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税税一课后笔记.doc
《注税税一课后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税税一课后笔记.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税法的概念与特点(一)税法概念 税法是指有权的国家机关制定的有关调整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了解税法定义时需注意: 1.立法机关-有权的机关:在我国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地方立法机关、获得授权的行政机关。 2.调整对象-税收分配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3.范围-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税法,包括各级有权机关制定的税收法律、法规、规章,是由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税收争诉法等构成的法律体系。(二)税法的特点-了解 1.从立法过程看-税法属于制定法,而不属于习惯法 即税法是由国家制定的,而不是由习惯作法或司法判例而认可的。 2.从法律性质看-税法属于义务性法
2、规,而不属于授权性法规 即税法直接规定人们的某种义务,具有强制性。 3.从内容看-税法属于综合法,而不属于单一法 即税法是由实体法、程序法、争讼法等构成的综合法律体系。 我国税法结构:宪法加税收单行法律、法规。 【考题单选题】(2011年)下列有关税法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税法属于制定法而非习惯法 B.从法律性质上看,税法属于授权性法规 C.税法是由国家制定而不是认可的 D.税法具有综合性 【正确答案】B税法原则(一)基本原则 1.税收法律主义(也称税收法定主义、法定性原则) (1)含义:是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类构成要素都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的规定,
3、超越法律规定的课税是违法和无效的。 (2)功能:保持税法的稳定性与可预测性 (3)具体原则:课税要素法定、课税要素明确、依法稽征。 2.税收公平主义 (1)含义:税收负担必须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分配,负担能力相等,税负相同;负担能力不等,税负不同。 (2)法律上的税收公平与经济上的税收公平 经济上的税法公平往往是作为一种经济理论提出来的,可以作为制定税法的参考,但是对政府与纳税人尚不具备强制性的约束力。 3.税收合作信赖主义 (1)含义:征纳双方关系从主流上看是相互信赖,相互合作的,而不是对抗的。 (2)这一原则与税收法律主义存在一定冲突,许多国家税法在应用这一原则时都作了一定限制。 4.实质
4、课税原则 (1)含义:依纳税人真实负担能力决定其税负,不能仅考核其表面是否符合课税要件。 (2)意义:防止纳税人避税与偷税,增强税法适用的公正性(注意选择)。 纳税人借转让定价而减少计税所得,税务机关有权重新估定计税价格,而不是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价格。 (二)税法的适用原则(六个)6个适用原则含义解析1.法律优位原则税收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的效力,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税收行政规章效力,效力高的税法高于效力低的税法。关系:法律法规规章 作用主要体现在处理不同等级税法的关系上。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优于税收行政规章的效力。效力低的税法与效力高的税法发生冲突,效力低的税法即是无效的2.法律不溯及既往原
5、则新法实施后,之前人们的行为不适用新法,而只沿用旧法3.新法优于旧法原则新法旧法对同一事项有不同规定时,新法效力优于旧法4.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对同一事项两部法律分别订有一般和特别规定时,特别规定的效力高于一般规定的效力居于特别法地位级别较低的税法,其效力可以高于作为普通法的级别较高的税法5.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实体法不具备溯及力,而程序法在特定条件下具备一定溯及力实体性权利义务以其发生的时间为准,而程序性问题(如税款征收方法、税务行政处罚等),新税法具有约束力6.程序优于实体原则在税收争讼发生时,程序法优于实体法,以保证国家课税权的实现税法的效力与解释(一)税法效力1.空间效力 2.时间效
