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义书 印度哲学经典.docx
《奥义书 印度哲学经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义书 印度哲学经典.docx(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奥义书 印度哲学经典导 言 韦达经的教导 下面是一九六九年十月六日,师尊AC巴克提维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在英国伦敦康维堂发表的讲话。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的讲题是韦达经的教导,什么是韦达经呢?韦达Veda一字的梵文字根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但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韦达的意思是知识。你所接受的任何知识都是韦达,因为韦达经的教导是根本的知识。在条件限制下,我们的知识有很多缺点,被条件限制了的灵魂,有别于解脱了的灵魂,被条件限制了的灵魂有四项缺点:第一,他必定会犯错误。举例说,在印度,圣雄甘地被奉为一位很伟大的人物,但他屡屡犯错,甚至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助手告诫他说:甘地先生,请不要参加在新德里举行的会议,听
2、说那里会有危险。但他不听,执意要去,结果被杀。就算伟大的人物如圣雄甘地、肯尼迪总统以及许多其他的人都会犯错。人总是犯错,这便是被条件限制了的灵魂的一项缺点。另一项缺点:会被迷惑。迷惑的意思是接受假象Maya,麻亚的意思是那不是的。每个人都接受了身体为自己。如果我问你是谁,你会答道:我是约翰先生,我是一个有钱人,我是这样,我是那样。所有这些都是对身体的认同,但你并不是这个身体,这便是迷惑。 第三项缺点是欺骗的倾向。每一个人都有欺骗别人的倾向,虽然一个人是第一号傻瓜,他还以为自己很聪明,虽然上面已经指出人会被迷惑,会犯错误,他还是要这样推理:我想就是这样,就是这样。可是,他连自己的境况也未知晓,虽
3、然他缺陷很多,但却大谈道理,谈哲学,写哲学,这便是他的毛病,便是欺骗。 最后,我们的感官并不完美。我们以自己的一双眼睛为傲,很多人会质问:你能够让我看看神吗?可是,你有可以看见神的眼睛吗?如果你没有这样的眼睛,你便永远看不到神。如果这房间现在没有光,你连自己的手也看不见,你有什么能力看?因此,我们不能够以这些不完美的感官,期望得到知识。在条件限制了的生存底下,我们有着所有这些缺陷。我们便不能给与任何人完美的知识,我们自己本身也并不完美,因此,我们便需原原本本地接受韦达经。 你或许会说韦达经属于印度教,但印度教是一个外来的名字,我们并不是印度教徒,我们真正的身份同于四社会阶层和四灵性晋阶。Van
4、asrama,指韦达经的追随者,那些接受人类社会中四个阶层Varna和四个灵性晋阶Asrama的人,便称为Vanasrama,博伽梵歌指出:这样的分阶四处可见,因为这是神创立的。社会的阶层构成是婆罗门,刹帝利、毗舍和戍陀。婆罗门是指那些智慧特高的人,那些认识什么是梵的人;同样,刹帝利是次聪明阶层的人,跟着便是毗舍,商农阶层,最后便是戍陀或劳动阶层的人。这些自然的分阶四处都是,因为这是韦达原则。我们要把韦达原则认作真理箴言一般地接受,因为韦达原则是不会错的。我们便只有接受。例如,在印度,人认为牛粪是纯洁的,然而牛粪是动物的粪便,韦达经训示是如果你碰到粪便,你便要立刻沐浴;但在韦达经的另一段却说牛
5、粪是纯洁的,如果你将牛粪涂在一处不纯洁的地方。那地方便变得纯洁。依据一般常理,我们会驳说这显明是矛盾的。事实上,从常理来看,这真是前后矛盾;但却并没有错,这是事实。在加尔各答,一位非常卓越的科学家兼医生分析过牛粪,发现牛粪里面全是防腐消毒剂。 在印度,如果有人说:你一定要这样做。对方会问:这是什么意思?这是不是韦达经的训令,我一定要依照你的话去做吗?韦达训令没有推敲猜想的余地。但是最后,如果你细心观察研究,你会发觉这些训令全都正确无误。 韦达经并不是从人类的知识汇编而成,韦达知识是从灵性世界,圣主奎师那那处来的。韦达经的另一个名字是神训经Sruti,神训是指那些聆听得来的知识,不是实验得来的知
