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通论庄孔昭笔记精华整理up.doc
《人类学通论庄孔昭笔记精华整理up.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学通论庄孔昭笔记精华整理up.doc(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类学通论 第一编 第一章 绪论人类学的学科属性和内容一、 人类学是什么:anthropology人类学是全面研究人及其文化的学科,关注人类及其文化的整体。人类学成为一门学科,和英国人泰勒的积极推动有密切的关系。另一位对人类学起关键作用的人:美国人博厄斯。泰勒提供人类学理性主义的思想和方法;博厄斯的历史论刚好是反理性主义。人类学最早发生在欧洲,然后传播到世界。随国际交流增加,学科名称趋向一致,即包含了“民族学、民族志”的人类学。人类学关注人类及其的整体,而其它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只关注人类行为的一方面。人类学相比他们是是年轻的学科,因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前,大部分欧洲学者
2、都对异文化缺少兴趣,也很少思考对不同生活方式进行系统研究。二、 人类学的领域和学科关系:在北美,人类学包括了四个分支学科:1)体质人类学(探讨人类进化的生物学基础,包括两类问题:a. 人的出现及其进化;b. 现代人类的生物性差异);在我国,a.研究主要集中在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学科之下。2)语言学(或语言人类学)(研究文化与语言相互关系的学科)。与其它语言学不同,语言人类学家对非书面语言的意义更感兴趣。3)考古学(或考古人类学)(通过人类的遗物和遗迹研究过去文化的方法,包括a. 史前考古学:研究文字出现以前的社会b. 历史考古学:文字记载以来的社会)这些遗迹和遗存统称为遗存,分为自然遗存和文化遗
3、存,其中以人类留下来的文化遗存为主要研究对象。4)民族学(或文化人类学)(研究近现代人类及其文化的学科)。文化人类学广义上:指后三个学科;狭义上仅指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和社会现象研究上。民族学的核心是:文化。民族志研究的过程不仅是访谈观察,更主要是获得局内观点的过程,即体会主位与客位的关系。与一般观察不同,它是一种参与观察。从HRAF总结的条目看,文化人类学9方面内容:1) 主要分支2) 理论构架和主要概念:如人文主义、文化进化、精神分析、深度解释、文化唯物主义3) 资料搜集与分析的方法:跨文化、话语分析、民族志、网络系统分析、统计等等。4) 人类学研究的一些特殊话题:舞蹈、婚姻
4、、亲属、命名5) 已被人类学验证和发现的:联盟理论、掠夺理论、继嗣理论等待。6) 田野研究一直关注的:文化区、亚文化区7) 主要论争:米德VS费里曼;野甘薯问题。8) 职业生涯、实践活动9) 相关的论题一般认为,人类学有相当的人文学科倾向,追求情感与意义的世界。三、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跨文化的研究视角,整体性视角和民族志田野工作是人类学的三个最基本概念,也是人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衍生出如下重要命题:1、 普同论:世界上现存的所有人类都是同一种属,任一人群都不比其他人群更为进化;(不论活着或消失的都是平等的,每个群体都告诉我们如何利用文化而生存)。2、 全貌论:从社会的、文化的角度和生物的、生理的
5、两个角度分析问题,既关注现时的问题,也关照历史的因素;3、 整合论:强调从社会整体(社会及自然环境)看待事物,要把它放在自然和社会的环境中区考察;(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仅看到表面,更要看内在联系。)4、 适应论: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适应包括:体质适应、文化适应两个方面;5、 文化相对论:要克服民族中心主义,接收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创性和充分价值,一切文化的价值都是相对的,都是平等的。民族中心主义:人们总是以自己的喜好和习惯来理解其他文化,以自己的价值观和传统判断,这是“民族中心主义”,极端就是“文化沙文主义”民族主心中心
