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平真诠评注.docx
《子平真诠评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平真诠评注.docx(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子平真诠评注子平真诠评注 清沈孝瞻 原著 民国徐乐吾 评注 目录 方重审序 徐乐吾自序 子平真诠原序 凡例 一论十干十二支 附干支方位卦图 附滴天髓论天干宜忌 二论阴阳生克 附论四时五行宜忌 附五行生克制化宜忌 三论阴阳生死 附阴阳顺逆生旺死绝图表 附支藏人元司令图表 四论十干配合性情 五论十干合而不合 六论十干得时不旺失时不弱 七论刑冲会合解法 八论用神 九论用神成败救应 十论用神变化 十一论用神纯杂 十二论用神格局高低 十三论用神因成得败因败得成 十四论用神配气候得失 十五论相神紧要 十六论杂气如何取用 十七论墓库刑冲之说 十八论四吉神能破格 十九论四凶神能成格 二十论生克先后分吉凶 二十
2、一论星辰无关格局 二十二论外格用舍 二十三论宫分用神配六亲 二十四论妻子 二十五论行运 二十六论行运成格变格 二十七论喜忌干支有别 二十八论支中喜忌逢运透清 二十九论时说拘泥格局 三十论时说以讹传讹 三十一论正官 三十二论正官取运 三十三 论财 三十四论财取运 三十五论印绶 三十六论绶印取运 三十七论食神 三十八论食神取运 三十九论偏官 四十论偏官取运 四十二论伤官 四十二论伤官取运 四十三论阳刃 四十四论阳刃取运 四十五论建禄月劫 四十六论建禄月劫取运 四十七论杂格 四十八论杂格取运 方重审序 命理乃吾国科学与哲学融贯而成一种学说,数千年来传衍嬗变,或隐或现,全赖一二有心人为之继续维系,赖以
3、不绝,其中确有学术上研究之价值,非徒痴人说梦,荒诞不经之谓也。其所以至今不能在科学中成立一种地位者,实有数困。盖古代士大夫阶级目医卜星相为九流之学,多耻道之;而发明诸大师又故为惝恍迷离之辞,以待后人探索;间有一二贤者有所发明,亦秘莫如深,既恐泄天地之秘,复恐讥为旁门左道,始终不肯公开研究,成立一有系统说明之书籍,贻之后世。故居今日而欲研究此种学术,实一极困难之事。 按命理始于五星,一变而为子平;五星稍完备者,首推果老星宗全一书。然自民国以来,钦天监改为中央观象台,七政四余台历以及量天尺,无人推算,此道根本无从着手,恐将日就淹灭。所余子平一派,尚有线索可寻。此中旧籍,首推滴天髓与子平真诠二书,最
4、为完备精审,后之言命学者,千言万语,不能越其范围,如江河日月,不可废者。然古人著书,喜故为要渺之词,蹈玄秘之积习,后学之士,卒难了解。滴天髓一书,幸有任铁樵注本,征引宏博,譬解详明,可谓斯道之龙象;而子平真诠,迄今无人加以诠释。今徐子乐吾,既将任注滴天髓印行于前,复将子平真诠评注于后,可与任君先后比美,使斯道得一详明而有系统之研究,将来在学术上之地位,植一基础,其功不在禹下矣。 后学者研究命学原理,得此二书,不致误入歧途。至于应用,仍有待乎多看古今命造,此所谓读书与实验二者并重。至天分之高低,与所得之浅深,更互为因果。倘能合天才、学识、经验三者以俱全,于斯道庶几入圣矣。此亦间世而后来,非朝夕所
