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离线仿真设计精讲课件.ppt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离线仿真设计精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离线仿真设计精讲课件.ppt(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离线仿真设计,提纲,“仿真”与“离线仿真”离线仿真技术在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开发中的作用 系统建模与离线仿真设计的方法 离线仿真设计实例离线仿真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结,1.“仿真”与“离线仿真”,仿真(Simulation):利用模型复现实际系统中发生的本质过程,并通过对系统模型的实验来研究存在的或设计中的系统,又称模拟。仿真模型是被仿真对象的相似物、结构形式或其参数关系形式,因此,可以是物理模型(物理仿真)或者数学模型(数学仿真)。,1.1“仿真”的概念,仿真的过程包括建立仿真模型和进行仿真实验两个主要步骤。,离线仿真:借助计算机和仿真软件向仿真数学模型输入参数值,从而
2、非实时地模拟实际系统运行规律的仿真方法叫做离线仿真。在线仿真:指实时控制模型的仿真而非用软件模拟。,1.2 离线仿真(off-line simulation),2.离线仿真技术在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开发中的作用,2.1 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开发技术及过程简介 2.1.1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一般的开发技术,一般的ECU开发方法,包括下列主要步骤:(1)由系统工程师根据客户要求用文字说明的方式定义系统功能和设计目标;(2)构建系统模型并仿真;(3)确定ECU硬件和软件功能;(4)由硬件人员设计开发硬件电路,完成电磁兼容设计与测试等工作;(5)由控制工程师设计控制方案,并将控制规律(方程)用离散形式描
3、述;(6)由软件人员采用手工编程的方式实现控制算法,形成控制程序代码;(7)将程序代码下载到ECU硬件电路中,或与仿真器一起构成在线调试系统;(8)用真实控制对象或试验台架对ECU进行静态和动态的试验和测试;(9)修改设计,重复上述某些过程,直至符合要求。,ECU产品开发流程图,2.1.2 汽车电子产品软件开发的“V”模式流程,汽车ECU的V模式的开发流程,“V”模式开发流程分为五个阶段,即:功能设计 快速原型仿真 目标代码生成 硬件在回路仿真HIL 标定/实验,设计循环中持续verification(核实)&validation(确认),功能设计阶段:主要使用MATLAB提供的Simulin
4、k、Stateflow等工具,完成控制方案的设计、功能模块的设计、控制算法的设计等任务,并完成基于方框图的离线仿真工作。,快速原型仿真阶段:目的是在一个实时硬件平台上验证功能设计阶段形成控制软件的性能,并修改控制设计、优化控制方案。使用如dSPACE等开发工具提供的快速控制原型RCP(Rapid Control Prototyping)完成在线仿真。在将控制原型或仿真模型从离线仿真转到实时仿真,需要 用dSPCACE 的实时接口库 RTI(Real-Time Interface)通过图标的方式来指定用户 I/O。用RTI与 MathWorks 的RTW(Real-Time Workshop)共
5、同生成 dSPACE 硬件所需的代码。,实时接口 RTI通过图标的方式来指定用户 I/O。,在RCP中:控制器硬件并非为实际产品控制器 控制软件离线仿真成果 被控对象实际车辆的被控系统或台架模拟系统目的是验证控制软件的实时控制功能,dSPACE的仿真对象是控制器硬件。,快速原型控制应用于实际车辆对象,从Matlab/Simulink/Stateflow框图直接生成产品级代码;相当于手写的ANSI C代码,支持定点和浮点运算;应用Target Optimization Modules可以针对特定目标平台进行优化;通过Target Simulation Module可以在目标板上测试生成的代码。,
