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衣社谈中国传统文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docx
《地衣社谈中国传统文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衣社谈中国传统文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衣社谈中国传统文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谈中国传统文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被称为华夏文明。从根本上说,包涵了五千年积聚的一切人文思想文化,其中最为重要的有道德思想、历史观点、宗教信仰诸多方面。她无时无刻不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尤其是对下一代的传承和教育有着血肉的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对人格形成有重大影响。在中国,具有浓厚传统文化内涵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即教孩子如何做人,教育内容以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为核心。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家庭教育原则的形成,很重视对儿童施行早期教育,重视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重视做人真诚的教育。古人对子女,既提倡严格管教,又提倡热爱孩子,把爱子和教
2、子结合起来。 在教育方法上,古代家庭教育提倡要顺应儿童自然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因势利导、分辩善恶、兼用体罚等教育方法。提倡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德育为先、甄别善恶、学习圣贤。古代家庭教育中盛行体罚,认为父母体罚子女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中国传统文化对今天家庭教育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重对孩子品德培养,注重个性化教育、搞好因材施教,注重孩子的发展教育,成长胜过成功。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被称为华夏文明。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许多方面。如: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
3、书法、对联、灯谜、歇后语、寓言、神话、小说、传统节日以及各种民俗;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等。从根本上说,包涵了五千年积聚的一切人文思想文化,其中最为重要的有道德思想、历史观点、宗教信仰诸多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 精神家园是指人们身心的精神归属。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和精神家园,体现了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以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做基奠
4、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根据历史所提供的条件,创建、改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五千多年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延续。 传统文化本身具有两面性:既有历史地沉积的糟粕,又有历史地提炼的精华。最适合中华儿女成长的精神营养,无疑是优秀传统文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就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凝聚力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的体现在人们的性格上、气质上,有的物化为艺术品、服饰、建筑风格等,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它民族的
5、重要标志。这些积淀几千年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她无时无刻不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尤其是对下一代的传承和教育有着血肉的联系。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对人格形成有重大影响 在中国,具有浓厚传统文化内涵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即教孩子如何做人, 教育内容以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为核心。这种教育下长大的孩子遇事常常依据人情关系来处理,而很少凭是非判断。因此中国古代社会中家族集团非常普遍。人们在介绍人的时候,往往这样说他是某某的儿子, 某某的孙子, 某官员的亲戚等。这是在告诉别人一种关系而不是这个人。 小的时候,家长也总是让孩子告诉别人自己父亲的名字
6、和地位。同时父母也总是要求子女要“ 听话” 。在长期这样的模式教育下,子女往往把别人的话听多了,自已的主体意识没有发展起来,喜欢以群体来界定别人和自己。较之其它民族, 同一年龄的中国人要成熟老成一些。 处事过分冷静没有激情, 能与老年人和谐相处。因为在中国家长制的社会中,父母是家庭的核心,假如有祖父母,那么父母的地位便降格。一句话就是“老人” 当家,“老人”说了算。一个人的家庭地位、社会地位、甚至职官高低都普遍以“老成”取胜。所以中国人的性格中缺乏主体意识, 缺乏冒险、热情等精神。 三、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家庭教育原则的形成 1、重视早期教育的原则 我国传统家庭教育很重视对儿童施行早期教育,提倡及
7、早教育。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精辟见解。先哲们认为人的幼年时期注意力集中, 记忆力强,学习过的知识不易遗忘,因此应及早教育。“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这是颜之推的原话。 在培养子女的行为习惯方面, 提倡以预防坏习惯的产生教育应走在前面。比如颜氏家训.教子中谈到“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愤怒日降而增怨,逮于长成, 终为败德。”而北宋的程颐也认为“盖人之幼也,智愚未有所立,则当以格言至论日陈于前, 盈耳充腹,久之安习,若固有之者。”这段话说了这样一个道理,人在幼小的时候,还不能辨别是非,应该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格言,天
8、天在他们面前讲说,使其耳朵听的,脑子记的全是这些内容,久而久之子女对这些教诲就习惯了,好象本来就有这些观念一样。这里他不仅论述了教育应及早及时同时也提出了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2、重视社会环境对孩子教育影响的原则 民间广为流传的“ 孟母择邻”的故事, 虽然有轻视体力劳动者的一面, 但它也说明我国古代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环境的选择。也正因为孟母善择友邻,才导致“及孟子长,学文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之谓孟母善以渐化。” 古人不仅善于利用好的环境去影响人,使子女在好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同时,也重视周围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对子女的影响。西周时有人提倡小孩“与善人居”, 而不与恶人交往。可
9、见为了教育好子女,古人提倡有意识地创造一个和谐、良好、优美的环境,为子女提供一些正面人物做为学习的榜样。 在这方面颜之推的论述更为绝妙“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久而自芬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3、重视做人真诚的教育原则 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生活的时间较长,对子女影响最大的是父母的言行举止。故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像孟子所说的那样“言必信,行必果”不能欺骗。 韩非子则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 为汝杀彘。适市米,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 婴儿非可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乏,是教子欺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衣 中国传统文化 家庭教育 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82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