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29大学语文课程讲义.doc
《04729大学语文课程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4729大学语文课程讲义.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04729大学语文课程讲义 前 言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一门公共课,几乎所有参加自学考试的同学都要参加此门课的考试。自考的课程,只要是考试大纲、教材没有变动,每次的考试出题的内容、难度是不会有变化的。 大学语文主要复习四部分的内容: 一、认真研读教材中的课文本课程共52篇课文,议论文10篇,记叙文17篇,诗词18篇,小说7篇。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考生一定要加强对教材所选取的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可以分成两个层次:浅层次的掌握就是要求考生记忆课文中的内容,在过去大学语文考试中,考核考生对课文的内容是否记忆的试题较多;深层次的掌握则要求考生在对课文记忆的基础上对课文所涉及的内容加以
2、深刻理解,考核考生的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对于古文,要能够读通、读懂,同时对重点字词(课文后面的注释)要一一掌握。二、在熟练掌握每篇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课文后面的提示,逐个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对【考试大纲】、【提示】的考核是每次考试的重中之重,所占分值较多。 三、要灵活掌握语文知识这是学习的难点,历年来考生丢分很多。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主要有:1、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其中两种论据、三种论证方法是重点;2、10种修辞手法;3、记叙文的表现手法;4、描写人物的五种方法;5、诗词的直接抒情手法,间接抒情的六种手法;6、记叙的顺序。参照教材50页、148页、217页、287页学
3、习。 四、作文自考作文一般可以写成夹叙夹议夹抒情的文章。在写作作文时,可以参看纪念傅雷一文的写法。从试卷的组成来看,除去作文,考核课文知识的题目中,非常容易的题目大约占15分;较容易的题目大约占20分;较难的题大约占20分,难的题目大约占15分。 第一单元 议论文部分寡人之于国也 作家作品孟子:(1)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人。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2)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导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3)其散文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方法。主旨文章体现了孟子的王道思想,并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战国时代社会的不平等。学习要点与难点1.孟子王道政治的内容。(1)反对霸道,推行仁政,反对战争,
4、发展生产。(2)使人民养生丧死无遗憾,再施以礼义道德教育。2.以“民不加多”“民如何加多”为线索。3.(1)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2)孟子先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揭示梁惠王做法实际上与邻国没有本质的区别。(3)阐述了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根本措施,及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4.孟子实行王道的措施(1)初步措施:“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2)根本措施:“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申之以孝悌之义”。5.善用比喻。(1)“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本质区别;(2)用拿刀杀人,说“不是我杀的,是刀杀的”比喻不顾百姓的死活,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谬论。6.排比
5、句(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7.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风格先是用“五十步笑百步”的例子,批评梁惠王治理国家与邻国没有本质区别。这是“抑”,然后又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这是“扬”;先批评梁惠王不顾人民死活的做法,又指出只要不怪罪年成,就可以称王天下。8.主要采用演绎法。 秋水 作家作品庄子 战国时人,老子后道家主要代表,与老子并称“老庄”;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文章想象丰富,善用寓言。主
6、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给我们的启示是:人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学习要点与难点1.2.景物描写的作用开头的景物描写,以河水与海水大小的对比,陪衬河伯与海若的不同思想境界,形象的突出了主题,为后文的发展作了铺垫。3.4.善用比喻(1)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篤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也,束于教也。(也是排比句)(2)吾在天地之间,尤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也是反诘句)(3)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也是反诘句)(4)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
7、仓乎?(也是反诘句)(5)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也是反诘句)5.排比句(1)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2)见上面例句6.反诘句(1)吾在天地之间,尤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2)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3)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4)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5)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重点段落分析文章开始第二段开头:人的认识受到环境、时代、所受教育的限制,因此都是十分有限的。 五代史伶官传序 作家作品欧阳修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
