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科学及颌面疾病 .docx
《咽科学及颌面疾病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咽科学及颌面疾病 .docx(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咽科学及颌面疾病 第二篇 咽科学及颌面疾病概 述咽部的疾病包括炎症性、先天性、肿瘤性、外伤性和神经精神性疾病。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慢性咽炎和慢性扁桃体炎是常见的炎症性疾病,其中慢性扁桃体炎在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容易形成病灶,发生变态反应,产生各种并发症,如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心脏病、肾炎等全身性疾病。因此对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者,或慢性扁桃体炎已经成为全身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者,应行扁桃体切除术。儿童腺样体肥大可引起分泌性或化脓性中耳炎、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和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疾病,长期鼻塞和张口呼吸可引起颌面骨发育障碍和影响患儿的智力发育,因此应引起重视。
2、对出现上述情况的患儿,应尽早施行腺样体切除术。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地区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早期进行放射治疗预后较好,因此强调对有鼻咽癌早期症状的患者,应作仔细的鼻咽部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对可疑患者应及时作鼻咽部活检。下咽癌由于发生的部位较隐蔽,早期症状不典型,多表现为咽部异物感、轻微咽痛等不典型症状,早期易被漏诊,发现时往往已属晚期,预后也较差。因此对有上述咽喉部不典型症状的患者,不要简单地按慢性咽炎治疗,而应仔细地作喉咽部检查,以发现早期病变。目前喉咽癌的治疗采用以手术为主,结合放疗及化疗的的综合治疗。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和侵犯范围,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在部分病例还可以行保留喉功能的下咽
3、癌切除手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引起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心、脑损害,严重者可引起睡眠中猝死,因此近年来受到耳鼻喉科医生的重视。应用多导睡眠描记仪可以了解病人睡眠期机体的变化,确定睡眠呼吸暂停的性质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行非手术治疗,如减肥、持续正压通气等和手术治疗。第一章 咽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第一节 咽的应用解剖学咽位于颈椎前方,为呼吸道和消化道上端的共同通道,上宽下窄、前后扁平略呈漏斗形。上起颅底,与颅底之间隔有咽腱膜,横径约3.5cm;下至第6颈椎下缘平面,于环状软骨下接食管入口,横径约1.5cm;全长约12cm。前壁不完整,由上而下分