6、是所有人类社会的一个特征。因为它给人安全感、满足感、认同感、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论,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而赞成或接受某一特殊人群的所思所为,而意味着将文化行为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社会中加以评估。四、文化的概念及解释:P21公认的文化应具有的特点是1、文化是共享的;2、文化是习得的;3、文化是整合的;4、文化是以象征符号为基础的;5、文化是适应性的;6、文化是变迁的。文化:人们在生活中实践和传承的思维、行为和组织的方式及其产品。P34作为一个有机有序而又能变迁的复合体,很多百姓日用而不知存在;对专业者也难以把握。第二章 文化理论轨迹人类学是通过研究文化来理解人性的学科,或通过研究时
7、空和结构中的异文化来理解人类共性、自性和他性的学科。确立于19世纪中叶的西方社会,其标志是“文化”,特别是异域文化成为西方学术界探讨人性的重要参照物。人类学产生的社会条件:1) 1300-1500,西方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标志是文艺复兴、海外扩张和世俗国家主权理念的产生;2) 1500-1700,宗教改革,重新定义了人与上帝的关系;3) 1540-1660,科学革命,确定新的宇宙体系和科学方法,即不带价值偏见的直接观察,理论概括和实践检验。4) 1715-1770,启蒙运动,总结和伸张了科学精神、理性思考、和进步理念,奠定了现代意识形态。触发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是19世纪自由主义、民族主义、
8、社会主义思潮的直接根源。在此背景下,西方扩张导致异域人文资料大量积累,和解释这些资料的迫切需求。人类学产生的思想条件:启蒙哲学崇尚个人自由和社会进步,进化生物学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类学分别从这两个源头继承了人文传统和科学精神。以母体范式为线条,把人类学文化理论演进历程分为三个时期:母体范式:P39 指同一时期内,各学派研究的共同母题和主导理论取向。它不表示各学派有整齐划一的认同,也不排除每个学派自有具体范式。范式:科学共同体在特定时期里共同信奉的理论和仿效的原则、主题、范例。一、理性进化论时期(17251890)基于社会进步论,来源于启蒙运动的道德哲学。泰勒、摩尔根正式学科史上第一个母体范
9、式:理性-进化论。其形成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有直接关系。启蒙哲学提倡:理性、进步、自然、利益、秩序。这些概念固然有欧洲中心论色彩,但精髓是针对当时基督教的神权,而伸张世俗人权,及人性普同的假设。这个假设使单线进化论顺里成章。初创时期人类学接受这些理论,并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加以充实。因此称为:古典进化论。进化人类学家从人类心性中探求进步规则的源头,形成 “三个一致”母体范式:1)人类追求进步的心智和本质一致;2)社会文化进化的路线和阶段一致;3)社会文化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一致。泰勒的贡献摩尔根的贡献1. 确立了人类学这门文化科学,在本质上是改革者的科学。2. 提出著名的:复合整体的文化定义及研究
10、方法,如比较法、残存法、统计法3. 与弗雷泽的共同点:1)都是书斋人类学家2)注重原始宗教,并从心理学角度将其解释为:万物有灵论。1. 亲身考察土住 2. 问卷方式收集海外资料3. 三部名著:4. 对马克思主义影响深远进化人类学的贡献:1、 坚持了自然和社会一致的世界统一观和自然科学方法适用于人类社会文化研究的科学统一观;2、 在文化研究的旗帜下与史前史、古生物学、体质人类学、语言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结成联盟,共同探讨人性、文化、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3、 许多基本结论,如人性普同、技术积累、社会变迁等至今仍是学科深层共识;(学术界的批评,主要不是针对结论,而是针对这些结论得出的方法国。)4、
