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论》读书笔记.doc
《《权力论》读书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权力论》读书笔记.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权力论新社会分析读书笔记 档案1101 徐田雨 110202141这本书是我从暑假开始看的,刚开始实在是看不下去,半半拉拉,开学后社会学布置要读一些哲学类的书籍,就重新把它捡起来继续看。理解有限,以下也只是本人片面浅薄之言,定不会损毁罗素的光辉形象。伯特兰罗素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希望节制权力。我想跟他本人的反战观点有很大的联系。他自幼丧失双亲,由祖父母抚养长大。在维多利亚执政期间,其祖父曾两次任首相。罗素自幼学习德文、法文、意大利文、数学、历史、文学等,在哲学、数学上有诸多建树。代表作是数学原理、西方哲学史,尤其擅长于逻辑学。1950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文学作品有郊外的撒旦、伟大人物的梦魇
2、等。权力论开篇,他就很明确的表达了对苏联斯大林体制的失望,认为这种状态下的权力完全失去了应有的束缚。吴友三认为他提高了权力问题至不适宜的高度,认为“权力”是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犹如“能”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一样。他的结论是,人的经济追求是有限的,是可以满足的,但是对权力的追求是无限的,永远不会满足。我认为,无论对于金钱还是权力的追求,人都不会满足,所谓,贪婪是人的本性。苦行僧认为苦行修炼通过对肢体本身的痛苦的超强度的修炼,可以减轻人受欲望的控制,可以离真理更近。贾平凹的作品里晚雨里主人公因为苦恋女主不得,毅然自宫,结果却顺利地熄灭了自己对于女主的爱意。文学作品不可谓无杜撰,但是这种由于生理激素影
3、响的情感,自宫相信有一定效果。人对于金钱、权力的追求,很大部分真得是与生俱来的本性,除此之外,受到成长环境、成长经历的严重影响,忽然联想到蝴蝶效应,无尽的生命虚无感。罗素认为只有节制权力,才能实现民主制度,防止战争发生,使人人自由平等。个人认为,节制权力的确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战争的产生,但是战争不仅仅是权力放纵泛滥的结果,战争是国与国利益争斗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的武力斗争,感情上觉得死于战争的民众、前线无辜战死的的士兵、背井离乡、颠沛流离、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实在是灾难,战争带来巨大的苦痛,但是即便如此,战争也是不可避免的,即便处于某一时代存在大多数人,大多数位高权重有决定权的人都是和平爱好者,他们
4、可以采取多种方法避免战争的发生,但是,在这些人逝去,他们传给后人的反战理念随时代转换,震撼影响渐渐减弱,后世也还是不断进行利益斗争直至不得不战争,然后再吸取教训,再反战人类总是在循环往复,不断犯同一个错误,人人都不能幸免,人人都不是无辜者。然后序中又说,二战前夕,罗素作为权力问题和如何节制权力的意见发表者,无疑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但同时,权力毕竟是一种表面现象,再去背后还有更深层的经济原因和政治原因。这是典型的马克思主义评论句式,或许是自幼活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大旗下,我也觉得罗素书中有些想法很浅薄,后来才明白,我们只是因为思考的第一模式不同,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思考过程不同,最后观点也不同。每
