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斐氏反应 肥达氏反应.docx
《外斐氏反应 肥达氏反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斐氏反应 肥达氏反应.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外斐氏反应 肥达氏反应外斐氏反应定义外斐氏反应:用与立克次体有共同菌体抗原的变形杆菌OXl9、OX2、OXK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检测病人血清中有无 立克次体抗体。外-斐氏反应亦称变形杆菌凝集试验,用以诊断流行性斑疹伤寒,恙虫病等急性传染病.英文缩写 WFR标本采集静脉血2ml,不抗凝,分离血清进行测定。正常参考值变形杆菌OX19、OX2、OXK凝集价<1:80。临床意义人体被立克次体感染后,血清中逐渐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在发病后512天出现,至数月后基本消失,一般凝集价在1:160以上或病程中效价明显上升有诊断意义。我国常见的立克次体病上要为斑疹伤寒和恙虫病,流行性斑疹伤寒主要为OX19
2、凝集价升高,恙虫病主要表现为OXK升高明显。流行性斑疹伤寒(OX19阳性率100%);地方性斑疹伤寒(OX19部分可在1:2001:800);恙虫病患者(患病后第一周Oxk有14%在1:80以上,第4周可达80%);布氏杆菌病、回归热病人;孕妇稍有增高。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其基本病变为全身性小血管炎、血管周围炎及网状内皮细胞增生。临床上以发热、焦痂、淋巴结肿大、皮疹和肝脾肿大等为特征。 本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在我国东南、西南地区的沿海岛屿发病率较高。鼠类是主要传染源,通过恙J叮咬而传播给人。发病季节多见于 临床表现 1.起病急,有畏寒或寒战、高热、
3、全身酸痛、疲乏、食欲减退等急性感染症状。 2.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皮疹、肝脾肿大等。 3.在病程的第2周,病情常会加重,可有表情淡漠、重听、谵妄甚至抽搐或昏迷,并可有脑膜刺激征或心肌炎症状,或有咳嗽、胸痛、气促等肺炎症状。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起病前3周内有野外接触鼠类活动或恙虫孳生环境史。 2.临床表现:突起畏寒,持续高热,伴结膜充血、皮疹、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局部淋巴结明显肿大压痛、肝脾肿大。体表皮肤有焦痂或溃疡是最有诊断价值的特异性体征。 3.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正常或减少,分类左移,血小板可有减少。外斐氏反应血清效价OXK>=1:160阳性有重要参考价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斐氏反应 肥达氏反应 外斐氏 反应 肥达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89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