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docx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 思考题答案 第一部分 填空与判断 第一章 绪 论 一、填空题 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2、地球的内部圈层主要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3、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为将今论古的历史比较法。 二、判断题 1、地质学与地球科学研究的内容实际上没有本质区别。 2、地球的演变是以渐进的方式持续进行的。 第二章 地球 一、填空题 1、莫霍面以上为地壳;古登堡面以上至莫霍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 2、陆壳具有双层结构,其分界面称为康拉德面。 3、陆壳具有双层结构,上部为硅铝质,下部为硅镁质。 二、判断题 1、某地区重力异常,说明该地区重力值偏高。 2
2、、纵波传播速度快,能够在液体中传播,横波传播速度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3、地下的温度、压力,与地壳的密度成正比。 4、古登堡面以上,重力值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古登堡面以下,重力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5、地球的北极为地磁场的N极;地球的南极为地磁场的S极。 6、地球重力随纬度增加而增加。 三、选择题 1、岩石密度越,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越慢;能在液体中传播的是。 A、大 B、小 C、横波 D、纵波 2、地震波能够在地球内部传播说明地球有;地壳中的岩石可发生强烈的弯曲说明地球具有。 A、弹性 B、塑性 第三章 地 壳 一、填空题 1、地球表面积是起伏不平的,可分为陆地和海洋两大部分。 2、大陆表面按高
3、程和起伏特征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和洼地六种地形地貌单元。 3、世界上的两大山系为阿尔卑斯喜玛拉雅山系和环太平洋山系。 4、海底地形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三大单元。 5、大陆边缘由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海沟五部分构成。 6、固体矿物按内部结构可划分为晶质和非晶质两类两类。 7、晶体按其生长方式分为一向延长型、二向延长型、三向延长型三种。 8、地壳中的岩石可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类。 9、常见胶结物有钙质、铁质、硅质和泥质。 10、沉积岩的碎屑结构可分为砾状结构、砂状结构和粉砂状结构。 11、火山碎屑结构可分为火山集块结构、火山角砾结构和火山凝灰结构。 二、
4、判断题 1、地壳中的矿物都为固体状态。 2、矿物的成分决定了它的颜色,即使含有少量杂质,其颜色也不会因此改变。 3、如果矿物能均匀地吸收不同波长的光波,那么它可能呈现灰色;如果矿物有选择地吸收光波,则可能呈现红色或蓝色等彩色。 4、岩浆岩变质形成的变质岩称正变质岩,沉积岩变质形成的岩石称副变质岩。 5、石英、长石和云母属于浅色矿物。 6、泥裂的尖端指示岩层的底面。 7、岩浆岩变质形成的岩石称负变质岩。 8、具有变晶结构变质岩的变质程度高,具有变余结构的变质岩变质程度低。 9、石灰石和白云石都是碳酸岩盐矿物。 三、选择题 1、山地的海拔高度最低界限为;平原的最高海拔界限为。 A、500米 B、1
5、000米 C、200米 D、300米 2、按照高程和起伏特征,大陆地形可分为种类型;根据海底地形的总特征,海底地形可分为个大的地形单元。 A、6、2 B、2、2 C、6、3 D、3、2 4、大陆架的坡度;大陆坡的坡度。 A、大 B、小 5、流水波痕指数浪成波痕指数,风成波痕指数流水波痕指数。 A、大于 B、小于 第四章 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概述 一、填空题 1、地质年代单位为宙、代、纪、世四个大的时代单位。 2、年代地层单位为宇、界、系、统四个大的地层单位。 3、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O)、志留纪(S)、泥盆纪(D)、石炭纪(C)、二叠纪(P)纪六个时代单位。 二、判断题 1、古生物组合