6、识。神训经好像母亲一样,我们从母亲那里得到很多知识,举例说,如果你想知道你的爸爸是谁?谁能告诉你?你的母亲。如果你的母亲说:这是你爸爸。你便要接受。用实验方法去找出究竟他是否是你的父亲是不可能的。同样,如果你想知道一些超乎你的经验,超乎你能实验的知识,超乎你感官活动以外的事情,你便要接受韦达经。并没有实验这回事,事情已经实验过了,已经断定了。举例说:母亲的见证,便要接受为真理,再没有其它的途径了。 人接受韦达经为母亲,称布茹阿玛为祖父,因为他是第一个接受韦达知识教导的人。创造之初,第一个生物体是布茹阿玛,他接受韦达知识,将这知识传授给那尔阿达和他的门徒、儿子等,这些弟子又再传给他们的弟子。这样
7、,韦达知识便通过使徒系列传下来。博伽梵歌也证实了,韦达知识是要这样去了解的。如果你埋首于实验对证的途径,你也会达到同样的理论,但是为了节省时间,你应该接受。如果你想知道谁是父亲,而你又接受母亲为权威,那么她所说的任何话你便应该毫无异议地接受。证明可分三类:pratyaksa,anumana及sabda。pratyaksa的意思是直接,因为我们的感官不完美,所以直接的证明并不很好,我们每天都看见太阳,太阳看像小碟子一样,但实际上它比很多恒星还要大,这样的视力又有什么价值?因此我们要看书,这样便能够了解太阳,因此直接经验是不完美的。跟着便是归纳的知识:可能是这样。-来个假设。举例如:达尔文的理论说
8、可能是这样,可能是那样,但这并不是科学,只是提议,这也是不完美的。但是,如果我们从权威性的来源接受知识,知识便完整,如果你从电台有关部门那里收到一份节目表,你不会拒绝,只会接受;也不得要做实验,因为这是从权威性来源得来的。 韦达知识称为Sabda-pramana,另外一个名字是神训经sruti,神训的意思是一种必须聆听才能得到的知识。韦达经训令:我们要了解超然知识,他要从权威方面聆听。超然知识是超越这个世界以外的知识,这宇宙之内的是物质知识,这宇宙之外的是超然知识。我们达到宇宙的尽头也办不到,又怎样能够到达灵性世界呢?因此单凭自己,要取得完美的知识是不可能的。 灵性天空是有的,那另一自然超越展
9、示及不展示的物质自然。你又怎样知晓有一个天空,其上的星宿和居民都是永恒的呢?所有这些知识都是实际存在的,你又怎样去做实验呢?这是不可能的。因此你要接受韦达经的帮助,这便是韦达知识。在我们奎师那知觉运动里,我们从最高的权威-奎师那那里接受知识,所有各阶层的人都接受奎师那为最高的权威。我现在首先要讲的是两类超然主义者:一类称为非人格神主义者,假象宗Mayavadi,他们一般称为维丹达人士,由商羯罗领导;另一类超然主义者称为外士那瓦Vaisnava,如腊玛努杰师Ramanujacarya,摩达瓦师Madhvacarya维施努斯瓦米Visnusvami等。商羯罗的使徒传系及外士那瓦的使徒传系都接受奎师
10、那为至尊人格首神。商羯罗常被认为是一位传播非人性梵的非人格神主义者,但实际上他是一位人格神主义者。只是掩饰了身份。他在博伽梵歌的评论里写道;那茹阿亚纳Narayana-至尊人格首神-超越这个宇宙展示之外。跟着他又证实说:那至尊人格首神-那茹阿亚纳就是奎师那,他以迪瓦姬和瓦苏弟瓦的儿子降临。他特别指出他父亲及母亲的名字,因此所有的超然主义者都接受奎师那为至尊人格首神。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奎师那知觉的知识直接来自奎师那讲述的博伽梵歌Bhagavad-gita。我们出版发行的是博伽梵歌原意,因为我们原原本本地接受奎师那的教诲,不加个人的见解。这便是韦达知识,因为韦达知识是纯洁的,我们便接受了。奎师那
11、所说的任何话我们都接受,这便是奎师那知觉。这会节省很多时间,如果你接受正确的权威或知识来源,你便会节省很多时间。举例说,在物质世界里有两种接受知识的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从演绎法你接受人是会死的,你父亲说人是会死的,你姊姊说人是会死的,每个人都说人是会死的-你并不先做实验也便接受这为事实。如果你想研究人究竟是不是会死的,你便要研究每一个人。你想或许会有不死的人,只是你还未有见过而已,这样下去,你的研究便永不会终止。这个程序在梵文称为aroha-上行的方法。如果你想凭藉个人的努力,运用不完美的感官,你永不会达到正确的结论,那是不可能的。 在布茹阿玛赞里有这样的比喻:试试坐在心意速度行走的飞机上,
