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裕群员工招聘教学大纲.docx
《姚裕群员工招聘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姚裕群员工招聘教学大纲.docx(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姚裕群 员工招聘教学大纲员工招聘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说明 课程对于体现培养目标的地位和作用。 招聘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具体和经常性的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础和关键环节之一,直接关系到企业各级人员的质量和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员工招聘是人力资源管理选人、育人、用人、留人中非常关键的起始环节,做好员工招聘对企业成长意义重大,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正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一门学科,受到越来越多管理者的重视。本课程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将理论方法、实务与案例纳入一个完整的体系框架之中,贯穿大量实际应用的内容并采用管理案例,特别注意与我国企业具体实际相结合。 本课程主要使学生了解员工招聘对企业生存与
2、发展的重要影响力,掌握员工招聘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学会用一些有关的理论来分析和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的基本结构,课程内容选编的原则和依据。 本课程包括招聘概述、招聘影响因素、招聘的基础、招聘计划、员工招募、员工筛选、录用和评估几部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及成绩考核方面的要求和建议。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模拟法,案例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采用平时和期末分别占30%和70%的比例考核。 须特别说明的事项。 此课程的应用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员工招聘 课程代码:0443204 适用专业:人力
3、资源管理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先修课程: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 总学时:48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0学时,实践18学时 成绩考核:考试课 学分:3学分 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员工招聘的过程;掌握员工面试的方法和提问技巧。 2.理解明确面试前的准备工作和面试后的录用决策。 3.了解人力资源预测的方法; 4.了解员工招聘的途径; 5.掌握招聘广告的撰写格式; 6.了解岗前培训的基本要点。 7.在教学中要注意的要点:本课程的学习时,要求学生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并作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力争弄懂弄通教材内容;二要认真完成所布置的课外作业和案例分析,并积极就课堂讨论题目作好准备;三是按照要求作些社会调研,
4、以弄懂课程内容积累感性认识和锻炼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章节部分 第一章 绪论 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招聘的概念及招聘工作的重要性;掌握招聘需要遵循的原则;了解人力资源配置的定义和基本思路; 理解人力资源配置的概念、形式与原则;理解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理解招聘与配置工作的地位;了解招聘、配置与其他人力资源工作的关系。 课程基本要求: 1.理解招聘的概念及招聘工作的重要性; 2.掌握招聘需要遵循的原则; 3.了解人力资源配置的定义和基本思路; 4.理解人力资源配置的概念、形式与原则; 5.理解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6.理解招聘与配置工作的地位; 7.了解
5、招聘、配置与其他人力资源工作的关系。 重点:招聘的概念、原则;人力资源配置的概念、形式、原则难点:理解招聘与配置工作的地位 学时:1.5学时 第1节 招聘概述 主要内容: 招聘的概念 招聘对组织管理的作用 招聘的原则 重点:招聘的概念、原则 难点:招聘对组织管理的作用 学时:0.5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招聘的概念 (2)掌握招聘的原则 第2节 配置概述 主要内容: 配置的定义 人力资源配置思路 人力资源配置的形式 人力资源配置的原则 重点:人力资源配置的概念、形式、原则 难点:人力资源配置思路 学时:0.5学时 目的要求: 了解配置的定义 掌握人力资源配置的形式和原则 第3节 招聘与配置的地位
6、与任务 主要内容: 招聘配置与人力资源工作 招聘配置与外部环境 重点:招聘配置与人力资源工作 难点:理解招聘与配置工作的地位 学时:0.5学时 目的要求: 理解招聘配置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组织招聘与配置基本原理 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劳动需求是引致性需求的性质;理解劳动需求是组织招聘与配置之源的思想;了解劳动需求的行业性和职业性特点;掌握边际法分析微观劳动需求;了解技术进步对劳动需求的影响;掌握组织招聘的动机;掌握“转化力”的含义与理论公式。 课程基本要求: 1.了解劳动需求是引致性需求的性质; 2.理解劳动需求是组织招聘与配置之源的思想; 3.了解劳动需求的行业性
