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培训资料.docx
《地质灾害培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培训资料.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质灾害培训资料乡镇干部国土资源培训之地质灾害培训资料 同志们,今天我主要讲地质灾害防治相关知识。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我县地质环境复杂,特别近年来,气候变化极端反常,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及矿产资源开发等工程的加大,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次数增多,分布面积不断扩大,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直接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因此,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体现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 一、基本概念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6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在我县境内
2、,由于自然地理条件较差,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条件十分脆弱,加之在资源开发和经济活动中忽视了对地质环境的保护,造成我县境内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我县境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我县发生的多起地质灾害,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还存在大量具有潜在危害的地质灾害点,威胁人数约10788人,潜在经济损失评估约26424.55万元。 地质灾害类型: 1 1、按诱发因素划分: 自然地质灾害:是指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自然地质灾害。比如城关镇水坡村垮山组垮山的崩塌滑坡区。 人为地质灾害:是指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
3、害。比如妈姑铅锌矿地面塌陷区。 2、按发生、发展进程划分: 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指不可预料的因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引发的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 可预见性差,防治工作经常是被动式地应急进行。 渐变性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地面沉降。渐变性地质灾害常有明显前兆,对其防治有可预见地进行。 3、按规模划分: 特大型: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受威胁人数1000人以上或者预估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大型: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受威胁人数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者预估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中型:死亡3人以上10人
4、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受威胁人数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者预估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 2 小型: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受威胁人数100人以下或者预估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 4、按危险程度划分: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易发或者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已经出现地质灾迹象,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的区域或地段。 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是指根据地质灾害现状和需要保护的对象而提出的应当给予重点防护的区域。 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是指
5、对城镇、工矿企业、重要设施和居民点的安全具有严重威胁,其危害程度在重大级以上的地质灾害。 二、主要地质灾害概念及特征: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受降雨、河流冲刷、融雪、地震、人工切坡、弃土加载等因素的影响,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滑坡的别名叫地滑,许多山区群众形象地把滑坡称为“走山”、“垮山”、 “山剥皮”。 1、滑坡的临灾前兆: 滑坡前缘土体突然强烈上隆鼓胀,表明即将发生规模较大的整体滑动。通常伴随前缘建筑物的强烈挤压变形甚至3 错断。 滑坡前缘的坡脚有堵塞多年的泉水突然涌出,滑坡表层修建的池塘或水田突然干枯、或出现泉水突然干枯、井水水位突变等异常现象。说明可能发生整体