4、别与鼻腔、口腔和喉相通;后壁扁平,与椎前筋膜相邻;两侧与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重要的血管、神经毗邻。一、咽的分部咽根据其位置,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鼻咽 鼻咽属上呼吸道的一部分,又称上咽。顶部位于蝶骨体和枕骨基底部下方,下至软腭游离缘平面,略呈不规则的立方形,垂直径约5.5?6cm,横径和前后径随年龄增长变化较大。向前经后鼻孔通鼻腔,后面平对第1、2颈椎,向下经鼻咽峡续口咽。可分为六个壁,即前、后、顶、左右两侧和底壁。其中顶壁向后壁移行,形似穹隆,两壁之间无明显界线,常合称为顶后壁。1.顶后壁 由蝶骨体、枕骨底部和第1、2颈椎构成。鼻咽顶外侧靠近颅底的破裂孔和岩尖,封闭
5、破裂孔的纤维组织与咽腱膜相连,肿瘤组织易借此通道易侵入颅内。顶部与后壁移行处粘膜内有丰富的淋巴组织集聚,称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若腺样体肥大,使鼻咽腔变小,可影响鼻呼吸,或阻塞咽鼓管咽口引起听力减退。2.侧壁 左右对称,主要结构有咽鼓管咽口及咽隐窝。咽鼓管咽口:两侧下鼻甲后端向后1?1.5cm处各有一开口,略呈三角形或喇叭形,即为咽鼓管咽口,其后上方有一唇状隆起称咽鼓管圆枕,它是寻找咽鼓管咽口的标志,咽鼓管咽口周围的散在淋巴组织称咽鼓管扁桃体,咽鼓管是鼻咽通向中耳的管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咽隐窝:为咽鼓管圆枕后上方的凹陷。其上方紧邻颅底破裂孔,此处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3.前壁 前壁的正中是鼻
6、中隔后缘,两侧为后鼻孔,经此通鼻腔。4.底壁 由软腭背面及其后缘与咽后壁之间围成的“鼻咽峡”所构成,并经此与口咽相通。吞咽时,软腭上提与咽后壁接触,关闭鼻咽峡,鼻咽与口咽暂时隔开,防止饮食向鼻咽腔逆流。口咽 口咽是口腔向后方的延续,又称中咽。介于软腭游离缘与会厌上缘平面之间,习惯称咽部即指此区。向前经咽峡与口腔相通。所谓咽峡,系由上方的悬雍垂和软腭游离缘、下方舌背、两侧腭舌弓和腭咽弓所围成的环形狭窄部分。腭舌弓又名前腭弓,腭咽弓又名后腭弓,两弓之间为扁桃体窝,扁桃体即位于其中。两侧腭咽弓后方各有纵行条索状淋巴组织,称为咽侧索,口咽后壁平对2、3颈椎体。口腔顶盖称腭。前23为硬腭,由上颌骨腭突和
7、腭骨水平部组成;后13为软腭,由腭帆张肌、腭帆提肌、腭舌肌、腭咽肌、悬雍垂肌等肌肉组成。口腔下方为舌和口底部。舌由肌肉群组成。舌背表面粗糙,覆盖复层扁平上皮,与舌肌紧密相连。后端有盲孔,为胚胎甲状舌管咽端的遗迹。舌后 13 即舌根,上面有淋巴组织团块,称舌扁桃体。舌下面的舌系带粘膜结缔组织突出于中央,向下移行于口底,两侧有颌下腺开口。喉咽 喉咽又称下咽。上起会厌软骨上缘,逐渐缩小形如漏斗,下至环状软骨下缘平面接食管入口,该部位有环咽肌环绕。后壁平对第 3?6 颈椎;前面自上而下有会厌、杓会厌襞和杓状软骨所围成的入口,称喉入口,经此通喉腔。在会厌前方,舌会厌外侧襞和舌会厌正中襞之间,左右各有两个
8、浅凹称会厌谷, 异物易嵌顿停留于此处。在喉入口两侧各有两个较深的隐窝名为梨状窝,梨状窝下端为食管入口,喉上神经内支经此窝入喉并分布于其粘膜下。两侧梨状窝之间,环状软骨板之后称环后隙。二、咽壁的构造咽壁的分层 咽壁由内至外有4层,即粘膜层、纤维层、肌肉层和外膜层。纤维层与粘膜层紧密附着,无明显粘膜下组织层。1.粘膜层 咽的粘膜与鼻腔、口腔、喉和咽鼓管粘膜相延续。鼻咽部的粘膜主要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固有层中含混合腺。口咽和喉咽的粘膜均为复层鳞状上皮,除含有丰富的粘液腺和浆液腺外,还有大量的淋巴组织聚集,与咽部的其他淋巴组织共同构成咽淋巴环。2.纤维层 纤维层又称腱膜层,介于粘膜和肌层之间,主要由
