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复习资料.docx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复习资料.docx(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复习资料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ZL) 题型:1.名词解释,2*4; 2.连线题,1*10;或者判断题2*5; 3.填空题,0.5*; 4.简答题; 5.分析说明题。 一、名词解释。 1、说明书:说明建设方案规划设计的思想、建设规模、使用土地的范围面积、建设条件等。 2、红线:在城市规划建设图纸上划分出的建筑用地与道路用地的界线。 3、道路分级:是决定道路宽度和线型设计的主要指标。 4、道路总宽度:也叫路幅宽度即规划建筑线之间的宽度。 5、分车带:又叫分车线,车行道以上纵向分隔行驶车辆的设施,用以限定行车速度和车辆分行,通常高出路面10cm以上。 6、交通道:为便于管理交
2、通而设于路面上的一种岛状设施。 7、人行道绿化带:又称步行道绿化带,是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的绿化带。 8、分车绿带:在分车带上进行绿化,也称为隔离绿带。 9、防护绿带:将人行道与建筑分隔开来的绿带。 10、基础绿带:又称基础栽植,是紧靠建筑的一条较窄的绿带。 11、安全视距:是指行车司机发觉对方来时立即刹车而恰好能停车的距离。 12、视距三角形:为保证行车安全,道路交叉口、转弯处必须空出一定的距离,便司机在这段距离内能看到对面或侧方来往的车辆,并有一定的刹车和停车的时间,而不致发生撞车事故。根据两条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视距,在交叉口平面图上绘出的三角形。叫“视距三角形”。 13、行道树:有规律地在
3、道路两侧种植用以遮荫的乔木而形成的绿带,是街道绿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最普遍的形式。 14、街道小游园 ;在城市干道旁供居民短时间休息用的小块绿地。 15、花园林荫道:与道路平行而且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绿地,也可称为带状街头休息绿地。 16、步行街:城市中专供人行而禁止车辆通行的道路。 17、高速公路;是具有中央分隔带及四个以上车道立体交叉和完备的安全防护设施,专供车辆快速行使的现代公里。 18、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常常是公共建筑集中的地方。 19、居住区:广义就是人类聚居的区域;狭义讲是指由城市主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的生活居住地段。 20、覆
4、盖率:用地上栽植的全部乔灌木的垂直投影面积,以及花卉、草皮等地被植物的覆盖面积占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21、公共绿地:指人民公共使用的绿地。这类绿地常与老人、青少年及儿童活动场地结合布置。 22、道路绿地:道路两侧或单侧的道路绿化用地,根据道路的分级、地形、交通情况等的不同进行布置。 23、组团绿地:是直接靠近住宅的公共绿地,通常是结合居住建筑组布置,服务对象是组团内居民,主要为老人和儿童就近活动、休息提供场所。 24、公园: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是室外休息观赏、游戏、运动、娱乐,由*或公共团体经营,为保证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提高国民教育素质、并自由享受的市政设施。 25、体育公园:是市民开展体育活动
5、、锻炼身体性质的公园。 26、纪念性公园:是以当地的历史人物革命活动发生地、革命伟人及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而设置的公园。 27、屋顶花园:是指将各类建筑物的顶部栽植花草树木,建造各种园林小品所形成的绿地。 28、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包含园林绿地规划和园林绿地设计两个含义。园林绿地规划是指对未来园林绿地发展方向的设想安排:即按照国民经济的需要,提出园林绿地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规模速度和投资等。园林绿地设计是指对某一园林绿地所占用的土地进行安排和对园林要素即山水植物建筑等进行合理的布局与组合。 29、园林风格:是指每一个园林绿地所具有的自己的独到之处鲜明的创作特色鲜明的个性。 30、园林艺术:
6、是研究关于园林规划创作的艺术体系,是美学艺术绘画文学等多学科理论的综合运用尤其是美学的运用。 31、对称:是以一条线为中轴,形成左右或上下在量上的均等。 32、均衡:是对称的一种延伸,是事物的两部分在形体布局上的不相等,但双方在量上却大致相当,是一种不等形但等量的特殊的对称形式。 33、对比:对比是比较心理的产物。对风景或艺术品之间存在的差异和矛盾加以组合利用,取得相互比较、相辅相成的关系。 34、协调:是指各景物之间形成了矛盾统一体,也就是在事物的差异中强调统一的一面,使人们在柔和宁静的氛围中获得审美享受。 五、杨老师所规定考试范围。 安全视距 定义:是指行车司机发觉对方来时立即刹车而恰好能
