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期末复习讲义.docx
《国际金融学期末复习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学期末复习讲义.docx(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际金融学期末复习讲义第一章 国际收支 本章重要概念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指一国或地区居民与非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之和。它体现的是一国的对外经济交往,是货币的、流量的、事后的概念。 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将国际收支根据复式记账原则和特定账户分类原则编制出来的会计报表。它可分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以及错误和遗漏项目三大类。 贸易差额: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 经常项目:指本国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易而经常发生的项目 内外均衡:一国如果希望同时达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目标,则必须同时运用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移政策两种工具 自主性交易:亦称事前交易,是
2、指交易当事人自主地为某项动机而进行的交易。 复习思考题 1 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是赤字的同时,该国的国际收支是否可能盈余,为什么? 答:可能,通常人们所讲的国际收支盈余或赤字就是指综合差额的盈余或赤字.这里综合差额的盈余或赤字不仅包括经常账户,还包括资本与金融账户,这里,资本与金融账户和经常账户之间具有融资关系。但是,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资本和金融账户与经常账户之间的这种融资关系正逐渐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资本和金融账户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资本和金融账户已经不再是被动地由经常账户决定,并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服务了。而是有了自己独立的运动规律。因此,在这种
3、情况下,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是赤字的同时,该国的国际收支也可能是盈余。 2怎样理解国际收支的均衡与失衡? 答:由于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因此,国际收支的均衡与失衡也由多种含义。国际收支平衡的几种观点:一,自主性交易与补偿性交易,它认为国际收支的平衡就是指自主性交易的平衡;二,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的观点,静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收支相抵,差额为零的一种平衡模式。它注重强调期末时点上的平衡。动态平衡是指在较长的计划期内经过努力,实现期末国际收支的大体平衡。这种平衡要求在同际收支平衡的同时,达到*所期望的经济目标;三,局部均衡与全面均衡的观点,局部均衡观点认为
4、 *市场的平衡时国际收支平衡的基础,因此,要达到国际收支平衡,首先必须达到市场平衡。全面均衡是指在整个经济周期内国际收支自主性项目为零的平衡。 国际收支失衡要从几个方面进行理解,首先是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一,根据时间标准进行分类,可分为静态失衡和动态失衡。二,根据国际收支的内容,可分为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三,根据国际收支失衡时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可分为实际失衡和潜在失衡。其次,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判定标准,一,账面平衡与实际平衡;二,线上项目与线下项目;三,自主性收入与自主性支出。最后,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周期性的失衡,结构性失衡,货币性失衡,收入性失衡,贸易竞争
5、性失衡,过度债务性失衡,其他因素导致的临时性失衡。 4请简述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几种原因。 答: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的,又有主观的;既有内部的,又有外部的;既有经济的又有非经济的;既有经济发展阶段的,又有经济结构的。而且这些因素往往不是单独而是混合地发生作用。它主要有:1周期性失衡,结构性失衡,货币性失衡,收入性失衡,贸易竞争性失衡,过度债务性失衡,其他因素导致的临时性失衡。以上几方面原因不是截然分开的,而且,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不平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国际收支不平衡都是有区别和联系的。 6一国应该如何选择政策措施来调节国际收支的失衡? 答:一国的国际收支失衡