6、形态简单,地层可能老也可能新,而古生物形态组合越复杂,则所代表的地层一定较新。 2、因为古生物发展是由水生到陆生,所以当地层中含有陆生的生物化石,指示地层老;而地层中的古生物化石为水生的生物时,指示地层新。 3、如果地层未发生倒转,则上部地层新,下部地层老。 4、当地质体发生穿插切割关系时,判断的基本原则是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 5、生物进化演化过程是均匀等速向前发展的,即每隔一定时间,生物就向前发展一步。 6、受局部气候影响,即使同一时间段内,全球的古生物总貌也不可能一致。 7、地质历史上由于不可知的灾难性事件,导致了一些生物灭绝,但随着地球环境条件的改变,这些灭绝的生物又重新发展起来。 8
7、、相对地质年代是利用古生物的演化规律来确定,但不能确定地层的准确的绝对年代。 9、各纪的时代划分上,早古生代奥陶纪两分,其它为三分。 10、晚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均为两分。 11、中生代白垩纪为两分。 12、新生代的新近纪和第四纪为两分。 三、选择题 1、蕨类植物比菌藻类植物出现的,裸子植物比被子植物出现的。 A、早 B、晚 2、侵入体比被侵入的地层,岩石地层单位中群组。 A、新、大于 B、老、大于 C、新、小于 D、老、小于 3、隐生宙包括的地质时代为元古代、太古代和冥古代,由老到新它们的时代排列顺序为。 A、冥古代元古代太古代 B、元古代太古代冥古代 C、冥古代太古代元古代 D、太古代元
8、古代冥古代 4、古生代由老到新各纪的顺序正确的是。 A、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B、寒武纪奥陶纪泥盆纪志留纪石炭纪二叠纪 C、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二叠纪石炭纪 D、寒武纪志留纪奥陶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第五章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一、填空题 1、地质构造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 褶皱 和 断裂 。 2、岩层的产状三要素为 走向 、 倾向 、 倾角 。 3、岩层产状可分为 水平 、 直立 、 倾斜 三种类型。 4、地层的接触关系可分为 整合 、 不整合 。 5、不整合接触分为 平行整合 、 角度不整合 两类。 6、褶皱的基本形态分为 背斜 、 向斜 两种类型。 7、一个褶皱内各相邻
9、褶皱(岩层)面上的枢纽构成的面称为 轴面 。 8、组成褶皱的同一岩层面上的最大弯曲部分的各个点的连线称为 枢纽 。 9、根据褶皱的轴面和两翼产状,褶皱可分为 直立褶皱 、 斜歪褶皱 、 倒转褶皱 、 平卧褶皱 。 10、根据节理的力学性质分为 剪节理 、 张节理 。 11、断层要素分为 断层面 、 断盘 。 12、正断层常见的组合类型为 阶梯状 、 地垒 、 地堑 。 二、判断题 1、巨大的褶皱山系是地壳垂直运动的结果。 2、整合地层与平行整合地层总是表现为地层产状的一致性。 3、当向斜和背斜连续时,翼部可以共用。 4、断层面是平直的。 5、断层面可以具有一定宽度。 6、走向滑距总是大于倾斜滑
10、距。 7、水平滑距总是大于走向滑距。 8、飞来峰是推覆体风化的残留物。 9、地壳运动史上鞍山运动早于吕梁运动。 10、四堡运动早于晋宁运动。 11、广西运动发生于早古生代,苏皖运动发生于晚古生代。 12、广西运动对应欧洲的加里东期,苏皖运动对应欧洲的海西期。 13、印支运动发生于三叠纪,燕山运动活动于侏罗纪和白垩纪。 14、发生于新生代的地壳运动称新喜马拉雅运动,欧洲称新阿尔卑斯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新喜马拉雅运动统称为阿尔卑斯期。 三、选择题 1、平行不整合说明地壳可能发生过运动,角度不整合一般说明地壳发生过运动。 A、升降 B、水平 2、某一沉积环境下,沉积的地层厚度大于该环境的水体深
11、度,说明地壳曾经,相反沉积的地层厚度小于该环境的水体深度,则说明地壳曾经。 A、抬升 B、沉降 3、背斜的核部地层,向斜的核部地层。 A、新 B、老 4、箱状褶皱的转折端,翼部产状。 A、宽 B、窄 C、陡 D、缓 5、隔挡式褶皱背斜,隔槽式褶皱向斜。 A、宽缓 B、紧闭 6、当岩层受到挤压发生弯曲时,内凹侧的地层受到作用,外凸侧地层受到作用。 A、拉张 B、挤压 7、平卧褶皱两翼地层倾向,斜歪褶皱两翼地层倾向。 A、相同 B、相反 8、正断层多数情况下造成地层,逆断层多数情况下造成地层。 A、重复 B、缺失 9、阶梯状断层属于组合类型,叠瓦状构造属于组合类型。 A、正断层 B、逆断层 10、