7、停车的距离。 视距的大小,随着道路允许的行驶速度、道路的坡度、路面质量情况而定,一般采用30m-35m。 滨河路设计 定义:滨河路是城市中临江、河、湖、海等水体的道路。 滨河路在城市中往往是交通繁忙而景观要求又较高的城市干道。因此临近水面的步道的布置有一定的要求。游步宽度最好不小于5m,并尽量接近水面。如滨河路比较宽时,最好布置两条游步道,一条临近道路人行道,便于行人来往,而临近水面的一条游步道要宽些,供游人漫步或驻足眺望。 设计要点: 水面窄、对面又无风景时,布置简单一些。 驳岸风景多时,沿水边设置较宽阔的绿化地带,布置园林设施。 创造游客亲水的条件 绿化采用自然式 选择能适应水湿和耐盐碱的
8、树种 城市绿地系统175 绿地面积:指各种绿地的总和。 绿化覆盖面积:在城市一定范围内所有用于绿化的乔、灌木和地被、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也包括园林绿地以外的单株树木等覆盖面积。乔木树冠下的灌木和地被、草地不重复计算。 绿化覆盖率:在城市一定区域范围内绿化覆盖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屋顶绿化面积:指各类建筑屋顶、地下和半地下建筑顶层的绿化面积,即屋顶花园面积。 防护绿地: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化用地。 居住绿地 :城市居住用地内社区公园以外的绿地,包括组团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工建绿地、小区道路绿地等 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道路绿
9、地:道路广场用地内的绿地,包括行道树绿地、分车带绿地、交通岛绿地、交通广场和停车场绿地等。 城市绿地系统:不同性质和形式的绿地构成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在城市用地范围内,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以综合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乔木量:指一定范围绿地面积内乔木株数。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 街旁绿地: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 其他绿
10、地:指位于城市建设用地以外生态、景观、旅游和娱乐条件较好或亟须改善的区域,一般是植被覆盖较好、山水地貌较好或应当改造好的区域。 城市避灾绿地规划:当地震、火灾和洪水等灾害发生时,城市中能用于紧急疏散和临时安置市民短期生活的绿地空间。由防护绿地和公园绿地组成。 垂直绿化面积:建筑墙面、栏杆、柱体、高架道路和立交桥体等竖向绿化覆盖的面积。 室内绿化面积:指建筑室内花园、中庭和层间绿化、阳台绿化等面积。 绿化三维量:指绿地中植物生长的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的量,以m3为单位计算。弥补现用绿量指标都是平面绿量的不足。 城市绿地: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包括城市用地范围之内和用地之外
11、的绿地。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依法治绿原则;生态优先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系统整合原则;远近结合原则;地方特色原则;与时俱进原则。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树种规划的原则 符合自然规律,重视“适地适树”的原则 符合城市的性质特征,注意特色的表现 以人为本,尽量满足市民对绿化的需要 应注意园林建设实践的要求 3、绿地系统规划的相关定额指标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人);人均绿地面积 (7.2/人);绿地率(30-35); 4、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作用 可以反映城市绿地的质量和绿化效果。 可以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各阶段调整用地 是评价规划方案经济性、合理性的依据。 可以指导城市各类绿地规模的制定工作。