6、目标代码生成阶段:主要使用dSPACE提供的代码生成工具 TargetLink软件完成目标代码自动生成功能。,TargetLink,硬件在回路(环)仿真HILS阶段:HILS(Hardware-in-the-Loop Simulation)真实的控制器(即产品控制器硬件+控制软件)开发出来后,需要对其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进行更加全面的测试。这时可以利用运行在实时计算机上的对象模型或环境模型,对控制器进行全方位测试。这个过程称为 硬件在回路仿真(HILS)。,“不同的工作条件”指:严寒气候、高温气候、极限测试、失效测试,或在真实环境中测试费用较昂贵等,使测试难以进行。,在HILS中:控制器硬件实际
7、产品控制器 控制软件实际控制软件 被控对象多采用模拟系统及部分真实部件该阶段的仿真对象是被控对象,目的是实现对产品控制器的实时测试。,dSPACE 的 Simulator 是应用最广泛的硬件在回路仿真器,利用它可模拟一台虚拟的车辆作为控制的对象,在测试过程中为保证仿真的实时性可加入一些真实的部件和负载,形成半实物仿真并且模拟出一些故障,从而来实现对 ECU 的测试。,Simulator也是一个集成的测试环境,包括:系统模型(含发动机,汽车动力学和路面模型等),实时硬件,信号调理、故障模拟单元,负载模拟单元,实验软件(具有实验管理、硬件管理、自动化测试等功能)。,dSPACE 的 Simulat
8、or,一个自主开发的电动汽车控制器硬件在环实时仿真平台,硬件在环实时仿真平台,标定阶段:该阶段,针对实际应用的车辆控制对象采用标定系统对ECU进行最后的参数调整。dSPACE的标定系统允许用户对ECU进行所有的标定和测试。,开发步骤,MATLAB/Simulink建立对象数学模型设计控制方案进行离线仿真,第一步,开发步骤,保留需要下载到dSPACE中的模块用硬件接口关系代替原来的逻辑连接关系对I/O进行配置设定软硬件中断优先级,第二步,开发步骤,dSPACE硬件C代码,C编译器,目标代码,Loader,dSPACE实时硬件,用户C代码,Real Time Interface,利用RTW及dSP
9、ACE 提供的RTI和自动生成代码并下载,第三步,开发步骤,ControlDesk,Matlab,数据获取 在线调参,外接实物,三维动画,dSPACE综合实验和测试环境,第四步,创建被控对象的模型,Matlab/dSPACE 集成开发环境,集成了机电闭环控制系统开发中所有的阶段代码自动生成(TargetLink)直接访问实时系统,CDP(控制系统开发包)软件组件,2.2 离线仿真的地位和作用,在控制器开发过程中所处地位:无论是传统的控制器开发技术还是较为先进的“V”模式开发技术,都离不开离线仿真环节,都必须在设计的最初阶段完成。是整个控制系统开发过程的第一步,在开发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两
10、种开发技术流程中,系统功能设计完成后,必须构建控制系统模型并利用计算机计算模拟技术,从理论上分析、判断控制系统功能实现的可行性、控制方案选择的正确性,以便进一步给出控制器硬件和软件设计功能要求。,作用:(1)是可以在理论设计阶段就能判断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可行,从而节省时间,使其后设计工作少走弯路,避免资金浪费,节省开发费用。(2)在控制系统的构成、控制方法等方面的理论创新思想是否可行,可通过此阶段做个理论仿真验证。,3.系统建模与离线仿真设计的方法,3.1 被控对象建模与特性分析 建立被控对象模型的目的有3个:(1)根据被控对象的结构和参数间关系构建控制系统,确定控制参数,选择传感器类型和执行
11、器的种类;(2)根据被控对象动态仿真结果分析其动态特性,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案;(3)利用数学模型定量计算在控制器控制信号作用下,被控对象的输出响应,以评判控制效果,优选控制策略。,3.1.1 被控对象建模方法 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开发中,模型建立分为两步:建立数学模型;如根据驱动车轮建立的动力学方程:根据数学模型构建图形结构化仿真模型。,(1)被控对象数学建模方法 一般而言,被控对象的数学建模方法有多种:机理分析法、直接相似法、系统辨识法、概率统计法、定性推理法、层次分析法等等。,为了利用Simulink软件进行图形化建立仿真计算模型,同时便于根据被控对象的结构和参数间关系构建控制系统,确定控制参