5、每意识到这一点,也就认同别人的观点做法了,然后依然我行我素。罗素书中,我最最觉得烦闷的是举的例子,像薛西斯,圣芳济,罗耀拉等等,都是以意大利、波斯、西班牙历史或者传说中的人物或者他们的事迹。没有那样的背景文化环境,真得很难理解其所代表的意思,夸张一点说,每当这种人名冒出来,我就搞不懂他想表达的整句话是什么意思了。看作者的书做不到即时意会让我时不时很受挫。想象中的胜利是无穷无尽的,假如这些胜利被认为是可能实现的话,人们就会做出努力去实现它们。的确,人们可以按照实现胜利比率大小和愿意冒险的程度分为乐于冒险型,兼顾型和稳固型。也就是,会有人即便明白胜利事项的比率是有一点点,也会不顾一切放手一搏,是为
6、冒险型。当然,冒险型也不是任何时间都表现出这样的特性,很多情况下,这种特性表现的较为隐性。罗素认为追求权力是强烈的动机,并且,他认为“正统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上的利己在社会科学中可以视为基本的动机”这一观点是错误的。这里,经济学三大前提基础之一是,理论上的的经济学是发生在经济人都是理性人这一前提条件下。所谓的理性人,是指经济学中的人都是以利己为目的,也即不会做出损害自身利益的事。我不懂是否社会学中也在研究之前就把人定为经济学上的理性人,如果也是这样的话,那么,很多人宁愿牺牲自己利益也要维护别人,维护一些羁绊要怎么解释?那么是否还应期盼不平事发生时有人“看到不平事,拔刀吼一吼”?经济学上,内定经纪
7、人是因为需要研究大众意义上没有特例蹦出的情况下的一般情况,但是事实显示,微观个人的行为亦会牵动更多的人的行为,最后一定程度上会改变宏观意义上推断的结论,像荒年农民的丰收等等。所以我还是一个英雄主义者,不过事实证明,英雄大多都身首异处,不得好死。罗素认为“在社会科学上权力是基本的概念,犹如在物理学上的能是基本概念一样”。现在不是吴三友批这句话,而是我了。能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其重要程度无异于决定因素之类。权力这一概念也很重要,但也是“之一”程度上。的确,权力的滥用会对整个社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但是整个社会需要关注的、值得社会重视的不仅仅是权力这一个概念。罗素认为,在社会科学上权力是基本的概念,
8、而且具有多种形态,如财富、武装力量、影响力等。并且认为,权力和能一样,必须被看作是不断从一个形态向另一个形态转变的。这样看来,他眼中的权力像是我眼中的权力、权利以及其衍生的概念的综合体了。罗素继续说,就权力而言,不同的社会在许多方面不同。这里他默默地再次表达了对苏联社会权力现状的失望、不满,他曾也是工党一员,也呼喊自由平等。罗素说,假如有可能获得权力的人,在人数上不受社会制度的限制,那么,一般来说,凡是最希望获得权力的人,就最有可能获得权力。有道理。他说,把爱好权力当做人类唯一爱好也是错误的。是的,人类有诸多爱好,可谓“多才多艺”。他认为,人们只要自信能处理当前的事务,就会喜爱权力,但他们一旦
9、知道自己无能为力,就宁愿服从领袖了。有道理,很多时候的确是这样的。罗素认为,使普通人服从的动力根源于恐惧。恐惧源自于人性。他认为,在任何存有深刻危机的时候,大多数人的迫切愿望就是要找出一个权威人士面向他服从,并很少有人会想到的革命。伟大的领袖都有非凡的自信心,这种自信心不仅呈现在外表上,而且深度到潜在的意识中。信仰和优秀才干的结合。共同的危险最易产生团结。作为一种有效力量,法律依赖社会舆论和人心的程度,深知超过它依赖警察权力的程度。法律在多大程度上受人拥抱,是一个社会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罗素认为:权力是通过组织的形式实现的。他甚至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组织生物学。在这里,社会就是一个生物体,
10、而不同的权力系统则形成了生物体的组织。现在,要了解权力的实现途径就必须剖开这个生物体看个究竟。他简单地把组织划分为政治组织和经济组织然后分别加以讨论。而在我肤浅看来,这两个圆圈远远不能圈住全部的现实,何况有些组织恰好是两个圆圈的重叠部分。最后,作者显然该直面他善良的初衷了:驯服权力。他首先是讨论了权力与道德的准则,认为这二者之间并无明显的关系;接着,他批判了权力哲学,毫不客气地指出:权力欲是正常人性的一部分,但权力哲学在某种明确的意义上却是疯狂的。然后,他分析了权力的伦理学,尽管我与这门学科有很深的隔阂,但还是不妨碍我聆听作者善良的呼声:“有权力的人,最终目标应该是促进社会的合作,不是一个团体