7、和职业性特点; 4.掌握边际法分析微观劳动需求; 5.了解技术进步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6.掌握组织招聘的动机; 7.掌握“转化力”的含义与理论公式 重点:边际法分析微观劳动需求,组织招聘的动机 难点:边际法分析微观劳动需求 学时:1.5学时 第1节 劳动需求组织招聘与配置之源 主要内容: 社会消费劳动需求的根源 劳动需求的存量与增量 劳动需求的行业性 劳动需求的职业性 重点:劳动需求的存量与增量 难点:劳动需求的行业性,职业性 学时:0.5学时 目的要求: 了解社会消费劳动需求的根源 理解劳动需求的存量与增量 了解劳动需求的行业性 了解劳动需求的职业性 第2节 组织劳动需求的分析 主要内容:
8、组织招聘雇用的动机 工资薪酬水平劳动需求的决定因素 工资薪酬变动的边际倾向 技术水平与劳动需求的关系 重点:组织招聘雇用的动机 难点:工资薪酬变动的边际倾向 学时:0.5学时 目的要求: 了解组织招聘雇用的动机 理解工资薪酬水平劳动需求的决定因素 了解工资薪酬变动的边际倾向 了解技术水平与劳动需求的关系 第3节 组织劳动需求的总和宏观劳动需求 主要内容: 从消费需求到就业行为的转化 社会劳动需求的变动 重点:社会劳动需求的变动 难点:边际法分析微观劳动需求 学时:0.5学时 目的要求: 了解从消费需求到就业行为的转化 了解社会劳动需求的变动 第三章 招聘与配置的外部环境 目的与任务:通过本章的
9、学习,使学生了解市场配置资源方式及其优缺点;了解人力资源供求格局的类型;掌握人力资源供过于求的类型;理解塑造招聘市场的法制环境的意义;了解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内容节规定范围;了解招聘中介组织的分类,掌握常见的招聘中介组织 课程基本要求: 1.了解市场配置资源方式及其优缺点; 2.了解人力资源供求格局的类型; 3.掌握人力资源供过于求的类型; 4.理解塑造招聘市场的法制环境的意义; 5.了解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内容节规定范围; 6.了解招聘中介组织的分类,掌握常见的招聘中介组织 重点:人力资源供过于求的类型 难点: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内容节规定范围 学时:2学时 第1节 市场配置招聘与配置的体制
10、环境 主要内容: 三种资源配置 市场化人力资源市场配置分析 重点:三种资源配置 难点:如何配置三种资源 学时:0.5学时 目的要求: 理解三种资源配置 了解市场化人力资源市场配置分析 第2节 社会人力资源供求关系招聘与配置的格局 主要内容: 供求关系类型 人力资源过剩分析 重点:供求关系类型 难点:人力资源过剩分析 学时:0.5学时 目的要求: 了解供求关系类型 理解人力资源过剩 第3节 中介组织招聘与配置的操作者 主要内容: 招聘中介概况 招聘中介机构的主要职责 公立就业促进机构 非公立招聘中介机构 重点:招聘中介组织的分类,掌握常见的招聘中介组织 难点:招聘中介机构的主要职责 学时:0.5
11、 目的要求: 掌握招聘中介机构的主要职责 了解公立就业促进机构和非公立招聘中介机构 第4节 人力资源保护招聘与配置的“法律约束” 主要内容: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合同法 就业促进法 重点: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 难点: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内容节规定范围 学时:0.5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了解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 第四章 招聘与配置的对象 目的与任务: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招聘对象素质的各个构成部分,并能够利用它分析;了解职业及职业生涯的概念;了解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掌握薛恩职业生涯变动理论。 课程基本要求: 1.理解招聘对象素质的各个构成部分,并能够利用它
12、分析; 2.了解职业及职业生涯的概念; 3.了解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 4.掌握薛恩职业生涯变动理论。 重点:招聘对象素质的各个构成部分 难点:薛恩职业生涯变动理论 学时:4学时 第一节 招聘与配置对象的素质 主要内容: 招聘对象素质的内容 能力素质分析 人格素质分析 身心素质分析 重点:理解招聘对象素质的各个构成部分,并能够利用它分析; 难点:招聘对象素质分析 学时:0.5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招聘对象素质的内容 掌握能力素质分析、人格素质分析、身心素质分析 第2节 人的职业初析 主要内容: 职业基本分析 职业生涯 选择进入某职业 适应组织的工作岗位 重点:职业及职业生涯的概念 难点:适应组
13、织的工作岗位 学时:0.5学时 目的要求: 了解职业基本分析 理解职业生涯 第3节 个人在组织中的职业历程 主要内容: 与组织建立心理契约 在组织中向上发展 对职业的终身认同生涯系留点 重点:薛恩职业生涯变动理论 难点:薛恩职业生涯变动理论 学时:0.5学时 目的要求: 理解薛恩职业生涯变动理论 实训一: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实践 类型:综合性实验 实验目的: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基本要求:每人制作并上交一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学时:2.5学时 第五章 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策划 目的与任务: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掌握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掌握岗位设置的原则与岗位设置表的编
14、制;了解岗位分析的基本作用;重点掌握岗位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招聘策划的内容。 课程基本要求: 1.理解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 2.掌握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 3.掌握岗位设置的原则与岗位设置表的编制; 4.了解岗位分析的基本作用; 5.重点掌握岗位分析的基本方法; 6.掌握招聘策划的内容。 重点: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岗位分析的基本方法;招聘策划的内容。 难点:招聘策划的内容 学时:4学时 第1节 人力资源规划 主要内容: 人力资源规划概述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重点: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岗位分析的基本方法 难点: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学时:0.5学时 目的要求: 了解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和分类 掌握人力
