练负荷指标。9、训练中的全程性多年训练通常包括基础训练、专项提高、最佳竞技和竞技保持各个阶段有不同的训练任务和训练内容,并对不同的训练安排提出不同的要求。10、运动员在长期专项训练和比赛中发展起来的精细的主体运动知觉,表现为对器械、场地、运动空间及时间等的客体具有敏锐和精细的识别和认知,如水感、球感,称为专门化运动感知觉。11、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12、体育作为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主要包括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由于人本身
16、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而产生。13、体育的主要功能主要包括健身、娱乐、教育、政治(只列举4个)、经济。14、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遗忘发展的规律是先快后慢。15、德弗从注意的广度和注意的指向性两个维度对运动员的注意能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注意的四种类型。16、引起动机的条件是个体内在的需要和外在的诱发。四、简答题1、实现体育目的的任务基本途径?2、选择运用运动分类是注意问题?3体育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五、论述1、简述运动技术影响因素?2、发展最大力量有哪些途径?3、认知主义心理学在体育心理学中的应用有哪些?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1、填空题:1、
17、运动训练的竞技能力来源于:2、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2、名词解释:1、竞技能力 2、运动员竞技能力非横结构的补偿效益 3、适宜负荷原则3 、问答题:1、高原现象2、儿童少年力量训练应注意的事项3、儿少耐力训练应注意的事项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体育概论一、名词解释身体姿势 动作力量 体育手段二、填空1、体育作为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其中包括 和 需要,和人本身 和 需要而产生。2、在市场经济中俱乐部作为市场的主体,必须具备 、 、 、 四性。3、动作的轨迹包括轨迹的 、 、 。4、体育的功能主要有 、 、 、 。(只例四个)三、判断题1、萌
18、芽时期的原始体育更接近于一种生活技能教育。2、生产劳动是体育产生的源泉。3、劳动动作的形式由劳动的特点所决定,因此它与运动动作是不会相像的。4、体质是人通过学习和后天锻炼获得的,在形体、机能、心理等方面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特征。5、中国奥委会是中国的一个有关体育行政部门。四、简答题1、根据体育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进行分类,你认为有哪些分类?体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本体运动感知觉 心理技能 体育活动动机二、填空题1、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遗忘发展的规律是 。2、德弗从 和 两个纬度对运动员的注意能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注意的4种类型。3、引起动机的条件是个体内在的 和外部
19、 。三、判断题1、教师在进行表象训练时要注意从动觉表象逐步过渡到视觉表象。2、体育心理学即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3、表象是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4、心理现象可分为情绪和性格两种。5、体育态度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向三个方面。四、简答题简述前苏联学者提出的有关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关系的唤醒理论?五、论述题根据迁移的主要理论,论述在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运动技能的迁移?运动训练学一、名词解释运动训练 训练大周期 比赛训练法二、填空题1、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指标)为 指标、 指标以及 指标。2、运动员的全程性多年训练通常包括 、 、 和 。各个阶段有着不同的训练任务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华中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 历真题 0115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28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