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之-散文阅读课件.ppt
《现代文阅读之-散文阅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之-散文阅读课件.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代文阅读之 散文阅读,1,2023/3/12,散文就像一座干净的村庄温暖着焦灼的读者,熏陶滋养着一个又一个心灵。福斯特:假如散文衰亡了,思想也将同样衰亡,人类相互沟通的最好道路将因此而切断。,2,2023/3/12,一、熟悉文体,3,2023/3/12,第一类:写人记事散文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由实到虚,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第二类:写景状物散文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第三类:哲思散文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
2、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4,2023/3/12,文本示例(写人记事类),09高考天津卷老屋:先写人记事:我回到了老屋。然后多层次多角度写人记事:老屋是我们的归巢;村子中的新老屋交替现象;我到朋友家做客,朋友小时又高又瘦,现在已发福,而他的新屋又高又大。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朋友家的年轻人对新屋的看法。结尾反映世态,总结感悟:老朋友的新楼也变成旧屋而显得落后。,5,2023/3/12,文本示例:(写景状物类),09年高考全国卷 岳桦:开头引出写作对象岳桦树:第一次去长白山,尽管好景不少,但过后都很模糊,只有岳桦树记忆深刻。然后状物,时空拓展:岳桦
3、树形态,生存环境的恶劣,境遇的苍凉等。中间穿插对比反衬:用养尊处优的白桦树与之对比,突出岳桦的顽强。最后延伸议论,升华主旨:在恶劣的环境中选择了向上,岳桦就成了一种精神。,6,2023/3/12,文本示例:(哲思类),09年高考江西卷木车的激情:开头是议论由头(触发点):现代人奔走忙碌,但奔走的激情却脆弱、渺小。然后是类似事情的相反联想(联系点):几千年前孔子乘坐一辆缓慢的木车,以执着的激情不知疲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谱写了一首中华民族的长诗。再点出结论(感悟点):只有激情才有阔大无边的力量。结尾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告诫人们:高科技时代,如果心灵缺失,没有激情,人会危机重重。,7,202
4、3/3/12,重要提示,对一种文体要达到熟知程度,至少要精读3050篇同类文章。建议同学们拿出一些时间,把0709年44篇散文分类通读一遍,通过集束式阅读发现文体规律,自己找到阅读捷径。,8,2023/3/12,二、储足知识,(09年高考全国卷1彩色的荒漠):14.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参考答案:戈壁滩环境的恶劣;戈壁滩色彩的单调;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为下文要描写的彩色的建筑物形成鲜明的对比;先抑后扬,激发读者兴趣。,9,2023/3/12,1.表达方式(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叙述的技巧: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
5、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还没考过)描写的技巧:景物、环境描写:突出环境特点,烘托人物,渲染氛围,烘托主题。侧面描写(烘托):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正衬或反衬,能突出主体事物。正面描写:渲染: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白描:简练勾勒,生动传神。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10,2023/3/12,叙述人称的技巧: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感情。第二人称:能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以往考查频繁,现在几乎不考)议论的技巧。在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在中间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抒情技巧:
6、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开头能定文章基调;在结尾能升华主题。,11,2023/3/12,2.表现手法(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衬托,以描述的环境、气氛等烘托主体人事物,凸显中心,表达强烈感情。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进行的环境、情绪、气氛等描写的造势。对比,在两种互相对立事物的比较中突出主体,凸显正面,使形象鲜明。象征,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还可使要表达的意思含蓄、深刻。,12,2023/3/12,以下几个以前几乎没考过,09年高考全部出现,托物言志,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深刻生动地表现深层含义。联想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
7、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可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抑扬结合,为褒先贬,为损先扬,形成鲜明对照和强烈反差,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收到特殊效果。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或人物的性格,更集中地揭示主旨。以小见大,即从平凡细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的主题,可突出中心,有强烈的震撼力。,13,2023/3/12,3.修辞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2.比拟:色彩显明,描写形象,表意丰富。3.排比:能强烈表达思想感情。议论,能增加语势,说理更透彻;抒情,可淋漓尽致。4.夸张
8、: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创造气氛5.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6.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感染力强。7.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8.对偶:有音乐感;表意凝练。,14,2023/3/12,4.布局谋篇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承上启下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照应制造悬念照应开头总结上文卒章明志详略主次。文章或段落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制造悬念;呼应标题。文章或段落中间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前后呼应;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照应上文,转换话题。文章或段落结尾升华感情;深化主题;总结
9、上文;卒章显志,点明主题;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15,2023/3/12,三、快速读懂,有效方法:理顺思路,提取勾连,浓缩成文。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散文的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只不过散文的形散使得这个有条理的思维过程有些模糊。读懂散文就是要把这个连贯的思维过程梳理出来。思路梳理出来了,文意也就明白了。强化散文的思路梳理,是散文阅读化难为易、准确解题的前提。,16,2023/3/12,第一步:化整为零,标画圈点。以自然段落为单位,标画圈点领起句段、过渡句段,标志事件阶段过程的时间词,标志段落之间语
