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合奏课观摩课教案.docx
《器乐合奏课观摩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器乐合奏课观摩课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器乐合奏课观摩课教案器乐合奏课观摩课教案 一,教学观摩课内容: 民族器乐合奏曲美丽的凤尾竹。 二,教学重点: 1全曲内容讲解。 美丽的凤尾竹全曲有: 引子描写云南民族风情特色的节日的早晨。 第一段为优美的“舞曲”。有巴乌的“领舞”,有巴乌、高胡的“对舞”,有全乐队的“群舞”,有其他乐器的“伴舞”。展示云南各民族的青年男女欢乐、愉快的情景。此为全曲的风格部分。 第二段为快板。强烈的舞蹈节奏情绪与强音的快速演奏,在最短的时间里渲染出热烈、欢乐的节日气氛。此为全曲的主体部分。 尾声欢乐、热烈的“群舞”情绪中结束全曲。 2全曲演奏的技巧分布讲授。 引子。 弦乐颤弓长音演奏,细密、柔和,如清晨云烟雾帐,
2、茫茫一片,给大地朦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以衬托巴乌风情描绘的演奏。 巴乌平缓的三度、二度园滑的连音进行,描述云南民族风情与清晨万物复苏的情景。准确地演奏1-6或6-1的连音,系把握演奏好傣族风情音乐特征的一个关键技巧。 扬琴和弦琶音的演奏,如小石击水掀起的涟漪,透出清新、明亮的气息,充满生命的勃勃生机。琶音演奏注意前疏后密,低音进行舒缓,高音紧凑,这是此类音乐演奏的一般规律。 第一段。此为不同节奏的舞曲表现段落。 A第1524小节,巴乌用声音刻划“领舞”的音乐形象,其 6和 1的滑音演奏都能体现傣族的音乐特点,应注意把握。其低音与弹拨组成的节奏伴奏要演奏出柔美的情绪; B第2433小节,巴乌与高
3、胡及弹拨乐的三重奏,有如舞蹈的“双人舞”,巴乌、高胡二者之间要求相互呼应、衔接,宛如情1 人的窃窃私语,表现出青年男女间的爱慕、羞涩、喜悦心情。其间,低音和弹拨乐器组成的伴奏须注意与巴乌、高胡在音量上的协调,不能“渲宾夺主”,而是随旋律的起伏而变化力度。 C第3256小节,是巴乌与高胡、二胡、笛子的重奏,直至全乐队的“群舞”性演奏。此间,声部错落有致,互相衔接,此起彼伏,形成一个小高潮。故各声部要注意交错、呼应。 D第5764小节,再现巴乌与高胡的二重奏,要求如前;低音要注意在电子琴上演奏pizz(拨奏)的效果。 E第6574小节,弹拨与管乐的对奏,一连串的和声叠置下行,第71和72小节的“变
4、调和弦”的运用,造成曲调的色彩明显变化,增强了乐曲的表现力。 F第75133小节,是一整段3/4拍子的、与前面旋律主题有异的第二主题的乐曲演奏。电子琴用双簧管音色模拟笙的演奏效果,要注意手指如气息般地“呼吸”。 其中,第93109小节,弦乐与巴乌、高胡的对奏,要求有层次感、起伏感。 在第75133小节的此段中,低音与弹拨的圆舞曲节奏感,要注意不要“跳”,而要“拖”的感觉,以塑造脚步“擦地”旋转、舞动的一种舞姿形象;扬琴的“分解和弦”演奏要象流水、波浪般起伏、流畅。打击乐的“0 XX 0X”要轻柔,有轻盈感,即具有强烈的音乐感。 G第134137共4小节,系由3/4转为2/4的过渡,以便转入全曲
5、第二段。 第二段。此为快板的段落。 A第138157小节,为强烈的“踢踏”舞蹈节奏感。 B第158173小节,为弦乐与笛子具有开放性的主题旋律;弹拨与低音的进行要流畅,体现一种向上、向前的情绪。 C第174188小节,为情绪激烈、欢乐的16分音符演奏的高潮。其中,由弱渐强,再由弱渐强和密急的16分音符,特别是16分音符的“半音级进”等,是此曲中,同学们演奏最难的部分。演奏要求:平稳,清楚,且随音乐情绪变化而有强弱的变化;半音进行要注意音准,清晰而准确。 D第189192小节,变节奏为3/4拍子。此段应认识:一,管乐、弹拨强烈的“踢踏”节奏与弦乐的16分音符形成对比;2 二,低音的节奏与旋律声部
6、所形成的综合节拍 全第二段的演奏要注意:乐器发音清晰,节奏稳妥,表现力丰富。 尾声,是在第二段演奏基础上,一鼓作气,造成最后的高潮和全曲的结束。愈到最后,愈要注意保持全曲的一气呵成,演奏要清楚、准确,情感要充沛、激动。总之,要保持塑造美丽的凤尾竹的完美艺术形象的高度兴趣,最终造成全曲至此的最热烈的情绪和最大高潮。 3全曲演奏。 找出演奏中的差距,以利继续训练。 三,教学方法 1分段训练; 2不同乐器组合训练; 3重点指导个别乐器和分部乐器; 4突出转调部分; 5讲解快速16分音符演奏的特征、方法; 6贯穿乐器间的协作、配合。 四,最终目的 最终目的,总的说来是贯彻“教书育人”的总体思想。这仅是
