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不要送伞来篇教学设计+一篇教学实录.docx
《妈妈,不要送伞来篇教学设计+一篇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妈妈,不要送伞来篇教学设计+一篇教学实录.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妈妈,不要送伞来篇教学设计+一篇教学实录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字9个,写字8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力的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注重学生识字的过程,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2.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对语言的感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自立的愿望。 2.增强孩子渴求自立的信心。 3.体会孩子与母亲间的爱。 4.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学习、互相帮助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1.识字9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自立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激发学
2、习的兴趣。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知道了我们班的学生能自己做很多很多的事,你能告诉大家吗?我真为你们高兴,自己能做这么多的事,你们长大了、懂事了。 有一个小朋友,名叫丁丁,他也觉得自己长大了,他用一首小诗,告诉我们他想怎样做,大家想听吗?这首小诗的题目是妈妈,不要送伞来。我们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好吗?你们看,我来写,大家齐读两遍。 二、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1.范读课文。边看大屏幕,边听小诗,想想丁丁对妈妈说些什么? 2.学生尝试读。好听吗?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我想知道,你们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怎么办? 生:先划出来,再练习上下文猜一猜。 生:可以查字典。 生:可以问别人,也可以查认字条中的音
3、节。 师:就请同学们用上这些方法,试着把课文读两遍。 3.同桌互相读。相互学习,纠正不认识的字。 4.检查读:指名读引导听的同学注意对朗读的同学做出评价。 5.随文识字: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你能很快划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吗?像老师这样看谁划得又快又准。边读边划。 6.脱离课文,独立识字。这些词语中的一些生字像淘气的娃娃从小诗中飞出来,你还认得吗?如果认识就大声读一读,如果不认识可以再来读小诗,想一想。 7.检查识字:指名读、领读、抢读。你能说出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对“裹、伞、丝、灵”强化,有必要时指导学生练习写“丝、灵”。 生:“伞”就像一把伞。 生:“裹”就像口袋里装着一个果子。 8.生字的
4、应用:选择你喜欢的生字组词“勇敢、机灵、慢悠悠”等说一句话。 三、朗读课文,感悟语言。 1.这些淘气的生字都变成我们的好朋友了,我们再来读课文,比比看谁读得最好听,试着读一遍。 2.小声跟师朗读,齐诵读。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现在,咱们一起来说说收获,好吗?你可以谈从课文里读懂了些什么?想到了什么?知道了些什么?为什么不要妈妈送伞吗?你会对妈妈说什么呢? 师小结:丁丁长大了,自己开始做一些合适的事情。 四、拓展练习。 学习了这首小诗,我觉得大家也长大了许多,为了证明我们长大了,你们想对妈妈、爸爸、老师、同学说些什么呢? 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小雨中走回家。 不要_,妈
5、妈,我_。 不要_,爸爸,我_。 不要_,_,我_。 ,也可互相说。 师小结:同学们想的、说的都很好,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相信大家做的比说的更好。 教学内容: 妈妈不要送伞来是北师大版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首诗歌。 教材分析:这篇小诗用呼号的语气,表达了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也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感情;语言中流露了希望自己行动、自己去闯,希望自立的愿望,这样的愿望通过对妈妈的直接对话表达出来了。 教学方法: 1:给学生创造情境,让学生体验雨中的感受,体验自立的快乐! 2、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师在教学起到“引”的作用。 3、重点指导朗读,让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妈妈 不要 送伞来篇 教学 设计 一篇 实录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14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