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学原理和方法.docx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气学原理和方法.docx(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天气学原理和方法天气学原理和方法 1 第一章 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 地球大气的各种天气现象和天气变化都与大气运动有关。大气运动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很宽的尺度谱,天气学研究的是那些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大气运动。大气运动受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等基本物理定律所支配。为了应用这些物理定律讨论在气象上有意义的相对于自转地球的大气运动,本章首先讨论影响大气运动的基本作用力,和在旋转坐标系中所呈现的视示力,然后导出控制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大尺度运动系统的风压场和气压场的关系,并引出天气图分析中应遵循的一向基本指导原则。 第一节旋转坐标系中运动方程及作用力分析 一、旋转坐标系中运动方程 1
2、.与 假设t0时刻一空气质点位于P点,经dt时间,质块移到Pa点,地球上的固定点P移到了Pe位置位移为R,质块相对固定地点的位移为R, 图1.1 旋转坐标系 显然当 0位移很小时单位时间内的位移为由此得此关系式表明:绝对速度等于相对速度与牵连速度之和 2与的关系 2 地球自转角速度为 则 于是 由此可得微分算子 将微分算子用于则有 再将代入上式右端得 式中为地转偏向力加速度,即柯氏加速度 为向心力加速度 3牛顿第二定律 单位质量的空气块所受到的力 在绝对坐标系中单位质量空气块受到的力有 +:地心引力 F:摩擦力 将此式代入式: 3 *) 5 代入,则 图1.1.4 旋转坐标系中的惯性离心力 讨
3、论: 4重力 定义: 地心引力与惯性离心力的合力 大小:与纬度成反比,赤道处最大 方向:在纬圈平面内,垂直地轴指向内 图1.1.5 重 力 表达式: 讨论: 5地转偏向力 定义: 大小:随纬度增大而增大 方向:垂直地球表面指向内 观测者站在转动地球上观测单位质量空气块运动,发现在北半球有一个向右偏的力,在南半球它向左偏。此力就称为地转偏向力。 表达式 推导: 见流体力学 6 图1.1.6 地转偏向力 讨论: 大小: 与成正比,与夹角也成正比 ,指向右(北半球) 的大小 方向:垂直地轴和只能改变运动方向,但不能改变6摩擦力 这里所说的摩擦力是指大气因具有粘性,当有相对运动时所受到的一种粘性力。
4、第二节基本方程组 一运动方程 运动方程 (1.16) 二状态方程 状态方程 三连续方程 1各种形式的连续方程 (1). 质量散度形式的连续方程: (2) 速度散度形式的连续方程: (3). 7 不可压缩流体的连续方程: 2质量散度形式的连续方程的推导 单位时间 方向流入A 面的质量 图1.2 单位体积的质量净流量 方向流出B 面的质量 净流出质量 同理, 方向: 方向: 总净流出: 根据质量守恒原理: (1.34) 3. 讨论: 含义:单位时间通过固定的单位体积的质量改变量。大于零表示净流出,质量减少;小于零表示净流入,质量增加。 四热力学能量方程 8 热力学能量方程 第三节大尺度系统运动的控