6、力-注意选择题 时间效力各3种情况含义税法的时间效力是指税法何时开始生效、何时终止效力和有无溯及力的问题税法的生效1.税法通过一段时间后开始生效2.税法自通过发布之日起生效【最常见】3.税法公布后授权地方政府自行确定实施日期税法的失效1.以新税法代替旧税法【最常见】2.直接宣布废止3.税法本身规定废止的日期(最少见)3.人的效力。属人、属地、属地兼属人,我国采用的是属地兼属人原则。 (二)税法的解释 特点: 1)专属性:法定解释应严格按照法定的解释权限进行,任何有权机关都不能超越权限进行解释。 2)权威性:法定解释同样具有法的权威性。 3)针对性:法定解释大多是在法律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在法律的
7、适用过程中进行的,是对具体的法律条文、具体的事件或案件作出的。但其效力不限于具体的法律事件或事实,而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 1.按解释权限划分 种类解释主体法律效力其他立法解释三部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最高行政机关、地方立法机关作出的税务解释可作判案依据属于事后解释司法解释两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两高联合解释,作出的税务刑事案件或税务行政诉讼案件解释或规定有法的效力可作判案依据 司法解释在我国,仅限于税收犯罪范围行政解释国家税务行政主管机关(包括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不具备与被解释的税法同等的法律效力原则上不作判案依据 执行中有普遍约束力2.按解释尺度 分为:字面解释、限
8、制解释、扩大解释(考过多选) 字面解释:必须严格依税法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解释,既不扩大也不缩小。 限制解释:是指为了符合立法精神与目的,对税法条文所进行的窄于其字面含义的解释。 扩充解释:是指为了更好地体现立法精神,对税法条文所进行的大于其字面含义的解释。 税法解释对于税收执法、税收法律纠纷的解决都是必不可少的。税法与其他部门法关系税法与民法的关系联系:第一,税法借用了民法的概念。第二,税法借用了民法的规则。第三,税法借用了民法的原则。区别:第一,调整的对象不同。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属于横向经济关系;而税法调整的是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征纳关系,属于纵向经济关系。税收法律
9、关系的一方固定是国家及其税务机关;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双方则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法人、公民之间不固定的关系第二,法律关系的建立及其调整适用的原则不同。民事法律关系建立及其调整是按照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进行的,民事主体双方的地位平等,意思表示自由。民法原则从总体上说不适用于税收法律关系的建立和调整。税收法律关系中,体现国家单方面的意志,权利义务关系不对等。第三,调整的程序和手段不同税法与刑法的关系税法与刑法的联系表现在:第一,税法与刑法在调整对象上有衔接和交叉,刑法关于“危害税收征管罪”的规定,就其内容来看是直接涉及税收的,相关的内容在税法中也有所规范。第二,对税收犯罪
10、的刑罚,在体系和内容上虽然可以认为是构成税法的一部分,但在其解释和执行上,主要还是依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第三,税收犯罪的司法调查程序同刑事犯罪的司法调查程序是一致的。第四,税法与刑法都具备明显的强制性,并且,从一定意义上讲,刑法是实现税法强制性最有力的保证。虽然税法与刑法联系密切,然而区别也是明显的:第一,从调整对象来看,刑法是通过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罪犯的惩罚来实现打击犯罪的目的;而税法是调整税收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第二,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刑法属于禁止性法规。第三,就法律责任的承担形式来说,对税收法律责任的追究形式是多重的,而对刑事法律责任的追究只能采用自由刑与财产刑的刑罚形式。小税种
11、知识大全【城建税及教育附加】 一、特点:专款专用;受益税;附加税;按规模设计税率;范围广。 二、作用:补充城建资金;限制派;调动地方;方便分税制。 三、税目:城市;县城建制镇+征收三税的其他地区。 四、纳税人:1、外资 2、个体商贩和个人在集市上交增值税的,由省确定。 五、税率:城市7%;县城,建制镇,铁道部5%其他地区1%。 六、计税依据:三税缴纳额,不含滞纳金,但出口免抵增值税额征。 七、直接减免税:1、进口不征;2、出口不退;3、先征后返退的不退;4、符合政策退库的不征。 八、行业减免税:1、石油储备基地第一期;2、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3、三峡工程04-09年;4、金融机构撤销。 九、慈
