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论》读书笔记.doc
《《文化论》读书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论》读书笔记.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化论读书笔记华南师范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2009级博士生李卫东学号:2009010063摘要:本文对费孝通翻译的马凌诺斯基的文化论作了简要的介绍,认为:文化论是前一代人类学研究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文化论与达尔文的生物演化论一脉相承;人文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文化论的基本论点;“需要”和“功能”是文化论的两个核心概念。在此基础上,概要地介绍了各派学者对马凌诺斯基的功能论的反思和批判。关键词:马凌诺斯基;文化论;基本观点;功能论;反思和批判马凌诺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1884-1942),社会人类学大师,功能学派的缔造者,田野民族志方法的奠基人之一。曾任伦敦经济学院
2、、伦敦大学、耶鲁大学教授。文化论(The Scientific Theory of Culture)本是旨在指导人类学田野工作的文化表格一文的说明和解释,是1936年年底马凌诺斯基在伦敦宴别吴文藻时亲手赠送的一本尚未出版过的打印文稿。当时费孝通先生得到马凌诺斯基的同意可以翻译成中文先在中国出版。文化论是人类学的经典之作。本以为是一本厚厚的宏篇巨著,拿到费孝通先生的译本,才知道这是一本只有8万字左右的薄书。全书的基本框架如下:目录译序一、文化与人类的差异性二、文化的各方面三、文化科学中神秘的主体四、功能派的立场五、作用中的文化六、以社会制度为文化的真正要素七、社会制度的形式、功能和组合部分八、物
3、的形式决定于其基本及衍生的性质九、需要或文化迫力的阶层十、生物需要的文化转变十一、风俗如何发生功能十二、仪式活动的创造功能十三、奇异字词的功能十四、家庭生活及其物质设备的形式和功能十五、文化的手段迫力十六、思想及道德完整的综合迫力十七、巫术十八、巫术的生理基础十九、宗教信仰的功能二十、文化与娱乐及游戏的需要二十一、艺术及其在文化中的位置二十二、文化的功能实现二十三、文化的各方面与制度二十四、概要与结论文化论以洗练的语言,阐述了马凌诺斯基对文化的基本主张、浓缩了作者对科学文化理论探索的精华,代表了早期功能主义人类学的最高成就。费孝通先生对文化论作了如此评价:“马凌诺斯基所见到的文化,不是刊印在书
4、上的文化的记载,而是群众的活动,是他们活生生的生活的一部分,充满着有哭、有笑、有感情的举止言行,把文化回到了人的生活本身。这种看法上的转变,使社会人类学得到了新的生命。它成了一门充满着生气的科学,成为真正的人的科学人类学。马老师在学术上的最重要贡献,也许就在这点上。”费孝通.从马林诺斯基老师学习文化论的体会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6):53-71一、文化论的形成与基本观点(一)文化论是前一代人类学研究成果的继承和发展马凌诺斯基对文化的基本认识继承了前一代的遗产。他只是在前一代的基本认识上作出了一定的发展,澄清了前一代不够明确或不够完整的内容。马凌诺斯基上一代社会人类学者E
5、.B.Tylor(18321917)是19世纪中叶英国人类学的代表人物,他所著的Primitive culture(1871 年)为英国人类学第一次给“文化”下了一个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其他人们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一切其他能力和习惯。”马凌诺斯基的文化论基本上接受了这个经典定义,在文化论第一节里用列举的方式说明文化的内容:“文化是指那一群传统的器物、货品、技术、思想、习惯及价值而言。”接着又说:“社会组织除非视作文化的一部分,实是无法了解的。”马凌诺斯基.文化论M. 费孝通,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2和Tylor 的定义相比较,在列举的
6、文化内容中多了物质的那一部分。马凌诺斯基所补充的社会组织也可以包括在Tylor 定义中“作为社会成员的一切其他的能力和习惯”这一个概括的提示里。马凌诺斯基和前一代社会人类学家的差别不在所认定文化的内容,而在对文化的基本看法。老一代社会人类学家不论是进化论派或传播论派,总是有一种倾向,认为文化本身是个客观存在的实体,研究的目的是在发现这个实体本身的发展或变动的规律。马凌诺斯基对文化另有看法。马凌诺斯基认为研究人类的科学家必须进入群众的生活中去看“文化”,并且要在一个个人的生活中去概括出一个任何人的生活都逃不出的总框架。通过这个总框架才可以看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一举一动的“意义”。 (二)文化论与达尔
7、文的生物演化论一脉相承马凌诺斯基基把文化看成生活的手段实际上是达尔文生物演化论的逻辑发展。达尔文把人归回到动物的行列。用事实证实人的体质功能包括所谓智力没有不是从动物一般的体质上发展出来的。在马凌诺斯基之前有许多人承认了从猿到人的演化历程,但认为人类能创造了人文世界,人文世界和自然世界有本质的不同,人文世界可以脱离自然世界而存在,于是把人文世界和自然世界对立起来。马凌诺斯基在文化论里强调“世界上是没有自然人的。”就是说没有不在人文世界里生活的人。不仅如此,还应当说不存在没有经过人文世界改造过的人。尽管如此说,人还是生存在自然里,人还是自然的产物,而且还是自然的一部分。不论人的生活千变万化,归根
8、到底还是跳不出动物这个属性。人文世界只能在自然的物质世界里做文章,变也变不出服务于人的生活,人的生活还是受生物基础的限制,跑不出这个范围。马凌诺斯基把文化作为物质、社会和精神结成一体的基本看法又把人文世界拉回到自然世界,成了个能实证的实体。马凌诺斯基用实证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文世界并且取得了重要的进展。马凌诺斯基在文化论的第一节的结语里说:在这门学科里“有事实根据的科学探讨,至今还没有开始。我们便可以从文化方面下手来接近这个问题,并且在此可以提出一个必需的及初步的研究大纲。”马凌诺斯基.文化论M. 费孝通,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3马凌诺斯基对文化的基本看法,实质上和达尔文的生物演化论一
9、脉相承。(三)人文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文化论的基本论点马凌诺斯基在文化论总结出文化的四个方面:1.物质设备,2.精神文化,3.语言,4.社会组织。马凌诺斯基.文化论M. 费孝通,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4-8马凌诺斯基没有用“要素”、“部分”等等名词来分析文化,而用“方面”。 马凌诺斯基认为人文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Tylor 所说的文化是个“复合的整体”。若说文化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或四个要素,那就会引起文化可以分为四块,也就把文化这个整体割碎了。在马凌诺斯基看来,人文世界必然有个物质基础,但文化不仅仅是物质的设备,还要看到它有知识、宗教、法律、伦理规则等精神的方面。此外,还
10、有语言和社会组织这两个方面。当人们在人文世界里生活时,这四个方面同时配合在起作用。所以如果只看到其中的一个方面,就看不到正在起作用的文化。文化必须从四个方面去看。马凌诺斯基的文化四方面的说法其实就是文化的整体论。这是他的基本立论。马赫的经验哲学否定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存在和可知性,并强调对经验论述的整体性,这为马凌诺斯基的文化整体论提供了直接的依据。马凌诺斯基所处时代的科学界和思想界已经开始重视比较研究的方法,并产生了“文化必须从整体来看”的观点。他们认为应当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社会结构和制度的调查材料中进行比较,研究不同文化在各自社会中的功能。他们还认为应当通过比较的方法对不同文化的语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论 文化 读书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26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