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级学案七级历史学案导学案下载.doc
《七级学案七级历史学案导学案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级学案七级历史学案导学案下载.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部分封建社会在分裂中继续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222年-581年) 时代特征:封建国家在分裂中民族融合,继续发展考点: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的形成; 江南的开发;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一三国鼎立的形成:官渡之战:经过:200年,河南的曹操(实行屯田, 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在官渡大败骄傲轻敌的河北袁绍(以少胜多)意义: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经过:208年,统一北方的曹操意统一全国,率领万军队南下,南方的刘备与孙权被迫联合(诸葛亮和周瑜)共同抗曹,最终以少胜多大败曹军意义: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鼎立: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建魏,定都洛阳(北方),东汉灭亡221年刘备
2、,成都称帝,建蜀(西南)222年,孙权称王,建吴,定都建业(今南京)(江南)意义:结束长期混战割据,实现局部统一,为西晋的统一奠定基础三国时间段:(年魏灭蜀)4. 夷洲:今天的台湾。最早吴国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二.西晋:(226年316年) 短暂的统一1. 建立:过程:266年司马炎篡夺魏国帝位建立西晋定都洛阳;统一全国:280年灭吴国结束分裂重新统一全国。2. 灭亡:原因:统治的腐朽(皇帝弱智);八王之乱(争权的内乱)耗尽国立;压迫少数民族。过程:316年内迁匈奴起义灭亡西晋。三五胡内迁:时间:东汉末年以来;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迁往黄河流域。意义:促进北方的民
3、族融合,南方的经济开发。四淝水之战:1形势: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2时间:公元383年 作战双方:前秦VS东晋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相关成语: 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战前 投鞭断流,战中 草木皆兵, 战后 风声鹤唳。五江南经济的开发: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a.自然条件优越;b.南迁的人民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技术;c.统治者的重视;d.人民的辛勤劳动;e.南方社会比较安定2表现: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修建了许多水利
4、工程农业技术的进步:a开始使用绿肥b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3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六北朝:指的是北方政权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南朝:指的是南方政权包括宋齐梁陈都城都在建康七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背景:北方的统一(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2.目的:巩固黄河流域统治3内容:迁都洛阳:(原因:a.加强对中原的统治;;b.有利于汉化c.平城气候差旧势力大不利改革);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均田制;汉化政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联姻4意义: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经济的发展,加强对了统治八以少胜多的战例:巨鹿之战:202年项羽对秦军项
5、羽胜原因:项羽破釜沉舟,秦军不得民心官渡之战: 200年曹操对袁绍曹操赢原因:曹挟天子以令诸侯,屯田经济发展,重用人才;袁绍骄傲轻敌赤壁之战: 208年曹军对孙刘联军孙刘联军胜原因:曹轻敌,不习水战,水土不服;联军天时地利人和战术淝水之战: 383年前秦对东晋东晋赢原因:前秦政局不稳,军心不齐;东晋保家卫国,士气高昂,指挥得当启示:骄兵必败 团结就是力量九.曾经在洛阳定都的重要政权:东周,东汉,魏国,西晋,北魏练习:1据历史记载: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台湾,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当时的台湾被称为( )A台湾 B夷洲 C琉球 D柴桑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最主要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级学案七级 历史学 案导学案 下载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26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