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风云初记》的认识.docx
《孙犁《风云初记》的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犁《风云初记》的认识.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孙犁风云初记的认识以风云初记为例,谈谈对孙犁小说的认识 风云初记是孙犁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尽管当时主流话语对创作进行了种种规范,但小说仍用优美的诗化语言以及充满作家主体性的叙事方法描述了冀北农村特有的伦理美学和当地人民奋起抗战的时代史诗。下面我就两大方面谈谈对孙犁这篇小说的认识。 一、诗化了的小说谈风云初记的艺术特色 风云初记是一部创作时间长达十年之久的长篇小说。这部长篇小说,几乎可以当作一篇带有强烈的抒情成分的诗歌来读。全书共分三集,整部作品描述了抗日战争初期冀中人民抗日力量的成长。全篇以高庆山、吴春儿、田大瞎子、老蒋四家为中心,细致地描绘出冀中抗日根据地各阶层人物的面貌。所有的人物都在抗日这
2、个矛盾的焦点上,按照自己的社会地位、阶级特性、生活习惯、个性和爱好活动着、斗争着、变化着。但全篇作者并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硝烟,而是用抒情的笔法和水彩画般的色调,着重描写活跃在抗日烽火熊熊燃起的一些普通男女身上,写得那么自然、那么真实。 把浓郁的、令人神往的诗情和真实的人物性格的刻划结合起来,把诗歌和小说结合起来。这正是风云初记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色。风云初记是具备了诗歌的特质的。它的抒情十分强烈。作为长篇小说,它似乎并不以情节曲折丰富见长,不以结构谨严精密取胜,对生活图景和人物性格也不一定都作精确细致的刻划,却更重于描写人物在某一种感情状态支配下内心世界强烈的颤动,借以引起读者的共鸣。风云初记刻
3、划形象的手法,不完全借助人物重大的行动和肖像的描绘,而善于用抒情的笔调,诗意的遐想,从容自若的态度,通过家常说话,生活琐事细腻入微地勾勒出人物的性格。但又与抗日斗争的脉搏息息相通。有时,作者又能抓住人物最有典型意义的特征,用一句话、一个动作表现出来,寥寥数笔,就能挖到人物心灵的深处。可以说抓住人物最有典型意义的特征,这是孙犁刻划人物形象一贯的手法。读这篇小说常可从人物的对话、行动中,窥见各人的心迹。通过真情的交流,把极平凡的日常生活构成了极富诗意的境界。如春儿和老温妻子关于写信给自己军队里的爱人的对话,简直是一首极为优美的、朴素的散文诗,读之不觉荡气回肠,醺然若醉。作者总是把人物的活动放在诗的
4、境界之中,并把蕴藏在人物心灵的微动的诗意委婉地揭示出来。 风云初记具有浓郁的抒情味,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 这部小说所写的景物,都有动人的画意:写山,“太阳直射到山谷深处,像排起来的一样,一个方向,一个姿态”,写水,“她无数次在奔腾的河流上,小心的走过颤动的浮桥,她的身影和天上的星月,一同映进碧绿的水流”。作者善于把写景和抒情有机的结合起来。或缘情布景,或触景生情,使情和景和谐地统一起来。情景相生、情景交融,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如在小说的第一集中第一段写的是芒种和春儿的爱情:“半夜了,天空滴着露水蝈蝈儿叫着,慢慢爬到那里去。”这段爱情描写,写的朴素自然,意境深远,但却是情深语秀的好诗。本段爱情
5、描写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把儿女柔情写的那么富有诗意,耐人寻味。强烈的抒情成分是孙犁的作品中显著的艺术特色。 精炼和含蓄,是风云初记的另一鲜明艺术特色。 诗贵精炼,尤贵含蓄。风云初记的笔墨容量相当大,作者能把众多的人物,广阔的生活图景,纷纭复杂的情节压缩凝聚在比较简短的篇幅中,从一个人物到另一个人物,从一个生活横断面到另一个生活横断面,作者的描写往往是采取“跳跃式”的笔法。长篇小说采用这种写法,可繁可简,能略能详,在形式上相当自由。如在写高翔媳妇对丈夫的爱情:“能把孩子送到丈夫的身边也是好的,象一只小鸟,从这个枝跳上那个枝,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在这段描写中,作者一连用了三个比喻,细腻含蓄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风云初记 孙犁 风云 认识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16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