12、组成地垒的两个断面倾向,组成地堑的两个断面。 A、相同 B、相反 11、前寒武的地壳运动中,鞍山运动属于,吕梁运动、四堡运动和晋宁运动属于。 A、太古代、太古代 B、太古代、元古代 C、元古代、太古代 D、元古代、古生代 第六章 地震作用 一、填空题 1、按震源深度的不同,可将地震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2、地震有多种成因,按其成因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 第七八章 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 一、填空题 1、按照岩浆是否喷涌至地表可分为喷出作用 、侵入作用。 2、根据SiO2含量,岩浆可分为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四种基本类型。 3、火山喷发的类型可分为熔透式、 裂隙式 、中心
13、式三种类型。 4、火山碎屑按其粒径大小可分为火山集块、火山角砾、火山灰、火山尘。 5、火山喷出物按其性质可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种。 6、岩浆的分异作用可分为熔离分异、结晶分异、气态分异三种形式。 8、变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 9、变质作用的方式分为碎裂变形作用、重结晶作用、重组合作用、交代作用四种。 10、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包括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四种。 二、判断题 1、矿物的脱水反应属于交代作用,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有物质的带出。 2、气态分异作用是岩浆分异作用的一种,是岩浆早期的一种分异作用。 3、岩浆的侵入作用为火山活动的一种形式。
14、 4、基性岩浆温度比酸性岩浆温度高。 5、暗色矿物铁镁矿物含量高,浅色矿物硅铝矿含量高。 三、选择题 1、交代作用过程中,为主要因素,重结晶作用中,为主要因素。 A、温度、压力 B、热液、温度 C、压力、温度 D、热液、压力 2、重结晶作用的结果,矿物的成分,交代作用的结果,矿物的成分。 A、不变 B、变化 3、暗色矿物结晶温度,浅色矿物结晶温度。 A、高 B、低 第九十章 风化作用和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一、填空 1、一个完整的风化壳从上到下分为土壤层、残积层、半风化岩石层、基岩四层。 2、物理风化作用主要分为温差风化、冰劈作用、盐类的结晶与溶解、层裂或卸载作用。 3、化学风化作用主要分为氧化
15、作用、和水溶液作用。水溶液作用又包括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水合)作用和碳酸化作用四种方式。 4、生物风化作用主要分为生物的机械风化作用、生物的化学风化作用两种方式。 5、河流的机械搬运方式分为 推移式 、跃移式、 悬移式 三种。 6、三角洲可划分为三层结构,自上而下 顶积层 、 前积层 、 底积层。 7、河流的化学搬运为 真溶液 、 胶体 两种形式。 8、河流沉积物的三大场所为 山口区 、 河谷内 、 河口区 。 二、判断题 1、山区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 2、气候越潮湿,物理风化作用越强。 3、生物风化作用往往伴随着化学作用。 4、土壤层实际上是风化的残积物,只不过其中有腐殖质的加入,适宜
16、植物生长。 5、沉积岩比岩浆岩更容易风化,因为岩浆岩更坚硬。 6、昼夜温差越大,岩石越容易风化。 7、河流上游以侧蚀作用为主,河流中下游以下蚀作用为主。 8、河漫滩在剖面上具有二元结构。 9、河流中砾石的长轴一般平行于水流方向。 三、选择题 1、沉积岩成,岩浆岩成。 A、块状 B、层状 2、干旱气候区以风化为主,潮湿气候区以风化为主。 A、物理 B、化学 3、河流的河床高度弯曲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方式以作用为主。 A、蛇曲河、机械 B、曲流河、机械 C、蛇曲河、溶蚀 D、曲流河、溶蚀 4、黄铁矿氧化后形成,硬石膏吸水后转变为。 A、磁铁矿、石膏 B、磁铁矿、滑石 C、褐铁矿、石膏 D、褐铁矿、
