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儿童艺术教育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期儿童艺术教育复习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期儿童艺术教育复习资料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1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的渊源来看,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内容是西方音乐作品 2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 3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对形式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4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前符号阶段、符号运用阶段、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5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与节奏。 6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与节奏型。 7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8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 9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10
2、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空间、层次、重量。 113-4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b1。 124-5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c2。 135-6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d2。 14歌曲即兴的两种类型是创编歌词与自发咏唱。 15幼儿的音乐创作形式是即兴。 16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有动作制作、歌唱、演奏。 17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 18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 19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在行动中感知;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式的样式。 20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的主要取向是表现性目标。 21学前儿童音乐课
3、程目标的四个层次是音乐课程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具体活动目标。 22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的标准是连续性、顺序性与整合性。 23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评什么、谁来评、为什么评、怎么评。 24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25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两种目的是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26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围绕目的进行铺垫;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 27节奏经验的年龄目标有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 28节奏与节拍分离的二种音乐材料类型是童谣与常规游戏;一字一音并具活泼风格的歌曲
4、。 29学习打击乐器音色所用的三类音乐材料是打击乐器演奏的音响材料;能用打击乐乐器模拟的生活中的声音;即兴创作打击乐作品。 30学习人声所用的四类音乐材料是分辨说、唱、悄悄话与喊叫的音响材料;故事;歌曲;用于辨别的音响。 31风格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32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用偶数拍子、节奏鲜明、重拍突出、结构整齐。 33进行曲的二种类型是比较优雅的进行曲、比较喧闹的进行曲。 1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2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3感受系统:感受
5、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4音符单一的节奏型: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5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6音乐作品的形式性: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 7故事性歌曲:指那类歌词内容有故事情节的歌曲。 8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 9创编歌词活动: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
6、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 10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音乐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的总和。 11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12音乐技能:指对感知到的音乐再现性与表现性做出符合音乐形式特性的表达,即音乐能力。 13技能:指做身体动作、咽喉肌肉控制、打击乐器的肌肉动作等能力,它们本身与音乐可以毫无关系。 14意象:是由想象力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经由感知、表象到意情统一。 15音
7、乐作品的表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16自发咏唱:一般是指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段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歌曲,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其中有许多旋律被认为是音阶歌。当幼儿的身体不停的摇摆时,这些音阶歌的曲调就随着向上或向下进行配合。 17直列舞:是指以两直列队形为基本队形的集体舞。 简答题 1、简述接受早期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 一,因为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失去了兴趣,没有兴趣的参与很难获得音乐经验。 二、缺乏知觉系统的参与,这种结果往往是教育者缺乏音乐素养造成的。 三、是缺乏制作系