5、制方程 一大气分类 大气运动系统分类 行星尺度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 KM KM KM KM 二引入特征尺度 特征尺度的含义: 特征尺度是表示特定类型运动的空间范围和时间区间的物理量或其它特性一般大小的一种尺度,也就是用来表示特征值的尺度 例如: 就是特征尺度 制 大尺度系统运动在中纬度地区,特征尺度数量级,采用三运动方程简化 水平方向的运动方程的尺度分析 表1水平运动方程的尺度分析 分量 各项尺度 数量级 表2垂直运动方程的尺度分析 9 分量 各项尺度 ) g 10 数量级 2表达式 3推导: 图1.3 地转风 13 根据定义:除以,再乘以 P系: 4讨论: 采用地转近似 大小:和水平气压梯度力
6、成正比,与纬度和空气密度成反比 方向:沿等压线吹,背风而立,右手边较高 性质:地转风的水平散度等于零 二 梯度风 1 定义: 空气块作曲线运动,风沿等压线或等位势线吹,在三个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风呈气旋性弯曲,或反气旋性弯曲,这种风称为梯度风。 2 表达式: 3 推导:从水平方程入手 在自然坐标系下将:展开可得: 根据定义:风沿等压线运动,为梯度风 14 (1.88) 4讨论: 适用范围:北半球,大尺度系统运动,曲线运动,三力平衡,中高纬地区 气压场风场 高压周围的风场是顺时针旋转 图1.4 大尺度高压中的梯度风平衡 低压周围的风场是逆时针旋转 图1.5 大
7、尺度低压中的梯度风平衡 风场气压场 图1.6 风场与气压场的关系 梯度风速率 (1.89) 气旋式环流 0 0 0 根号前取正号: 15 0;有意义 低压中心附近0 结论:低压中心附近有大风 根号前取负号: 0 0 0 0 0 0 有0;无意义 反气旋式环流 0 根号前取负号: 图1.7 大尺度运动系统中 不合理的反气旋性环流 0 0 0 16 考察是否三力平衡: a. b. 很小三力不平衡,不是梯度风 根号前取正号: 此时,不是三力平衡而是二力平衡,变成了地转风 0 0 0 0 考虑是否三力平衡 0,很大 时 (1.91) 风速最大 (1.92) 三 地转风与梯度风比较 自然坐标系下,地转风
8、为: 把它代入中得: 地转风与梯度风之比为: (1.93) 17 由此式可得: 气旋: 0 反气旋: 0 0 0 理论上 在气旋环流中地转风夸大了实际风 在反气旋环流中地转风缩小了实际风 四 地转风与梯度风的实际意义 1 引出天气图分析的基本原则 风基本沿等压线、等高线运动,背风而立,气 压高的在右,低的在左。 逆时针旋转分析低压;顺时针旋转分析高压 低压中心附近等压线密,有大风;高压边缘等 压线密,有大风。 2 在中高纬地区,采用地转近似而不采用梯度风近似。 五流线与轨迹 1定义 流线:是指描述任意瞬间速度场的曲线,处处与风向 相切并指向气流方向的曲线 轨迹:是指在有限时间间隔内个别空气块运
9、动的路径 2日常中,等压线等高线近似为流线,不能当作轨迹线 第六节热成风 一 定义 定义 a.上下两层地转风的矢量差,称为这两层之间的热成风 b.地转风随高度的变化,称为热成风 图1.8 热成风 二 表达式 表达式 向量形式 18 分量形式为: 三 推导 根据定义 厚度公式代入得: (1.96) 四 讨论 1适用范围:中高纬度、大尺度系统、北半球 2大小: a与纬度成反比,与等厚度线的疏密成正比 b与纬度、等压面差距、温度有关 3方向 热成风沿气层的等厚度线吹,背风而立,厚度高的在右 五 实用意义 1条件:大尺度、中高纬度、北半球 2如果地转风随高度逆转,则气层间有冷平流;如果地转风随高度 顺