12、数,选择传感器类型和执行器的种类,多以机理分析法建立其数学模型。机理分析法也叫直接分析法或解析法:它是在若干简化假定条件下,以各学科专业知识为基础,通过分析系统变量间的关系和运动规律,而获得解析型数学模型的方法。,机理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步骤:(1)分析系统功能、原理,对系统做出与建模目标相关的描述;(2)找出系统的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3)按照系统(部件、元件)遵循的理论规律列写出各部分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等;(4)消除中间变量,得到初步数学模型;(5)进行模型标准化。如对于微分方程,应使:输入量与输出量多项式分别处于方程两端;变量按降阶排列;最高阶项的系数等于1。(6)进行检验,必要时修改模型
13、。,建模举例 建立用轮毂电机(或电机加轮边减速器)驱动的电动轿车在转向时,后轮的差速模型。,转向时,左右两轮的理论转速关系:,即,问题:能否直接用车轮转角作为控制参数?,车辆坐标系,第一步:建立数学模型,(1)转弯时的侧向动力学方程:,(2)转弯时的横摆运动的动态方程:,利用关系 对上两式简化后,有,(3)各车轮的线速度,(3)车轮切向力与侧向力,地面附着系数采用:,(4)车轮法向力,当转向无加速无制动时,可简化为,其中:,(5)车轮的滑动率(滑转率和滑移率的通称),(5)车轮侧偏角 在侧向力作用下,各轮胎侧向变形所引起的侧偏角近似按下式计算:,(6)汽车运动方程,在水平路面转弯时,(7)车轮
14、的运动方程,第二步:确定被控系统的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 输入参数:车轮转向角1(或2)左右后车轮驱动力矩Tt3和Tt4 输出参数:左右后车轮转速3和4 系统中的状态参数:其余的变量参数第三步:根据数学模型,用Simulink建立仿真计算模型,整车后轮差速仿真模型,前轮左右转向角关系模型,左右轮无滑转无滑移的期望转速计算模型,四个车轮的侧偏角仿真计算模型,整车驱动力仿真计算模型,车身纵向速度仿真计算模型(车辆动力学方程),车轮法向力仿真计算模型,左右车轮滑移和滑转率仿真计算模块,为方便大家进一步学习对象建模方法,推荐几本有关被控对象建模的图书:,1.动力学系统建模与仿真黎明安 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出
15、版时间 2012,2.喻凡,林逸.汽车系统动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3.MATLAB/Simulink建模与仿真张德丰 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4.MATLAB建模与仿真应用 王中鲜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0,3.2 控制方法和控制模型 3.2.1 控制方法及其选择 控制方法的多样化有利于控制的应用,但却增加了设计应用时的选择困难。根据什么原则和方法进行选择呢?大体可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考虑:(1)考虑系统的控制任务;(2)考虑系统的应用需要;(3)考虑系统的性能指标;(4)考虑系统的实现手段;(5)考虑系统的综合性能。以简单有效、控制实时性强、设计容易为原则。,
16、首先根据具体的应用问题确定采用的控制方式是传统控制还是智能控制。传统的反馈控制和自适应控制在理论和技术上是比较成熟的,但在复杂的对象控制中传统的控制就显得无能为力而智能控制在解决诸如不确定的或难定义的过程控制、非线性被控对象控制、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控制等复杂过程控制方面具有独特的能力。根据应用系统的控制任务的复杂程度来确定采用传统控制还是采用智能控制方式相对比较容易。可是,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样确定的非线性系统既可用传统控制也可用智能控制,这时可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综合选择。,(1)传统控制理论和技术比较成熟,系统设计和实现手段此较容易,但控制系统缺乏适应各种变化的能力;(2)智能控制理论和技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汽车 电子 控制系统 离线 仿真 设计 讲课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68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