9、颅咽筋膜构成。上端较厚接颅底,下部逐渐变薄,两侧的纤维层在咽后壁正中线上形成坚韧的咽缝,为两侧咽缩肌附着处。3.肌肉层 咽的肌肉按其功能的不同,分为3组:咽缩肌组:咽缩肌主要包括咽上缩肌、咽中缩肌和咽下缩肌三对。咽缩肌纤维斜行,自下而上依次呈迭瓦状排列,包绕咽侧壁及后壁。两侧咽缩肌相对应,在后壁中线止于咽缝。各咽缩肌共同收缩时可使咽腔缩小。吞咽食物时,咽缩肌由上而下依次收缩,将食物压入食管。咽提肌组: 咽提肌包括茎突咽肌、腭咽肌及咽鼓管咽肌。三对咽提肌纵行于咽缩肌内面下行,并渐次分散入咽壁,收缩时可使咽、喉上举,咽部松弛,封闭喉口,开放梨状窝,使食物越过会厌进入食管,以协调吞咽动作。腭帆肌组:
10、包括腭帆提肌、腭帆张肌、腭舌肌、腭咽肌和悬雍垂肌。收缩时上提软腭,关闭鼻咽腔,同时,也使咽鼓管咽口开放。如发生麻痹,吞咽时软腭不能上举隔开咽腔的鼻部和口部,食物将向鼻咽、鼻腔反流;亦可由于咽鼓管功能受限出现中耳症状。4.外膜层 又称筋膜层,覆盖于咽缩肌之外,由咽肌层周围的结缔组织组成,上薄下厚,系颊咽筋膜的延续。筋膜间隙 咽筋膜与邻近筋膜之间的疏松组织间隙。较重要的有咽后隙、咽旁隙。这些间隙的存在,有利于吞咽时咽腔的运动,并可协调头颈部的活动。咽间隙既可限制某些病变的发展,将病变局限于一定范围之内,又可为某些病变的扩散提供途径。1.咽后隙 咽后隙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上起颅底,下至上纵隔
11、,相当于第1、2胸椎平面,两侧仅以薄层筋膜与咽旁间隙相隔,中线处被咽缝将其分为左右两部分,每侧咽后间隙中有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在婴幼儿期,咽后隙有较多淋巴结,儿童期逐渐萎缩,至成人时仅有极少淋巴结。扁桃体、口腔、鼻腔后部、鼻咽、咽鼓管及鼓室等处的淋巴引流于此。因此,这些部位的炎症可引起咽后淋巴结感染,形成咽后脓肿,咽后脓肿常见于 1 岁以内婴幼儿。2.咽旁隙 咽旁隙又称咽侧间隙或咽上颌间隙。位于咽后隙的两侧,左右各一,形如锥体。锥底向上至颅底,锥尖向下达舌骨。内侧为颊咽筋膜和咽缩肌,与扁桃体相邻;外侧为下颌骨升支、腮腺深面及翼内肌;后界为颈椎前筋膜。茎突及其附丽肌肉将此间隙分为两部分,前隙
12、较小,内有颈外动脉及静脉丛通过,内侧与扁桃体毗邻,扁桃体炎症可扩散及此隙;后隙较大,内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副神经、交感神经干等通过,另有颈深淋巴结上群位于此隙,咽部感染可向此隙蔓延。咽旁隙向前下与下颌下隙相通;向内、后与咽后间隙相通;向外与咬肌间隙相通。咽旁隙的炎症可循上述通道向其他筋膜间隙扩散。三、咽的淋巴组织咽粘膜下淋巴组织丰富,较大淋巴组织团块呈环状排列,称为咽淋巴环,主要由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及舌扁桃体构成内环,其淋巴流向颈部淋巴结。这些淋巴结间又互相交通,自成一环,称外环,主要由咽后淋巴结、下颌角淋巴结、颌下淋巴结、
13、颏下淋巴结等组成。咽部的感染或肿瘤不能为内环的淋巴组织所局限时,可扩散或转移至相应的外环淋巴结。咽部淋巴均流入颈深淋巴结。鼻咽部淋巴先汇入咽后淋巴结,再流入颈上深淋巴结;口咽部的淋巴主要汇入下颌角淋巴结;喉咽部淋巴管穿过甲状舌骨膜,汇入颈内静脉附近的淋巴结。腺样体 又称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顶壁与后壁移行处,形似半个剥皮桔子,表面不平,有5?6条纵形沟隙,居中的沟隙最深,在其下端有时可见一囊状小凹,称咽囊,为胚胎早期上皮随脊索顶端退化凹陷而成,随年龄增长大多逐渐消失,仅少数保留至成年。如咽囊开口堵塞可形成囊肿,炎症时称为咽囊炎。腺样体出生后即存在,67岁时最显著,一般10岁以后逐渐萎缩。腭扁桃体