5、能遇也。 余谈命理有年,所愧三者均有不足,迄今鲜有发明。而乐吾朝夕寝馈于斯,矻矻忘年,时有述作。今书成将付印行,不弃愚蒙,嘱为一言,爱略述所知,以发其端云。 丙子仲春桐城方重审序于海上小忘忧馆 徐乐吾自序 子平真诠评注竣,客有以袁了凡造命之说进者,曰:命而可造,则命不足凭也。且子素习佛家言,如云命定,则命优无妨作恶,命劣为善无益,有是理乎?夫命之优劣,孰造成之?孰主宰之?须知以宿世之善因,而成今生之佳命,以宿世之恶因,而成今生之劣命。命运优劣,成于宿因,此为有定者也;今世之因,今世即见其果,此命之无定者也。尝见有命优而运劣者,有命劣而运佳者;命如种子,运如开花之时节。命优运劣,如奇葩卉,而不值
6、花时,仅可培养于温室,而不为世重;若命劣运劣,则弱草轻尘,蹂躏道旁矣。故命优而运劣者,大都安享有余,而不能有为于时,此宿因也;若不安于义命,勉强进取,则倾家荡产,声名狼藉,此近因也。故命之所定,功名事业,水到渠成;否则,棘地荆天,劳而无功。至于成功失败之程度,则随其所造之因,有非命运所能推算者,或者循是因而成将来之果,定未来之命,则不可知矣。是因果也,造命也,命理也,其理固相通者也。子曰君子居易以俟命,又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子平真诠评注者,知命之入门方法,亦推求宿因之方便法门也。客无言而退,因录之以为序。 民国二十五年二月东海乐吾氏识于海上寓次 子平真诠原序 予自束发就传,即喜读子史诸集,暇则
7、子平渊海、大全略为流览,亦颇晓其意。然无师授,而于五行生克之理,终若有所未得者。后复购得三命通会、星学大成诸书,悉心参究,昼夜思维,乃恍然于命之不可不信,而知命之君子当有以顺受其正。 戊子岁予由副贡充补官学教习,馆舍在阜城门右,得交同里章公君安,欢若生平,相得无间,每值馆课暇,即诣君安寓谈三命,彼此辩难,阐民无余蕴。已而三年期满,僦居宛平沈明府署,得山阴沈孝瞻先生所著子平手录三十九篇,不觉爽然自失,悔前次之揣摩未至。遂携其书示君安,君安慨然叹曰:此谈子平家真诠也! 先生讳燡燔,成乾隆己未进士,天资颖悟,学业渊邃,其于造化精微,固神而明之,变化从心者矣。观其论用神之成败得失,又用神之因成得败、因
8、败得成,用神之必兼看于忌神,与用神先后生克之别,并用神之透与全、有情无情、无力无力之辨,疑似毫芒,至详且悉。是先生一生心血,生注于是,是安可以淹没哉! 君安爰谋付剞劂,为天下谈命者,立至当不易之准,而一切影响游移管窥蠡测之智,俱可以不惑。此亦谈命家之幸也;且不谈命家之幸,抑亦天下士君子之幸,何则?人能知命,则营竞之可以息,非分之想可以屏,凡一切富贵穷通寿夭之遭,皆听之于天,而循循焉各安于义命,以共勉于圣贤之路,岂非士君子厚幸哉! 观于此而君安之不没人善,公诸同好,其功不亦多乎哉?爱乐序其缘起。 乾隆四十一年岁丙申初夏同后学胡焜倬空甫谨识 凡例 去夏刊行滴天髓征义,阅者以其陈义过高,纷以用科学编
9、制,另辑浅近讲义为请。窃念滴天髓固非初学也。子平之法,源于五星,年代尚近,佳著无多,子平大全、渊海子平、三命通会、神峰辟谬等书,大都杂而不精,非初学所能读,惟子平真诠,议论鸿辟,而其编次,月令为经,诸神为纬,条理井然,最便初学,惜失于简略,且有看法而无起例,初习者有入门无从之叹。适友人绍兴何寄重君,藏有赵展如中丞原刊本,互相校正,缘本平生研究所得,详为评注,并以现代名人命造,作为例证,埋首半载,方克成书,并于篇末附入门起例一卷。虽未敢云阐发无余,而大致已备,学者手此一编,从而进研滴天髓征义诸书,则登堂入室,庶无杆格之虞。虽非讲义,固无殊于循序渐进之讲义也。评注既竣,述其凡例于右: 一原书序文谓