6、的调节,首先取决于国际收支失衡的性质,其次取决于国际收支失衡时国内社会和宏观经济结构,再次取决于内部均衡与外部平衡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有内外均衡冲突的存在。正确的政策搭配成为了国际收支调节的核心。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包括有: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直接管制政策,供给调节政策等,要相机的选择搭配使用各种政策,以最小的经济和社会代价达到国际收支的平衡或均衡。其次,在国际收支的国际调节中,产生了有名的“丁伯根原则”,“米德冲突”,“分派原则”,他们一起确定了开放经济条件下政策调控的基本思想,即针对内外均衡目标,确定不同政策工具的指派对象,并且尽可能地进行协调以同时实现内外均衡。这就是政策搭配
7、,比较有影响的政策搭配方法有:蒙代尔提出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索尔特和斯旺提出用支出转换政策和支出增减政策的搭配。 第二章 *、汇率和 *市场 本章重要概念 直接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 间接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 即期汇率:指 *买卖的双方在成交后的两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手续时所使用的汇率。 远期汇率:指 *买卖的双方事先约定,据以在未来约定的期限办理交割时所使用的汇率。 基本汇率:在制定汇率时,选择某一货币为关键货币,并制订出本币对关键货币的汇率,它是确定本币与其他外币之间的汇率
8、的基础。 套算汇率:指两种货币通过各自对第三种货币的汇率而算得的汇率。 即期 *交易:指买卖双方约定于成交后的两个营业日内交割的 *交易。 远期 *交易:指 *买卖成交后并不立即办理交割,而是根据合同的规定,在约定的日期按约定的汇率办理交割的 *交易。 铸币平价:在典型的金本位制度下,两种货币之间含金量之比。 黄金输送点:指在金本位制度下 *汇率波动引起黄金输出和输入国境的界限,它等于铸币平价加(减)运送黄金的费用。 复习思考题 1试述 *、汇率的基本含义和不同汇率标价法。 答: *,即国际汇兑,是国际金融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动态的 *,是指把一国货币兑换为另一国货币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实
9、践活动或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 *同于国际结算。静态的 *,是指国际间为清偿债权债务关系而进行的汇兑活动所凭借的手段和工具。 *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即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折算比率。 *汇率的标价方法有: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美元标价法。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美元标价法是非本位币之间以一种国际上的主要货币或关键货币作为汇价标准的标价方法。 2试述被报价货币及其在银行双向报价中的作用。 答:被报价货币,指的是数量固定不变,作为比较基础的
10、货币,也就是被用来表示其他货币价格的货币。 由于 *交易实际上是以一种货币换取另一种货币的买卖行为,因此,在买入被报价币的同时也就卖出着报价币,并且在报价银行买入被报价币的同时是询价者在卖出被报价币。在银行双向报价中,汇率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报价银行愿意买入被报价货币的价格,即所谓的买价或买入汇率;第二个数字表示的是报价者愿意卖出被报价货币的价格,即所谓的卖价或卖出汇率。在银行报价中,相对于被报价货币而言,总是买价在前、卖价在后,而且买价总是小于卖价,买卖价之间的差额就是报价银行买卖被报价货币的收益。在直接标价法下,前一数值表示银行的买入汇率,后一数值表示卖出汇率。在间接标价法下,前数值表示卖出
11、汇率,后一数值表示买入汇率。 3对于银行报出的汇率,如何来判断买卖价? 答:对于银行报出的汇率,前者表示被报价货币的买价,后者表示被报价货币的卖价,那么我们就只要根据标价法的不同判断出哪个是被报价货币就可以了,在直接标价法下,比如说英镑兑美元,1.8650/60,英镑是被报价货币,美元是报价货币;1.8650是买价,它表示银行用1.8650美元即可买入1英镑 *,而卖出1英镑 *可收回1.8660美元,买价在前卖价在后,买卖之间的10个点的差价即为银行的兑换收益;在间接标价法下,比如说美元兑瑞郎,美元是被报价货币,瑞郎是报价货币,那么银行的报价即为美元的买卖价,两者之间的差额即为银行的收益。必
