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课件.ppt
《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课件.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理名词的辨析,天体与天体系统,天体是就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而言的,是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通称。天体系统是就天体的运动关系而言的,是指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所构成的相对独立和层次不同的系统。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行星和卫星组成的行星系统如地月系等,回归年与恒星年,回归年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时间是365日5时48分46秒;恒星年是地球绕日公转360度所需要的时间,是365日6时9分10秒。,地方时、区时、时区、北京时间、国际标准时间,地方时:因经度不同的时刻。地球上有无数个地方时。时区:1884年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将
2、全球分成24个时区,其中东西12区各半个时区。区时:国际上规定每一时区都采用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标准时间,这种时间称为区时。北京时间:我国统一采用的标准时间,等同于东8区的区时,或东经120度的地方时。国际标准时间:中时区的区时,即格林尼治时间。,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是表达昼夜状况的指标,大于0为白昼,小于0时为黑夜,等于0时在晨昏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是太阳在上中天的高度或地方时为12点时的太阳高度。,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度,太阳辐射是指太阳源源不断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其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太阳辐射强度是指1平方厘米的面积
3、上1分钟内所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太阳高度角和大气透明度,节气与季节,节气是根据天气和物候的演变情况确定的,一个回归年有24个节气。季节是根据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90度为划分标准。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一年中寒来暑往及物候的变更情况,气象、天气与气候,气象是表明大气特征的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的总称。包括气压、气温、温度、风、云、降水等要素。天气是指短时期某地大气中的气象变化情况。它是由各种气象要素综合表述的大气物理状况。气候则是指一地区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气象情况。天气是多变的,而气候则较为稳定,大气的保温作用与大气的削弱作用,都
4、是大气的热力作用;削弱作用指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保温作用指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削弱作用指大气成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热力环流与三圈环流,由于空气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三圈环流由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组成,它是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在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大气环流的主要组成部分(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组成。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大气环流)。,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与温室效应,热岛效应是指城市由于人口集中,工业、交通、居民生活等放出大量的人为热而使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雨岛
5、效应是指城市由于热岛效应,在城市上空存在一股上升气流,加上城市上空尘埃较多,使城市附近及下风向降水稍多的现象 温室效应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排放大量温室气体而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季风环流与大气环流,季风环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一种环流,近地面空气冬季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则由海洋吹向陆地。它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高,副热带高气压带是七个气压带中的一个,副高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简称,对我国天气、气候及旱涝有较大影响,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地质时期:1万年以前;历史时期:一般指1万年左右以来,台风与飓风,均是热带气旋中最强的一级。因所处海域不同而名称各异。分布于西北太平洋上的
6、称为台风,分布于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称为飓风,焚风与干热风,焚风:沿着背风山坡向下吹的热干风叫焚风。当气流越过山脉时,在迎风坡上升冷却,起初按干绝热直减率(即1100米)降温,当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水汽凝结,气温就按湿绝热直减率(即0.5-0.6100米)下降,大部分水分在山前降落。过山顶后,空气沿山坡下降,并基本上按干绝热直减率(即1100米)上升,导致山地背风坡气温高于迎风坡,因而形成焚风。干热风:是一种高温干燥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气象灾害。,气候的要素与气候形成因子,气候的要素指气温、降水、气压和风,其中主要是气温和降水;气候的形成因子指影响气候的要素,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和人类活
7、动等,寒潮与寒流,寒潮:气象灾害的一种。寒流:洋流的一种。,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厄尔尼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的现象。拉尼娜: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低的现象,向斜成山与背斜成山,背斜成山指岩层受力向上弯曲形成山岭,向斜成山指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坚实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水资源、水利资源与水力资源,广 义的水资源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狭义的水资源则是指能为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水利资源指能被人类控制或基本控制的应用于灌溉、给水、发电、航运、养殖等 方面的用水。近年来常以“水资源”一词替代、包容“水利资源”。水力资源属于水利资源的范畴,通常指天然河流或湖泊、波浪、洋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风化作
8、用与风力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的环境下,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作用,使地壳或岩石圈的岩石和矿物在原地遭到分解或破坏的过程。风力作用是指以风力为作用力的外力作用,包括风力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流水侵蚀与流水溶蚀,流水侵蚀是流动的水对坡面、河槽等产生的溶解与冲刷作用。流水溶蚀是指溶解二氧化碳的水对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产生的溶解侵蚀作用。两者之间呈现包含关系,流水溶蚀从属于流水侵蚀,汛期与洪水期,汛期是指江河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雨或冰雪融水引起定时水位上涨的时期。洪水期则指江河湖泊中水位超过正常水位达到洪峰水位及其以上的时期。洪水期是汛期某一特殊时段,断裂与断层,断层是岩石在断裂变形
9、阶段产生的,只有当岩石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移动时,才能称断层。形成断层,岩石必定断裂,但岩石产生断裂,未必一定形成断层,关键在于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地质作用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可以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质构造是指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两者之间呈现一定的因果关系,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结果,而地壳运动是地质作用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光照和热量,光照:主要是直接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通常太阳高度角越大,晴天多日照时数越长光照越充足,光照能量大小由太阳辐射能和日照时数来衡量。一般光照充足,农作物光合作用强,
10、单产高,比如新疆长绒棉、青藏高原上青稞产量高。热量:是指某一地区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所能提供的热量,它是太阳辐射和地表、大气各种物理过程的综合结果。热量状况最直观的描述就是温度,对农业的影响用无霜期和积温来衡量,直接农业的种植制度,特别是作物熟制。辨析:青藏高原光照强但是热量却不足,四川盆地光照弱但是热量充足,草原、草地与草场,草原指生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旱生、半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植被。草地指被覆草原、草甸等植被的土地。草场指用以畜牧的草原、草甸等的统称。草地属于土地资源,而草原、草场属于生物资源,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一次能源为没有经过加工的天然能源;属于自然资源。而二次能源是经过人
11、为加工转换后得到的另一种形式的能源,不属于自然资源如沼气与人二沼气;煤与煤气、天然气与液化气、核能与核电等都是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的关系,领土、国土与国土资源,领土和国土都是从国家主权的角度指一国主权管辖的也域空间。但领土是国家享有完全排他性主权的部分。国土除领土外,还包括国家享有管理和使用权利但不具有绝对占有权的海洋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部分,国土资源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内的一切资源的总和。广义的国土资源是指国家的全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口资源和社会经济贷源,月亮和月球,月亮是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有圆缺变化,而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干旱与旱灾,很多人往往认为气候干旱就是旱灾,其实气候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活 中的 地理知识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23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