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课件.pptx
《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课件.pptx(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植物保护,项目三 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模块六 油料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学习目标,工作任务,练习与思考,拓展知识,模块内容,学习目标,掌握油料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制定有效综合防治方案并组织实施,工作任务1 油料作物病害防治,工作任务,一、油菜菌核病防治(一)发生规律侵染循环越夏越冬:以菌核在土壤、病残体、种子和堆肥等处。初侵染:越夏菌核在秋季有少量萌发,产生子囊盘或菌丝侵染油菜幼苗。大多数菌核越夏越冬后,至翌年23月才萌发形成子囊盘;子囊孢子成熟后弹射出来随气流传播,不能直接侵染健壮茎叶,而极易侵染花瓣和老叶。再侵染:病部产生的菌丝,通过植株间的接触,如花瓣飘落、病健搭附等途径进行再侵染,引起病害
2、逐渐扩大蔓延。,发生条件越冬的菌核数量多(连作地),发病重。油菜开花期最感病,如开花期与子囊盘盛发期相吻合,则病害将大量发生。温度在20左右,相对湿度85%以上,有利于病菌的发育和侵入危害。在油菜开花期,遇多雨天气则病害严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大水漫灌、栽植过密、偏施氮肥造成枝叶徒长,通风不良的地块均有利于发病。,(二)防治方法防治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1)轮作换茬:水稻、油菜轮作的防病效果最好。旱地油菜的轮作年限应在2年以上。(2)种子处理:在收获前几天选无病主轴留种。播前选种,用10%盐水或20%硫酸铵水剔除小菌核,然后用清水洗净。(3)加强田间
3、管理:适时播种,合理施肥,清沟排渍。油菜盛花期摘除植株中下部的病、老、黄叶,集中处理,可减少菌源。,2.药剂防治 油菜进入盛花期后,当叶病株率达10%以上、茎病株率在1%以下时进行药剂防治。选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每次喷药间隔710d。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等。,二、大豆孢囊线虫病防治(一)发生规律侵染循环在江苏淮北地区1年发生67代,上海地区发生10代左右。主要以胞囊在土壤中越冬,也可在粪肥中以及混杂于种子中的土粒内越冬。种子的远距离调运是该病传播到新区的主要途径,田间传播主要通
4、过田间作业的人、畜和农机具携带胞囊,或含有线虫的土壤,其次为灌水、排水和施用未充分腐熟的粪肥。,胞囊中的卵在春季气温转暖时,1龄幼虫在卵壳内孵化,2龄幼虫破卵壳进入土壤中,雌性幼虫从根冠侵入寄主根部,经皮层进入中柱,其唾液使原生木质部或附近组织形成愈合细胞,堵塞导管。线虫以吻针插入愈合细胞吸收营养。4龄后的幼虫就发育为成虫。雌成虫重新进入土壤中自由生活,性成熟后与雄虫交尾。雌虫体随着卵的形成而膨大呈柠檬状,后期雌虫体壁加厚,形成越冬的褐色胞囊。,发生条件连作地发病重;通气良好的砂壤土、砂土、或干旱瘠薄的土壤有利于线虫生长发育;线虫适于在碱性土壤中生活。,(二)防治方法在无病区加强检疫,防止大豆
5、胞囊线虫传入;在病区应采取以种植抗病、耐病品种,合理轮作和加强栽培管理等农业防治措施,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 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水旱轮作或与禾本科等非寄主作物轮作防病效果好,一般轮作要在3年以上。在大豆播种面积大的地区,轮作还可与种植抗病品种相结合。轮作制中加入一季诱捕作物如绿肥作物或抗病品种等,可减少轮作年限提高防病效果。增施有机肥或喷叶面肥,促进植株生长;高温干早的年份适当灌水。,2.药剂防治 目前可用于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的杀线虫剂有3类:种衣剂类(含呋喃丹等杀线虫剂)、熏蒸剂和非熏蒸剂。大面积应用种衣剂省时省事,防效明显。熏蒸剂,如25%DD混剂,有效成分用量为120150
6、kg/hm2,于播前15-20d处理土壤,防效较好,但运输使用困难,也很少使用。非熏蒸剂,生产中可选用3%呋喃丹颗粒剂有效成分用量为3045kg/hm2,随播种一起施入土壤,防效显著。还可选用复合药剂防线1号(13%灭克磷+甲拌磷)等。,三、大豆花叶病防治(一)发生规律大豆花叶病毒主要在种子内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来源;在感病的生育期内,感病越早,种子带毒率越高。大豆上繁殖的蚜虫是传毒的主要介体,多数有翅蚜着落于大豆冠层叶片为害。大豆花叶病毒SMV还可通过汁液摩擦传播。发病适温为2030,温度高于30时病株可出现隐症现象。长期种植同一抗病品种,会引起病毒株系变化,导致品种抗性降低或丧失。,(二