10、转,则气层间有暖平流。 实际风随高度逆转,则气层温度降低;实际风随高度顺转,则气层温度升高 (a)逆转 3判断气层的稳定度 19 (b) 顺转 图1.9 地转风随高度变化与冷暖平流 4判断对称的冷低压、暖高压是深厚系统 对称的暖低压、冷高压是浅薄系统 六热成风发生在斜压大气中 1正压大气定义:大气中密度的变化仅仅随气压而变 化时,即称为正压大气 2斜压大气定义:大气中的密度分布不仅随气压而且还随温度而变时,即的大气称为斜压大气 在中高纬度多采用斜压大气 在低纬度多采用正压大气 第七节地转偏差 一 地转偏差的定义 实际风与地转风的矢量差称为地转偏差 ,这种状态,这种状态的大气很小,但很重要: 图
11、1.10 地转偏差 引起的变化 可以引起辐散和辐合二 摩擦层中地转偏差 1推导:水平运动方程零级近似 用方程 20 2讨论: 适用范围:大尺度系统,中高纬度,北半球,考虑摩擦阻力 大小: 图1.11 摩擦层中力的平衡 方向:指向摩擦力的右方 三 自由大气中的地转偏差 1推导:从水平运动方程一级近似入手 (*) 用方程 21 (1.100) 2讨论 适用范围:大尺度系统,中高纬度,北半球,自由大气 大小: 方向:既可能在的左方,也可能在右方,由大小定 四 自由大气种地转偏差的应用 自由大气作曲线运动 (1.102) 令 采用地转近似代入 方向:等变压梯度的方向 正变压中心代表地转偏差的辐散 负变
12、压中心代表地转偏差的辐合 地转近似代入 第二章气团与锋 22 天气现象的空间分布与天气过程的时间变化很复杂,但是天气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从大量的个例中归纳出了一套关于天气现象与天气过程的最主要和最典型的特征,并且用这些特征对天气现象与天气过程作了系统性的概括。XX年前后挪威学派V.J.皮叶克尼斯和伯杰龙等人以温度场为主要特征提出了气团与锋的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从千变万化的天气现象与天气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规则。 第一节气团 一 气团概念 1气团定义:大范围的各种物理属性相对比较均匀的大气 2气团控制范围: 3气团控制天气: 水平方向:温度湿度相对均匀 垂直方向:温度湿度变
13、化大 天气大致相同 单站要素变化缓慢,但日变化大 二 气团形成与变性 1气团形成 要求:下垫面相对比较均匀 天气系统为辐散下沉气层 2变性:气团的物理属性发生变化 在我国都是变性气团 三气团分类 1热力分类 2地理分类: 北极气团 极地气团 热带气团 赤道气团 四影响我国的气团的活动情况与天气表现 1冬季:北极气团、极地大陆气团 晴,冷天气 23 变性 2春季:冷暖气团活动频繁,多锋面活动 天气变化激烈,降水 3夏季:南方受热带气团控制,高温少雨 北方受变性后的极地大陆气团控制 4秋季:以冷气团为主,秋高气爽 第二节锋的概念及锋面坡度 一 锋的概念 1锋、锋区、锋面、锋线定义 锋:冷暖气团相遇
14、,存在一个狭窄过渡带,此过渡带随高度往冷的方向倾斜,称为锋 锋区:等压面或等高面上存在等温线密集带,此密集带随高度往冷的方向倾斜,称为锋区 锋面:锋的长度锋的宽,忽略,冷界面趋 于暖界面,重合,此面称为锋面 图2.1 锋面的空间结构 锋线:锋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锋线 2锋面的形成 图2.2 锋为什么会倾斜 二锋面的坡度 用密度的零级不连续面推导锋的坡度轴:由暖轴: 锋线 冷 斜面当作物质面处理 图2.3 锋面坡度 24 相减 ( 2.1 2.2) 由 由状态方程得: 规定 三锋的分类 按移动情况 (2.4) 1冷锋:冷气团推动暖气团往暖气团方向移动,使暖气团下垫面变冷 (a) 冷锋 在我国较普遍
