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岩石学综合复习题.docx
《地大岩石学综合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大岩石学综合复习题.docx(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大岩石学综合复习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岩石学综合题 一、名词解释 1. 变质作用:在地下特定的环境中,由于温度、压力或流体的影响,使原岩在基本为固态条件下,发生物质成分、构造及结构变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变质作用的机制主要包括:变质结晶、变形和变质分异3类。 2. 间粒结构:浅成相或喷出相火山岩基质中,由辉石等暗色矿物以及隐晶质玻璃质充填于微晶斜长石粒间空隙形成的结构。称为填隙结构。充填物均为粒状矿物时称间粒结构。充填物为隐晶质-玻璃质称间隐结构。二者的过渡类型称间粒间隐结构。 3. 区域变质作用:它是在大面积发生的区域性的变质作用,是地壳活动带伴随强烈造山运动所发生的一种变质作用。变质因素
2、复杂,往往是温度、压力、偏应力和流体综合作用。变质机制也多样,主要是重结晶和变形,有时还伴有明显的交代和部分熔融。 4. 泥晶基质:又称微晶基质。泥晶是指呈机械性运移和沉积的泥级碳酸盐质点。基质又称杂基,是指充填在颗粒之间的细粒机械填隙物。泥晶基质即为细粒填隙物为碳酸盐微晶的基质。 5. 玻屑凝灰岩:火山碎屑物主要为玻屑的一种凝灰岩,凝灰岩是火山碎屑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种,具有典型的凝灰结构,火山物质占90%以上,碎屑粒径小于2毫米。 6. 浊流:是在水下斜坡上产生的,含大量悬浮颗粒和水分、以紊乱状态快速流动的重力流。 7. 麻粒岩:是一种在高温和中压下稳定的区域变质岩,其特征是岩石中含水矿物均不
3、稳定一般含量很少或不出现。暗色矿物中主要为紫苏辉石、透辉石,浅色矿物中有长石和石英,石英显暗色,有时含石榴石、夕残石、蓝晶石、堇青石等。一般为中、粗粒状变晶结构,有时为不等粒状变晶结构,多为块状构造。 8. 同化混染作用:岩浆在上升或停留于岩浆房期间,除与围岩具有热交换外,还可能与围岩发生物质交换,其结果是熔化围岩及捕虏体,或与其发生反应,而使岩浆的成分发生变化,这一过程称为同化混染作用。 9. 混合岩化作用:这是在区域变质作用的基础上,由地壳内部热流升高而产生的深部热流和局部重熔熔浆渗透、交代、贯入于变质岩中并形成混合岩的一种变质作用。 10. 玄武岩:基性喷出岩的代表性岩石。主要由基性斜长
4、石和辉石组成,次要矿物有橄榄石、角闪石及黑云母等,岩石均为暗色,一般为黑色,有时呈灰绿以及暗紫色,岩石多具斑状结构,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普遍。 11. 斑状变晶结构:根据变晶矿物的相对大小划分的变晶结构的一种,若颗粒粒度呈双模式分布,大颗粒为细小颗粒包围,则称为斑状变晶结构。 斑状结构: 岩石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及不结晶的玻璃质称为基质。其间没有中等大小的颗粒,可与不等粒结构相区别。 12. 接触变质作用:是在岩浆岩体边缘和围岩的接触带上,由于岩浆的高温和从岩浆中分出的溶液的影响而使岩石发生变质的作用。根据作用的因素和岩石变化特征常分为热接触变质作用和接触交代变质
5、作用。 13. 序粒层理:又称递变层理,系指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向细逐渐变化的一种层理。 14. 变质相系:每一个变质地区都可用一系列的变质相表示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即一个递增变质地区观察到的变质相的系列,称为变质相系。 变质相:变质作用过程中同时形成的一套矿物共生组合及其形成时的物化条件。具体的说是一定温度-压力的反映,而一系列化学成分不同的岩石在一定温压范围内所形成的,变质矿物共生组合体,即构成一个变质相。 15. 柱状节理:熔浆在冷凝固结过程中,如果成分均匀,地形平坦,而且缓慢冷缩,就可能围绕一些大致成等距离排列的凝结中心收缩,从而形成垂直于冷凝面的裂隙,把岩石分割成多边形柱状体,这种裂隙
6、称为柱状节理。 16. 片状构造:变质岩的一种变成构造。这是变质岩最常见、最典型的构造,其特点是岩石中所含大量片状和粒状矿物都呈平行排列,片柱状矿物大于30%,粒状矿物以石英为主,可含一定数量的长石,长石含量25%。 1 / 1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岩石学综合题 17. 岩浆结晶分异作用:是指由于岩浆中结晶的固相物质的分离而使残余岩浆成分发生变化的作用。 18. 辉绿结构:是基性浅成侵入岩的典型结构,指辉绿岩中基性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近,但是自形程度不同,自形程度好的斜长石呈板状,搭成三角形孔隙,其中充填它形的辉石颗粒。可与辉长结构过渡,称辉长辉绿结构。 辉长结构:是基性深成侵入岩辉长岩的
