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波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物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波动.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学物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波动第十四章波动 14-1 一横波再沿绳子传播时得波动方程为y=(0.20m)cos(2.5ps-1)t-(pm-1)x。求波得振幅、波速、频率及波长;求绳上质点振动时得最大速度;分别画出t=1s和t=2s时得波形,并指出波峰和波谷。画出x=1.0m处质点得振动曲线并讨论其与波形图得不同。 14-1 y=(0.20m)cos(2.5ps-1)t-(pm-1)x 分析已知波动方程求波动的特征量,通常采用比较法。将已知的波动方程按波动方程的一般形式xy=Acoswtm+j0书写,然后通过比较确定各特征量。比较法思路清晰、求解简便,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讨论波动问题,要理解振
2、动物理量与波动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例如区分质点的振动速度与波速的不同,振动速度是质点的运动速度,即v=dydt;而波速是波线上质点运动状态的传播速度,其大小由介质的性质决定。介质不变,彼速保持恒定。将不同时刻的t值代人已知波动方程,便可以得到不同时刻的波形方程y=y(x),从而作出波形图。而将确定的x值代入波动方程,便可以得到该位置处质点的运动方程y=y(t),从而作出振动图。 解将已知波动方程表示为 y=(0.20m)cos2.5ps-1t-x2.5ms-1 ()()与一般表达式y=Acosw(t-xu)+j0比较,可得 A=0.20m,u=2.5ms-1,j0=0 则 v=w2p=
3、1.25Hz,l=uv=2.0m 绳上质点的振动速度 v=dydt=-0.5pms-1sin2.5ps-1t-x2.5ms-1 ()()() 则vmax=1.57ms-1 t=1s和 t2s时的波形方程分别为 y1=(0.20m)cos2.5p-pm-1x y2=(0.20m)cos5p-pm-1x ()()波形图如图141所示。 x1.0m处质点的运动方程为 y=-(0.20m)cos2.5ps-1t ()振动图线如图141所示。 波形图与振动图虽在图形上相似,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表示某确定时刻波线上所有质点的位移情况,而后者则表示某确定位置的时间变化的情况。 ps-1)t,它所形成得波形
4、以30m/s14-2 波源作简谐运动,其运动方程为y=(4.010-3m)cos(240的速度沿一直线传播。求波的周期及波长;写出波的方程。 ps-1)t 14-2 y=(4.010-3m)cos(240分析 已知彼源运动方程求波动物理量及波动方程,可先将运动方程与其一般形式y=Acosw(t+j0)进行比较,求出振幅地角频率w及初相j0,而这三个物理量与波动方程的一般形式y=Acosw(t-xu)+j0中相应的三个物理量是相同的。再利用题中已知的波速U及公式w=2pn=2p/T和l=uT即可求解。 解由已知的运动方程可知,质点振动的角频率w=240ps-1。根据分析中所述,波的周期就是振动的
5、周期,故有 T=2p/w=8.3310-3s 波长为 l=uT=0.25m (2)将已知的波源运动方程与简谐运动方程的一般形式比较后可得 A=4.010-3m,w=240ps-1,j0=0 故以波源为原点,沿X轴正向传播的波的波动方程为 y=Acosw(t-xu)+j0 =(4.010-3m)cos(240ps-1)t-(8pm-1)x10ps-1)t-(2m-1)x。14-3 以知以波动方程为y=(0.05m)sin(求波长、频率、波速和周期;说明x=0时方程的意义,并作图表示。 10ps-1)t-(2m-1)x 14-3y=(0.05m)sin(分析采用比较法。将题给的波动方程改写成波动方