11、 但在方法论上有缺陷:关于起源的问题很多属于思辨范畴,材料基础不够结实且取舍失之简单等。评价:人类学确有被应用和应用失当的可能,也承认文化也有战争和集体暴力的阴暗面等等,但作为记录和解释文化多样性的学科,人类学有助于沟通人类的跨文化理解,有助于预见和防止冲突,理解原因,减少后果。即使这些都不能实现,它还能通过理解和反思使人类记取各种盲目行动的文代价。总之,人类学自产生以来最大的认同就是:人文价值和人类福祉。二、实证结构论时期(18901970)重视探讨社会文化的结构,和平衡机制。是对前期注重起源进化人类学的继承和充实。(与解释-相对论对前2期的范式的反思和否定形成对照。)母体范式:1、 本体论
12、的超有机体假说:认为社会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超有机体;2、 认识论的经验主义:强调直接经验和感性资料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知识的真理性取决于观察和检验;3、 方法论的科学主义:承认文化科学知识体系应以自然科学为楷模,尽量采用科学的观察和比较方法;4、 研究者的价值中立:力主不对研究对象和结果做价值判断,只关心研究对象是什么而不管应是什么;5、 研究的应用取向:坚信科学研究是为了预测,预测是为了操作,社会和文化科学都是为了改造世界。1、文化传播论:来源于科学革命以来的自然史、地理学和博物馆学。英国传播论:承袭进化论,埃及中心论。里弗斯、史密斯和佩里。德国文化圈学派:文化或文明具有区域性,每个区域
13、自有文化的创造和变迁中心。“形的标准”和“量的标准”。弗罗贝纽斯、格雷布纳。奥地利文化圈进化论:连续标准、性质标准和关系程度标准。施密特。美国文化区理论:强调细腻操作经验,考察空间更小,文化要素划分更细,对文化整体关联性更强调。威斯勒、克鲁伯、哥登威塞。贡献:1)提出收集文化的方法,肯定田野工作。2)标准文化物质清单,为系统收集跨文化资料提供依据;3)积累大量翔实的文化地理资料;4)开创本土民族志先河。在传播学派努力下,真正意义的民族志开始成型。后来被马林所完善。2、历史特殊论:德国人文哲学和自然科学经验主义的产物。尊重个人个性而不轻信机构权利的自由主义,要求对具体资料进行深入检验并对理论归纳
14、持高度怀疑态度的经验主义,主张用每个社会自身的标准来评价其文化和制度的文化相对主义,承认人类学研究的所有主题都是诸多历史力量相互作用结果(非决定论)的折衷主义,即历史特殊论。精髓:以文化与个人关系为本体,以经验论和实证论为方法,以文化相对论为原则来构建各个民族和族群的文化史。反对进化论、传播论的简单比较,反对种族偏见。认为只有事物才是历史的,只有历史的才是可靠的。深信科学的工作就是观察现象和收集资料,只要资料完备,一个个文化有机整体就能显现。缺陷:1、长于解构批判现成理论而短于建构完善新理论;2、厚古薄今的文化史应用性较差。不符合强调现实关联和实用主义的时代精神。3、结构功能论:马林诺斯基、拉
15、德克里夫布朗 P53创新:1)把进化论和传播论中的历时因果关系转换成共时函数关系;2)把不同文化之间的要素比较变成各种文化体系间的结构比较;3)把现存文化中的“化石”或“遗存”看成仍在文化体系中发挥功能的活制度。以上三个论点的前提是:任何具体的社会文化都是有机、自动、自足的功能整体。整体内的任何部件,都要在整体功能上才能认识。因此整体才是跨文化比较的合法单位。特点:1、以结构功能观点研究社会文化; 2、对田野工作、调查方法和叙述手段的强调; 3、开放式的研讨班教学和质量优异的民族志专著; 4、对现实应用的强调; 5、共同体成员间的强烈认同。历时变迁:19241938马氏经验功能论主导时期,关键
16、概念是文化的制度和功能; 19391955布朗;理性结构论时期,研究主题是亲属和政治制度。马林布朗主导时期19241938经验功能论19391955理性结构论大本营伦敦经济学院牛津大学田野地点太平洋诸岛非洲大陆研究主题生活史亲属和政治制度承接弗雷泽、韦斯特马克摩尔根、梅因、里弗斯关键概念文化的制度和功能社会与结构关键学科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强调文化制度对人的生物和心理需要的满足社会结构的平衡和人与文化对结构的适应。这些变化反映,田野工作场地对理论范式的不同要求:1)岛屿文化规模小、界限清、便于观察,可以不借助模型而直观描述;2)大陆规模大、结构复杂、必须借助理论模型来确定操作范围。相比
17、下,马氏:经验哲学;布氏:理性哲学。评价:强调共时研究和应用导向,拓宽人类学视野。表明人类学的真正研究对象不是文献文物和遗俗中的玄理奥义,而是寻常百姓的日用常行。书斋-田野、历史-现实、从对文化史的构建带到对社会生活的直接观察和详细描述。确立田野工作的典范,把人类学应用于复杂社会。开创:人文世界、处处是田野的行河。4、社会决定论:法国社会年刊学派,杜尔干社会决定论范式:1、 社会事实自成其类,只能用先在的其他社会事实来解释而不能简化到心理和生物层次;2、 社会先在、外在和独立于个体并大于个体之和,因而能对个体形成强制;3、 社会的强制力来源于无形而有力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表象,而以圣/俗分类为基础