12、我们物质的飞机每小时可以行走二千里,心意的速度究竟有多快呢?你坐在家里只要想着万里以外的印度,印度立即便在你眼前。你的心意已经到那里了,心意的速度便是这样快。跟着便说:如果你以心意的速度行走几万年,你会发觉灵性天空是无尽的。这样,就算接近他也不可能,因此,韦达训令:人须要一位真正的灵性导师-guru。而灵性导师要有什么资格呢?他是一位已经正确地从钦授的途径聆听过韦达讯息的人,否则他便不是真正的灵性导师。他必须实际地坚处于婆罗门中,这便是其中的两个品质。韦达原则授权予这奎师那知觉运动。奎师那在博伽梵歌说:研究韦达经的最终目的是要找寻奎师那布茹阿玛赞也有载:奎师那-高文达-有着无数的形像,但他们都
13、是同样的一个。奎师那的形像跟我们充满缺陷的形像不一样,他的形像是绝对完美的。我们的形像有开始,他的形像没有开始,他是ananta,他众多的形像也没有终结。我的形像在这里,不是在我的寓所里。你坐在那里,不是在你的寓所里,但奎师那同一时间可以在任何地方;他坐在高珞珈温达文Goloka Vrndavana,同时他又遍透一切,无所不在。他是最老的,最原始的人物,但是每当你看见一幅奎师那照片,你会发现他是一个十多二十岁的年青人。你或许在博伽梵歌里看过奎师那担当战车夫的图片,那时他已经超过一百岁,有很多曾孙了,但他看起来还是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奎师那-至尊人格首神-永远不会变老,那是他至尊的力量。如果你想藉
14、着研读韦达文字来找奎师那,你必定会受挫,这或许会有可能,但却很困难。可是,从他的奉献者那里,认识他却很容易,他的奉献者能够把他送到你的跟前,那便是奎师那奉献者的力量。 原来的韦达经只有一本,也没有需要去研读。古时的人都很聪明,记忆力很好,只要从灵性导师那里聆听过一次,他立刻便能够掌握要旨。五千年以前,维亚萨将韦达经用文字写下来给这个年代的人。他预言后世人会很短命、记忆很差、智慧也不很高,因此,让我把这韦达知识教导用文字写下来。他将韦达经一分为四:梨俱RK,婆摩Sama,阿达婆Atharva以及耶尤 Yajur。他将这些不同的经典交给门徒掌管。他还想吸智慧较低的妇人、戍陀及再生族之友。他考虑到那
15、些妇女阶层,劳动阶层及再生族之友。为了这些人,他编选了玛哈巴茹阿特Mahabharata-印度的历史,还有十八部宇宙古史Purana。这些宇宙古史,玛哈巴茹阿特,四部韦达经与及奥义诸经都是韦达文献。奥义诸书是韦达经的一部份,维亚萨并将全数的韦达经为学者及哲学家撮要而编成终极韦达vedanta-sutra,这是韦达经的断句。维亚萨在他灵性导师那尔阿达Narada的指导下亲自撰写了终极韦达,但他仍然不满意。这是一段漫长的故事,在圣典博伽瓦谭里有所叙述。维亚萨在撰作了宇宙古史、奥义诸书和甚至终极韦达后还不满意。他的灵运动导师那尔阿达便教导他:你应解释终极韦达。终极韦达的意思是最后的知识,而最后的知识
16、便是奎师那。奎师那指出所有的韦达经都指示要去认识奎师那。奎师那说:我是终极韦达的撰作者,我是韦达经的认识者。因此,最终极的目的便是奎师那,这一点在所有外士那瓦学派对终极韦达哲学的理论里都解释了。我们高迪亚外士那瓦人士有我们对终极韦达皙学的评论-由巴拉德瓦维狄布善那所作的高文达巴斯耶。同样,腊玛努杰师有他的评述,摩达瓦师有他的评述。商羯罗的并不是唯一的评述。此外维亚萨他自己也写了完整的终极韦达评述:圣典博伽瓦谭。圣典博伽瓦谭也以终极韦达经的第一句段开始:宇宙的创造、维系及毁灭因由。Janmady asya yatah这句说话在圣典博伽瓦谭有详细的解释。终极韦达经指出什么是梵,绝对真理:万事万物都
17、从那处流生出来,那儿便是绝对的真理。这只是一个撮要,在圣典博伽瓦谭里有详细的解释。如果一切事都流生自绝对真理,绝对真理的本性又是怎样的呢?这也是圣典博伽瓦谭中解释了。绝对真理必定是有知觉的,它自发光芒。我们从别人那里接受知识来发展我们的知觉及知识。但是对他来说,他是自明的,整个韦达知识的撮要是终极韦达,而终极韦达的作者又亲自在圣典博伽瓦谭里再加以解释。最后,我们要求那些真正追寻韦达知识的人士从圣典博伽瓦谭和圣典博伽梵歌,认识所有韦达知识的注解。 祈 祷 om purnam adah purnam idam purnat purnam udacyate purnasya purnam adaya