6、程的余弦函数形式,比较可得角频率。、波速U,从而求出波长、频率等。当x确定时波动方程即为质点的运动方程y=y(t)。 解将题给的波动方程改写为 y=(0.05m)sin(10ps-1)(t-x/5pms-1)-p/2 与y=Acosw(t-xu)+j0比较后可得波速 角频率w=10ps-1,故有 n=w/2p=5.0Hz,T=1/n=0.2s,l=uT=3.14m 由分析知x=0时,方程表示位于坐标原点的质点的运动方程。 y=(0.05m)cos(10ps-1)t-p/2 14-4 波源作简谐振动,周期为0.02s,若该振动以100m/s的速度传播,设t=0时,波源处的质点经平衡位置向正方向运
7、动,求:距离波源15.0m和5.0m两处质点的运动方程和初相;距离波源16.0m和17.0m两处质点的相位差。 14-4 分析根据题意先设法写出波动方程,然后代人确定点处的坐标,即得到质点的运动方程。并可求得振动的初相。波的传播也可以看成是相位的传播。由波长A的物理含意,可知波线上任两点间的相位差为Dj=2pDx/l。 解由题给条件 T0.02 s,u100 msl,可得 w=2p/T=100ps-1;l=uT=2m 当t0时,波源质点经平衡位置向正方向运动,因而由旋转矢量法可得该质点的初相为j0=-p/2(或3p/2)。若以波源为坐标原点,则波动方程为 y=Acos(100ps-1)(t-x
8、/100ms-1)-p/2 距波源为 x1=15.0m和 x25.0m处质点的运动方程分别为 y1=Acos(100ps-1)t-15.5p y2=Acos(100ps-1)t-5.5p 它们的初相分别为j10=-15.5p和j20=-5.5p 距波源 16.0 m和 17.0 m两点间的相位差 Dj=j1-j2=2p(x1-x2)/l=p 14-5 波源作简谐振动,周期为1.010-2s,以它经平衡位置向正方向运动时为时间起点,若此振动以u=400m/s的速度沿直线传播。求:距离波源8.0m处质点P的运动方程和初相;距离波源9.0m和10.0m处两点的相位差。 14-5 解分析同上题。在确知
9、角频率w=2p/T=200ps-1、波速u=400ms-1和初相j0=3p/2(或-p/2)的条件下,波动方程 y=Acos(200ps-1)(t-x/400ms-1)+3p/2 位于 xP =8.0 m处,质点 P的运动方程为 yp=Acos(200ps-1)(t-5p/2 该质点振动的初相jP0=-5p/2。而距波源9.0 m和 10.0 m两点的相位差为 Dj=2p(x2-x1)/l=2p(x2-x1)/uT=p/2 如果波源初相取j0=-p/2,则波动方程为 y=Acos(200ps-1)(t-9p/2 质点P振动的初相也变为jP0=-9p/2,但波线上任两点间的相位差并不改变。 14
10、-6 有一平面简谐波在介质中传播,波速u=100m/s,波线上右侧距波源O为75.0m处的一点P的运动方程为yp=(0.30m)cos(2ps-1)t+p/2。求波向x轴正方向传播时的波动方程;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时的波动方程。 14-6yp=(0.30m)cos(2ps-1)t+p/2 分析在已知波线上某点运动方程的条件下,建立波动方程时常采用下面两种方法:先写出以波源O为原点的波动方程的一般形式,然后利用已知点P的运动方程来确定该波动方程中各量,从而建立所求波动方程。建立以点P为原点的波动方程,由它来确定波源点O的运动方程,从而可得出以波源点O为原点的波动方程。 解1设以波源为原点O,沿X轴
11、正向传播的波动方程为 y=Acosw(t-xu)+j0 将 u100 ms代人,且取x二75 m得点 P的运动方程为 yp=Acosw(t-0.75s)+j0 与题意中点 P的运动方程比较可得 A0.30m、w=2ps-1、j0=2p。则所求波动方程为 yp=(0.30m)cos(2ps-1)(t-x/100ms-1) (2)当沿X轴负向传播时,波动方程为 y=Acosw(t+xu)+j0 将 x75 m、u=100ms-1代人后,与题给点 P的运动方程比较得A 0.30m、w=2ps-1、j0=-p,则所求波动方程为 y=(0.30m)cos(2ps-1)(t+x/100ms-1)-p 解2