11、反对另一个团体的合作,而是整个人类的合作”、“最终统治人类的不是暴力,而是人的智慧,他们求助于人类的共同欲望追求幸福”。我相信:理想社会不是争权夺利的社会而是利用权力谋取普遍福利的社会;我也相信权力得到驯服的社会必是政治民主、经济合理、言论自由、人民理智的社会。但能够带来这些理想状况的最终动力并不是权力本身而已。第一章主要论点:权力欲的冲动假如可能的话,人人都想成为上帝;少数人还不容易承认这是不可能的。正是由于这种情形,社会合作不易实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喜欢把社会合作看成是上帝和信徒之间的那样的合作,而以上帝自居。在人的各种无限欲望中,紧要的是权利欲和荣誉欲。对权力的爱好是人类最强烈的动机之一
12、,但表现在各人身上的程度却很不一致,而且也为其它因素所限制,例如安逸、享乐以及爱表扬等。在比较怯懦的人当中,对权力的爱好伪装成对领袖服从的动力,这就扩大了大胆之徒发展权力欲的余地。罗素在开篇就明确指出,人有众多欲望,但权力欲和荣誉欲是最主要的两种。二者虽有密切关系,却不等同。英国首相的权力多于荣誉,而英王的荣誉则多于权力。获得权力往往是获得荣誉的最便捷的途径。权力欲是人们追逐权力的根源,是产生社会变化的主要动机。 针对正统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利益是人的基本动机的观点,罗素提出,“当适度的享受有了保证的时候,个人与社会所追求的是权力而不是财富:他们可以把追求财富作为追求权力的手段,他们也可以放弃财富
13、的增加来确保权力的发展”。第二章主要论点:领袖和追随者权力欲的冲动有两种形态:在领袖的身上是显性的;在追随领袖的人身上是隐性的。然而,一切服从现象,根源都在与恐惧,不管我们服从的是领袖还是神。平等合作远比专制难以实行,远不及专制符合人的本能。所以集体兴奋的快感乃是形成领袖权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当熟练的演说家希望激起战斗情绪的时候,她要在听众中造成双重的信念:在表面一层,他要夸大敌人的力量,使听众认为必须有很大的勇气才能与敌人战斗;在较深的一层,他要使听众有坚定的胜利信心。所以说,科学已经造成人类不是全体生存就是全体死亡的这种不可避免的局面。“当人们心甘情愿地追随一个领袖时,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依
14、仗这个领袖所控制的集团来获得权力;他们感到领袖的胜利也就是他们自身的胜利。大多数人觉得自身没有能力把他们的集团导向胜利,于是就想获得一个智勇兼备足以成就丰功伟业的首脑”。从宏观角度看,权力的大小和实施程度以及权力的来源方法,在不同的社会都有不同的表现。例如,军事专制国家、神权国家和财阀统治国家,其不同组织和集团的影响力各不相同;而教权、王权、民权、以及战争等诸种权力形式,其来源方法也迥然各异。但从微观角度讲,权力服从的根源基本相同。权力分配不均的现象在人类社会一向存在,而领袖和追随者则构成了每个社会所具有的最基本的权力关系。那么,权力服从的根源是什么?罗素指出,“一切服从的现象,根源都在于恐惧
15、,不论我们所服从的领袖是人还是神”。使人服从领袖从而成为追随者的动力在于其内心深处的恐惧,服从可以获得安全;而促使人发号施令成为领袖的动力在于精英因其地位、信仰或技能而产生的超凡自信心。 第三章 主要论点权力的形态 近代事件之所以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科学帮助我们加强了对物的权力。 权力对个人发生影响,可以通过下列各种方式:甲、对一个人的肉体直接行使有形的权力,例如监禁或处死;乙、以赏罚为诱导的手段,例如雇佣或解雇;丙、对于一个人的意见施加影响,也就是进行最广义的宣传。 因此,作为一种有效的力量,法律以来社会舆论和人心的程度,甚至超过了它依赖警察的程度。法律在多大程度上受人拥护,是一个社会的最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权力论 权力 读书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26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