8、统的参与,靠静坐倾听的方式进行音乐学习只对少数人有效,儿童却没有这种内化的水平。 音乐作品的形式性、再现性、及表现性的含义 音乐做作品的形式性是指音乐作品中有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再现性指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动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表现性指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的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1音乐所能表现的两种情感状态是: 答:表现与人类的说话调、动作姿态比较接近的情感; 表现生命意义上的广泛的情感。 2演奏即兴有哪几种契机: 答: 音色探究活动的展开; 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音乐创作。 3简述“瑞典狂想曲”音乐内容的主
9、题: 答:A段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接着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 B段表现禾苗茁壮成长,并与同伴嬉戏、玩耍的情境; A段又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 1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是: 答:3-4岁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演奏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感; 4-5岁幼儿通过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理解节奏型; 5-6岁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曲的节奏型,能独立完成快慢节拍的变换,能理解节奏的主题、动机。 2.幼儿速度知觉的年龄特征是: 答:3-4岁幼儿能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合中速、稍快、中速偏慢的音乐; 4-5岁的幼儿可以辨别渐快、渐慢,并能调节身体动作去合
10、速度; 5-6岁幼儿能辨别与理解快慢的所有变换关系。 2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 答: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 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 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4.学前儿童再现性音乐作品的类型有: 答:句式规整、童趣盎然的再现性器乐曲; 句式规整的再现性成人器乐曲; 句式不规整的再现性器乐曲。 4.简述大脑神经系统发展领域对音乐学习关键期的二种解释。 答:一种解释:神经元轴突的髓鞘化过程对儿童早期的发展非常重要,也正是神经元轴突髓鞘化是产生学习关键期的基础。 另一种解释:在生命的早期,许多神经元尚未被确定今后负责、控制什么,10岁
11、之前,所有关于运动的经历和经验决定皮层上究竟有多少神经元控制身体的各个具体部位。 1.在柯达伊歌唱教学中,准确音调歌唱的三个条件是: 答:选择适合幼儿智力和身体发展程度的音域合适的短小歌曲进行教学。 选择在合适的音高上歌唱。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具有准确音调、正确发音吐字和带有愉快情绪的范唱。 1.简述引发幼儿自发咏唱的策略。 答: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经常与幼儿进行喧叙调式的对话; 当引导幼儿创编完整曲子时,要求幼儿最起码说三件事。 1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 答:形式规限标准; 意象思维标准; 以身体动作呈现方式为主,以其它呈现方式为辅标准。 2.进入音乐思维迁移环节有: 答:歌曲的动作表演与歌唱活
12、动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舞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器乐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身体打击乐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 2.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 答: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内容; 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样式; 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 1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中组成体系的四部分内容结构与三个目标纬度各是: 答:四部分内容结构: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演奏、欣赏; 三个目标维度: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 2音乐表现性评价设计的三个步骤: 答:第
13、一步,确定表现性任务; 第二步,设计表现性任务的情境; 第三步,确定评价标准。 5简述动作意象的原则: 答: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 动作诠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 动作与音乐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吻合原则; 动作简单原则。 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观: 答: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过程是学习者的新旧知识反复地、双向交互的过程。只有针对学习者已有经验和兴趣的教学,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有效、深入的。 幼儿已有的知识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基于和利用幼儿已有的知识是教学成功的重要策略。但幼儿已有的知识是有限的,当幼儿与
14、教学内容的对话因已有知识不够而无法有效的进行,教师应努力激活幼儿已有的知识,为新旧知识的连通铺平道路;当幼儿与教学内容的对话因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而无法有效的进行时,教师需要在幼儿现有的水平和不可能的水平之间搭上支架,创立最近发展区,为幼儿学习新的知识扫清障碍 4.器乐曲动作意象三种方式有: 答: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 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 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 3.简述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 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 即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的演奏。 1.简述节拍音乐经验获得机制
15、: 答:幼儿通过模仿老师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拍子。 用同样的身体制作方式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表达对拍子的理解。 对同一音乐作品通过打击乐制作方式来表达对拍子的理解。 2“雨落在草地上,雨落在树上,雨落在房顶上,就不落在我身上。”写出这首童谣的节奏型与节拍: 答:节奏型:A xAxcA xAxcA AA xAxcA A AA xAxcA xAxcA AxAxcA xAxcA A xAxcA/ 节拍:A A A AA A A AA A A AA A A A/ 4.简述幼儿对声音高低进行感知与歌唱的特点: 答:一方面幼儿对声音高低的辨别需要用音与音之间大的跨度来提醒; 另一方面幼儿的歌唱却是从二度