18、 purnam evavasisyate om-完美的整体,purnam-完美又完整,adah-那些;purnam-完美又完整;idam-这个现象世界;purnat-完美;purnam-完整的整体;udacyate-产生;purnasya-完美的整体;purnam-既完美又完整;adaya-流衍;purnam-均衡;eva-即使;avasisyate-依然。 译文 人格首神既完美又完全。因为他既完美又完全,一切流衍自他的都是完美的整体,圆满地具备应有的一切,就如这个现象世界。任何产生自完整的整体,本身也完整,因为他是完整的整体,所以纵有这样多完整的单元自他流衍,他依然既完整又均衡。 要旨 完整
19、的整体,或至高无上的绝对真理,是完整的人格首神。觉悟非人格梵或超灵,只是对绝对整体不完整的觉悟。至尊人格首神是永恒、全知、极乐的完美形象。觉悟非人格梵是透悟他永恒的一面,觉悟超灵是透悟他永恒和知识这两方面;但觉悟至尊人格首神才是超然特征的最透悟即永恒、全知、极乐。只有认识绝对真理人格性的一面,即是认识至尊人格首神,才能透悟绝对其理的完整形象,因此完全的整体并不是没有形象的。假如他没有形象,或者他在某方面少于自己的创造,他便不能是完全的。完全的整体必定包含我们经验以内及以外的一切,否则他便不可能是完全的。 完全的整体-具有人格的首神-有着无限的能量,所有这些能量都像他一样完整。所以,这个现象世界
20、本身也完整。这个物质世界是短暂的展示,有二十四种元素,宇宙的维系及存在,有赖这些元素在完善安排下生产出来的完整事物。在无限的安排下,这个宇宙之内并不需要别的单元刻意维持。这个宇宙以自己的时间尺度操作,由完全整体的能量订定,时间一到,这个短暂的展示便会被完全整体的完整安排毁灭。 完整的众单元,得到一切方便去觉悟完全的整体。由于对完整整体的不完整知识,生物体便经验到所有各类的不完整。人形生命是生物体知觉的圆满展示,是经过八百四十万种生命形态轮回演进后才得到。如果生物体不以这赋有完全知觉的人体生命,去觉悟他在完整整体中的完整性,他便失去了觉悟自己完整的机会,再次被物质自然定律置于轮回的圈子里。 因为
21、我们并不知道对我们生存的维系,有完整的安排;便努力利用自然的资源,去创造一个追求感官享乐的所谓完全的生活。生物不能吻合完全的整体,而享受追求感官享乐的生活。所以,这些使人以为感官享乐是完全的生活的误引,称为假象。例如手,跟整体连在一起的时候才算完整。手从身体割下来后,看来可能还像手,但事实上却完全没有了手的功能。生物体是完整整体的所属个体,一旦脱离了完整的整体,在完全的生活的假象底下,那么,便永不感到满足。 人体生命的完整性只有在从事于对完整整体的服务时才会觉悟到。这个世界里的任何服务,无论是社会的、政治的、团体的、国际的或甚至星际的,在没有吻合于完整的整体之前,始终不会圆满,一旦所有事物都吻
22、合于完整整体,依附整体的所属个体,自身也便变得圆满。 曼陀罗一 isavasyam idam sarvam yat kinca jagatyam jagat tena tyaktena bhunjitha ma grdhah kasya svid dhanam isa-由主;avasyam-控制;idam-这;sarvam-所有;yat kinca-任何;jagatyam-在宇宙之他;tyaktena-配额的一份;bhunjithah-你应该接受;ma-不要;grdhah-试图去得到;kasyasvid-其他人的;dhanam-财富。 译文 宇宙之内,一切有生气的及没有生气的,都由主控制,由主
23、拥有。因此,人只应该接受他需要的那一份,接受分配给他的那一份,再不应该接受其它东西,要知道一切是属至尊主的。 要旨 韦达知识由主自己开始,通过完美的使徒传系传授下来,绝无谬误。韦达知识接受于超然的来源,而主亲自讲述韦达知识的第一个字。主讲述的话称为apauruseya,意指这些话并不经俗世任何人传授。活在物质世界里的生物体有四样缺点:肯定会犯错;肯定为假象所惑;有欺骗人的倾向;为有缺陷的感官所限。这样,俗人便不能完整地传递遍存万有的知识。韦达经不是由俗人传递的。最初,韦达知识由超然的来源传讯到第一个创造出来的生物体-布茹阿玛的心中,布茹阿玛再把这知识传授给儿子和门徒,就这样,世世代代的接续下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奥义书 印度哲学经典 奥义 印度 哲学 经典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03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