7、典型结构,表现为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的自行程度相近,均呈现半自行-他形粒状,是岩浆同时析出的结果。 19. P-T-t轨迹:岩石在变质作用过程中P-T条件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历程或在P-T图解中表示该历程的曲线。 矿物共生组合:矿物组合是岩石化学成分和P、T等条件的反映,是共生分析的对象或出发点。是一定化学成分岩石达到化学平衡时的矿物组合,又称平衡矿物共生组合。 20. 脉岩:岩浆作用过程中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的小侵入体,外形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经常在深成侵入体内部或附近围岩中,充填在裂隙内,多呈脉状产出,所以称之为脉岩。 21. 表生成岩作用:指坚固沉积岩因盆地回返而逐渐上升
8、到潜水面附近时受渗流和潜流大气降水影响所发生的作用。 22. 相序递变规律: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也就是沉积学中常说的相连续性原理或沃尔特相律。 相模式: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的研究为基础,从大量的研究实例中,驿沉积的发育和演化加以高度概括,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的空间组合形式,称相模式。 相标志:指沉积岩中能指示一定环境条件的各种特征,包括岩性标志、古生物标志和地球化学标志。 23. 气孔和杏仁构造:当岩浆喷溢到地面时,围压降低。其中所含挥发份达到过饱和,它们从岩浆中分离出来时,形成大量气泡,这些气泡一部
9、分散逸于大气中,一部分则由于岩浆迅速冷却凝固而保留在岩石中形成空洞,这就是气孔构造。当气孔被岩浆期后矿物所充填时,其充填物宛如杏仁,称为杏仁构造。 24. 榴辉岩:是一种在极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区域变质岩,主要由绿色绿辉石和粉红色的石榴石所组成。典型的榴辉岩不含长石,可含少量石英,有时含蓝晶石、辉石、金红石、尖晶石等。岩石一般为深色中粗粒不等粒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25. 安山岩:中性喷出岩的代表岩石。主要矿物成分为角闪石和斜长石,也有辉石和黑云母,橄榄石很少见到。新鲜的安山岩呈浅灰色、灰色,多为半晶质斑状结构,主要为块状构造,气孔和杏仁构造也较发育。 26. 安山结构:是岩浆岩中安山岩发育的
10、代表性结构,岩石总体呈斑状结构,基质呈玻晶交织结构,表现为基质中由玻璃基质和斜长石微晶构成。 27. 片麻岩:一种区域变质岩。岩石具明显的片麻状构造,含长石、石英较多,粒度较粗,岩石中长石和石英的含量大于50%,其中斜长石含量大于20%。 片麻状构造:主要由长英质矿物组成的具定向构造的岩石,其中斜长石含量大于20,片柱状矿物小于15。 28. 成岩作用:系指松散沉积物脱离沉积环境而被固结成岩石期间所发生的作用。 29. 同生作用:指沉积物刚刚沉积、还暴露在沉积环境底层水中、在沉积物-水界面及其以下的一薄层内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 30. 长石砂岩:碎屑组份主要是石英和长石,其中长石
11、的含量必须大于25%,石英含量小于75%,岩屑含量小于长石。此外,长石砂岩中还常有少量的黑云母和白云母。一般颗粒较粗,为粗-中粒结构,圆度较差,分选不好或中等。 31. 科马提岩:是超基性岩浆岩中喷出岩的一种,最早发现于南非,由高镁橄榄石、辉石和少量金属矿物和基性玻璃组成。常见枕状构造,发育独特的鬣刺结构和化学成分。 32. 岩浆分异作用:是指原来成分均匀的岩浆,在没有外来物质加入的情况下,依靠本身的演化,最终产 生不同组分的岩浆岩的作用。 2 / 1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岩石学综合题 33. 里特曼指数:是表示岩浆岩中全碱含量与二氧化硅含量之间关系的指数。具体表示为:(K2O+Na2O)2
12、/(SiO243),其中使用去掉百分号的主量元素含量。适合于SiO2含量大于43的岩石。根据计算结果,若里特曼指数9称为过碱性岩石。 34. 羽状交错层理:细层与层系界面斜交,相邻层系中细层的倾向相反。 35. 沉积后作用:沉积物从沉积下来后到深埋变质或被抬升到地表再次遭到风化作用前所经历的所有变化。 36. 沉积分异作用:母岩风化产物及其它来源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会按照颗粒大小、形状、比重、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在地表依次沉积下来,这种现象称为沉积分异作用。 37. 变晶结构: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结构,固体条件下进行,变质矿物基本同时形成。 38. 岩浆岩的相:就是指不同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岩
