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层地层压力分析方案课件.ppt
《油层地层压力分析方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层地层压力分析方案课件.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层压力评估技术,概述原始地层压力评估钻前评估技术随钻评估技术钻后评估技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地层压力预测,一、钻前评估技术,意义无钻井资料的新探区来说,是获得孔隙压力数据的重要途径方法利用地震资料预测地层孔隙压力及破裂压力根据地层中声波速度和地层中孔隙压力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地层孔隙压力。局限性预测精度不高预测结果只能作为钻井设计的参考,原理,纵波速度是预测地层孔隙压力的主要依据。影响地震纵波传播速度的因素岩石的类型埋深和结构地震预测地层孔隙压力模式直接预测法、等效深度法、和图板预测法提高地震预测的精度的措施地震资料的质量解释工作水平建立合理有效的地震层速度模型钻井和地质资料越全面,密度埋深孔隙压
2、力增高,孔隙度增大。岩石的密度减小,地震波的速度降低地震波速随深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小可认为可能是高压异常的反映,二、随钻评估技术,随钻检测的意义利用钻井过程中随钻测量得到的钻井参数及地质资料来评估地层孔隙压力常用方法dc指数法 标准化钻速法 机械钻速法页岩密度法 西格马法 c指数法 dp指数法岩石强度法,1.dc指数法,dc指数法是在机械钻速法的基础上提出来模式,T-钻时,min/mN-转盘转速,r/minW-钻压,KND-钻头直径,mn-地层水密度,g/cm3m-实际使用的钻井液密度,g/cm3,dc 指数法测量地层压力原理,在正常压力地层,随着井深的增加,对泥页岩而言,钻时逐渐增大,dc指数
3、也逐渐增大,在录井图上表现为随井深增加dc指数逐渐增大的趋势。在异常高压井段,钻时相对减少,dc指数也相应减少。在dc指数-井深图上,表现为向左偏离了正常趋势。利用这一规律,可根据dc指数偏离正常趋势多少来计算地层孔隙压力。,dcH,dc指数法监测地层压力的具体作法,1.现场资料采集采集资料时,若是第一口探井应从地质料录井处开始,其它井在过渡带前300500米开始。应收集如下数据:地质数据:井深、地层、岩性、钻时。钻井数据:钻压,转速泵压,排量,钻头类型,尺寸。要求取全,取准数据,并舍去非正常的钻井数据和非泥岩,页岩数据。,2 计算dc值。3.绘制dc-H曲线图,一般使用半对数座标。横坐标用对
4、数座标代表dc值。纵座标用线性座标代表井深dc-H曲线的组成。1)正常压力带:H 越大 则dc越大 2)过渡带:钻速开始增加,dc逐渐变 小。3)异常高压带:钻速达到最大,dc指数降到最小并趋于稳定。,4.作dc指数正常趋势线。,作图法:在正常压力井段通过绝大多数点画一条斜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两点即可写出正常趋势线方程。dc=b+ah 及式 dc=10ahb 式中:H-井深。a-正常趋势线斜率 b-正常趋势线截距。解析法:在正常压力井段,用回归法求出dc-H之间的回归方程。,5.求地层压力:,1)反算法:式中 dch 正常趋势线上的dc值 dco-实际计算的dc值 p-所求深度的地层当量泥密度。
5、h-正常压力当量密度。2)等效深度法,Dc指数法的适用条件,dc指数法只适用于正常沉积压实的泥页岩地层受其它许多因素的影响钻头水利因素钻头类型地质情况等因素目前对这些问题正在进行研究解决,2.岩石强度法,岩石强度法检测地层压力原理正常地层在其上覆岩层的作用下,随着岩层埋藏深度的增加,岩石的压实程度相应增加,地层的孔隙度减小,钻进时岩石所表现出的强度增加。大多数类型的岩石,其岩石强度的变化与地层的孔隙压力有必然的联系.利用这一规律可在钻进过程中及时发现井下异常压力。,1)岩石强度模型的建立,岩石强度是根据现场随钻采集的钻井地质数据,包括井深、钻压、转速、钻井液密度、排量、钻头扭矩、钻头特性及地层
6、岩性等参数来评估岩石强度用岩石强度与地层孔隙压力之间的关系模型来计算地层孔隙压力。,式中A-系数;W-井底压力,KN;N-转速,r/min;R-钻速,m/h;BS-钻头直径,m;BT-钻头类型;Lith-地层岩性;P-井底压差,Mpa;Hyd-水利因素;Eff-钻头磨损因素。,(1)岩石强度模型,(2)对公式可作进一步简化得,其中 转速指数,无因次 r1,r2,r3,r4-系数。,2)地层孔隙压力与岩石强度关系模型的建立,岩石强度与井底压差的关系,可根据邻井或本井上部井段录井数据,确定式中的参数a,b,c,d的值。,根据现场大量录井资料、地质资料和测试资料,回归得出岩石强度与井底压差的关系如下