12、须注意的是:买人或卖出都是站在报价银行的立场来说的,按国际惯例, *交易在报价时通常可只报出小数,大数省略,买价与卖价之间的差额,是银行买卖 *的收益。 4金本位制于纸币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与调整有何不同? 答:在典型的金本位制度下,铸币平价就成为决定两种货币汇率的基础。在实际经济中, *市场上的汇率水平以铸币平价为中心,在 *供求关系的作用下上下浮动,并且其上下浮动被界定在铸币平价上下各一定界限内,这个界限就是黄金输送点。而在后两种金本位制下,汇率决定的基础依然是金平价,但其波动幅度则是由*来决定和维持,*通过设立 *平准基金来维护汇率的稳定。 在纸币本位制下,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就它们各自所代
13、表的价值之比来确定。 *市场上的汇率波动不再具有黄金输送点的制约,任何能够引起 *供求关系变化的因素都会造成 *行市的波动。此时汇率决定不仅受本国经济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就产生了形形色色的汇率决定理论。 5试分析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答:作为一国货币对外价格的表现形式,汇率受到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等诸多因素影响。同时,由于货币是国家主权的一种象征,因此除经济因素外它常常还会受到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国际收支,相对通货膨胀率,相对利率水平,市场预期,*的市场干预,经济增长率。 计算题 1某银行的汇率报价如下,若询价者买入美元,汇率如何?若询价者
14、买入被报价币,汇率如何?若询价者买入报价币,汇率又如何? AUD/USD 0.6480/90 USD/CAD 1.4040/50 USD/SF 1.2730/40 GBP/USD 1.6435/45 答:AUD/USD 0.6480/90 , 澳元是被报价币,美元是报价币,询价者买入1美元,需要花1.540832澳元;买入1澳元,需要花0.6490美元; USD/CAD 1.4040/50,美元是被报价货币,加拿大是报价货币,询价者买入1美元,需要花1.4050加拿大元,而买入1加拿大元,则需要花0.71225美元; USD/SF 1.2730/40,美元是被报价货币,瑞郎是报价货币,询价者买
15、入1美元,需要1.2740瑞郎,买入1瑞郎,需要花0.785546美元; GBP/USD 1.6435/45,英镑是被报价货币,美元是报价货币,询价者买入1美元,需要0.6084576英镑,买入1英镑,需要花1.6445美元。 2XX年x月x日,纽约 *市场报出1=1.7210/70,1=J¥111.52/112.50。试判断买卖价并套算出1对J¥的汇率。若某一出口商持有100万,可兑换多少日元? 答:要计算出1对J¥的汇率,这里英镑是被报价货币,日元是报价货币,它的计算方法如下:买入英镑,卖出美元,买入美元,卖出日元,即得Bid Rate11.7210111.52191.92592 J¥;卖
16、出英镑,买入美元,卖出美元,买入日元,即得Offer Rate11.7270112.50194.2875 J¥。即1J¥191.9259/194.2875。 若一出口商由100万,则可以换得1000000191.9259191925900日元 3已知: 即期汇率 GBP/USD 1.8325/35 6个月掉期率 108/115 即期汇率 USD/JPY: 112.70/80 6个月掉期率 185/198 设GBP为被报价货币 试计算GBP/JPY6个月的双向汇率。 答: 即期汇率 GBP/USD 1.8325/35 6个月掉期率 108/115 根据远期汇率计算绝对形式,那么6个月 GBP/U
17、SD1.8435/1.8450; 即期汇率 USD/JPY: 112.70/80 6个月掉期率 185/198 根据远期汇率计算绝对形式,那么6个月 USD/JPY114.55/114.78 由于GBP是被报价货币,那么计算6个月的双向汇率 Bid Rate114.551.8435211.1729 Offer Rate114.781.8450211.7691 双向汇率GBP/JPY211.1729/211.7691 4已知:某日巴黎 *市场欧元对美元的报价为 即期汇率 1.8120/50 3个月 70/20 6个月 120/50 客户根据需要,要求: 买入美元,择期从即期到6个月, 买入美元,
18、择期从3个月到6个月, 卖出美元,择期从即期到3个月, 卖出美元,择期从3个月到6个月。 答: 1)从已知即期汇率和远期差价可知, 6个月美元远期亦为升水, 买入美元,也即报价银行卖出美元,则卖出美元的价格就愈高,对报价银行则愈有利。由定价原则可确定此择期远期汇率为:1EURO=1.8000USD; 2)同理,按照报价银行定价原则,可确定客户买入美元、择期从3个月到6个月的远期汇率为:1EURO1.8050USD; 3)从已知即期汇率和远期差价可知, 3个月美元远期亦为升水, 卖出美元,也即报价银行买入美元,则卖出欧元的价格就愈高,对报价银行则愈有利。由定价原则可确定此择期远期汇率为:1EUR