17、滑石 5、物理风化作用岩石的成分,化学风化作用岩石的成分。 A、改变 B、不改变 6、古风化壳存在说明该地区曾,正长石水解后形成。 A、暴露地表 B、高岭石 C、埋藏地下 D、绿泥石 7、砂粒级颗粒一般呈形式搬运,砾石一般以形式搬运。 A、跃移 B、推移 8、当河流的动能等条件改变时,的碎屑先沉积,比重小的矿物沉积。 A、粗 B、细 C、先 D、后 第十一二三章 地下水、冰川和风的地质作用 一、填空题 1、地下水基本类型,由地表到地壳内部可分为3层,即 饱气带水 、 潜水 、 承压水。 2、地下水的存储状态可分为吸附水、薄膜水、毛细水和重力水。 3、冰川分为 山岳冰川 、 大陆冰川 两种类型。
18、 4、冰川刨蚀作用方式分为 挖掘作用 、磨蚀作用 两种形式。 5、冰碛地形包括终碛堤 、侧碛堤 、中碛堤 、鼓丘 四种。 6、风蚀作用方式分为 吹蚀 、 磨蚀 两种方式。 7、荒漠分为 岩漠 、 沙漠 、 砾漠 、 盐漠 四种地形。 8、风成砂的层理通常具有高角度、厚度较大的交错层理 的特点。 二、判断题 1、三个以上冰斗包围的地形,往往形成岩壁陡立的金字塔形山峰。 2、在强烈单向风盛行的条件下,新月形沙丘进一步发展成为纵向沙丘。 三、选择题 1、岩石能够储存水说明具有性,岩石允许地下水流动说明具有性。 A、孔隙 B、渗透 2、常出现在荒漠的低洼地带,风成砂的分选性。 A、盐漠、好 B、砾漠、
19、好 C、沙漠、差 D、岩漠、差 第十四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一、填空题 1、海岸按岩性可分为 基岩海岸 、 砾质海岸 、 砂质海岸 、 泥质海岸 四类。 2、潮坪沉积由岸至海分别为 泥坪 、 混合坪 、 砂坪 三类。 3、根据泻湖的盐度可将其分为 淡化泄湖 、 咸化泄湖 两类: 4、生物礁类型分为 岸礁 、 环礁 、 堡礁 三种。 5、根据海水深度,结合海底地形和生物群特征,可将海洋分 为 滨海 、 浅海 、 半深海 、 深海 等四个环境分区。 6、海水的运动方式具体可以划分为 波浪 、 潮汐 、 洋流 三种。 7、滨海可分为 前滨 、 后滨 两个亚环境,详细划分时,包括了浅海的部分地区,从而分
20、为后滨、前滨 、临滨、滨外四个亚环境。 二、判断题 1、海岸砾石的长轴一般垂直于海岸方向。 2、泻湖的盐度比海水高。 三、选择题 1、沙滩多分布于岸地区,泥滩分布于岸地区。 A、障壁海 B、开阔海 2、沿岸堤分布在附近,沙坝位于。 A、高潮线、浅海区 B、高潮线、滨海区 C、低潮线、浅海区 D、低潮线、滨海区 3、近滨的界限位于和之间。 A、浪基面 B、低潮线 C、高潮线 D、特大高潮线 4、后滨的界限位于和之间。 A、浪基面、低潮线 B、低潮线、高潮线 C、浪基面、高潮线 D、高潮线、特高潮线 5、大陆架部分包括和两个海洋环境分区。 A、前滨、浅海 B、滨海、浅海 C、后滨、浅海 D、浅海、
21、半深海 6、深水波为波,浅水波为波。 A、不对称 B、对称 第十五章 湖泊与沼泽的地质作用 一、填空题 1、湖泊的成因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湖泊 、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湖泊 两种方式。 2、湖水的运动方式总体上可分为 垂直运动 、 水平运动 两种。 3、褐铁矿和赤铁矿指示 氧化 环境;菱铁矿指示 半氧化 环境;黄铁矿指示 还原 环境。 4、盐湖沉积分为 碳酸盐岩 、 硫酸盐 、 卤化物 、 沙下湖 四个阶段。 5、沼泽形成的原因分为 湖泊发展晚期沼泽化 、 陆地沼泽话 两类。 6、地质历史时期的几个主要成煤时期为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和第三纪。 二、判断题 1、磁铁矿指示氧化环境,黄铁矿指示还原
22、环境。 2、沼泽生成石油,湖泊生成煤炭。 3、潮湿气候区可形成锰、铝沉积,碳酸钙仅沉积于干旱气候区的湖泊中。 4、盐湖沉积后期,卤化物比硫酸盐类先沉积。 三、选择题 1、潮湿气候区湖泊以沉积为主,干旱气候区湖泊沉积作用强。 A、机械 B、化学 第十六七八章 负荷地质作用、岩石圈板块构造和地壳的演变 一、填空题 1、负荷地质作用的方式包括崩落作用、潜移作用、滑动作用和流动作用。 2、板块边界类型有 离散 、 会聚 、 平错 三种。 3、海底四大发现是大洋中脊扩张带 、贝尼奥夫带 、洋底新沉积物的发现 、转换断层的发现 。 4、全球划分的六大板块是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球科学 概论 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81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