12、如图14一6所示,取点P为坐标原点O,沿Ox轴向右的方 向为正方向。根据分析,当波沿该正方向传播时,由点P的运动方程,可得出以 O为原点的波动方程为 y=(0.30m)cos(2ps-1)(t-x/100ms-1)+0.5p 将 x=-75 m代入上式,可得点 O的运动方程为 yO=(0.30m)cos(2ps-1)t 由此可写出以点O为坐标原点的波动方程为 y=(0.30m)cos(2ps-1)(t-x/100ms-1) 当波沿河X轴负方向传播时。如图146所示,仍先写出以O为原点的波动方程 y=(0.30m)cos(2ps-1)(t+x/100ms-1)+0.5p 将 x=-75 m代人上
13、式,可得点 O的运动方程为 yO=(0.30m)cos(2ps-1)t-p 则以点O为原点的波动方程为 y=(0.30m)cos(2ps-1)(t+x/100ms-1)-p 讨论对于平面简谐波来说,如果已知波线上一点的运动方程,求另外一点的运动方程,也可用下述方法来处理:波的传播是振动状态的传播,波线上各点都是重复波源质点的振动状态,只是初相位不同而已。在已知某点初相平0的前提下,根据两点间的相位差Dj=j0-j0=2pDx/l,即可确定未知点的初相中小 14-7 图14-7为平面简谐波在t=0时的波形图,设此简谐波的频率为250Hz,且此时图中质点P的运动方向向上。求:该波的波动方程;在距原
14、点O为7.5m处质点的运动方程与t=0时该点的振动速度。 14-7 分析从波形曲线图获取波的特征量,从而写出波动方程是建立波动方程的又一途径。具体步骤为:1.从波形图得出波长l、振幅A和波速u=ln;2.根据点P的运动趋势来判断波的传播方向,从而可确定原点处质点的运动趋向,并利用旋转关量法确定其初相j0。在波动方程确定后,即可得到波线上距原点O为X处的运动方程yy,及该质点的振动速度vdyd t。 解从图 15 8中得知,波的振幅 A 0.10 m,波长l=20.0m,则波速u=ln=5.0103ms-1。根据t0时点P向上运动,可知彼沿Ox轴负向传播,并判定此时位于原点处的质点将沿Oy轴负方
15、向运动。利用旋转矢量法可得其初相j0=p/3。故波动方程为 y=Acosw(t+xu)+j0=(0.10m)cos(500ps-1)(t+x/5000ms-1)+p/3距原点 O为x=7.5 m处质点的运动方程为 y=(0.10m)cos(500ps-1)t+13p/12 t=0时该点的振动速度为 14-8 平面简谐波以波速u=0.5m/s沿Ox轴负方向传播,在t=2s时的波形图如图14-8所示。求原点的运动方程。 v=(dy/dt)t=0=-(50pms-1)sin13p/12=40.6ms-1 14-8 分析上题已经指出,从波形图中可知振幅A、波长l和频率n。由于图148是t2s时刻的波形
16、曲线,因此确定 t 0时原点处质点的初相就成为本题求解的难点。求t0时的初相有多种方法。下面介绍波形平移法、波的传播可以形象地描述为波形的传播。由于波是沿 Ox轴负向传播的,所以可将 t2 s时的波形沿Ox轴正向平移Dx=uT=(0.50ms-1)2s=1.0m,即得到t=0时的波形图148,再根据此时点O的状态,用旋转关量法确定其初相位。 解由图 15 9得知彼长l=2.0m,振幅 A 0.5 m。角频率w=2pu/l=0.5ps-1。 按分析中所述,从图159可知t=0时,原点处的质点位于平衡位置。 并由旋转矢量图148得到j0=p/2,则所求运动方程为 y=(0.50m)cos(0.5p
17、s-1)t+0.5p 14-9 一平面简谐波,波长为12m,沿Ox轴负方向传播,图14-9所示为x=1.0m处质点的振动曲线,求此波的波动方程。 14-9 分析该题可利用振动曲线来获取波动的特征量,从而建立波动方程。求解的关键是如何根据图149写出它所对应的运动方程。较简便的方法是旋转矢量法。 解 由图149可知质点振动的振幅A0.40 m,t0时位于 x1.0m的质点在A2处并向Oy轴正向移动。据此作出相应的旋转矢量图149,从图中可知j0=-p3。又由图 149可知,t5 s时,质点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由图149可看出wt=5p6,因而得角频率w=p6s-1。 由上述特征量可写出xl.0m