10、手录三十九篇,盖论八格与取运合为一篇也,若分列之,有四十七篇,而坊本仅四十四篇半,行运、成格、变格坊本仅半篇。今照原本补足,以成完璧。 一子平源于五星,名词格局,多沿五星之旧,后人不得其解,牵强附会,最足以淆乱耳目。评注悉加纠正,并说明于评注中,加以纠正。 一真诠以月令用神为经,诸神为纬,然用神非尽出于月令,故于舍月令别取用神之格局,特别提出,加以说明。盖取用无定法,以月令用神编次,虽十得七八,究不能包括完备。此非原书之误,特限于编次之法,不得不然耳。 一起例歌诀,无非便于记忆,若明其原理,则歌决不特容易记忆,且可自己编造,否则,命理歌诀多牛毛,焉能一一熟记?故本编入门起例,略述原理,并附歌诀
11、,并列表以便检查。 一未习命理者,宜先阅末卷命理入门,再阅评注,循序而进,自不致毫无头绪。 一评注中所引例证,或采现代名人命造,或录自滴天髓征义。然因材料不足,凡无适合之例证者,暂付缺如,或彼此可以互证者,不免前后重出,将来续有收集,当于再版时改正之。 一初版仅印一千部,藉以就正有道,如蒙纠正谬误,或录示例证,感纫无极,当并于再版时改正加入。 一论十干十二支 天地之间,一气而己。惟有动静,遂分阴阳。有老少,遂分四象。老者极动静之时,是为太阳太阴;少者初动初静之际,是为少阴少阳。有是四象,而五行具于其中矣。水者,太阴也;火者,太阳也;木者,少阳也;金者,少阴也;土者,阴阳老少、木火金水冲气所结也
12、。 阴阳之说,最为科学家所斥,然天地间日月寒暑,昼夜男女,何一而非阴阳乎?即细微如电子,亦有阴阳之分。由阴阳而析为四象,木火金水,所以代表春夏秋冬四时之气也。大地之中,藏水,以及金属之矿,孰造成之?万卉萌生,孰使令之?科学万能,可以化析原质,造成种子,而不能使其萌芽,此萌芽之活动力,即木也。故金木水火,乃天地自然之质。万物成于土而归土,载此金木水火之质者,土也。人秉天地之气而生,暖气,火也;流质,水也;铁质,金也;血气之流行,木也。而人身骨肉之质,运用此金木水火者,土也。人生秉气受形,有不期然而然者,自不能不随此自然之气以转移也。 有是五行,何以又有十干十二支乎?盖有阴阳,因生五行,而五行之中
13、,各有阴阳。即以木论,甲乙者,木之阴阳也。甲者,乙之气;乙者,甲之质。在天为生气,而流行于万物者,甲也;在地为万物,而承兹生气者,乙也。又细分之,生气之散布者,甲之甲,而生气之凝成者,甲之乙;万木之所以有枝叶者,乙之甲,而万木之枝枝叶叶者,乙之乙也。方其为甲,而乙之气已备;及其为乙,而甲之质乃坚。有是甲乙,而木之阴阳具矣。 五行各分阴阳而有干支。天干者,五行在天流行之气也;地支者,四时流行之序也。列图如右: 何以复有寅卯者,又与甲乙分阴阳天地而言之者也。以甲乙而分阴阳,则甲为阳,乙为阴,木之行于天而为阴阳者也。以寅卯而阴阳,则寅为阳,卯为阴,木之存乎地而为阴阳者也。以甲乙寅卯而统分阴阳,则甲乙
14、为阳寅卯为阴,木之在天成象而在地成形者也。甲乙行乎天,而寅卯受之;寅卯存乎也,而甲乙施焉。是故甲乙如官长,寅卯如该管地方。甲禄于寅,乙禄于卯,如府官之在郡,县官之在邑,而各司一月之令也。 甲乙皆本,同为在天之气。甲为阳和初转,其势方张;乙为和煦生气,见于卉木之萌芽。虽同为木,而其性质有不同。甲乙为流行之气,故云行乎天;寅卯为时令之序,故云存乎地。流行之气随时令而转移,故甲乙同以寅卯为根,而亥未辰皆其根也。天干通根月令,当旺之气,及时得用,最为显赫,否则,虽得为用,而力不足,譬如府县之官,不得时得地,则不能发号施令,不得展其才也。 十干即是五行,而分阴阳,然论其用,则阳干阴干各有不同。滴天髓云:
15、五阳从气不从势,五阴从势无情义。盖阳干如君子,阳刚之性,只要四柱略有根,或印有根,则弱归其弱,而不能从;五阴则不然,四柱略有根,或印有根,则弱归其弱,而不能从;五阴则不然,四柱财官偏盛,则从财官,即使日元稍有根苗,或通月令之气,亦所不论。然或印绶有根,则又不嫌身弱,不畏克制。此阴干阳性质之不同也。如伍廷芳造,壬寅、丁未、己卯、乙亥,己土虽通根月令,而见木之势盛,即从木,所谓从势无情义也。又如阎锡山造,癸未、辛酉、乙酉、丁亥,乙木只要有印通根,不怕身弱,煞透有制,即为贵格。又如许世英造,癸酉、辛酉、乙丑、辛巳,十九误作从煞,不知印绶有根,即不嫌身弱,仍喜制煞之运。此又阴干之特点也。阳干则不然,如
16、虞和德造,丁卯、丙午、庚午、己卯,庚金虽弱,透印有根,即不能从,身弱自为其弱,运行扶身之地,自然富贵,特劳苦耳。此不同之点也。然阳干亦非绝对不能从者,如逊清宣统造,丙午、庚寅、壬午、壬寅,印比皆无根,则不得不从。此所谓从气不从势也,其理甚深,非可猝喻,学者多阅八字,经验积久,自能会悟,非文字所能达也。 甲乙在天,故动而不居。建寅之月,岂必当甲?建卯之月,岂必当乙?寅卯在地,故止而不迁。甲虽递易,月必建寅;乙虽递易,月必建卯。以气而论,甲旺于乙;以质而论,乙坚于甲。而俗书谬论,以甲为大林,盛而宜斩,乙为微苗,脆而莫伤,可为不知阴阳之理者矣。以木类推,余者可知,惟土为木火金水冲气,故寄旺于四时,而
17、阴阳气质之理,亦同此论。欲学命者,必须先知干支之说,然后可以入门。 天干动而不居者,如甲己之年,以丙寅为正月;乙庚之岁,以 寅为正月也。地支止而不迁者,正月必为寅,二月必为卯也。论气甲旺于乙,论质乙坚于甲者,甲木阳刚之性,乙木柔和之质,其中分别,详下附录滴天髓论天干宜忌节。大林微苗之喻,本为纳音取譬之词,俗书传讹,而无知之人妄执之耳。学命者先明干支阴阳之理,察其旺衰进退之方,庶不致为流俗所误也。 附滴天髓论天干宜忌 甲木参天,脱胎要火。春不容金,秋不容土。火炽成龙,水荡骑虎。地润天和,植立千古。 甲为纯阳之木,有参天之势,生于春初,木嫩气寒,得火而发荣;生于仲春,旺极之势,宜泄其菁英,所谓脱胎
18、要火也。初春嫩木萌芽,不宜金克;仲春以衰金而克旺木,木坚金缺,帮春不容金也。生于秋,木气休囚,而金当令,土不能培木之根,而生金克土,故不容土也。龙,辰也。支全巳午或寅午戌而干透丙丁,不惟泄气太过,抑且火旺木焚。宜坐辰,辰为湿土,能滋培木而泄火也。寅,虎也。支全孩子或申子辰,而干透壬癸,水泛木浮。宜坐寅,寅为木之禄旺,而藏火土能纳水之气,不畏浮泛也。火燥坐辰,水泛坐寅,为地润,金水木土不相克,为天和,非仁寿之象乎? 乙木虽柔,刲羊解牛;怀丁抱丙,跨凤乘猴;虚湿之地,骑马亦忧;藤萝系甲,可春可秋。 羊,未也。牛,丑也。乙木虽柔,而生于丑未月,未为木库,丑为湿土,可培乙木之根,乙木根固,则制柔土亦有
19、余也。凤,酉也;猴,甲也。生于申酉月,只要干有丙丁,不畏金旺。马,午也。生于亥子月,水旺木浮,虽支有午,亦难发生 。若天干有甲,地支有寅,名为藤萝系甲,可春可秋,言四季皆可,不畏砍伐也。 丙火猛烈,欺霜侮雪;能煅庚金,从辛反怯;土众生慈,水猖显节;虎马犬乡,甲来成灭。 五阳皆阳丙为最。丙者,太阳之精,纯阳之性,欺霜侮雪,不畏水克也。庚金虽顽,力能煅之;辛金虽柔,合而反弱。见壬水,则阳遇阳而成对峙之势;见癸水,则如霜雪之见日,故不畏水克,而愈见其刚强之性。见土则火烈土燥,生机尽灭。土能晦火,见己土犹可,而见戊土尤忌。生慈者,失其威猛之性也。显节者,显其阳刚之节也。虎马犬乡者,寅午戌也。支全寅午戌
