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读书笔记.docx
《国学经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经读书笔记.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学经读书笔记国学经典读书笔记 国学经典与教学读书笔记之一 重庆工商大学的熊笃学教授为我们开设了国学经典与教育的讲座,并且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展开:教育的作用;教育的对象;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内容及原则与要求。 关于教育的作用,先贤们认为其作用比刑法更有效,更重要。先秦儒家因此主张德治为主,法治为辅,而法学中的依法治国,由于国学教育针对的是青少年学生,应该做到在德治礼教范围,可谓施教是治国首务,育才是长远方针。 在教育对象方面,孔子认为人的天赋秉性相近,这是中国最早的天赋平等的人性论。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即为天下培养君子贤人。 本次的学习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实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2、更应围绕教学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针及教育评价开展工作 - 1 - 国学经典读书笔记 国学经典与教学读书笔记之二 本讲主要讲国学经典与师德修养的关系。 一、国学与经典 国学是中国在晚清到民初提出的虚拟性概念。学数、学文、学理,中国之学是学文化,重在学文的综合和缜密。 国学就是我们说的传统的思想文化成果,包括,文、史、哲、经等。 中国话称为国话,喝茶称为国饮, 技艺文化包括琴棋书画, 民俗文化包括节日文化等 人文文化:如四书五经,二十四史 教师要学习领悟其中所包含的教师的师德修养的内容,如在论语、春秋、先秦诸子、庄子、墨子等著作中找到规范教师的内容。 教师的首要责任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韩愈:师
3、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德的本质是树人和育才,把人培养成人,培养成有才能的人。 教人的目的是教化,学习的目的是要为己用。是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二、师德修养的四个字 师:1、师法自然。以自然为师,向自然学习,- 2 - 国学经典读书笔记 自然是榜样、对象。2、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师的本意就是学习,老师总是能让人学习。 老师可以教人学习,能者为师。自己就能让德:德者德也。精神或心理的深化。道德是人化高低程度的体现。 修:贯穿在日常的生活行为中,在实践中不断的自我完善,付诸行动。过程就是积善的过程,不仅要有善念,还要有善行,言行一致。实实在在的修。 养:1、滋养,养好自己,滋养
4、他人。过程是缓慢的。理解现实条件下的价值观,保持成长和向上的趋势。2、养成,把应该有的道德华为己有。养的过程要相伴终身。 师德修养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实践的过程,是化为己有,融入生命的过程。1、修养好应有的社会公德,如爱国、敬业、诚信、礼义廉耻等。2、认真的坚守职业道德,全心全意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做到家、做到位、做成成果。爱生,有大爱之心,仁心。公正之心。孔子,有教无类,因- 3 - 国学经典读书笔记 材施教。作风正派、为人诚恳、3、个人的修养:人格品味,生活情趣,个性操守。有“止于至善”的追求。宠辱不惊。师德修养是在长期的实践中的坚守、公德、师德、职业道德。 三、为什么要讲师德修养 教师的
5、职业不可缺。希望学生超越自己,托一把力,把学生送到更适合他的发展空间去。 1、师德是师业之魂。受人尊必须己身正,己身正必须讲道德。身教胜于言教。 2、师德是师才为本。是教师才能的支撑或动力。师德养人,师才成人。 3、师德是师风之根。好的师德会形成风气、习惯。 - 4 - 国学经典读书笔记 国学经典与教学读书笔记之三 什么叫国学经典、教学艺术: 国学经典指我国传统文化学术中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 教学艺术指教师培养人才、传播知识、技能的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 教学艺术具有强烈的实践性。 一、中国古代经典教学艺术概说 中国古代经典教学艺术的五个基本原则 指导教学的基本原理。 1、因材施教、长
6、善救失的教学原则。 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因材施教的概念根据学生的情况实行有差别的教学。因材施教包含及时和长期连个方面。举例。 长善救失出之学记。豫、时、孙、摩。 对现代教育的意义:必须遵守的原则、法则 4点体会:1、因性而教;2、因龄而教;、因能力个别差异而教;4、因教而学; 2、“问对”启发式的教学原则 启发来源于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合。教师的作用是启发。 学记的论述:君子之教,喻也。启发学生的- 5 - 国学经典读书笔记 思维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特征。读书的长进:从产生疑问,到没有疑问。 指导思想 3、相机而授,适时而教的教学原则 4、寓理于事,寓衣于趣的形象化教学原则 5、师生
7、相谐,美善相悦的教学原则 中国古代经典教学艺术的三个基本理念 1、学与思辩证统一 2、学与行紧密结合 3、学与教相通相长 - 6 - 国学经典读书笔记 国学经典与教学读书笔记之四 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感觉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
8、程。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准,就是在元朝与清朝时,外族入主中原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变。这种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国能臣。然而现代的教育,只是对人的智力与技能方面的开发加大重视,对于人的德育与做人做事方面却不管不顾。其实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德行,也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不会得到幸福的人生。 我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教育赞歌 “善政得民财,
9、善教得民心”! - 7 - 国学经典读书笔记 国学经典与教学读书笔记之五 儒家儒学对中国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学习研究它可以有相当大的收获,对我们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中国最早的文化总结, 由孔子部分参与编写,编撰的所谓以下六经: 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 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 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只是解仪礼”,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不过非常可惜失传了. 是占卜之
10、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内容广泛记录了西周社会各方面,包含史料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以前的人们对自然与人圣变幻规律的认识模式,从没有超越阴阳八卦的思维框架。 到了宋代, 朱熹的影响,逐渐形成了 4书: - 8 - 国学经典读书笔记 礼记中的一篇,传说孔子及其底子的遗书, 读大学,只儒家学问的框架和规模. 大学是成德之学,明白德行. 孔子言语的记录,读论语,知儒家文化之根本, 论语是立己之学,如何处理处身于社会中的自己的行为 孟子言语的记录,读孟子,知儒家文化之发越, 孟子是论士之学,如何做好士人 孔子弟子子思所写,礼记的一篇, 读中庸,知儒家文化之微
11、妙之处. 讲述了儒家的的人类终极关怀. 中国古代有四书五经,几与耶教有圣经、伊教有古兰经相似。通常来说,我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 - 9 - 国学经典读书笔记 国学经典与教学读书笔记之六 世间万物皆有自己的法则. IBM, MOTOROLA,MICROSOFT 这么公司, 里面这里多的部门,这么多的人, 年轻人都希望能很快的promotion,岂知很多事情,背后都有其潜在的规律和法则. 不可执也, 不可为也.唯有把事情做好,自然而已, 功成身遂. 为者败之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吾见其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学 读书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75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