7、,根据录井资料,计算出岩石强度与其对应的井底压差数据,对所的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可得如下函数关系模型:,式中 P压差,Mpa;Rsmax在过平衡钻井条件下的最大岩石强度,kPa;ARS平均岩石强度,kPa;RS0压差为零时的岩石强度,kPa;a,b,c-常数。,该模型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对于低的正压差值P,它具有近似的指数形式,这个特性可在随钻录井中得到很好的验证。第二,当P为高值时,岩石强度达到最大值,这种性质在实验室对页岩作三轴实验时得到了证明。第三,在欠平衡钻井条件下,P的微小变化可引起岩石强度显著的变化,也就是说本模型对异常压力地层反应非常敏感。,3)地层孔隙压力计算,有了井底压差就可以
8、用下式来计算地层孔隙压力梯度。,式中 Gp-地层孔隙压力梯度当量泥浆密度,g/cm3;ECD-钻井液当量循环密度,g/cm3;TVD-垂直井深,m;P-井眼中钻井液柱压力与孔隙压力之差,MPa;Cf-单位换算系数。,4)现场应用,在新疆塔西南巴楚地区琼002井、琼001A井、伽1井和琼3井,对岩石强度法进行实验,将其试验结果与现场地层测试资料分别进行了对比,5)特点,岩石强度法通过在渤海油田和新疆塔西南油田两探区多口井的现场试验,具体可归纳出如下特点:克服了常用的dc指数法的不足,考虑了钻头类型、钻头水力工况及水力因素的影响;不需建立趋势线,人为影响因素少。岩石强度法是建立在对岩石物性的研究的
9、基础上的,从理论上讲,它对所检测地层岩性没有太严格的限制,它的使用范围广。岩石强度法检测地层孔隙压力,经过现场初步应用,其检测结果精度高,大大高于常用的dc指数法,证明该方法是一有效、可行的随钻地层孔隙压力检测方法,C指数法,C指数法以相对平衡为出发点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孔隙压力的增加使机械钻速增加,如果增加泥浆密度使机械钻速恢复到正常值,则增加的泥浆密度就是地层压力当量泥浆密度的增量.前提条件是在保持钻劲参数和岩性不变.C指数法是通过求岩石的压实行系数来求地层压力的.,C指数法的基本计算公式.,1,2-泥浆密度;vh1,vh2-机械钻速,c-岩石压实密度.C值取决于岩石的压实性.对于同一岩性地
10、层其c值是不变的.,C指数法检测地层压力步骤,根据实际钻速和泥浆密度,求出各岩层的压实性系数c值.在钻遇可能的压力过渡带时,求出使钻速恢复到正常压力段作序的泥浆密度,也叫达到新平衡所需的泥浆密度.计算出泥浆密度增量.根据本地区的正常压力,计算要求的孔隙压力.,使用c指数法的注意事项,泥浆密度的确定.在计算c 指数和地层压力时,应采用井底压力当量泥浆密度.钻遇压力过渡带时,为避免很快钻遇高压过渡带,往往把钻压转速降低,已达到减慢钻速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用c指数法监测地层压力需要对机械钻速加以校正,修正公式如下:当泥浆密度较底时,c值对地层压力变化很敏感,只要地层压力稍有变化,C值变化很大.计算
11、C值时不要选用压力过度带的数据来计算,应在正常压力井段或地层压力基本不变的井段计算C值,同时,还可用实测压力加以校核,三、钻后评估,意义利用钻后的测井资料和钻井地质资料评价地层孔隙压力的技术。特点测井评价是地层孔隙压力评价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方法简单、精度高,得到广泛的应用。常用评价地层孔隙压力的测井方法声波测井法感应电导率测井法密度测井法中子测井法,声波在岩石中传播时,同时产生纵波和横波.纵波波速均为横波的1.73倍,能较先到达接收装置,目前声波测井主要研究纵波在地层中的传播规律.纵波在地层中传播速度表示如下:式中-岩石波松比.从上式可以看出,纵波传播速度与岩石密度.弹性系数等有关.而岩石密度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油层 地层 压力 分析 方案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93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