12、善减免税:1.新办零售商贸企业招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士兵同)30%及签1年以上的,免3年;2.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士兵同)从事建筑娱乐广告桑吧外个体经营的,免3年;3.新办广告桑吧外服务企业招退役士兵30%及签1年以上的,免3年。 十、义务时间:同三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 十一、纳税地点:同三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 十二、特殊情况(1):货物运输业代扣代缴,先按7%,减免的下一征期退税。 十三、特殊情况(2):教育纲附加3%,不同的是:1、出口外减免三税的可退;2、行业减免中无石油和三峡工程。 【资源税】 一、特点:只征特定资源、受益税、级差收入税、从量定额征、普遍。 二、作用:调
13、节资源级差收入、合理开采、税收杠杆、财政收入。 三、税目:原油、天然气、原煤、其他非,黑色,有色金属矿原矿、固体,液体盐。 四、纳税人:1、收购未税矿产品的单位为扣缴人;2、开采,生产或收购,单一环节。 五、税率:按数量按幅度(未列明的由省级政府30%内浮动)征,铁矿石减征40%,冶金独立矿山的铁矿石减征60%。 六、计税依据:直接销售数量自用数量或产量*单位定额税额 七、直接减免税:1、人造石油煤矿产的天然气洗煤等加工产品不征;2、精矿形式伴选出的副产品不征。 八、行业减免税:无 九、慈善减免税:1.不分别税目的从高;2.移送煤炭可按综合回收率折算原煤;3.矿原矿精矿可按选矿比折算原矿;4.
14、稠高稀油不分的按稀油数量;5.液体盐加工固体盐的按固体盐征,外购所耗用的液体盐税额可抵扣。 十、义务时间:1.分期按合同收款日期;2.预收款按发出日期;3.其他按收款或凭证当天;4.自用按移送;5.扣缴按支付。 十一、纳税地点:1.开采或生产地;2.扣缴为收购地。 十二、特殊情况(1):无 十三、特殊情况(2):扣缴税率:1.独立矿山和联合企业收购相同的按本单位税率;2.其他按收购地税率。【车辆购置税】 一、特点:范围,环节单一特定目的中央税价外,不转嫁税负。 二、作用:筹集资产规范政府行为调节收入差别打击走私。 三、税目:汽车摩托车电车挂车农用四轮运输车。 四、纳税人:境内购买进口受赠自产获
15、奖其他使用的单位和个人。 五、税率:10%;因质量退回的,申报日起每满1年扣10%后退税,未满1年全退。 六、计税依据:基本同增值税,代收要看谁开票,控购费不征。 七、直接减免税:1.04/10/1起三轮车不征;2.设有固定装置的非运输车辆免税。 八、行业减免税:1.使馆驻华及外交人员自用车辆;2.列入军队装备计划的车辆;3.防汛消防指挥等专用车。 九、慈善减免税:1.回国留学人员用现汇购1辆自用国产小汽车;2.长期定居外国专家1辆自用小汽车;3.底盘发生更换的重新申报;4.己用未税的滞纳金从登记日出厂后60日起算,超过3年或没有凭证的按3年算。 十、义务时间:在上牌前的使用环节,购车发票日期
16、其他取得日进口报关日起60日内。 十一、纳税地点:1.车辆登记注册地;2.不登记的在所在地。 十二、特殊情况(1):没有购价或偏低的按最低计税价。 十三、特殊情况(2):己用车辆税额=最低价*1-(已用年/规定年)*10%,减去已缴数补征,多缴不退。 【车船税】 一、特点:财产税面广税源流动性强纳税人多为个人。 二、作用:筹集资产加强车船管理调节财富分配。 三、税目:在车船管理部门登记的车船,包括内部场所行驶作业但登记的。 四、纳税人:车辆船舶的所有人或管理人。 五、税率:客电车60-660/辆,货车专项车挂车牵引车16-120/自重吨,三轮汽车低速货车24-120/自重吨,摩托车36-180
17、/辆,船舶3-6/净吨。 六、计税依据:按数量,拖船2马力=1吨,船舶税法与其他部门法关系税法与民法的关系联系:第一,税法借用了民法的概念。第二,税法借用了民法的规则。第三,税法借用了民法的原则。区别:第一,调整的对象不同。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属于横向经济关系;而税法调整的是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征纳关系,属于纵向经济关系。税收法律关系的一方固定是国家及其税务机关;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双方则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法人、公民之间不固定的关系第二,法律关系的建立及其调整适用的原则不同。民事法律关系建立及其调整是按照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进行的,民事主体双
