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身设计课件.ppt
《汽车车身设计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车身设计课件.ppt(1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车身结构刚度和动力学性能设计,提纲,第一节 车身结构刚度设计一、刚度测试和分析二、车身整体刚度设计三、车身局部刚度第二节 车身结构的动力学性能设计一、车身振动特性二、车身结构动力学性能设计第三节 结构设计过程与性能实现一、结构方案设计阶段二、结构研究阶段三、结构完善阶段四、白车身结构设计完成的总结,车身在外界激励作用下将产生变形,引起系统的振动当外界激振频率与系统固有频率接近,或成倍数关系时,将发生共振使乘员感到不舒适带来噪声部件疲劳损坏破坏车身表面的防护层和车身的密封性,汽车设计目标高刚度、轻重量利于悬架的支持,使车辆系统正常工作利于改进振动特性节能提高汽车动力性、经济性、操纵稳定性
2、高刚度、轻重量的关键:结构动力学设计,与结构动力学相关的车身结构基础性能车身静刚度 车身弯曲、扭转刚度和局部刚度车身动刚度 模态特征、传递特性车身刚度最终影响汽车的目标性能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特性车身结构耐久性,车身结构刚度和动力学性能设计过程:1)选定竞争车型,进行对标分析 性能水平测试、分析和评价研究,新车型性能指标的参考。测试包括:整车和车身刚度、车身模态、用户界面点振动、噪声响应等2)对新设计提出具体目标要求 用户界面点动力响应,一阶模态频率,总体和局部刚度。综合其他:碰撞性能、耐久性、布置要求、重量和成本3)实施车身拓扑构造技术,选择结构方案
3、整车水平和部件参数关系、构造和性能关系4)建立车身CAE模型 研究不同设计参数对不同性能要求的影响,计算灵敏度系数,用于结构优化、修改和性能调整,5)结构优化 建立优化模型,反复调整部件的结构参数和性质;修改模型,各子系统结构在平衡,直至获得满足目标性能各方面要求的最佳方案6)试验验证 硬件验证伴随产品开发过程的每个阶段工作7)完善化 物理样机试验出现的问题在投产前后尽可能完善8)结论产品设计的全面评估,车身刚度整体刚度:决定于部件布置和车身结构设计局部刚度:主要是安装部位、连接部位、大面积板壳件刚度 决定于局部车身结构断面形状和采用加强结构等车身刚度设计是满足车身结构动力学要求的基础,一般采
4、用如下方法刚度测试和分析车身整体刚度设计车身局部刚度对标分析,确定车身的初步目标刚度指标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模态频率要求,第一节 车身结构刚度设计,车身的刚度在整车刚度中占有很大成份整车刚度和部件刚度的贡献的测量:1)整车弯曲刚度2)整车扭转刚度3)每个部件的贡献,第一节 车身结构刚度设计一、刚度测试和分析,部件刚度贡献率 a)弯曲刚度 b)扭转刚度,例:前风窗对整车扭转刚度贡献达15%,对整车弯曲刚度贡献为6%,加强A柱横截面和顶盖前横梁截面,以及加强A柱上、下接头的刚度很有意义地板的中间通道构件在实例中对整车弯曲刚度贡献8%,对扭转刚度贡献7%。增加通道横向构件能使通道更好地起到承载结构件的
5、作用,车身刚度测量装置a)测量弯曲刚度(左、右同向加载Fb)b)测量扭转刚度(左、右反向加载Fd),车身整体刚度指车身的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良好的整体刚度防止结构在载荷作用下产生大的变形,或车身结构声固耦合的变化而引发高的噪声利于汽车操纵性,第一节 车身结构刚度设计二、车身整体刚度设计,车身整体刚度设计方法(一)构造车身基本结构并建立概念设计模型(二)车身刚度优化,(一)构造车身基本结构并建立概念设计模型车身基本结构指主要用以传递载荷的车身结构概念设计模型参考竞争车型结构考虑采用材料、工艺等先进技术兼顾车辆总体布置和造型的要求有限元概念分析模型用以分析结构刚度根据结构的CAD模型建立例:PBM模
6、型(基于性质的参数化模型),(二)车身刚度优化通过优化计算和经验设计,直到模型的各个部分的性能得到合理的匹配,满足总的刚度设计目标优化后的模型各部分性能就是下一步车身详细设计的指南,(二)车身刚度优化1.优化目标车身刚度优化的目标是高刚度/轻重量高刚度静刚度指标车身结构的一阶弯曲和一阶扭转模态频率轻重量应变能计算组件的贡献分析,(二)车身刚度优化2.灵敏度和灵敏度分析构件截面特性和接头刚度对材料几何尺寸变化的灵敏度结构整体刚度对截面特性、接头刚度或板厚变化的灵敏度选择较灵敏的变量或部位进行修改,引导结构优化的方向,车身整体刚度设计过程总结1)对竞争车型测试参数;2)整车和车身刚度的匹配,并分派
7、各子系统刚度指标;3)初步构造结构,并建立系统简化分析模型;4)结构计算研究,包括静态扭转刚度和弯曲刚度计算车身一阶弯曲和扭转模态频率通过灵敏度分析和应变能分布图,进行各部件的贡献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平衡,再布置构件确定基本尺寸5)优化计算6)建立细化模型,详细结构设计并验证性能,车身局部刚度指车身结构安装部位和服务部位的刚度悬架、发动机、传动系的安装部位拖钩、吊挂、装运、千斤顶作用部位安全带固定器安装部位等,第一节 车身结构刚度设计三、车身局部刚度,(一)车身支承部位刚度该部位良好的局部刚度可防止载荷通过悬架、动力总成安装点进入车身时发生大的变形一般根据车身支承件的刚度决定车身结构支座区域的
