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而不比简答题及答案.docx
《周而不比简答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而不比简答题及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周而不比简答题及答案周而不比 名句默写: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孔子和曾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的交友之道。 孔子和曾子的交友之道有什么不同? 答:孔子的交友之道包括忠告、善导、不可则止三方面,强调自主平等真诚的独立人格;曾子从交友的意义出发,强调文章学问在交友中的作用,交友的目的是培
2、养仁德。 你怎样评价他们的交友之道? 答:两人从不同角度提出交友的态度与方法,孔子从仁德出发,强调交友需要平等真诚;曾子侧重交友的方法。两人追求的要义是一致的。 2. 5.17章“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的“之”,所指代的对象有两说:一说指晏子,一说指晏子所交之人。请联系4.26“事君数”章和12.23“子贡问友”章,分析一下哪种说法更为合理。 答:“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讲的都是在与人交往中要保持适当距离,不可过分密切,否则就可能自取其辱,关系也不能持久。这也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可见,能使别人长时间保持对自己的敬意,是一个人善
3、于交往的表现,其中包含着交往方法、技巧的问题。因此,把“久而敬之”的“之”理解为晏子,更符合孔子的原意。如果把“敬之”理解为尊敬别人,就成了交往态度问题,原文中的“善”字就没了着落。 3.结合实际,说说你认为“周而不比”都应该有哪些表现。 答:“周而不比”的表现:友好交往、诚实交往、“适中”交往,不结党营私,不拉帮结派搞小团体。 4.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 原则。 答:适
4、度交往、中庸原则。 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竞争,孔子却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要“矜而不争”,你同意孔子的看法吗? 简要说明理由 答:同意。孔子提出的“矜而不争”,是认为君子要有“仁德”之心,强调不争强好胜,与人交往时不斤斤计较,不为私利与他人争执,更不是一味追名逐利。这个观点与现代社会的竞争要求不仅不矛盾,反而能促进社会的良性竞争。 5.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结合这两则文字,请简要阐述为什么孔子把“乡原”提到“德之贼”的高度来评价。 答:君子调和而不混同,小人混同而不调和。 “乡愿”看似忠厚老实,但往往是“同而不和”,只是四方讨好,自私伪善,不讲是非,没有一点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周而不比 答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64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