18、的宗教则是社会的核心形式;4、 人们对自然界的分类依据社会文化分类,社会文化分类则依据两元对立原理;5、 上述所有社会现象都有现实功能,因而可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5、结构人类学:列维斯特劳斯独创:他不是向社会事实或社会关系,而是向人类的心智去求取在普遍性、确定性和价值无涉性等方面堪与科学定律相媲美的“结构”。1)人无序不立,皆有分类的天性,原始人现代人都是分类的动物;2)分类就是创造秩序,二元对立;3)分类的结果的秩序要用符号表达,因此文化是象征符号体系;4)符号反映人的意识结构,意识结构可以抽象成结构模型;5)模型有深浅,深层能反映人的普同心性。贡献:他把美国式的文化人类学介绍到欧洲
19、,加强了学科整合性;澄清了亲属的基本结构;借助结构语言学为深化分析提供了范式;其成果支持了乔姆斯基的一个假说:人类婴儿的大脑不是一张白纸,而是有先在认知和分类模式的装置。三、理解相对论时期(1970至今)P61社会背景:对1945-1970世界深刻变化的回应。1、 社会主义形成阵营并与资本主义对垒,从而使新兴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地位突出;2、 发达国家进入社会均富和大众消费时代,人们由追求生存和安全转向追求意义和价值;3、 始于1960年的信息和交通技术革命使世界呈现出空前的现代性;4、 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原先认为读过大学就算进入精英阶层的人们地位失重,产生革命意识,广泛参与社会运动。社会思潮:后
20、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既指对启蒙运动现代性的延续,又指对科学和理性至上论的批判。源于德国历史主义博厄斯的文化相对论,与源于启蒙运动和实证哲学家杜尔干的社会决定论,前者为后现代主义提供了动力,后者则为之提供了靶子。哲学源头:启示主要来自于德国的唯心论哲学,赫德尔、康德、尼采、叔本华是其源头。母体范式:1、 人是行动的意志主体,既按照文化形态和社会结构规定的意义行事,也因其意图而改变文化和社会;2、 文化为行动提供导向和意义体系,我们可以通过考察人的认知、符号和行动来理解文化;3、 理解是心灵活动,易受环境条件影响,所以我们对异文化的理解要尽量用本土眼光和主位术语;4、 人类学对异文化的理解可能深厚但
21、不可能精确,我们的描述和解释也有误导人或被人误解的可能;5、 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立场和作品,注意自身文化与对象文化及其他文化的关联和互动。这个范式的最大信息是:把文化研究的侧重点从科学转向人文。人类学从对结构规律的关注,转到对主体行动意义、象征符号、文化反思、新民族志和性别的研究上来,因为:西方社会的时代背景和现实生活,特别是人们对自然科学局限性的深刻认识。物质是人的必要条件,但伦理和精神才是充分条件。人类学把人文关怀提到日适当其时,把象征符号作用研究对象顺里成章。人类学主流在过去30年的发展概括为:3学2论2研究象征人类学把文化看成由人定义和操作的符号体系,而不是像结构功能论那样看成带有本
22、体性的制度结构。道格拉斯和特纳借助杜尔干原始分类的圣俗对立逻辑和列维-斯特劳斯的二元对立思想,将其发展成强调分类、仪式和象征的社会整合作用的象征人类学。“人类学家的工作实质就是倾听研究对象的解释,再用自己的作品(民族志)向读者解释这种解释”。格尔茨对象征人类学的概括认知人类学结构功能人类学把文化看成制度,象征人类学把文化看成符号,而认知人类学则把文化看成知识,即研究对象的本土知识。认知人类学不是文化理论而是一种指导田野工作的操作方法,这种方法的理论阐释的就是象征人类学。(对医学人类学和民族植物学适用性较大)反思人类学20世纪80年代出现,代表后现代思潮在人类学中的最强表现,其基本假定是:所有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类学 通论 庄孔昭 笔记 精华 整理 up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27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