19、O1.8130USD; 4)同理,按照报价银行定价原则,可确定客户卖出美元、择期从3个月到6个月的远期汇率为:1EURO1.8130USD。 第三章 汇率制度和 *管制 本章重要概念 固定汇率制:指本币对外币规定有货币平价,现实汇率受货币平价制约,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的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指本币对外币不规定货币平价,也不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现实汇率不受平价制约,而是随 *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动而变动的汇率制度。 羊群效应: *市场上有太多的离开经济基本面的由投机活动本身所引发的自我形成的投机活动。当有市场传闻某国的货币供应量将有未预期的增加时,一窝蜂的投机活动将使得 *市场上汇率的变
20、动超过应有的变动幅度,从而形成“错误”的汇率。这类一窝蜂的投机活动就成为“羊群效应”。 货币局制度:它是一种关于货币发行和兑换的制度安排,首先它是一种货币发行制度,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当局发行的货币必须要有 *储备或硬通货的全额支持;其次它又是一种汇率制度,它保证本币和外币之间在需要时可按照事先确定的汇率进行无限制的兑换。 货币替代: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居民将本币兑换成外币,使得外币在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交易媒介和价值贮藏方面全部或部分取代本币的现象。 美元化:指一国居民在其资产中持有相当大一部分外币资产,美元大量进入流通领域,具备货币的全部或部分职能,并具有逐步取代本国货币,成为该国经济活
21、动的主要媒介的趋势,因而美元化实质上是一种狭义或程度较深的货币替代现象。 复习思考题 1对于目前各成员国的汇率制度,IMF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分为哪几类? 答:按照汇率制度弹性的大小以及是否存在对于给定汇率路径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承诺,将汇率制度划分为8大类:无独立法定通货的汇率安排;货币局;其他传统的固定钉住安排;水平区间钉住;爬行钉住;爬行区间钉住;不事先公布干预路径的管理浮动;独立浮动。 2. 在对汇率制度的传统争论中,赞成固定汇率制或赞成浮动汇率制的理由各有哪些? 答:赞成固定汇率制的理由有:固定汇率制有利于促进贸易和投资;固定汇率制为一国宏观经济政策提供自律;固定汇率制有助于促进国际经济合
22、作;浮动汇率制下的投机活动可能是非稳定的。 赞成浮动汇率制的理由有:浮动汇率制能确保国际收支的持续均衡;浮动汇率制能确保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浮动汇率制能隔离外来经济冲击的影响;浮动汇率制有助于促进经济稳定;浮动汇率制下的私人投机是稳定的。 3. 什么是货币局制度?货币局制度有哪些主要特征?其风险和收益如何? 答:货币局制度是一种关于货币发行和兑换的制度安排,而不仅仅是一种汇率制度。首先,它是一种货币发行制度,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当局发行的货币必须要有 *储备或硬通货的全额支持 其主要特征包括:1)100的货币发行保证。典型的货币局制度要求本币的发行必须有100的 *储备或硬通货作为发行准备;2)货
23、币完全可兑换。3)汇率稳定。实行货币局制度的货币当局制订本币与锚货币的固定比率,并通过其 *市场的调节机制以及其他一些制度安排以维持市场汇率的稳定。 在货币局制度下,本币与锚货币之间汇率基本保持稳定,从根本上消除了 *风险,也免除了因防范风险而付出的成本,因而有利于促进与他国的贸易和投资。它的缺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货币局制度不易隔离外来冲击的影响,实行货币局制度的国家完全丧失了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货币局制度下的固定汇率易导致投机攻击。 4. 香港联系汇率制的内容和运行机制如何?如何理解其两个内在的自我调节机制?该制度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答:香港的联系汇率制是一种典型的货币局制度。香港无中央银
24、行,也无货币局,货币发行的职能是由三家商业银行承担的。发钞银行在发行港币现钞时,必须向香港 *基金按1HK7.8的固定比率上缴等额美元,换取无息负债证明书;发钞银行回笼港币现钞时,可按1HK7.8的固定比率向 *基金交还负债证明书,收回等额美元; *基金鼓励发钞银行与其他银行的港币现钞的交易以同样的方式进行。 这样,香港联系汇率制拥有两个内在的自我调节机制,一个是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另一个是套利机制。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若香港出现国际收支盈余,则 *储备增加,货币供应量随之增加,从而引起物价上升、利率下降,这将导致贸易收支恶化、资本流出增加,最终使国际收支盈余减少直至其恢复均衡。若出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金融 学期末 复习 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77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