15、资源规划的内容 第2节 岗位设置与岗位分析 主要内容: 岗位设置与岗位分析概述 岗位的设置原则 岗位设置表的编制 岗位分析的方法 岗位分析操作 重点:招聘策划的内容。 难点:岗位分析操作 学时:0.5学时 目的要求: 了解岗位分析概念 掌握岗位的设置原则 掌握岗位分析的方法 第3节 招聘策划 主要内容: 招聘策划的含义与意义 招聘策划的内容 招聘的程序 重点:招聘策划的含义与意义 难点:招聘的程序 学时:0.5学时 目的要求: 理解招聘策划的含义 掌握招聘策划的内容 掌握招聘的程序 实训二: 招聘策划实践 类型:综合性实验 实验目的:提高学生的招聘策划的能力 基本要求:每小组制作并上交一份企业
16、招聘策划 学时:2.5学时 第六章 招聘的首要原理能岗匹配 目的与任务: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能力及能力模型的概念,深入理解能岗匹配的真正含义;了解与能岗匹配直接相关的三个基本理论;掌握能岗匹配的三个原则;熟悉能力模型构建的程序;掌握常见方法行为事件访谈法。 课程基本要求: 1.掌握能力及能力模型的概念,深入理解能岗匹配的真正含义; 2.了解与能岗匹配直接相关的三个基本理论; 3.掌握能岗匹配的三个原则; 4.熟悉能力模型构建的程序; 5.掌握常见方法行为事件访谈法。 重点:能力及能力模型的概念,能岗匹配的三个原则,行为事件访谈法。 难点:能力模型构建的程序 学时:1.5学时 第1节
17、能岗匹配基本范畴 主要内容: 能力及能力模型概念 能岗匹配的含义 能岗匹配的基础理论 重点:能岗匹配的含义 难点:能岗匹配的基础理论 学时:0.5学时 目的要求: 了解能力及能力模型概念 理解能岗匹配的含义 理解能岗匹配的基础理论 第2节 能岗匹配的原则 主要内容: 最佳匹配原则 一致与互补统一原则 动态性原则 重点:掌握能岗匹配的三个原则 难点:动态性原则 学时:0.5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能岗匹配的三个原则。 第3节 能力模型的构建 主要内容: 能力模型的构建程序有以下五个过程 收集信息 收集信息的方法 设计企业能力词典 建立岗位能力模型 能力模型的评估与修正 重点:收集信息的方法 难点:
18、建立岗位能力模型 学时:0.5学时 目的要求: 理解能力模型的构建程序 掌握收集信息的方法 第七章 招聘方案设计 目的与任务: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企业常用的文本招聘与内部招聘的渠道内容及其比较;了解不同招聘方法的特点;了解招聘测试的种类;理解如何在招聘中运用测试;了解各种测试设计的方法。 课程基本要求: 1.了解企业常用的文本招聘与内部招聘的渠道内容及其比较; 2.了解不同招聘方法的特点; 3.了解招聘测试的种类; 4.理解如何在招聘中运用测试; 5.了解各种测试设计的方法。 重点:招聘渠道内容,招聘测试设计的方法 难点:招聘测试设计的方法 学时:9学时 第1节 招聘渠道设计 主要内容:
19、 组织内部招聘 组织外部招聘 重点:内外部招聘渠道 难点:内外部招聘渠道 学时:0.5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组织内部招聘渠道 掌握组织外部招聘渠道 实训三: 招聘网站资费调查实践 类型:综合性实验 实验目的:提高学生的市场调查的能力 基本要求:每小组制作并上交一份招聘网站资费调查报告 学时:2.5学时 第2节 招聘流程设计 主要内容: 招聘工作流程 重点:招聘工作流程 难点:招聘工作流程 学时: 0.5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招聘工作流程 第3节 招聘方法设计 主要内容: 心理测验法 面试法 评价中心法 基于胜任特征模型选拔法 重点:面试法 难点:评价中心法 学时:0.5学时 目的要求: 心理测
20、验法 面试法 评价中心法 实训四: 招聘海报制作实践 类型:综合性实验 实验目的:提高学生的招聘海报制作能力 基本要求:每小组制作并上交一份招聘海报 学时:2.5学时 实训五:草拟笔试试题实践 类型:综合性实验 实验目的:提高学生的草拟笔试试题的能力 基本要求:每小组制作并上交一份笔试试题 学时:2.5学时 第八章 面试 目的与任务: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面试的基本概念及特点;熟悉面试的基本过程;掌握面试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重点掌握面试的方法及面试问题的设计 课程基本要求: 1.了解面试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2.熟悉面试的基本过程; 3.掌握面试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4.重点
21、掌握面试的方法及面试问题的设计 重点:面试的基本过程、方法 难点:面试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学时:4.5学时 第1节 面试概述 主要内容: 面试的含义 面试的特点 面试的作用 重点:面试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难点:面试的特点 学时:0.5学时 目的要求: 了解面试的含义 掌握面试的特点 第2节 面试的基本过程 主要内容 面试前的准备阶段 面试开始阶段 面试实施阶段 面试结束阶段 面试评价阶段 重点:熟悉面试的基本过程 难点:面试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学时:0.5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面试的过程。 第3节 常用面试方法 主要内容: 结构化面试 非结构化面试 重点:面试方法 难点:非结构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姚裕群 员工招聘教学大纲 员工 招聘 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15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