10、意因果、转折、并列的关联词,标志层次的总分词语,段落间的指代词,段落中心句,表达主旨的议论抒情句段。第二步:化零为整,合并提取。合并,对总分段落、前后因果段落、前后并列段落合并归纳,形成几个层次。提取,以层次为单位,提取主体内容。一般截取原文语句加以组合。第三步:添加勾连,浓缩成文 把标画圈点和提取的文字进行前后勾连,适当添加关联词,形成一篇逻辑较为通顺的简易小短文(原文本的浓缩版),17,2023/3/12,例文:07年高考广东卷泥泞,(雪)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然而(雪)在消融的过程中将它的丑陋呈现。(但)我还是热爱雪。更热爱它们消融时给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小巷里泥水遍
11、布这是我童年时常常经历的情景。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因为)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而)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如今在北方那种久违的泥泞仍然能使我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的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单纯、美,也诞生了肮脏和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18,2023/3/12,通过以上阅读,确定所给现代文属于哪种类型的文体,不同的文体其特点也不同,要求回答的问题也不同,从而可以为后面的仔细研读确定阅读方向。1.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处。2.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
12、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3.写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处。4.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物理相通处。,19,2023/3/12,【08年湖北卷雾(季羡林)】19.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6分)参考答案:作者开篇说“不喜欢”雾。来到加德满都后,作者开始“喜欢”、“欣赏”、“赞美”加德满都的雾景。雾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作者最终“陶醉”在雾境的幻象之中。,考题示例,(一)梳理思路类试题,四、准确解题,20,2023/3/12,【08重庆卷时间怎样地行走(迟子建)】15.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参考答案:小时候贪玩而痛恨时间的管束初中时漠
13、视时间而不刻苦学习后来对时间麻木而无所作为十几年前发现白发而感叹时光飞逝现在明白应该和时间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考题示例,21,2023/3/12,【09年湖北卷书房的窗子(杨振声)】16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3分)参考答案: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变体考题示例,22,2023/3/12,【07年辽宁卷炉火(臧克家)】18、文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用三个词语予以概括。(3分)参考答案:感伤(感伤之情)感动(温馨之情)感奋(激昂之情),变体考题示例,23,2023/3/1
14、2,答题提示:解答这类题,必须读懂,准确切分全文层次。这类题答案是各层意概括。答题格式:文章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规范答题,24,2023/3/12,第一种类型:概括全文内容要点,(二)内容要点概括类试题,第二种类型:概括局部内容要点,25,2023/3/12,第一种类型:概括全文内容要点,考题示例,【09年全国2卷岳桦(任林举)】16.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6分)参考答案:(1)它们的命运不同:白桦生长在山下,养尊处优;而岳桦生长在山上,身处绝境。(2)它们的形态不同:白桦挺拔明快,而岳桦身躯匍匐;(3)它
15、们的性格不同:白桦风流浪漫,而岳桦倔强壮烈。,26,2023/3/12,考题示例,【09年广东卷耕作的诗人(张炜)】17.简述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托尔斯泰的一生是“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6分)参考答案:从其作品内容:诗人一生最重要的几部文学著作都揭示出他对农人的深厚感情和与土地的紧密结合。从其人生经历:他是一个贵族,后来却越来越离不开土地,最终抛却了自己的庄园,将更遥远更苍茫的土地作为最后的归宿。从其创作观:托尔斯泰将日常的劳作与写作结合起来,在劳作中捕捉、感悟、发现生活的真谛,土地滋养了他饱满的诗情,给予了他创造的灵感。,27,2023/3/12,考题示例,【08年重庆卷时间怎样地行走(
16、迟子建)】16.文章描绘了“时间”的各种行走方式,请简要概括。(6分)参考答案:挂钟里的时间每时每刻不慌不忙,气定神凝,循着固定的轨迹行走;手表里的时间鬼鬼祟祟地行走;项链坠、台历、玩具、电脑和手提电话的时间匆匆地行走;头发里的时间悄悄地行走;生命里的时间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人和时间相依相偎着行走,并引领人走到地老天荒。,28,2023/3/12,第二种类型:概括局部文段要点,【09年高考重庆卷瓷器的意味】:15.阅读文章第自然段,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瓷器的演变。答案:从陶器到瓷器;从实用到艺术;从粗陋到精致。【08高考安徽卷我与地坛】14.文章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表现“觉得我一个人跑出
17、来已经玩得太久了”?答案:旧照片上的那棵老柏树现在已死了;多年前到园子里找“我”的母亲已去世;祭坛里的唢呐声使“我”产生了沧桑之感。,考题示例,29,2023/3/12,试题特点:面广量大,是考查重点。散文考查都有这道题。分点答题的指向非常明确。分值安排多为6分,答案点一般为3-4个。答题提示:阅读过程中要准确切层全文或局部段落分层,便于整合概括答案点。分点答案要有并列意识:几点答案,必须是不同方面的内容,必须是不同角度(层面)、不同情感、不同事件的分类并列概括,绝非同一方面(同一角度,同一层次)的种属关系。答案组织要有摘句意识: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准确答题,30,20
18、23/3/12,(三)表达技巧类试题,1.考查最频繁:散文必考题。2.考点密度:第一是修辞;第二是表现手法;第三是谋篇布局;第四是表达方式。3.命题角度:文章某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中某处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赏析某处画线句;文中某处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31,2023/3/12,第一种类型:要求对含有修辞和表现手法句段的表达作用进行分析理解,【09年全国2卷岳桦(任林举)】17.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表现岳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参考答案:(1)拟人,比喻。(2)通过拟人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由谷底到谷峰、由平凡到卓越的过程更加生动形象;通过比喻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的内在气
19、质得以揭示和提升。,考题示例,32,2023/3/12,【07年辽宁卷炉火(臧克家)】19、第四、五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炉火”?请简要赏析。(5分)参考答案:运用了对比手法、拟人手法、比喻手法。通过冷暖对比突出了炉火带给人的温馨之感。文中“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炉火像“明眸”等拟人、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炉火的喜爱之情,表现出炉火对作者的特殊意义。,考题示例,33,2023/3/12,答题提示:一要明确回答运用何种表达技巧;二要揭示作品运用这种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内容;三要阐述运用这种表达技巧的表达作用和好处。答题格式:运用什么技法+表达什么内容(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何种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文 阅读 散文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88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