12、 可以统一全国的计算口径。 5、影响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因素 国民经济水平;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自然条件;城市所在地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等条件;城市用地的分布状况;城市中已形成的建筑物;园林绿地的现状及基础。 6、简述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应遵守什么原则? 城市路绿地应于城市道路的性质,功能相适应。 道路绿地也应起到应有的生态功能。 道路绿地设计要符合用路者的行为规律与视觉特性。 道路绿地要与其它的街景元素协调,形成完美的景观。 道路绿地要选择好适宜的园林植物,形成优美,稳定的景观。 道路绿地应于道路上的交通、建筑、附属设施的地下管线等配合。 道路绿地设计应考虑到城市土壤条件、养护管理水平
13、等因素。 7.城市园林绿地分类原则 以绿地的功能作为主要的分类依据;绿地分类要与城市规划用地平衡的计算口径一致;绿地分类要求反映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的特点;绿地应尽量考虑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可比性;在分类时要考虑绿地的统计范围、投资来源及管理体制。 8.城市绿化植物规划的基本要求 合理进行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大力开发地域性的物种资源;提高单位绿地面积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增大城市绿地建设规模,促进公园等生态绿地的自然化;改善以土壤为核心的立地条件。 9.城市绿地有什么作用? 生态功能:保护城市环境 减灾防灾 提供城市野生动物生境,维持生物多样性 景观功能:美化市容 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 游憩功能:日常休
14、息娱乐活动 观光旅游及休养基地 文化宣传及科普教育 10.城市绿地系统具有什么特征? 以城市绿地为主要对象; 具备一定量的城市绿色空间; 必须保持城市风貌,形成城市特色; 构建城市绿色生态网络 11.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应符合那几方面要求? 应表现主题思想。 运用生态原则指导园林规划设计。 园林绿地应有自己的风格。 12.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模式有哪些?哪些种类比较合理? (1)点状、环状、网状、楔状、放射状、放射环状、带状、指状 (2)比较合理的有:块状、带状、楔状、混合式 城市园林绿地种类159 (1)节点:城市中人们往来行程的焦点,具有连接和集中两种特征,重要节点是区域标志。 (2)文脉: 社会
15、文化,历史,人的活动等的发展脉络。 公园绿地生产绿地 防护绿地 附属绿地其他绿地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1.市、区级综合公园:指在市区范围内供城市居民休憩、游览、文化娱乐的综合性性能为主的,有一定用地规模的绿地。市级10ha以上,区级10 ha以下小型公园:小区内的公共绿地,街头小游园。 2.城市中的小型公园绿地。 3.专类公园:是指具有特定的内容或形式、有一定的游憩
16、设施的绿地。分为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体育公园、纪念性公园、名胜古迹公园、游憩林荫道、游憩娱乐场、高尔夫球场等。 儿童公园一般面积2 hm2左右,其选址应接近居住区,同时应避免使用者穿越交通频繁的干道到达。 动物园是根据动物学和游憩学规律所建成的大型专类公园。用地规模与展出动物的种类有关,面积小至15 hm2以下,大至60 hm2以上,选址宜与居民密集地区有一定距离,并与屠宰场、动物毛皮加工厂、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同时,为了防止动物的粪便、气味等对城市其他区域和水体的污染,在动物园周围应设必要的卫生防护林带。分为:全国性动物园,综合性动物园,特色性动物园,附属动物园
17、。 植物园用地规模一般较大,常选址于交通方便的近郊区,应避免选址在土壤贫瘠,地下水位高,缺乏水源及靠近各种污染源的地方。 生产绿地: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科研植物园等用地,是城市绿化的生产基地。占地面积较大,通常安排在远郊区。 防护绿地:指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大多呈条带状布局且自成体系,防护绿地是保护城市环境的“忠诚卫士”,肩负着防风沙、防污染、防水土流失等多项重任。 主要功能是保护和改善城市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卫生条件。卫生、隔音、安全要求而设置:防风林带,卫生防护林带,安全防护林带:火、震、高压走廊 包括:城市防风林带,卫生防护带,水土保持林。 风景游览绿地:此类绿