7、一首合奏曲的教学,当然不可能一下子达到最终教学的长远目标。但,作为教学,须有长远的目标和最终目的的思考与准备。这种思考应贯彻于教学的每一步骤。下面就是关于最终目的的一些要求。 1增强学生合奏能力的提高; 2增强学生在合奏演奏中的协调能力; 3鼓励和培养学生: 在“独奏”中敢于“一马当先,当任不让”; 在“重奏”中能做到“互相支持,互相配合”; 在“合奏”中做到“不苟且偷安,坚守岗位”; 在“伴奏”中做到“能作人梯,甘当绿叶”; 在休息不演奏时能做到“保持情绪,伺机参与”。 总之,培养学生在自我修养中,在与人合作中,在自己“不能参与”等的各种环境中,都能正确地对待,并做好一切准备,积极参与,保持
8、一种良好的心态和成熟、完美的心理素质,从而培养3 学生有质量地参与社会,为社会多做有益的贡献。 器乐合奏茉莉花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电子琴、古筝演奏 教学内容:茉莉花 教学对象:有电子琴、古筝基础的学生,相当于业余考级5级左右的水平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乐合奏茉莉花,让学生认识这首经典的中国江苏民歌。 2、通过电子琴与古筝合奏茉莉花,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配合能力。 教学过程: 1、电子琴1台,学生自己根据茉莉花的旋律特点配和弦。 2、弹古筝的6位同学,分组讨论,根据茉莉花的旋律特点,进行加花。 3、两种乐器配合,自己听是否协调,觉得不协调的地方自行解决、调整。 4、调整后再
9、演奏,再调整,反复几次,直到学生比较满意。 5、教师提出修改意见。 6、再根据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重新合奏。 7、教师提出指导意见:音乐的连贯与歌唱性,乐句的呼吸,演奏时的投入表演性。 8、学生自我总结,相互评价。 9、教师评价 笛子合奏课小鸭子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聆听的基础上,通过器乐合奏练习,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并在合作中体验快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吹奏、评价、调整,准确生动地塑造音乐形象。 4 3、知识与技能:复习单吐与双吐,学习颤音和上波音的吹奏方法,完整地进行乐曲合奏。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完成合奏练习,准确生动地塑造音乐形象。 2、
10、教学难点: 吐音技巧和颤音、上波音在合奏中的运用;吹奏音准及切分音的准确。 教学过程: 基本练习: 1.过渡语:大家好,非常高兴我们又来到音乐的世界。今天我们继续上竖笛合奏课。上节课,我们练习了合奏曲小鸭子的第二乐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一乐段,先来做基本练习。 2.二声部音阶练习:请1组同学吹奏一声部,2组吹奏二声部,注意四小节一换气,希望大家相互聆听,感受三度音程的和谐。 你用了怎样的吹奏方法? 5 请同学们从音准、气息、整齐、和谐等方面回答我们哪些地方吹奏的到位,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师:刚才同学们分别提示我们要注意的地方,我们再来奏一遍,听听是不是更加和谐。 3.师:要将旋律变得跳跃、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器乐 合奏 观摩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69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