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 期末复习题重点知识 教科.docx
《四年级科学上册 期末复习题重点知识 教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科学上册 期末复习题重点知识 教科.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年级科学上册 期末复习题重点知识 教科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题 四(上)科学第一单元天气复习题 1-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1-1我们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在天气日历中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观察天气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1-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1-3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
2、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能反映当地气温。 1-3量气温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通常情况下,一天午后2时的气温最高,凌晨气温最低。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为无
3、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 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雾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气象学家根据一天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是小雨,1025毫米是,2550毫米是,50100毫米是,100250毫米是,大于250毫米是。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6气象学家在对云进
4、行描述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雨状云是卷云。 1-6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1-6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我们把天空当成一个圆面,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运量填充到这个圆面内,如果运量不超过圆面的四分之一,就是晴天;如果运量不超过四分之三,就是多云;如果运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1-6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1-6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
5、成。 1-7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1-7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1-7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 1 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蜻蜓要下雨时会低飞。蚂蚁要下雨时会搬家。 四(上)科学第二单元溶解复习提纲 2-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淀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2-1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搅拌棒、烧杯。 2-1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量筒、天平、小匙、搅拌棒、食盐、记录单
6、研究方法: 1.用量筒取100毫升的水倒入杯中。2、用天平把食盐分成两克一份。3、把第一份食盐用小匙投入水中,并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使食盐完全溶解。然后再按照这样的方法投入第二份、第三份、第四份直到加入的食盐不能再溶解为止。4、统计一共溶解了多少克食盐。 研究结论: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约36克食盐。 实验二:“胶水、醋、酒精、和食用油能在水中溶解吗”实验你是怎样完成的? 你的预测:我认为胶水、醋和酒精能在水中溶解,食用油不能溶解。 实验过程: 分别在试管中加入10至15毫升水。 分别往试管中加入1至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 充分振荡后,静置一会儿。 实验结论:胶水、醋、酒精在水中能够溶解,食用油
7、不能在水中溶解。 往食用油中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的洗涤剂,震荡后。 液体之间的溶解记录表 溶解过程 胶 水 醋 扩散较快 溶解 酒 精 散较快 溶解 食 用 油 扩散 不溶解 怎样进入到水中 先沉入水底 直接与水混合 直接与水混合 浮在水面上 在水中怎样扩散 缓慢扩散 是否溶解 溶解 根据以上实验,总结什么情况下物质才溶解: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四(上)科学第三单元声音复习提纲 3-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 ,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3-1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3-2一个物体在力
8、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3-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2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3-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它的单位是分贝。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它的单位是赫兹。 3-3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3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3-3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用相同的力拨弹橡皮筋时,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用相同的力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科学上册 期末复习题重点知识 教科 四年级 科学 上册 期末 复习题 重点 知识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71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