8、家之一。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事信,言文”。是一篇史论。学习要点与难点1.2.阐述了国家的盛衰取决于人事,而非天命。通过五代后唐李存勗政权的盛衰,论证了忧劳兴国,逸豫亡身,“满招损,谦得益”的道理。3.后唐庄宗在消灭仇敌时,意气风发,极写其强盛;在大功告成,天下平定后,又极写其衰败,在盛衰,成败,兴亡的对比中,阐述了文章第三段运用的是演绎法,用名言论据来证明后唐庄宗亡国的教训。4.历史事实论据:后唐庄宗兴国及败亡的历史事实;理论论据:尚书的话;以及警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5.重点掌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
9、溺”“满招损,谦受益”的警句意思。 论毅力作家作品梁启超 中国近代思想界主要代表人,最早用资产阶级史学观点研究中国历史的人。参加并领导戊戌变法。写作于戊戌变法失败之后不久。主旨“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即只有具备坚韧毅力去战胜逆境,才能在事业上面获得成功。学习要点与难点1.作者写作2.第一段,“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正反对比。第二段,顺境与逆境相对比;第三段,遇挫折不退却,与旁观者对比。第四段,堆山者与填土者对比,堆山者“功亏一篑”,填土者则“持之以恒”。全文围绕成与败,顺与逆,强与弱,彼与我-进行正反对比。3.“更譬诸操舟-故彼岸终不可达也。”以操舟作比,说明有毅力可把逆境变顺境。孔子的“
10、堆山”与“填土”比喻有无毅力的两种结果。孟子的“掘井”比喻没有毅力,半途而废,什么事情都不会成功。 4.(1)第二段,“志力薄弱之士”“其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作四个层次的递进描述;(2)第三段,操舟作比喻。“一日而返”,“二三日而返”“五六日而返”作三层次的递进描述。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作家作品蔡元培 中国现代教育家,发起组织中国教育会。1917年开始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学术自由”“兼容并包”。中心思想学习要点与难点一、1.抱定宗旨;2.砥砺德行;3.敬爱师友;二、如何理解“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入大学就是为了“求学而来”,如果是为了升官发财,何必读大学?他指出,大学不
11、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这一观点在当时可以说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他尖锐地指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而这些现象之所以产生,深层原因恰恰在于学校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掌握三、作为一篇就职演说,(1)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2)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3)在语言上, 容忍与自由作家作品胡适,字适之,现代著名学者,思想家,诗人。中心思想学习要点与难点1.历史上不容异己的例子从宗教自由史,思想自由史,政治自由史三方面来讲: 其一,思想自由。胡适本
12、人十七岁时发表文章,痛骂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榜。其二,宗教自由。西方宗教改革后,原先向罗马教庭争自由要宽容的新教徒,又反过来摧残异己。1553年10月23日,日内瓦执掌宗教大权的加尔文,竟把敢于批评他的学者塞维图斯定了“异端邪说”的罪名,捆在柴堆上用火慢慢烧死。其三,政治自由。五四时期的陈独秀,在“以白话为正宗”的问题上,“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2.掌握“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不正确的态度,这样一种“我不会错”的心理,再加上所谓的正义的火气,使人丧失了容忍的雅量。一切对异端的迫害,一切对“异己”的摧残,一切宗教自由的禁止,一切
13、思想言论的被压迫,都由此而来。可见,“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而作者对这种思想的批判,是建立在“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理性的观念之上的思考。3.不能“容忍”的心理根源不能“容忍”的心理根源是“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总不喜欢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为。”4.5.从自身经验谈起,坦诚进行反思和批判,不着重从理论的层面进行剖析,而是从具体实例出发,将理论的阐述融汇于平易的白话之中,易于为读者接受。“言之有物,明白清楚”。这是一种胸有成竹,透彻于心,而后返璞归真的境界。具有大家风范。6.胡适先生提出的容忍的理念,态度,度量,有一个核心,就是:和而不同。当今社会趋向于多
14、极并存,多元化文化共存的局面。更需要我们具备“容忍”和“和而不同”的雅量和气度。 咬文嚼字作家作品朱光潜 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主旨对于文学写作和阅读,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学习重点与难点1.掌握主要运用归纳法。在引用“套板反应”时,运用的是演绎法。2.修辞方法;多用比喻法。用人走路比喻用滥字,说明“套板反应”的道理。3.重点掌握的观点。李广射虎,推敲,屈原三个例子说明甚么问题。善于运用联想意义的例子是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掌握“字被人用得太滥”的例子。 作者认为“推”好,还是“敲”好?作者认为郭沫若更改“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得如何?重点段落:教材29页倒数第三行;教材30页“套板反
15、应”。 吃饭作家作品钱钟书 中国著名的学者,小说家。中心思想学习要点与难点1.如何理解“吃饭”背后的名实背离,相互掩饰的人情世态。“吃饭”的实质是为了“吃菜”,辨味而不是为了充饥,便成了我们吃饭的真正目的。但是人们还要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不说“吃菜”,而要说“吃饭”。这就同政治家一样,本来是有自己的野心的,却偏偏要说自己为了民众的利益和福利。宗教上说:“上帝是给人做饭吃的。”因此“上帝”是我们的主人。其实,这“上帝”绝不是我们的主人。因为“只有为他弄来了饭,给他吃的人”才是我们的主人。才支配着我们的行动。2.如何理解“人类的创造和活动,(包括写文章在内),不仅表示头脑的充实,并且证明肠胃的空虚
