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略读课文.docx
《如何上好略读课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上好略读课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如何上好略读课文如何上好略读课文 长久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重视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成为“鸡肋”,甚者有很多教师根本就是跳过略读课文,最多也只是让学生自己看一下就一笔带过了。然而,略读课文占每单元三分之一的篇幅,肯定不是“鸡肋”来的。那么略读课文处一个什么地位呢?如何教略读课呢?下面就浅谈一下我对略读课文教学的认识。 一、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及其教学目标。 选材范围 略读课文一般是选择故事性较强,文字浅显,趣味性浓,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便于阅读理解的故事性作品或社科类作品。 略读课的教学目标: 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
2、,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编排意图 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要我们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目的之二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 二、略读同精读的关系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
3、子,只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 三、略读同精读的区别 基本模式 1、精读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在这个基本式的基础上,可以有许多变式。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可以用创设情境,激情导读,反复诵读,穿插评读的思路组织教学。对于托物言志的课文,如白杨,教学的重点应是借物喻人的语言,先理解字面的意思,再体会字里行间背后含着的意思,在读、思、议中知其志,抒其情,明其法。对于以事喻理的课文
4、,如,画杨桃钓鱼的启示,可在事与理之间设计重点问题,引导学生研读、品读重点句段,讨论交流,既了解事件,又悟出道理。 2、略读课:更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建议采取几遍读的方法。如,一读,读对读通,口诵心惟;二读,画画批比,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积累语言。 主要特征 精读是以传授本质的,带规律性的知识为主要特征,重在“精”“细”;而略读课则是精读的延展与深化,教学略读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准确地把在精读课文中所获取的基础知识、阅读方法、经验等迁移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四、遵循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
5、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里同样提出了略读的要求。其实,在信息时代,略读更能迅速、便捷地获取大量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为广泛。由此可见,略读课文有着重要的教学地位,并非“鸡肋”。那么上好一节略读课须遵循以下原则: 弄清略读课与精读课教学的区别.即把精读课学生学到的读书方法用到精读课上,让学生自学为主.对于高年级应多让学生谈谈自己学后的感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思维能力. 弄清教师的地位.在略读课上教师是配角,学生是主角,起穿针引线作用,如何能发挥的更好,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弄清,哪些需要你说,哪些是彻底放手的. 备课要扎实.有的教师可能会觉得略读随便背背就行了,基本上是让学生自己
6、解决阅读提示的问题就行了.可是我认为阅读提示的问题学生自学时就能解决,我们又何必要问能?因此我们在备课设计问题时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要有价值:另外我们要比学生懂得更多,这也就要求我们备得一定要扎实,别仅仅是停留在教参给的资料中,要有一定的深度,要把学生没想到的我们要备到. 案例一:根据略读课的教学要求和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在小英雄雨来一课教学上,一名教师把教学目标定为: 1. 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的英雄事迹,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2. 练习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能说出每部分的主要意思; 3. 学会自读课文,提炼主要内容,给每部分概括小标题;从以上教学目标出发,
7、深入到具体的教学安排中,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结合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灵活运用个教学方法,力求改变传统的略读课文教学,让学生在自由快乐的气氛,学会自读、感受阅读,实现略读课文的编排目标。教学理念如下: 第一,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略读课文要突出“略”字,略的是教师精雕细刻的精讲细说,强调学生“自读为主”,自始至终要让学生唱“主角”。 为了体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达到学生掌握知识、养成能力的目的,在自读课文教学过程中,要体现“自读”为主的原则,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不要包办代替,不要强行“灌输”,要“放下包袱”,充分信任学生。教师在教学前,可先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先带着问
8、题去“自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全面准确把握重点、难点的基础上,不时地播下思考的“种子”在学生中生根发芽,最后达到“收获”的目的。条件许可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某个重点、难点问题展开辩论,充分展示学生的独特思维。在辩论中,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这样,就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小英雄雨来一文,是篇故事性文章,要求学生通过自读,学会快速阅读,读懂文章内容;通过自品,体会作者人物描写的妙处,找出自己觉得最喜欢的句子;通过自悟,体会雨来小英雄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情感。 第二,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重导轻教。 强调自读课文教学以学生“自读为主”,并不意味着贬低教师的“主导”作用,
9、要教师退居二线,放任学生。相反,略读课要“略”就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引导和控制。因此教师应下功夫认真备好课。在备课过程中,把握准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好问题;安排好重点、难点问题讲解的突破口;甚至要预想到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偏差;同时还要准备丰富的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为了使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出“导”,教师还应策划好课堂教学方法、程度,启发学生思考,评价学生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再有,略读课讲究的是让学生学会阅读,教师要教的是如何去快速阅读、如何把握文章意思,而不是教学生什么具体的字、词、句等实实在在的考试知识。重导轻教,不是让教师退居幕后,而是要求教师站在前台做导演做指挥家。
10、小英雄雨来一文篇幅虽然比较长,但是文字也比较浅显,故事的吸引力很强,学生很容易进入到雨来的英雄事迹中。因而,本文的教学上,教师只要正确引导,学生就可以举一反三,教学也事半功倍。 第三,分清主次,突出重点。 略读课文教学上讲究“略”,但“略”不是让你一笔带过,简而化之。略读课文固然不能如同精读课文那样精雕细刻,详说细分,讲究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找准重点所在,明确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省去多余工夫,教学自能事半功倍。小英雄雨来一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学会快速阅读,同时感悟文意。 第四,智育与德育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略读课文大多是故事性、趣味性比较强,知识面比较广的文章,不做
11、考试要求。因而,在教学安排上可以更加自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给教师把智育和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 首先,德育教育要从文章实际出发,有根有据。即是要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拓宽知识,深化思想教育。如小英雄雨来一文中,“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文中出现的几次。为什么要重复出现呢?作者的目的是什么呢?如果我们教学时直接教学生:“这是间隔反复的修辞手法,为了突出人物性格和思想”。学生只学到所谓的考试知识,根本就体会不到意义所在。应该不要急于告诉学生这是“什么什么”,而是先让学生找出每次在什么情况下出现,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细心体会,结合教师的引导,让他们体会雨来那强烈的爱国情感。 同时,还要注意把自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上好 略读 课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06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