7、)防治方法 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治蚜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留种田,种子田应与大豆生产田隔离l00m以上;筛选种子,清除褐斑粒。在大豆生长期间彻底拔除病株;避免晚播;采用大豆与高秆作物间作。2.加强种子检疫引种时,对引进的种子要先隔离种植,从无病株上留取无病毒的种子繁殖。3.治蚜防病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喷雾。用银灰薄膜放置田间驱蚜。,四、花生青枯病防治(一)发生规律侵染循环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并能存活58年。病菌在病残体及混有病残体的土壤中或以病株作饲料的牲畜粪便中均可存活,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病菌在田间主要靠
8、流水传播,农事活动和人、畜及昆虫的活动也可传播。由根部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寄主,通过皮层进入维管束。在维管束内病菌迅速繁殖蔓延,造成导管堵塞,并分泌毒素引起植株中毒,产生萎蔫和青枯症状。病菌还可从维管束向四周薄壁细胞组织扩展,分泌果胶酶,消解中胶层,使组织崩解腐烂。腐烂组织上的病菌可借流水进行再侵染。,发生条件高温多湿发病重,当气温上升到2732,时晴时雨,多雨天气,或雨后突然转晴时病害往往严重发生;一般连作田发病重,管理粗放、地下害虫多、串灌、积水、伤根、烂根等都有利于病害发生;土壤瘠薄的粗砂田发病重。花生品种间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一般蔓生型品种较直立型品种抗病;播种后3040d发病最重。,(
9、二)防治方法1.合理轮作水源充足的地方实行水旱轮作,旱地可与禾谷类等非寄主作物轮作。2.种植抗病品种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3.加强栽培管理 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病株,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病穴撒上石灰消毒,不要将混有病残体的堆肥直接施入花生田或轮作田作基肥,粪肥要经高温发酵后再施用。施用石灰450750kg/hm2,使土壤呈微碱性,抑制病菌生长。病田要增施有机肥和磷钾,促使植株生长健壮。,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喷施100500mg/kg的农用链霉素,每隔710d喷1次,连续喷34次;用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用10%二硫氰基甲烷(浸种灵)灌根,均有一定的防病效果。,五、花生叶斑病防治(一
10、)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子座、菌丝团、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中越冬,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上或种壳上越冬。温湿度条件适宜时,子座和菌丝团可产生分生孢子,靠风、雨和昆虫传播,由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寄主,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可进行重复再侵染。79月份若降雨多,发病就重。土壤肥力差,生长衰老,分枝稀少的植株黑斑病发生重。连作田发病重。一般直立型品种较蔓生型品种抗病。,(二)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种抗病品种;花生收获后要尽量清除田间病残组织,及时耕翻,实行轮作。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还可选用40%大富丹可湿性粉剂、
11、30%联苯三唑醇(百科)可湿性粉剂、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50%福甲硫(丰米)可湿性粉剂、7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胶体硫悬浮剂等药剂。喷药时可加入0.1%助杀或害利平做展着剂,一般15d左右喷1次,共23次。,六、油料作物其他病害防治(一)油菜病毒病 发生规律冬油菜区病毒在十字花科蔬菜、自生油菜及一些杂草上越夏。秋季首先传播至早播的萝卜、大白菜和小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上,再传入油菜地。油菜子叶期至抽薹期均可感病,子叶至5叶期为易感期。油菜出苗后约一个月(5叶期前后)出现病苗。冬季病毒在病株体内越冬。春季旬均温达到10以上时,感病植株逐渐显症。一般在终花期前后达到发病高峰。