16、”。教材35页第二段。人类的最基本需要是要吃饱肚子,只有这样,人才能活下去。也就是人类一切活动除了思想在起作用,解决自身活下去的需要,也就是吃饭问题才是人一切活动的一个根本原因。人连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肠胃空虚”了,还能谈什么别的事情呢?这也是对“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的辩证唯物论的形象比喻。3.4.(要注意的是:类比论证方法往往是通过比喻修辞手法来实现的)5.6. 我的世界观作家作品爱因斯坦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主题思想 学习重点与难点1.体会作者“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人生观的意义。这是对人类相互依存关系的一种强烈责任感。这段话是从人的生存关系的意义上来说的。2.理解“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
17、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的意义。这句话体现作者的一种自律和宽容的态度。人应该勇于探索,做他想要做的事情,对世界有所贡献。但是,人不能有过分的贪欲,总想着索取,“要他所想要的”。3.如何理解“客观世界”是“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却又坚持探索“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的宗教感情。这段话集中体现了作者“人的认识有限,宇宙是无限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对艺术,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但是,人类并不因为“探索的永无止境”,而停止对客观世界的探索。而这种探索,成为自己毕生追求的“宗教感情”。4.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作家作品罗素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教育上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
18、应该培养“活动,勇气,敏感,智慧”四种品质。中心思想学习重点与难点1.造成愚蠢见识的原因。造成愚蠢见识的原因主要是:1,主观臆断,“自认为知道,而实际上自己并不知道”;2,自我中心主义,“一听到一种与你相左的意见就发怒”;3,狂妄自大,“自尊心却使大多数人都看不到这点”。2.理解坚持科学的认知态度和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是避免愚蠢见识的根本方法。“如果一个问题但凭观察就可以解决的话,就请你亲自观察一番”。犯错误往往是“自以为是”,“自以为自己知道而实际自己并不知道”。而我们要避免错误就必须“亲自观察一番”“眼见为实”。“如果你一听到一种与你相左的意见就发怒,这就表明,你已经下意识地感觉到你那种看法没
19、有充分理由”。“只要发现自己对不同意见发起火来,你就要小心,因为一经检查,你大概就会发现,你的信念并没有充分证据。”3.理解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观念是克服愚蠢见识的根本途径。“处理这个普遍存在的人类自高自大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要经常提醒自己,在茫茫宇宙中的一个小小角落的一颗小小星球的生命史上,人类仅仅是一个短短的插曲,而且说不定宇宙中其他地方还有一些生物,他们优越于我们的程度不亚于我们优越于水母的程度”。4. 5.(1)逻辑层次清晰,论述周密严谨。(2)第二人称“你”与第一人称“我”并用,使文章形成了你我之间的对话的表达风格,产生了亲切,自然,贴切的效果。(3)大量使用“如果”开头的句式,
20、采用“也许”“说不定”等等虚拟语,体现出作者谨慎的作风和谦和的态度。 第二单元 记叙文部分冯谖客孟尝君作家作品战国策 属于国别体史书。其整理者为西汉的刘向。主旨通过冯谖为孟尝君出谋划策,经营三窟,巩固政权的故事,赞扬了冯谖深谋远虑,有胆有识的政治才能,显示了多谋善断的策士在战国时期纵横捭阖的斗争中的重大作用,也暴露了战国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学习要点与难点1.了解冯谖为孟尝君市义行为中的民本思想。冯谖为孟尝君市义,求得百姓的拥护,巩固孟尝君的地位,在客观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对百姓有一定好处。这种行为含有“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在当时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2.冯谖的性格特征。深谋远虑,机智
21、果敢,胆识超人。3.掌握先抑后扬的写作特点。先描写冯谖没有能力,没有本事,这是先抑;然后再描写他的超人的能力与本事,这是扬。4.冯谖为孟尝君营造的“三窟”。薛地。魏国,齐国。5.冯谖能够成功的原因。(1)懂得市义的意义;(2)懂得诸侯之间的矛盾可以利用;(3)懂得利用宗族关系保护自己;6.冯谖弹铗表现了冯谖有意试探; 垓下之围作家作品司马迁 西汉人。撰写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10表,8书,12本纪,30世家,70列传。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中心思想1.垓下之围描绘了哪三个场面?各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1)四面楚歌,霸王别姬:表现项羽英
22、雄多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暗示出项羽不善用人,众叛亲离的困境;(2)东城快战:表现出项羽爱逞匹夫之勇,说到做到,展现了项羽勇猛无比以及不理解自己失败的原因的悲剧性。(3)乌江自刎:宁死不屈,揭示出项羽内心世界知耻重义的性格特征,以及走投无路,只能一死的英雄末路的心情。2.作者在文中对项羽倾注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既肯定了项羽起兵灭秦的历史功绩,又批评他缺乏政治远见,专持武力以经营天下的致命错误。3.作者在文章结尾处运用了项羽的什么话,这表明了作者对项羽的什么评价?3次引用了项羽“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的话,表明项羽到死也没有明白自己失败的原因。4.分析文中细节的作用。(1)“虞兮虞兮”的悲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4729 大学语文 课程 讲义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24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