15、,冬季较普遍 2暖锋:暖气团推动冷气团往冷气团方向移动,使冷气团下垫面变暖 25 (b)暖锋 在东北,江淮,长江下游地区较多 3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力量相均,使此锋基本不移动在天气图上六小时内不移动或移动不大 (c)静止锋 4锢囚锋: 定义:冷气团、更冷气团、暖气团三者相遇,将暖气团中暖空气抬升,到高空锢囚,近地面两锋相遇重合此锋称为锢囚锋 形成方式: a) 冷锋追上暖锋 b)两条冷锋相遇 c) 地形影响 分类: a冷式锢囚锋:锢囚锋中两锋重合。在锢囚锋两侧,如果更冷气团推动冷气团,使冷气团下垫面更冷,此锋称为冷式锢囚锋 (d)冷式锢囚锋 b暖式锢囚锋:锢囚锋中两锋重合。在锢囚锋两侧,如果冷气团
16、推动更冷气团,使更冷气团下 26 垫面变暖,此锋称为暖式锢囚锋 (e)暖式锢囚锋 c. 中性锢囚锋 (f)中性锢囚锋 图2.2.4 锋的分类 第三节锋锋面附近气象要素场特征 一锋附近温度分布特征 1锋附近水平温度分布特征 地面图 锋附近,每100公里水平温度梯度, 56 气团内,每100公里水平温度梯度,1左右 高空图 锋内存在水平温度梯度大的等温线密集带,此密集带往冷的方向倾斜,与锋线近似平行 2锋附近垂直方向温度分布特征 小 逆温 等温 27 气团内大 图2.5 锋面逆温的型式 (a)锋区降温(直减率很小) (b)锋区等温 (c)锋区逆温 3锋附近位温 锋附近等位温线近于与锋冷暖界线平行,
17、锋内等位温线相当密集,存在等位温线密集带 二以密度的零级不连续面模拟锋面时,锋面附近气压场、风场和变压场的特征 1锋附近气压场特征 直观说明:等压线通过锋线,风呈气旋弯曲,折角指向气压高的一侧 的特征 锋面坡度角公式: 图2.6 锋面附近气压场特征 使用条件: 轴:由暖 轴: 锋线 28 冷 由2锋面附近变压场特征 锋面移速公式解释 a.推导:动系相对静系以运动 锋相对于静系以运动,则锋相对于动系以运动 有 运动学边界条件 (2.6) 29 2.8 锋面移速示意图 图 而 b. 讨论 如果是冷锋 有 暖锋 有 用气压倾向方程解释 a 推导: 从入手 将 代入 (2.) b 讨论: 密度平流项:
18、 30 ,加压;反之,减压 冷密度平流相当于冷平流 综合有锋面附近风场特征 图2.7 锋面附近风场特征 三用密度一级不连续面摸拟锋时,锋附近气压场、风场特征 1锋附近气压场特征 (2.9) 表示锋区中的要素值 (2.8) 该关系式表明锋区中的等压线弯曲程度大于两侧的 2锋附近风场特征: 呈气旋性弯曲或气旋性切变 3锋附近风的垂直分布特征:垂直切变大 31 冷锋通过,风随高度逆转快,为地面风,热成风,高空逆转风 在地面的投影 图2.9 冷锋通过时锋面附近风的垂直分布 锋区内风的曲率最大 暖锋来临 风随高度顺转快 图2.10 暖锋来临时锋面附近风的垂直分布 三 锋面附近湿度场特征 四 锋面天气 锋
19、附近引起垂直运动的因子 地面摩擦辐合上升 锋场移动过程中的抬升、滑升抬升 高空槽前后系统性上升下降 冷暖平流引起的上升下降 1暖锋附近垂直运动情况 暖锋附近地面处在气旋中,风向辐合上升 暖锋附近暖湿气流沿暖界面滑升运动 暖锋对应处在槽前脊后有系统性上升 暖锋上空对应暖平流上升运动强 2冷锋附近垂直运动情况 一型冷锋 32 a) 冷锋附近地面处在气旋中,风向辐合上升b) 冷锋附近暖界面上的暖湿气流被迫抬升c) 冷锋对应处在高空槽前有系统性上升d) 冷锋上空对应弱冷平流引起下沉运动二型冷锋 a) 近地面摩擦辐合b) 暖湿气流被迫抬升降水落在冷锋后到冷空气边界,稳定 c) 高空槽后有系统性下降 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气 原理 方法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402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