18、处质点的运动方程为 y=(0.40m)cos(s-1)t+ 63pp 采用题146中的方法,将波速u=lT=wl2p=1.0ms-1代人波动方程的一般形式y=Acosw(t+xu)+j0中,并与上述x1.0m处的运动方程作比较,可得j0=-p2,则波动方程为 ppy=(0.40m)cos(s-1)t+x1.0ms-1- 26()14-10 图14-10中是t=0时的波形图,是t=0.1s时的波形图,已知T0.1s,写出波动方程的表达式。 14-10 分析 已知波动方程的形式为 y=Acos2p(tT-xl)+j0 从如图1511所示的t0时的波形曲线,可知彼的振幅A和波长l,利用旋转矢量法可确
19、定原点处质点的初相j0。因此,确定波的周期就成为了解题的关键。从题给条件来看,周期T只能从两个不同时刻的波形曲线之间的联系来得到。为此,可以从下面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 由曲线可知,在 tzo时,原点处的质点处在平衡位置且向 Oy轴负向运动,而曲线则表明,经过0。1s后,该质点已运动到 Oy轴上的一A处。因此,可列方程kT+T4=0.1s,在一般情形下,k= 0, 1,2,这就是说,质点在 0。1 s内,可以经历 k个周期振动后再回到A处,故有T=(0.1s)(k+0.25)。从波形的移动来分析。因波沿Ox轴正方向传播,波形曲线可视为曲线向右手移了Dx=uDt=lDtT。由图可知,Dx=kl+
20、l4,故有kl+l4=lDtT,同样也得T=(0.1s)(k+0.25)。应当注意,k的取值由题给条件 T0.1s所决定。 解 从图中可知波长l=2.0m,振幅A0.10 m。由波形曲线得知在t=0时,原点处质点位于平衡位置且向 Oy轴负向运动,利用旋转矢量法可得j0=p/2。根据上面的分析,周期为 T=(0.1s)(k+0.25),k=0,1,2, 由题意知 T0.1s,故上式成立的条件为,可得 T0.4s。这样,波动方程 可写成 y=(0.10m)cos(2p(t0.4s-x2.0m)+0.5p) 14-11 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y=(0.08m)cos(4ps-1)t-(2pm-1)x
21、。求t=2.1s时波源及距波源0.10m两处的相位;离波源0.80m处及0.30m两处的相位。 14-11y=(0.08m)cos(4ps-1)t-(2pm-1)x 解将t2.1s和x=0代人题给波动方程,可得波源处的相位 j1=8.4p 将t2.1s和x0.10 m代人题给波动方程,得 0.10 m处的相位为 j2=8.2p 从波动方程可知波长。这样, m与 m两点间的相位差 Dl=2pDxl=p 14-12 为了保持波源的振动不变,需要消耗4.0W的功率。若波源发出的是球面波。求距离波源5.0m和10.0m处的能流密度。 14-12 分析波的传播伴随着能量的传播。由于波源在单位时间内提供的
22、能量恒定,且介质不吸收能量,敌对于球面波而言,单位时间内通过任意半径的球面的能量相同,都等于波源消耗的功率户。而在同一个球面上各处的能流密度相同,因此,可求出不同位置的能流密度 I=PS。 解由分析可知,半径户处的能疏密度为 I=P4pr2 当 r15。0 m、r210.0 m时,分别有 I1=P4pr1=1.2710-2Wm-2 I2=P4pr2=3.1810-3Wm-2 2214-13 有一波在介质中传播,其波速u=1.0103m/s,振幅A=1.010-4m,频率=1.0103Hz。若介质的密度为=8.0102kg/m3,求:该波的能流密度;1min内垂直通过4.010-4m2的总能量。