20、,而又透甲,火旺而无节,不戢自焚也。 丁火柔中,内性昭融;抱乙而孝,合壬而忠;旺而不烈,衰而不穷;如有嫡母,可秋可冬。 丁火,离火也,内阴而外阳,故云柔中。内性昭融,即柔中二字之注解。丁,乙之母也,有丁护乙,使辛金不伤乙木,不若丙火之能焚甲木也。壬,丁之君也。丁合壬能使戊土不伤壬水,不若己土合甲,辛金合丙之更变,君失其本性也。虽时当乘旺,不至赫炎;即时值就衰,而不至歇灭。干透甲乙,秋生不畏金;支藏寅卯,冬产不忌水。 戊土固重,既中且正,静翕动辟,万物司命。水润物生,土燥物病,若在艮坤,怕冲宜静。 固重两字,最足以形容戊土之性质。春夏气动而辟,则发生;秋冬气静而翕,则万物发生,燥则物枯;生于秋冬
21、,水多宜火暖之,则万物化成,湿则物病。艮坤者,寅申也。土寄四隅,寄生于寅申,寄禄于巳亥,故在艮坤之位,喜静忌冲。四生之地,皆忌冲克,土亦不能外此例也。 己土卑湿,中正蓄藏;不愁木盛,不畏水狂;火少火晦,金多金乐;若要物旺,宜助宜帮。 戊己同为中正之士,而戊土固重,己土蓄藏,戊土高亢,己土卑湿,此其不同之点也。卑湿之土,能培木之根,止水广泛。见甲则合而有情,故不愁木盛;见水则纳而能蓄。此为己土无为之妙用。但欲滋生万牧,则宜丙火去其卑湿之气,戊土助其生长之力,方足以充盛长旺也。 庚金带煞,刚健为最;得水而清,得火而锐;土润则生,土干则脆;能赢甲兄,输于乙妹。 庚金为三秋肃杀之气,性质刚健,与甲丙戊
22、壬各阳干有不同。得壬水泄其刚健之性,气流而清;得丁火冶其刚健之质,锋锻而锐;生于春夏,遇丑辰湿土,能全其生;逢戌未燥土,能使其脆。甲木虽强,力能伐之;乙木虽柔,合而有情。 辛金软弱,温润而清;畏土之多,乐水之盈;能扶社稷,能救生灵;热则喜母,寒则喜丁。 辛金清润之质,乃三秋温和之气也。戊土太多,则涸水埋金;壬水有余,则润土泄金。辛为甲之君,丙又为辛之君,丙火能焚甲木,辛合丙化水,转克为生,岂非扶社稷救生灵乎?生于夏而火多,有己土由晦火而生金;生于冬而水旺,有丁火则暖水而养金,故以为喜也。 壬水通河,能泄金气;刚中之德,周流不滞;通根透癸,冲天奔地;化则有情,从则相济。 通河者,天河也。壬水长生
23、于申,申乃坤位,天河之口。壬生于申,能泄西方肃杀之气,水性周流不滞,所以为刚中之德也。如申子辰全,又透癸水,其势泛滥,虽有戊己之土,不能止其流。若强制之,反冲激而成患,必须用木泄之,顺其气势,不至冲奔也。合丁化木,又能生火,可谓有情。生于巳午未月,四柱火土并旺,别无金水相助,火旺透干则从火,土旺透干则从土。调和润泽,仍有相济之功也。 癸水至弱,达于天津;得龙而运,功化斯神;不愁火土,不论庚辛;合戊见火,化象斯真。 癸乃纯阴之水,发源虽长,其性至静而至弱,所谓五阴皆阴癸为至也。龙,辰也,通干见辰,则化气之原神透出,为一定之理。不愁火土者,至弱之性,见火土多则从化矣。不论庚辛者,弱水不能泄金气,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子平真诠 评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16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