18、地主要位于郊区,是经过全面规划和改造的自然风景名胜区,或具有供群众休息游览等服务设施的郊野公园、森林公园地区。 附属绿地:指专属某一部门、某一单位使用的绿化用地,对营造局部优美环境、改造局部生态环境的作用巨大。居住绿地,公共设施绿地工业绿地,仓储绿地,对外交通绿地,道路绿地:景观绿地:40%;其他:30%-25%-20%,市政设施绿地,特殊绿地。 街道绿地:包括道路绿地和公路、铁路及对外交通站场用地绿地红线之外;绿地率在65%以上,游憩和美化功能。 道路绿地:居住区级以上的城市道路广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地用地,主要功能是改善城市道路环境,防止汽车尾气、噪声对城市环境的破坏,美化城市景观。可细分为:
19、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交通广场和停车场绿地等。 公路、铁路及对外交通站场用地绿地:属于对外交通用地部分。 我国绿地建设主要指标 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盖面积;绿化覆盖率;屋顶绿化面积;垂直绿化面积;室内绿化面积;绿化三维量:绿地中植物生长的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的量;人均公园面积;人均绿地面积。 道路的断面组成83 可分为车行道、分隔带、人行道 。据此可把道路分成以下几种形式: 一板二带、二板三带、三板四带、四板五带。 道路宽度的确定 道幅宽度是对城市交通量的远期考虑,主要由城市的规模性质、道路性质、工程管线要求而定,并综合考虑交通量、日照、景观、通风及建筑布置等。 横断面形式的确定 1.一块板
20、:指车道上不设分车带,机动车在中间行驶,非机动车在两边形式,在同一道路上双向行驶。使用与道路红线较窄、交通量不大的次要道路,也适用于单向交通集中且大的道路。 2.两块板:指用中间分隔带将车行带分为单向行驶的两部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仍为混合行驶。主要是用于双向交通比较均匀且车速较快的道路。 3.三块板:指用两条分割带来分隔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流,将车行道分成三部分,称为三块板。由于我国城市道路上自行车流量极大,是大中城市主干道的断面形式之一,适合于路幅大于40m,非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流量都很大的主干道。 4.四块板:指用三条分隔带使机动车对向分流,机非分隔的道路称为四幅路。适用于交通量大的道路,具有车
21、速高、交通安全的优点,但缺点是占地量大,造价高,很不经济。 横断面宽度的确定 1.机动车道宽度:所需车道数是根据道路的设计交通量和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的比值计算得出的。单向机动车道条数=设计单向最大方向交通量/。机动车道的道路分类系数是快车道0.75,主干道0.80,次干道0.85,支干道0.90,。一条车道宽度是随道路等级、设计行车速度和车辆类型的不同而取不同值的,一般为3.5米左右,快速车道宜采用3.75-4m,主干道大型车3.75m,小型车3.5m,之路不小于3m。双车道多采用7-8m,四车道多采用14-15m。 由于靠近中心线的车道通行能力最大为1,同侧游行方向第二条车道通行能力的折减系
22、数为0.8-0.89,第三条车道的折减系数为0.65-0.78,第四条为0.50-0.65。两块板道路单向机动车车道数不少于2条,四块板道路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至少为2条。 机动车道宽度=所需车道数*一条扯到所需宽度+2*机动车道路缘带宽度+中心线双黄线宽度 2.非机动车道宽度:一条自行车带的宽度为1.5m,2条为2.5m,3条为3.5m。非机动车宽度=所需车道数*一条车道所需宽度。在缺少数据时一般采用,机非混行道路断面上接划线分流时,非机动车道宽度不小于2.5m,机非分行的大中城市的非机动车道一般推荐宽度为5m、6m、7m。 3.人行道:大城市干道的人行道不小于3m,中小城市不小于2m。人行道
23、=步行所需要宽度+绿化带宽度+护栏宽度。 4.分隔带:分车带分为中央分车带和两侧分车带。固定式分车带用缘石围砌,高出路面10-20cm。分车带的连绵长度以80-159m为宜。 5.绿化带:视距三角形内不种植超过1.2m的植物。绿化带的最大宽度取决于可利用的路幅宽度,除了为保留备用地外,一般为4.5m-6m。 名词解释:视距三角形:根据两条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视距,可在交叉口平面图上绘出一个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 形式:一板两带式、两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 。 一板两带式:一条车行道,两条绿带。中间是车行道,在车行道两侧的人行道上种植行道树。 两板三带式: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和两条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园林 绿地 规划 设计 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83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