12、在春油菜区和夏油菜区,油菜苗期病毒主要来自十字花科蔬菜留种株。,秋季较油菜早播的十字花科蔬菜是油菜病毒的重要毒源作物。冬油菜区的主要毒源作物是萝卜和白菜。降雨量影响蚜虫的迁飞,而迁飞蚜虫数量及其活动能力与油菜发病呈正相关。当毒源和感病品种等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降雨量是决定油菜病毒能否流行的关键因素。油菜苗期的降雨量与苗期发病率呈负相关,长江流域4月份降雨量在20mm以下的年份病害大发生,3149mm的年份病害发生程度为中等,80mm以上的年份病害发生轻。,防治方法选育与推广抗病品种,适当推迟播期,治蚜防病,加强栽培管理等。防治关键是预防苗期感病。,(二)大豆霜霉病 发生规律病菌以卵孢子在种子和病
13、残体中越冬。带菌种子是主要的初侵染源。播种带病的种子可引起幼苗发病成为田间中心病株。平均温度2024的天气常造成病害流行。播种后低温有利于卵孢子萌发和侵入种子。种子带菌率高,苗期病重。大田连作,田间菌源量大,霜霉病发生重。,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种子田,或从无病田中留种;实行二年以上的合理轮作,大豆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焚毁并翻地,减少菌源。铲除病苗,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时,可结合田间管理清除病苗。增施磷钾肥,中耕除草松土,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化学防治药剂拌种选用35%甲霜灵(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或选用80%克霉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田
14、间喷药发病始期及早喷药,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等喷雾;每隔710d喷1次,共两次,用药液量1125kg/hm。,(三)大豆疫霉根腐病 发生规律土壤中病残体上的卵孢子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当土壤中有自由水时,卵孢子萌发产生大量游动孢子,随水传播,遇上大豆根以后,先形成休止孢,后萌发侵入寄主根部引起发病。带菌土壤飞溅引起叶部侵染。在大豆生长期内可进行多次再侵染。湿度高或多雨天气发病重,重茬地、地势低洼、黏土、排水不良地块发病重。,防治方法种植抗、耐病品种,做好种子调运
15、的检疫工作。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种子及土壤药剂处理。播种时沟施甲霜灵颗粒剂;播种前选用35%甲霜灵粉剂按种子重量0.3%进行拌种。喷洒或浇灌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8%甲霜灵 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植物保护,项目三 植物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模块六 油料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学习目标,工作任务,练习与思考,拓展知识,模块内容,学习目标,掌握油料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制定有效综合防治方案并组织实施,工作任务2 油料作物害虫防治,工作任务,一、豆荚螟防治(一)发生规律 生活史及习性豆荚螟每年发生代数因地而异。湖北、湖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省45代,均以老熟幼虫在寄主作物田或晒场周围土中结
16、茧越冬。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弱,受惊扰可短距离飞行。大豆结荚前,选择幼嫩叶柄、花柄、嫩芽或嫩叶背面产卵,单粒散产;结荚后多产在植株中、上部豆荚上,一般1个豆荚上产1粒卵。,初孵幼虫先在叶上爬行,后吐丝垂到其他豆荚上,然后在豆荚上结白色薄茧,经68h蛀入豆荚内;幼虫入荚后蛀入豆粒为害,并可转荚为害13次。幼虫老熟后脱荚入土,结茧化蛹。,发生条件高温干旱是促使豆荚螟发生猖獗的重要因素;大豆结荚期与成虫产卵盛期相遇受害重;结荚期长的品种较结荚期短的品种受害重,荚毛多的品种比荚毛少的品种受害重。,(二)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采用大豆与水稻等非豆科作物轮作;增加秋、冬季灌水次数,促使越冬幼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物 有害生物 综合防治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93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