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docx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音乐教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第一章:音乐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第一节:音乐与儿童 一、儿童音乐 儿童音乐的特点: 1是儿童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2是儿童进行情感交流的工具 3是儿童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 4是充满着游戏性的活动 儿童音乐教育的内涵 根据音乐的特点,荷西金斯把音乐教育分成三大类:音乐教育、音乐的教育、借助音乐的教育。 音乐教育:是个体获得对音乐理解的一种途径,它包括正式的音乐课程和不正式的学习。 音乐的教育:是针对专业音乐人才的培养而进行的一种途径,对培养对象在音乐潜能、音乐理解能力、音乐表演技能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 借助音乐的教育:即利用音乐的辐射作用,是把音乐作为一种教育的工具,重视音乐教育的过
2、程,但培养目标不一定与音乐有关。 第二节: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发展 一、音乐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作用 以乐健体 1有利于开发儿童右脑,增进大脑功能 2促进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 以乐启智 1促进儿童语言发展 2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促进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 促进儿童记忆能力的发展 促进儿童想象、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 以乐怡情 促进儿童情感升华 陶冶儿童品格 以乐辅德 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 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第三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取向与特点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取向 以音乐为本位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价值观 强调以音乐为本位,以教育为手段,对学前儿童施以音乐的早期启蒙,以发展儿童的音乐潜能
3、,使儿童获得音乐艺术内涵的教育。其典型代表就是美国教育家爱斯奈和格利提出的本质论。 以教育本位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价值观 是通过音乐教育的听、唱、跳、奏等音乐实践活动,来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引导儿童良好的个性和创造性,即以教育为本位,以音乐为手段。其代表观点是英国教育学家里德和美国教育学家罗恩费尔德提出的工具论。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 游戏性 综合性 1形式上的综合性 2过程上的综合性 3目的上的综合性 形象性 第二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组织实施与评价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目标解读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4、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二、影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制订的因素 1儿童 2社会 3学科 4、教师 四、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表述 目标表述的性质 1行为目标:指在设计和实施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时,用可以具体观察或测量的儿童行为来表示对教育效果的预期。 2过程目标:过程目标关注的不是以预先规定的目标为中心,而是强调教师在活动中以过程为中心,在活动过程中提出相应的目标。 3表现目标:指教师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较少期望儿童产生预期的行为,而跟多的希望儿童对音乐大胆、自由地探索和创造,以及开放性的理解和表达。 目标注意事项 1目标难度要适
5、宜于儿童发展水平,避免过难或过易 2目标框架要尽量适应儿童经验的完整性,合理安排发展的不同维度 3目标涉及的学习内容要突出关键经验,避免面面俱到 4目标表述的角度要一致,尽量立足于儿童的角度 5确保目标的纯粹性,避免把手段或途径混合于目标 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活动设计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 发展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 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式相适应的原则 融合性原则 面向全体儿童,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第三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施 一、实施途径 学前教育机构的音乐教育活动 1、教师组织的与儿童自发的音乐活动 教师组织的音乐活动 儿童自发的音乐活动 2、专门的与渗透的音乐活动 专门的音
6、乐活动:指一切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起发、组织和指导的与音乐有关的教育活动。 渗透的音乐活动:除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以外,随机、灵活地蕴含、渗透在儿童的一日生活及其他教育活动之中的丰富多样的、隐性的音乐教育活动,泛指一切可受教师控制的和不可受教师控制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对儿童产生的影响。 二、实施的方法 教师为主体发起的音乐活动指导方法 1、直观演示法: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中借助于教师的演唱、演奏、动作表演或一定的图片、实物以及幻灯、投影、录像等直观性手段,是儿童通过直接感受,获得清晰的音乐表象,提高学习兴趣,从而优化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 示范法 演示法 2、语言法 讲解 提问 3、变换
7、角色法 由于学前儿童教育与音乐教育的特殊性,在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经常运用自身角色变化的方法对儿童的活动进行指导。 参与: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以平等的活动加入者、儿童活动的合作者或音乐表演中某一特定角色身份进行音乐活动的指导。 退出:一是指教师从“参与”的状态中退出,恢复教师的身份和地位,重新对活动施以影响。二是指教师在活动的空间位置上退出,把中心位置让给儿童,以观察者、旁观者的身份对活动进行指导。 儿童为主体参与的音乐活动学习方法 3、整体感知的方法: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利用音乐形式结构本身的整体统一性和整体性和协调性,从整体入手引导儿童感知、体验并表现音乐的一种方法。 第四节 学
8、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评价 二、评价的指标体系 对教师的评价 1对教师音乐教育观念的评价 儿童观的评价 音乐教育观的评价 2对教师音乐教育的能力和素养的评价 音乐教育科研能力的评价 音乐教育合作能力的评价 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能力的评价 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评价 1音乐活动目标的评价 2音乐活动教育内容的评价 3活动方法的评价 4活动过程的评价 评价教师的行为 评价活动中教师与儿童的互动情况 评价活动的组织形式 评价活动的结构安排 5音乐教育活动环境和材料的评价 三、评价的方法 6、质性评价法:通常采用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儿童的音乐学习发展过程。 建立音乐成长记录袋,旨在帮助教师对儿童的音乐学习
9、过程进行思考和评价。 第三章 外国近代儿童音乐教育流派概述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课程内容 2、动作造型 动作造型:指律动、舞蹈、戏剧表演、指挥及声势活动。 声势活动:是一种以简单而原始的身体动作发出各种有节奏声音的活动,最基本的身体动作是拍手、拍腿、跺脚和捻指。 教学组织形式及方法 1、组织形式:集体教学和综合教学 2、教学方法:引导创作法和节奏教学法 引导创作法:探索模仿即兴创造 节奏第一 二、铃木音乐教育 教学六步法:接触模仿鼓励重复增加完善。 第四章 学前儿童歌唱活动 一、歌唱活动内容 节奏朗诵:是一种艺术语言与音乐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可使学前儿童在欢愉的情绪中加深对语言与节奏的感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 儿童音乐 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19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