6、滑动。 斜坡的前部甚至中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表明滑坡体向前推挤受到阻碍,已经进入临滑状态。 滑坡体裂缝或变形观测数据突然增大或减小,说明出现了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明显的临滑迹象。 地面裂缝的出现,说明山坡已经处于不稳定状态。弧型张开裂缝和水平扭动裂缝圈闭的范围,就是可能发生滑坡的范围。滑坡后缘的裂缝急速扩展,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发出声响。 动物惊恐异常,如猪、狗、牛、羊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植物变态可能是滑坡即将来临。 滑坡前缘突然出现局部滑坍,这种情况可能会使滑坡失去支撑而即将发生整体滑动,但是,也可能是局部的失稳。 2、滑坡的应对措施 一般措施
7、: 不能慌乱,迅速向安全地段撤离或者抱住大树等物。 立即向村、乡、县等有关*或单位报告。 立即实施应急措施,迅速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及可能的影响区,密切注视灾情的蔓延和转化。 4 采取植树造林、封山育草、改良耕作技术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生物措施。 滑坡应急防治措施: 滑坡应急防治措施大多数是接到当地灾情报告后,进行应急调查和采取应急防治措施,在此情况下,应做到以下几点: 视险情将人员物资及时撤离危险区 当滑坡由加速变形阶段进入临滑阶段时,滑坡灾害在所难免,应及时将情况上报当地*部门,由*部门组织将险区内居民、财产及时撤离危险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破坏作用 为争取抢险救灾时
8、间,延缓滑坡大规模破坏,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破坏作用,如因采矿诱发的,应立即停止采矿活动;如因渠道渗漏而诱发的,应立即停止对渠道进行放水。 事先有预兆者,应尽早制订好撤离计划 滑坡在大规模滑动前,往往事先有前兆,在此情况下,当地*部门应尽早制订好险区人民疏散撤离计划,以防造成混乱而发生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事故。 崩塌: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向下倾倒、翻滚、就地堆放的现象。 1、崩塌的识别: 崩塌山体坡度为45以上,且高差大,坡体成孤立山嘴、山峰或凹型陡坡。 5 坡体内部裂隙发育,尤其产生垂直或平行斜坡方向的陡裂缝,并且切割坡体的裂隙、裂缝即将贯通,使之与山体形成分离之势。 坡体前部存在临空空间
9、,或有崩塌物发育,这说明曾经发生过崩塌,今后还可能再次发生。 2、发生的前兆特征: 崩塌的前缘掉块、坠落,小蹦小塌不断发生。 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 不时偶闻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声。 出现热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 动植物异常现象。 3、崩塌防治应对措施 立即向村、乡、县等有关*或单位报告。 拟定并实施应急措施,迅速转移危险区的群众,密切注视灾情的变化趋势。 组织有关专家论证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其灾情的程度。 密切注意崩塌可能对水库、公路等重要工程设施造成的破坏。 采取植树造林、封山育草、改良耕作技术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生物措施。 工程措施采用遮拦建筑物,对崩塌运动的岩土体进6
10、 行消能拦挡,主要采用山坡拦石沟、落石平台、落石沟、拦石墙等。地质体改造措施。 对结构面的强化改造,对岩体表面一般采用喷混凝土或挂网喷锚。 对岩体内部结构面的强化改造主要采用锚固、灌浆增加结构面间联结力。 4、诱发崩塌和滑坡的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 降雨: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融雪、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的软弱面,易诱发滑坡、崩塌。 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不断地冲刷坡脚、削弱坡体支撑或软化岩、土体,降低坡体强度,易诱发滑坡、崩塌。 人为因素 采掘矿产资源:采矿不按规范执行,乱采滥挖,造成采空塌陷,导致山体开裂,继而发生滑坡崩塌。 开挖边坡:修建铁路、公路、依山
11、修建房屋、建厂等工程开挖边坡,使斜坡下部失去支撑部分,形成人工陡边坡,造成崩塌、滑坡的发生。 水库蓄水、泄水与渠道渗漏:水库蓄水,浸润和软化岩土体,加大了岩土体中的静水、动水压力;水库泄水,水位7 急剧下降,加大了坡体的动水压力;渠道渗漏,增加了浸润和软化作用;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放等,均使水流渗入坡体,加大孔隙水压力,软化土石,增大坡体容重,从而促进或诱发滑坡、崩塌的发生。 堆填加载:在斜坡上大量修建楼房、工厂、堆渣、弃渣、填土等,给斜坡增加了荷载,超过斜坡支撑的重量,失去平衡而诱发崩塌、滑坡的发生。 采石、劈山:采石、劈山等放炮强烈振动,使斜坡上的岩土体受振松动,诱发崩塌、滑坡的发生。
12、乱砍乱伐:乱砍乱伐,破坏植被,有利于雨水入渗,诱发崩塌、滑坡的发生。 5、滑坡与崩塌的区别 滑坡与崩塌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常推积在山坡脚,呈锥形体,结构零乱,毫无层序;而滑坡堆积物常具有一定的外部形状,滑坡体的整体性较好,反映出层序和结构特征。也就是说,在滑坡堆积物中,岩体的上下层位和新老关系没有多大的变化,仍然是有规律的分布。 崩塌体完全脱离母体,而滑坡体则很少是完全脱离母体的。多属部分滑体残留在滑床之上。 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的垂直位移量远大于水平位移量,其重心位臵降低了很多;而滑坡则不然,通常是滑坡体的8 水平位移量大于垂直位移。多数滑坡体的重心位臵降低不多,滑
13、动距离却很大。同时,滑坡下滑速度一般比崩塌缓慢。 崩塌堆积物表面基本上不见裂缝分布。而滑坡体表面,尤其是新发生的滑坡,其表面有很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纵横裂缝。比如:分布在滑坡体上部的弧形拉张裂缝;分布在滑坡体中部两侧的剪切裂缝;分布在滑坡体前部的横张裂缝,其方向垂直于滑坡方向,迹即受压力的方向;分布在滑坡体中前部,尤其是以滑坡舌部为多的扇形张裂缝,或者称为滑坡前缘的放射状裂缝。 关于崩塌、滑坡还要注意两点: 发现有崩塌、滑坡发生的预兆,要立即撤出所有人员,并将情况及时报告国土资源部门;千万不要在崩塌、滑坡发生后尚未稳定时进入崩塌、滑坡区进行排土等作业; 大雨过后,即使天气转晴,但在几天内仍有可能