14、习称扁桃体,位于口咽两侧腭舌弓与腭咽弓围成的三角形扁桃体窝内,为咽淋巴组织中最大者。3?5岁时淋巴组织增生,腭扁桃体可呈生理性肥大,中年以后逐渐萎缩。1.扁桃体的结构 扁桃体是一对呈扁卵圆形的淋巴上皮器官,可分为内侧面、外侧面、上极和下极。扁桃体内侧游离面朝向咽腔,表面有鳞状上皮粘膜覆盖,其粘膜上皮向扁桃体实质陷入形成6?20个深浅不一的盲管称为扁桃体隐窝,常为细菌、病毒存留繁殖的场所,易形成感染“病灶”。除内侧面外,其余部分均由结缔组织所形成的被膜所包裹。外侧面与咽腱膜和咽上缩肌相邻,咽腱膜与被膜间有疏松结缔组织,形成一潜在间隙,称扁桃体周围隙。扁桃体切除术时,此处易剥离,扁桃体周围脓肿即在
15、此间隙发生。扁桃体上、下均有粘膜皱襞,上端称半月襞,位于腭舌弓与腭咽弓相交处;下端称三角襞,由腭舌弓向下延伸包绕扁桃体前下部构成。扁桃体为淋巴组织构成,内含许多结缔组织网和淋巴滤泡间组织。构成扁桃体包膜的结缔组织深入扁桃体组织内,形成小梁,在小梁之间有许多淋巴滤泡,滤泡中有生发中心,其间淋巴细胞多呈丝状分裂。滤泡间组织为发育期的淋巴细胞。2.扁桃体的血管 腭扁桃体的血液供应十分丰富,动脉有五支,均来自颈外动脉的分支:腭降动脉,为上颌动脉的分支,分布于扁桃体上端及软腭;腭升动脉,为面动脉的分支;面动脉扁桃体支;咽升动脉扁桃体支。以上4支均分布于扁桃体及腭舌弓、腭咽弓。舌背动脉,来自舌动脉,分布于
16、扁桃体下端。其中面动脉的扁桃体分支分布于腭扁桃体实质,是主要供血动脉。其他各支仅分布于邻近的粘膜及肌肉中,并不穿过包膜,深入扁桃体中。扁桃体静脉血先流入扁桃体包膜外的扁桃体周围静脉丛,经咽静脉丛及舌静脉汇入颈内静脉。3.扁桃体的神经 扁桃体由咽丛、三叉神经第二支以及舌咽神经的分支共同支配。舌扁桃体 位于舌根部,呈颗粒状,大小因人而异,含有丰富的粘液腺。有短而细的隐窝,隐窝及周围的淋巴组织形成淋巴滤泡,构成舌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 常简称为管扁桃体,为咽鼓管咽口后缘的淋巴组织,炎症肥大时可阻塞咽鼓管咽口而致听力减退或中耳感染。咽侧索 为咽部两侧壁的淋巴组织,位于腭咽弓后方,呈垂直带状,由口咽部上延
17、至鼻咽,与咽隐窝淋巴组织相连。四、咽的血管及神经1动脉 咽部的血液供应来自颈外动脉的分支,有咽升动脉、甲状腺上动脉、腭升动脉,腭降动脉、舌背动脉等。2静脉 咽部的静脉血经咽静脉丛与翼丛,流经面静脉,汇入颈内静脉。3神经 咽部神经主要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干的颈上神经节所构成的咽丛,司咽的感觉和相关肌肉的运动。其中腭帆张肌则受三叉神经第三支即下颌神经支配,其它腭肌由咽丛支配。感觉神经为蝶腭神经节分支;腭大神经分布到硬腭、牙龈及牙槽突内面;腭中神经分布在软腭后外侧及扁桃体上极;腭小神经分布在软腭后边缘。第二节 咽的生理学咽为呼吸和消化的共同通道,除呼吸、吞咽功能外,还具有协助构语、保护和咽
18、淋巴环的免疫等重要功能: 呼吸功能正常呼吸时空气经由鼻咽、口咽、喉咽、气管支气管进到肺部,由于鼻粘膜具有血管丰富的海绵状组织,经鼻吸入的空气时,其气温已接近体温,湿度已达75饱和点。虽然咽部粘膜的粘液腺和杯状细胞的分泌唾液等也能湿润吸入的空气,但与鼻粘膜相比,咽对吸入空气的调温、调湿作用相对较弱。同时鼻咽粘膜为柱状纤毛上皮,含有杯状细胞,粘膜表面粘液毯与鼻腔粘膜粘液毯连成一片,有较强的粘稠性,对吸入气流中的尘粒、细菌等有吸附作用;粘液毯中的溶菌酶,具有抑制与溶解细菌的作用;上皮的纤毛运动将粘液毯不断推向口咽,使粘液被咽下或吐出,由此保持对吸入空气的滤过、清洁作用。 言语形成咽腔为共鸣腔之一,发
19、音时,咽腔和口腔可改变形状,产生共鸣,使声音清晰、和谐悦耳,并由软腭、口、舌、唇、齿等协同作用,构成各种语音。正常的咽部结构及发音时对咽部形态大小的相应调整,对清晰、和谐的发音起重要作用。 防御保护功能主要通过咽的吞咽、呕吐反射来完成。吞咽时,通过吞咽反射可封闭鼻咽和喉,避免食物吸入气管或反流入鼻腔;但当异物或有害物质接触咽部时,则发生恶心呕吐,有利于排除异物及有害物质。来自鼻腔、鼻窦、下呼吸道的正常或病理性分泌物,或借咽的反射功能吐出,或咽下由胃酸将其中的微生物消灭。 调节中耳气压功能咽鼓管咽口的开放,与咽肌的运动,尤其是吞咽运动密切相关。吞咽动作不断进行,咽鼓管不断随之启闭,以维持中耳内气