23、 14-13u=1.0103ms-1 A=1.010-4m,v=1.0103Hz r=8.0102kgm-3 4.010-4m2 解由能流密度I的表达式得 I=1ruA2w2=2p2ruA2v2=1.58105Wm-2 22)在时间间隔Dt=60s内垂直通过面积 S的能量为 W=PDt=ISDt=3.79103J 14-14 如图14-14所示,两振动方向相同的平面简谐波波源分别位于A、B两点。设它们的相位相同,且频率均为=30Hz,波速u=0.50m/s,求在点P处两列波的相位差。 14-14 v=30Hz u=0.50ms-1 分析在均匀介质中,两列波相遇时的相位差Dj,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24、即它们的初相差jA-jB和由它们的波程差而引起的相位差2pDrl。本题因jA=jB,故它们的相位差只取决于波程差。 解在图1414的DAPB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BP=AP2+AB2-2APABcos30=2.94m 两列波在点P处的波程差为Dr=AP-BP,则相位差为 Dj=2pDrl=2pvDru=7.2p pm-1)x-(4ps-1)t和14-15 两波在同一细绳上传播,它们的方程分别为y1=(0.06m)cos(y2=(0.06m)cos(pm-1)x+(4ps-1)t。证明这细绳是作驻波式振动,并求节点和波腹的位置;波腹处的振幅有多大?在x=1.2m处,振幅多大? 14-15 分析只需
25、证明这两列波会成后具有驻波方程 的形式即可。由驻波方程可确定波腹、波节的位置和任意位置处的 振幅。 解将已知两波动方程分别改写为 可见它们的振幅 A二0。06 m,周期 T二0。5 s,波长八二2 m。在波线上任取一点P,它距原点为P。则该点的合运动方程为 k式与驻波方程具有相同形式,因此,这就是驻波的运动方程 由 得波节位置的坐标为 由 得波腹位置的坐标为 门)驻波振幅,在波腹处A二ZA二0。12 m;在x二 0。12 m处,振幅为 y1=(0.06m)cospm-1x-4ps-1t y2=(0.06m)cospm-1x+4ps-1t y=2Acos(2pxl)cos(2pvt) y1=(0
26、.06m)cos2p(t0.5s-x2m) y2=(0.06m)cos2p(t0.5s+x2m) ()()()()y=y1P+y2P=(0.12m)cos(pxP)cos(4ps-1)tx=(0.12m)cos2pPcos(4ps-1)tlx2Acos2pP=0 lxP=(2k+1)l4=(k+0.5)m,k=0,1,2, x2Acos2pP=2A=0.12m lxP=kl2=km,k=0,1,2, xA=2Acos2pP,A=2A=0.12 lxA=2Acos2pP=(0.12m)cos0.12p=0.097m l1.6pm-1)xcos(550ps-1)t。14-16 一弦上的驻波方程式为
27、y=(3.010-2m)cos(若将此驻波看成是由传播方向相反,振幅及波速均相同的两列相干波叠加而成的,求它们的振幅及波速;求相邻波节之间的距离;求t=3.010-3s时位于x=0.625m处质点的振动速度。 14-16 分析采用比较法。将本题所给的驻波方程,与驻波方程的一般形式相比较即可求得振幅、波速等。由波节位置的表达式可得相邻波节的距离。质点的振动速度可按速度定义V一如Nz求得。 解将已知驻波方程 y cos coos。作比较,可得两列波的振幅 A 1。 5 X 10 m,波长八二 1。 25 m,频率 v二 275 Hi,则波速 u一如 2343。8 inSI 相邻波节间的距离为 (3
28、)在 t二 3。 0 X 103 s时,位于 x 0。 625 m处质点的振动速度为 ps-1)t y=(3.010-2m)cos(1.6pm-1)xcos(550t=3.010-3s v=dydt y=(3.010-2m)cos1.6pm-1xcos550ps-1t y=2Acos(2pxl)cos(2pvt) A=1.510-2m u=lv=343.8ms-1 Dx=xk+1-xk=2(k+1)+1l4-(2k+1)l4=l2=0.625 ()()t=3.010-3s v=dydt=-16.5pms-1cos1.6pm-1xsin550ps-1t=-46.2ms-1 ()()()14-17
29、 一平面简谐波的频率为500Hz,在空气中以u=340m/s的速度传播,到达人耳时,振幅约为A=1.010-6m。试求波在耳中的平均能量密度和声强。 14-17 解波在耳中的平均能量密度声强就是声波的能疏密度,即 这个声强略大于繁忙街道上的噪声,使人耳已感到不适应。一般正常谈话的声强 约为 1。 0 X 106 Wm2左右 v=122rAw=2p2rA2v2=6.4210-6Jm-2 2I=uv=2.1810-3Wm-2 1.010-6Wm-2 *14-18 面积为1.0m2的窗户开向街道,街中噪声在窗户的声强级为80dB。问有多少声功率传入窗内? 14-18 分析首先要理解声强、声强级、声功