16、、三度开始,幼儿最容易模仿与喜欢唱的音程是二度、三度、四、五度 3.简述人的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用嗓音模拟日常生活音色; 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尤其是需要头声的角色; 努力进行头声歌唱。 简述声音的高与低的经验的获得机制 1, 幼儿通过对空间的高与低探究来知觉声音的高与低 2, 幼儿通过教师的手势提示来理解音的上行于下行 3, 用嗓音来模仿生活环境中的声音的高低 简述速度的快慢的经验的获得机制 1 通过身体的肌肉感来获得速度的各种变化 ,积累音乐速度的经验 2 通过歌唱,身体动作的制作方式体会速度的变化 四、论述题 1论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 答: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
17、; 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 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2.论述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 答: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值范畴,是我们追求的; 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基本条件,离开了形式规限的再现性往往是离了题的臆想。 1.论述柯达伊教学法中幼儿歌唱教学的三个要点及准确歌唱的三个条件 答:按照准确音调歌唱;克服幼儿的不良音调;歌唱能力的发展步骤。准确歌唱的三个条件:选择适合幼儿身体发展的音域的短小歌曲进行教学,二,选择歌曲具有适合的音高,三,教师要为幼儿提共具有准确音调,准确
18、吐字,情绪愉快的范唱。 1.阐述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并举例: 答:行为目标的制定准则是行为与内容的双维度制定,“行为”是指要求儿童表现出来的行为,“内容”是指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 在制定行为目标时在行为纬度又有以下二个准则:第一,指出儿童外显的表现行为;第二,指出这种表现行为的条件或公认的准则。 1.针对幼儿音乐经验,谈谈一个经验二个特征的含义: 答:对幼儿音乐经验来说,一个经验第一个特征的含义是表现与再现性、制作性、形式性三者融合为整体,而这种整体是以音乐制作的方式出现; 第二个特征的含义是这种经验以音乐形式模型的方式在头脑中留下表象,表象的形成与表达都依赖三种音乐制作方式。 1.阐述
19、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 答: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 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 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 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 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 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 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 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1.论述幼儿提炼乐曲节奏型可能使用的四种方法: 答:提炼出节拍,用打击乐演奏出来。 提炼出音符简化后的节奏型,即出掉附点、切分等难的音符,只留下四分、八分、二分等简单音
20、符,并组成节奏型。 基本上也是提炼节拍,但在延续音上又保留了节奏。 完全根据重拍提炼节奏型。 2具体描述单圈舞“彩带”的教学步骤。 答:基本舞步与手的动作的学习阶段;1.先请幼儿朝戴有手腕花环的方向走八字步,注意身体是侧身的,身体是朝前走而不是横着走。请幼儿练习,观察所有幼儿的身体是否是自然的、放松的。 2.请幼儿再朝不戴手腕花环的方向走八字步,注意转方向前的身体调整,着重练习前面最后一拍所调整的身体动作与后面动作的衔接。观察所有幼儿是否会做这种调整动作,从而使自己的身体放松。 3.两个方向合起来练习。 4.改成走四步,继续观察幼儿在方向转换时的动作调整情况。 5.学习手臂上举同时向前走的动作
21、,始终是戴有手腕花环的这个方向的脚起步。 6.学习手臂放下的同时向后走的动作,继续强调是戴有手腕花环的这个方向的脚起步。 幼儿边做动作边合音乐的尝试阶段;1.请幼儿围成一个大圈,在圈中听教师的口令做动作。 2.配合音乐。教师在变换动作前发出动作变换的提示。 3.观察幼儿配合音乐、保持队形、调整身体使身体舒适等方向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示范与练习。 完整舞蹈的学习阶段。完整地配合音乐,这时即使幼儿有一些问题教师也只是语言提示,让幼儿沉浸于音乐之中不要打断幼儿的舞蹈乐趣。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 1.分析“未出壳雏鸡的舞蹈”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 答: 此曲为三段体,大写字母表示段落,小写
22、字母表示乐句:句式结构图: A B | A | a b a段尾 a b c ab a 尾声 第一段a句的音响效果两音一组、一高一低,尖锐而突兀,有小鸡啄东西的感觉;b句则是由低到高音的连贯走向,有小鸡扭屁股的感觉。第二段abc三句在速度与紧张度上明显具有一句比一句强烈的递进感,似乎是这样一个过程:小鸡先稍慢同时两班轮流的动翅膀;然后中速同时动两边翅膀,最后快速同时动两边翅膀。第三段是第一段的重复。此曲的主题内容:小鸡在壳里努力地想出壳, 先用喙啄壳, 再用屁股顶壳, 然后用翅膀敲壳, 再重复用喙啄壳、用屁股顶壳, 最后尾声的音区下行特征表明小鸡没有出壳, 还得继续努力. 2.分析“喜洋洋”的曲
23、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 答:此曲为三段体,原曲结构为ABABA,为了符合幼儿注意时间不宜过长的特点,我们可把此曲简化为ABA。句式结构图: | A B A | a a b c 过渡 a b c d a a b c 在粮食丰收后的一个晚上,农村男女青年喜气洋洋地敲锣打鼓、跳舞欢庆。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鼓,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钹,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吊钗;所有的女青年拿着绸带跳起了绸带舞,先是把绸带往头顶甩,然后把绸带往身旁甩;最后男青年又出来了;B段表示再看见水草由高到低地飘浮;C段表示又看见波浪在翻腾或者看见一圈一圈的鱼群; D段表示然后看见水中的大泡泡与小泡泡的出现与消失;最后E段或B段又是水草 4.写出单圈舞“彩带”的动作说明: 答:全体围成圈,手拉手。 A段:第1-4小节、第9-12小节,第17-20小节,右脚起步逆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脚步调节,准备左脚的起步。第5-8小节、第13-16小节,第21-24小节,左脚起步顺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脚步调节,准备右脚的起步。 B段:第1-4小节、第9-12小节,右脚起步朝圆心走四步。第5-8小节、第13-16小节,右脚起步退回圈中原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20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