18、方的地位平等,意思表示自由。民法原则从总体上说不适用于税收法律关系的建立和调整。税收法律关系中,体现国家单方面的意志,权利义务关系不对等。第三,调整的程序和手段不同税法与刑法的关系税法与刑法的联系表现在:第一,税法与刑法在调整对象上有衔接和交叉,刑法关于“危害税收征管罪”的规定,就其内容来看是直接涉及税收的,相关的内容在税法中也有所规范。第二,对税收犯罪的刑罚,在体系和内容上虽然可以认为是构成税法的一部分,但在其解释和执行上,主要还是依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第三,税收犯罪的司法调查程序同刑事犯罪的司法调查程序是一致的。第四,税法与刑法都具备明显的强制性,并且,从一定意义上讲,刑法是实现税法强制性最
19、有力的保证。虽然税法与刑法联系密切,然而区别也是明显的:第一,从调整对象来看,刑法是通过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罪犯的惩罚来实现打击犯罪的目的;而税法是调整税收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第二,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刑法属于禁止性法规。第三,就法律责任的承担形式来说,对税收法律责任的追究形式是多重的,而对刑事法律责任的追究只能采用自由刑与财产刑的刑罚形式。税收法律关系本节共3个问题: 1.概念与特点2.税收法律关系主体 3.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一、概念与特点(一)概念 税收法律关系是税法所确认和调整的,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两种学说及含义:权力关系说和债务关系说。
20、(二)特点4点1.主体的一方只能是国家2.体现国家单方面的意志3.权利义务关系具有不对等性4.具有财产所有权或支配权单向转移的性质二、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征纳双方(一)征税主体:以税务(国税、地税)机关为主,还有财政机关、海关。1.税务机关职权共6项(注意多选题)2.税务机关职责共7项(注意多选题)(二)纳税主体:纳税人(自然人、法人、非法人单位)1.纳税人权利共14项(注意多选题)2.纳税人义务共10项(注意多选题)(三)其它税务当事人的权力和义务其他税务当事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银行、工商、公安等。(注意多选题)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要点内容(一)产生以引起纳税义务成立的法
21、律事实为标志(即出现应税行为)(二)变更原因5条(注意多选题)1.由于纳税人自身的组织状况发生变化2.由于纳税人的经营或财产情况发生变化3.由于税务机关组织结构或管理方式的变化4.由于税法的修订或调整5.因不可抗拒力造成的破坏 (三)消灭原因5条(考过多选题)1.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2.纳税义务因超过期限而消灭3.纳税义务的免除4.某些税法的废止5.纳税主体的消失税收实体法 税收实体法:规定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实体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总称。是税法的核心部分。 税收实体法结构的特点:规范性(一税一法)、统一性(税收要素固定)。 本帖隐藏的内容涉及实体法的六个要素,分别是:纳税义务人、课税对象、税率、
22、减税免税、纳税环节、纳税期限。 (一)纳税义务人1.含义: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包括法人和自然人。 2.与纳税人有关的概念: (1)负税人: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不一致的原因:价格与价值背离,引起税负转移或转嫁。 纳税人与负税人有时一致,如直接税(所得税)。 纳税人与负税人有时不一致,如间接税(流转税,具有转嫁性)。 (2)代扣代缴义务人 有义务从持有的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其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单位或个人。 (3)代收代缴义务人 有义务借助与纳税人的经济交往而向纳税人收取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单位。 (4)代征代缴义务人 因税法规定,受税务机关委托而代征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注税税一 课后 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25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