30、率的物理意义,并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声强是声波的能流密度I,而声强级L是描述介质中不同声波强弱的物理量。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L一体IIO),其中 IO二 1。 0 X 102 W0为规定声强。L的单位是贝尔,但常用的单位是分贝,且IB10 dB。声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某面积传递的能量,由于窗户上各处的I相同,故有P=IS。 解根据分析,由Lig可得声强为 则传入窗户的声功率为 L=lg(II0) I=10LI0 I0=1.010-12Wm-2 P=IS=10LI0S=1.010-4W 14-19 若在同一介质中传播的、频率分别为1200Hz和400Hz的两声波有相同的振幅。求:它们的强度
31、之比;两声波的声强级差。 14-19 解因声强IpuA。2,则两声波声强之比 (2)因声强级L一回对几),则两声波声强级差为 I=ruA2w22 I1I2=w1w2=9 L=lg(II0) DL=lg(I1I0)-lg(I2I0)=lg(I1I2)=0.954B=9.54dB 2214-20 一警车以25m/s的速度在静止的空气中行驶,假设车上警笛的频率为800Hz。求:静止站在路边的人听到警车驶近和离去时的警笛声波频率;如果警车追赶一辆速度为15m/s的客车,则客车上的人听到的警笛声波的频率是多少? 14-20 分析由于声源与观察者之间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声多普勒效应,由多普勒频率公式可解得结果
32、。在处理这类问题时,不仅要分清观察者相对介质是静止还是运动,同时也要分清声源的运动状态。 解根据多普勒频率公式,当声源以速度 vs25 ms运动时, 静止于路边的观察者所接收到的频率为 警车驶近观察者时,式中Vs前取“”号,故有 警车驶离观察者时,式中Vs前取“”号,故有 2)声源与客车上的观察者作同向运动时,观察者收到的频率为 vS=25ms-1v=v uumvSu=865.6Hz u-vSu=743.7Hz u+vS=vv1v2=vu-v0v3=v=826.2Hz u-vS14-21 如图14-21所示。一振动频率为=510Hz的振源在S点以速度v向墙壁接近,观察者在点P处测得拍音频率=3
33、Hz,求振源移动得速度。 14-21 分析位于点P的观察者测得的拍音是振源S直接传送和经墙壁反射后传递的两列波相遇叠加而形成的。由于振源运动,接收频率。l、12均与振源速度。有关。根据多普勒效应频率公式和拍频的定义,可解 得振源的速度。 解根据多普勒效应,位于点P的人直接接收到 声源的频率。 l和经墙反射后收到的频率 分别为 由拍额的定义有 将数据代入上式并整理,可解得 v1=vuu,v2=v u+vu-v11v=v1-v2=uv- u-vu+vv1.0ms-1 14-22 目前普及型晶体管收音机的中波灵敏度约为1.010-3V/m。设收音机能清楚的收听到1.0103km远处某电台的广播,该台的发射是各向同性的,并且电磁波在传播时没有损耗,问该台的发射功率至少有多大? 14-22 P=SAA=4pr2e0E=m0HS=EH=e0m0E2=2.6510-9Wm-2 P=4pr2S=3.3104W 14-23 一气体激光器发射的光强可达3.01018W/m2,计算其对应的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的振幅。 14-23 Em=2Im0e0()12=4.751010Vm-1 Hm=m0e0Em=1.26108Am-1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94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