20、压与外界大气压平衡,这是保持正常听力的重要条件之一。 扁桃体的免疫功能人类的扁桃体、淋巴结、消化道集合淋巴小结和阑尾等均属末梢免疫器官,扁桃体生发中心含有各种吞噬细胞,可吞噬消灭各种病原体。同时,扁桃体可以产生多种具有天然免疫力的细胞和抗体,如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及免疫球蛋白等,可以清除、消灭从血液、淋巴或组织等途径侵入机体的有害物质。出生时扁桃体尚无生发中心,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功能逐渐活跃,特别是3?5岁时,因接触外界变应原的机会较多,扁桃体显著增大,此时的扁桃体肥大应视为正常生理现象。青春期后,扁桃体的免疫活动趋于减退,体积逐渐缩小。吞咽功能吞咽动作是一种由许多肌肉参与的反射性
21、协同运动。根据吞咽时食物进入消化道的部位,吞咽过程可分为三期: 即口腔期、咽腔期和食管期。吞咽动作一经发动即不能中止。吞咽中枢位于延髓的网状结构内,靠近迷走神经核。参与吞咽反射的传入神经包括来自软腭、咽后壁、会厌和食管等处的脑神经传入纤维。思考题1. 咽部筋膜间隙与头、颈部筋膜间隙有何联系?2. 咽淋巴环在婴幼儿、成人有何特点,其对生理功能的影响有哪些?第二章 咽的症状学咽部司呼吸、吞咽、发声共鸣及防御等生理功能,有丰富的神经血管分布。咽部症状主要有咽痛、咽异常感觉、吞咽因难、声音异常及饮食反流等,多由咽部疾病引起,咽邻近器官疾患和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引发某些咽部症状。一、咽痛咽部疾患中最为常见
22、的症状。除可因咽部疾病或咽部邻近器官疾病引起外,也可为全身性疾病的伴随症状。咽痛有刺痛、钝痛、烧灼痛、隐痛、跳痛、胀痛等表现,可为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程度轻重不一,视疾患的性质和患者对疼痛的敏感程度而异,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不完全一致。临床上可见到两种类型:自发性咽痛和激发性咽痛。前者在咽部无任何动作的平静状态时出现,常局限于咽部某一部位,多由咽部疾病所引起;后者由咽部各种活动如吞咽、进食或压舌板等器械的刺激所引起。凡咽部粘膜和淋巴组织的急、慢性炎症,咽部创伤、溃疡、异物、特异性感染、恶性肿瘤、茎突过长、颈动脉鞘炎、颈部纤维组织炎、咽肌风湿性病变,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咽痛症状,但
23、剧烈疼痛多见于急性炎症、咽间隙感染和下咽癌,疼痛可放射至耳部。二、咽异常感觉病人自觉咽部有毛刺、异物、堵塞、贴附、瘙痒、干燥等异常感觉,常因此而用力“吭”“喀”或频频吞咽以期清除。在空咽涎液时异物感明显,吞咽食物时反而不明显。祖国医学称之为“梅核气”。常由下列原因引起:1.咽部及其周围组织的器质性病变 如慢性炎症、工业粉尘和有毒气体吸入、咽角化症、扁桃体肥大、悬雍垂过长、茎突过长或口咽、喉咽部肿瘤。2.功能性因素 常为神经官能症的一种表现,呈间歇性或持续性,多与恐癌、焦虑等精神因素有关,亦可因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三、吞咽困难吞咽是一系列复杂而协调的反射运动,当支配吞咽运动的神经、肌肉及口腔、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咽科学及颌面疾病 科学 疾病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65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