14、发生滑坡或崩塌等地质灾害,应提高警惕,加强检查,注意防范。 泥石流:它是指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水或库塘溃坝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夹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它常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15-80,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泥石流爆发时,浑浊的泥石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有如雷鸣,在很短时间内9 将大量的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由于泥石流爆发突然,运动快,能量大,来势凶猛,破坏性非常强,常给山区的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危害。 1、泥
15、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 较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地形上,山高沟深、地势陡峻,沟床纵坡较大,流域形状便于水流汇集。上游形成区多呈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 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有利于水和碎屑物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较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较宽阔的河谷阶地,使碎屑物有堆积场地。 丰富的松散物质:地表岩石破碎,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源;另外,岩层结构疏松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地区,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碎屑物源;人类不良的工程活动乱砍
16、乱伐导致水土流失以及开山、采矿、采石形成尾矿、弃碴、堆石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物源固体物源。 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源: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重要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的动力来源。水源有暴雨、冰雪融水和溃决水体等。 2、泥石流的临灾前兆 泥石流沟谷下游洪水突然断流,要注意行洪区次级10 滑坡堵沟引发溃决型泥石流的危险。上游行洪区次级滑坡在洪水冲刷淘蚀下发生滑坡并堵沟断流,这是溃决型泥石流即将发生的前兆。在泥石流形成区设臵观测点,发现上游形成泥石流后,及时向下游发出预警信号。暴雨期间沟谷堵塞时,随意去疏通是非常危险的。 泥石流沟谷上游突然传来异常轰鸣声,声音明显不同于机车、风雨、雷电、爆破等声
17、音,可能是泥石流携带的巨石撞击声。 3、遇到泥石流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当泥石流发生时,必须遵循泥石流的规律采取应急措施,泥石流与滑坡、崩塌不同之点就是流动,泥石流不仅能够流动,而且它的搬运能力,浮托能力还非常强大,远非流水所能比拟,泥石流类似洪水,又胜于洪水,据此特点,我们必须采取下列紧急措施: 当处于泥石流区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一般粘性泥石流比稀性泥石流容易躲离和得生,而当处于非泥石流区时,则应立即报告该泥石流沟下游可能波及到的村、乡、镇、县或工矿企业单位,密切注视泥石流的变化发展趋势。 有关*部门应立即组织有*、单位、专家及当地群众参加的抢险救灾活动。
18、拟定并实施应急措施。包括加强管理泥石流沟及下11 游沟谷。比如:酌情限制车辆和行人通行;制作危险标记;组织危险区群众迅速撤离等。 密切注视该泥石流灾害可能引发某种生命线工程的次生灾害甚至第三次灾害。如火灾、洪水、中断交通、爆炸、房屋倒塌等。 建立观测站进行长期动态监测,掌握灾情的变化发展趋势,并作出决断。特别要注意泥石流具有阵发性、间歇性等特点。 4、泥石流的防治 泥石流的防治应遵循以下原则: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避强制弱,重点治理;沟谷的上、中、下游全面规划,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工程方案应以小为主,中小结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要开展预防监测,宣传普及泥石流的知识,重视制止诱发泥石流的人为
19、活动,保护山地生态环境,防患于未然。开展坡面治理,搞好水土保持,实行合理耕作活动,从根本上解决泥石流的灾害。对易发生泥石流地区的工程防护措施主要是: 稳:用排水、拦挡、护坡等稳住松散物质、滑塌体及坡面残积物; 拦:在中上游设臵谷坊或拦挡坝,拦截泥石流固体物; 排:在泥石流流通段采取排导渠(槽),使泥石流顺畅下12 排; 停:在泥石流出口有条件的地方设臵停淤场,避免堵塞河道; 封:即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一种现象。 1、地面塌陷的类型及特点: 地面塌陷按其成因可分为采空塌陷和岩溶塌陷,而后者分布广、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质灾害 培训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82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