13、石和岩体总的特征,包括形成深度、结构、构造和产状等,可分为侵入岩相和火山岩相两大类。 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的大小、形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形成时的地质构造环境、距离地表的深度等。分为侵入岩的产状和火山岩的产状。 39. 色率:岩浆岩中铁镁矿物含量的体积百分比。 40. 原生岩浆:是地幔或者地壳物质经局部熔融所形成的最初的岩浆。 次生岩浆:是原生岩浆通过发展和演化所形成的岩浆。 41. 斑状结构:岩浆岩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和不结晶的玻璃质称为基质。其间没有中等大小的颗粒,可与不等粒结构相区别。 42. 混合岩化作用:是高级区域变质伴随的部分熔融产生的低熔物质与
14、变质岩混合形成混合岩的大规模变质作用。它是变质作用向岩浆作用过渡的类型,又称为超变质作用。 43. 岩浆: 44. 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 45. 云英岩: 46. 角岩: 47. 包含结构: 48. 粒序层理: 二、简述题 1. 试述主要造岩矿物在风化作用中的稳定性。 暗色矿物: 橄榄石 辉石 角闪石 黑云母 铁镁矿物,主要指Fe、Mg、Ca的硅酸盐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等,这类矿物的稳定性较低,其中以橄榄石最易风化,辉石次之,再其次是角闪石,因此它们在沉积岩中的含量甚少。黑云母稳定性比白云母低,故后者在沉积岩中较常见。 浅色矿物:斜长石 钾长石 白云母 酸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基性斜长石,
15、因此,在沉积岩中较为常见的碎屑长石是 和酸性斜长石。石英为最稳定的造岩矿物,因此,母岩风化越彻底,石英在风化产物中的相对含量越高。 粘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 粘土矿物是沉积岩的重要造岩矿物,在一般风化作用下只发生机械破碎,而无化学分解现象,在较强风化作用下才转变成更稳定的矿物。碳酸盐矿物主要是方解石和白云石,这类矿物在酸性水中极易溶解。 2. 障壁-泻湖沉积体系包括哪些沉积单元?并简述其特征。 沉积单元:障壁岛、泻湖、潮坪。 障壁岛特征:成分成熟度高、结构成熟度高 泻湖特征:低能、可咸化 潮坪特征:砂泥薄互层、潮汐层理 3. 恢复变质岩原岩有哪些标志? 地质产状及岩石共生组合:在野外直接观察地质标
16、志,是恢复原岩最基本的方法。正变质岩一般为不规则的封闭轮廓,脉状、层状或似层状,没有韵律性层理。副变质岩一般承袭原有层理和韵律性层理,如复理石层、递变层、波痕、斜层理等均可能在变质岩里保留下来。 岩石学标志:变质岩的原岩性质在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上有明显的反应。变余结构构造是恢复原岩的重要依据,变质程度强烈的,则要借助于某些特征矿物及矿物共生组合来恢复原岩。正变质岩中常见有变余辉长结构、变余辉绿结构、变余斑状结构、变余气孔构造、变余杏仁构变余流纹构造等;副变质岩中常见有变余砂状结构、变余泥质结构以及各种变余层理构造和变余层面构造。出现大量富铝矿物的变质岩,其原岩可能为富铝的泥质、泥砂质沉积岩;出
17、现大量碳酸盐矿物和含有大量钙硅酸盐类矿物的变质岩,其原岩可能为沉积的碳酸盐岩或富钙的沉积岩;出现普通辉石和基性斜长石共生的某些麻粒岩或角闪质岩石,其原岩可能为基性岩浆岩。 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基本原理是除伴有强烈交代作用的变质岩和混合岩等外,所有的变质岩都是一定原岩在相对封闭条件下经变质作用的产物,其成分变化基本是等化学的。 4. 岩浆岩的分类及其各类岩石的主要特征。 分类:超基性岩类:橄榄岩-苦橄岩类、 基性岩类:辉长岩-玄武岩类、 中性岩类:闪长岩-安山岩类(斜) 正长岩-粗面岩类(钾)、 酸性岩类:花岗岩-流纹岩类、 碱性岩类:霞石正长岩-响岩类。 主要特征 超基性岩类:SiO2含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岩石 综合 复习题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81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