8、目标刚度在车身刚度设计时,必须对支座区域刚度进行有限元分析,(二)板壳零件刚度大型板壳零件的刚度不足,易引发板的振动,令人感觉不舒适,造成部件疲劳损坏零件刚度差会给生产、搬运等都带来困难设计板壳零件尤其要注意提高零件的刚度,(二)板壳零件刚度设计上的考虑板壳零件的刚度取决于零件的板厚及形状曲面和棱线造型、拉延成型时零件的冷作硬化在内部大型板件上冲压出加强筋若不允许出现加强筋,可在零件上贴装加强板可用沉孔来加强刚度,(三)防止结构中的应力集中避免受力杆件截面的突变在结构设计时要避免截面急剧变化,特别是要注意加强板和接头设计时刚度的逐步变化例:,(三)防止结构中的应力集中孔洞的设计孔洞会产生应力集
9、中开一个大孔要比开数个小孔应力集中更严重应尽可能将孔位选在应力较小的部位,如截面中性轴附近,(三)防止结构中的应力集中加强板的合理设计加强板太小,不足以将集中载荷通过加强板分散到较大的面积上;加强板太大则会增加质量加强板厚度比被加强件的板料厚,但厚度不宜相差太悬殊,(三)防止结构中的应力集中车身支承部件(前、后轮罩)的设计轮罩零件板厚分级,(一)振动模态分析无阻尼单自由度系统在初始激励作用下,将以其固有频率在某种自然状态下振动多自由度系统固有振型、固有频率模态分析无阻尼自由振动系统的特性分析,第二节 车身结构的动力学性能设计一、车身振动特性,(一)振动模态分析车身振动特性分析基于有限元法和线性
10、振动理论弹性系统的振动方程,(一)振动模态分析车身的振动特性分析无阻尼自由振动方程:特征方程特征方程的解固有频率固有振型,(一)振动模态分析车身的振动特性分析1车身整体振动模态无阻尼线性系统振动:各阶固有振型的线性组合低阶振型对构件的动力影响大于高阶振型扭转或弯曲振型,一阶弯曲两个节点频率为2040Hz,二阶弯曲三个节点频率为3050Hz,(一)振动模态分析车身的振动特性分析1车身整体振动模态轿车各部分的固有振动频率和激振频率的分布图,(一)振动模态分析车身的振动特性分析1车身整体振动模态轿车各部分的固有振动频率和激振频率的分布图车身低阶模态频率大致在2050Hz避免与底盘系统共振注意提高车身
11、整体的刚度和部件刚度在节点处布置动力总成等的悬置点车身装上内饰件后,扭转和弯曲频率最多可分别下降15%和25%,(一)振动模态分析车身的振动特性分析2部件模态分析注意车身刚度分布例:轿车前车身开口部分刚度优化各方案前五阶正交模态、四种工况静刚度对比加强车头与车室连接的刚度、改变该处载荷路径,(一)振动模态分析车身的振动特性分析2部件模态分析注意车身刚度分布例:轿车前车身开口部分刚度优化,(一)振动模态分析车身的振动特性分析3车身板壳的局部振动模态刚度差的大型覆盖件易在振源激励下产生强迫振动当激振频率接近车身内外板的固有振动频率时将发生板壳共振车身大型板件共振频率通常在40300Hz或更高的范围
12、板件振动造成的辐射声和车室内空腔体积的变化,是产生车内噪声的重要原因例如轿车地板的共振频率在5060Hz左右,共振时发生敲鼓式的声响,(一)振动模态分析车身的振动特性分析3车身板壳的局部振动模态,(一)振动模态分析车身的振动特性分析3车身板壳的局部振动模态,(二)车身振动响应分析动力学分析计算系统在激励下的响应,即求方程的通解应采用车身整备模型,并输入激振力或道路功率谱密度响应:速度、加速度、位移、应力时间历程分析(振型叠加法、直接积分法等)响应谱分析(模态响应、模态应力)频率响应分析,(三)振动特性测试试验模态分析是通过振动模态试验获得表征结构动态特性的模态参数的一种动态分析方法对于结构动态
13、特性的预测、测试和修改,试验模态分析是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三)振动特性测试试验模态分析应用,(一)主观评价和客观测量车身刚度和模态不是最终的评价指标汽车的性能指标应体现在使用性能的最终综合水平在设计的最初阶段,对竞争车型进行评价,并测量驾驶员界面点的振动响应特性,第二节 车身结构的动力学性能设计二、车身结构动力学性能设计,(一)主观评价和客观测量1主观评价由专家实际驾驶和主观评价的方法,评价汽车振动性能。对主观评价认为最好的车型要进行客观测量例:某公司新蔽蓬车设计,对7种竞争车型进行评价专家驾驶竞争车型,先后以低速、高速行驶于粗糙路面上评价转向盘、座椅、后视镜等驾驶员界面特征点振动特性,(一)
14、主观评价和客观测量2道路响应测量在与主观评价时同样的路面上对三种车型(包括原敞蓬车、闭蓬车、硬顶D型车)的道路响应测量结构模态频率是影响车辆结构动力学性能和乘坐感觉的关键指标,(二)确定性能指标竞争车型指标,为新车设计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动力学性能水平。再考虑其它要求,可确定各项性能指标其它性能要求:碰撞安全性耐久性布置、重量等,(三)性能综合综合考虑各种要求,完成一个设计充分理解所有性能要求,关键在于弄清整车性能要求与部件设计参数间的关系建立基于性质的参数化模型(PBM),可帮助弄清这个关系此设计初期的过程不能获得确定的设计,只是为后续优化设计提供一个初始方案,(四)结构动力学设计所提出的车身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汽车 车身 设计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69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