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绍敏《电工基础》第二章电子教案.docx
《周绍敏《电工基础》第二章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绍敏《电工基础》第二章电子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周绍敏电工基础第二章电子教案电工基础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 1. 理解电动势、端电压、电位的概念。 2. 掌握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3. 掌握电阻串联分压关系与并联分流关系。 4. 了解万用表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原理,掌握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5. 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 6. 学会分析计算电路中各点电位。 1. 运用电阻串联分压关系与并联分流关系解决电阻电路问题、掌握扩大电压表与电流表量程的原理。 2. 熟练分析计算电路中各点电位。 序号 1 2 内 容 第一节 电动势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第二节 电池组 第三节 电阻的串联 第四节 电阻的并联 第五节 电阻的混联 第六节 万用表的基本原理 实验2.
2、1 练习使用万用表 实验2.2 电流表改装电压表 第七节 电阻的测量 实验2.3 用惠斯通电桥测电阻 第八节 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 实验2.4 电压和电位的测定 本章小结与习题 本章总学时 学 时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2 2 2 2 2 2 16 8 电工基础 第一节 电动势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一、电动势 衡量电源的电源力大小及其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电源的电动势。 电动势通常用符号E或e(t)表示,E表示大小与方向都恒定的电动势(即直流电源的电动势),e(t)表示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变化的电动势,也可简记为e。电动势的国际单位制为伏特,记做V。 电动势的
3、大小等于电源力把单位正电荷从电源的负极,经过电源内部移到电源正极所作的功。如设W为电源中非静电力(电源力)把正电荷量q从负极经过电源内部移送到电源正极所作的功,则电动势大小为 E=W q电动势的方向规定为从电源的负极经过电源内部指向电源的正极,即与电源两端电压的方向相反。 二、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图中r表示电源的内部电阻,R表示电源外部联接的电阻(负载)。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E E=RI+rI 或 I=R+rR外电路两端电压U = RI = E - rI = E,显然,R+r负载电阻R值越大,其两端电压U也越大;当R r时(相当于开路),则U = E;当R r时(相当于短路),则U
4、 = 0,此时一般情况下的电流(I = E/r)很大,电源容易烧毁。 如图2-2所示,当单刀双掷开关S合到位置图2-1 简单的闭合电路 1时,外电路的电阻R1 = 14 W,测得电流表读数I1 = 0.2 A; 当开关S合到位置2时,外电路的电阻R2 = 9 W,测得电流 表读数I2 = 0.3 A;试求电源的电动势E及其内阻r。 解: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列出联立方程组 (当S合到位置1时)E=R1I1+rI1 E=RI+rI(当S合到位置2时)222解得:r = 1 W,E = 3 V。本例题给出了一种测量直流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的方法。 三、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9 图2-2 例题2
5、-1 电工基础 容易证明:在电源电动势E及其内阻r保持不变时,负载R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R = r,此时负载的最大功率值为 E2 Pmax=4R电源输出的最大功率是 PEME2E2=2Pmax 2r2R图2-3 电源输出功率与外电路(负载)电阻的关系曲线 如图2-4所示,直流电源的电动势E = 10 V、内阻r = 0.5 W,电阻R1 = 2 W,问:可变电阻RP调至多大时 可获得最大功率Pmax? 解:将(R1 + r)视为电源的内阻,则RP = R1 + r = 2.5 W 时,RP获得最大功率 E2Pmax=10W 4RP 第二节 电 池 组 一、电池的串联 如图2-5所示串联电池组,
6、每个电池的电动势均为E、内阻均为r。 如果有n个相同的电池相串联,那么整个串联电池组的电动势与等效内阻分别为 E串 = nE , r串 = nr 串联电池组的电动势是单个电池电动势的n倍,额定电流相同。 图2-6 并联电池组 图2-5 串联电池组 图2-4 例题2-2 二、电池的并联 如图2-6所示并联电池组,每个电池的电动势均为E、内阻均为r。 如果有n个相同的电池相并联,那么整个并联电池组的电动势与等效内阻分别为 E并 = E , r并 = r/n。 并联电池组的额定电流是单个电池额定电流的n倍,电动势相同。 第三节 电阻的串联 10 电工基础 一、电阻串联电路的特点 图2-7 电阻的串联
7、 设总电压为U、电流为I、总功率为P。 1. 等效电阻: R =R1 + R2 + + Rn 2. 分压关系: 3. 功率分配: UU1U2U=n=I R1R2RnRPP1PP=2=n=I2 R1R2RnR 特例:两只电阻R1、R2串联时,等效电阻R = R1 + R2 , 则有分压公式 R1R2U1=U , U2=U R1+R2R1+R2二、应用举例 有一盏额定电压为U1 = 40 V、额定电流为I = 5 A的电灯,应该怎样把它接入电压U = 220 V照明电路中。 解:将电灯(设电阻为R1)与一只分压电阻R2串联后,接入U = 220 V电源上,如图2-8所示。 解法一:分压电阻R2上的
8、电压为 U2 =UU1 = 220 - 40 = 180 V,且U2 = R2I,则 图2-8 例题2-3 U2180R2=36W I5R1UU,且R1=1=8W,可得 解法二:利用两只电阻串联的分压公式U1=R1+R2IU-U1R2=R1=36W U1即将电灯与一只36 W 分压电阻串联后,接入U = 220V电源上即可。 有一只电流表,内阻Rg = 1 kW,满偏电流 为Ig = 100 mA,要把它改成量程为Un = 3 V的电压表,应 该串联一只多大的分压电阻R? 解:如图2-9所示。 该电流表的电压量程为Ug = RgIg = 0.1 V,与分压电11 图2-9 例题2-4 电工基础
9、 阻R串联后的总电压Un = 3 V,即将电压量程扩大到n = Un/Ug = 30倍。 Rg利用两只电阻串联的分压公式,可得Ug=Un,则 Rg+RUnR=Rg=-1Rg=(n-1)Rg=29kW UgUg 上例表明,将一只量程为Ug、内阻为Rg的表头扩大到量程为Un,所需要的分压电Un-Ug阻为R = (n - 1) Rg,其中n = (Un/Ug)称为电压扩大倍数。 第四节 电阻的并联 一、电阻并联电路的特点 设总电流为I、电压为U、总功率为P。 1. 等效电导: G = G1 + G2 + + Gn 即 2. 分流关系: R1I1 = R2I2 = = RnIn = RI = U 3.
10、 功率分配: R1P1 = R2P2 = = RnPn = RP = U2 特例:两只电阻R1、R2并联时,等效电阻 R=R1R2 ,则有分流公式 R1+R21111=+ RR1R2RnI1=R2I , I2=I R1+R2R1+R2R1图2-10 电阻的并联 二、应用举例 如图2-11所示,电源供电电压U = 220 V,每根输电导线的电阻均为R1 = 1 W,电路中一共并联100盏额定电压220 V、功率40 W的电灯。假设电灯在工作(发光)时电阻值为常数。试求:(1) 当只有10盏电灯工作时,每盏电灯 的电压UL和功率PL;(2) 当100盏电灯全部工作时,每盏电 。 灯的电压U和功率P
11、LL解:每盏电灯的电阻为R = U2/P = 1210 W,n盏电灯并联后的等效电阻为Rn = R/n 根据分压公式,可得每盏电灯的电压 RnUL=U, 2R1+Rn2UL功率 PL= R(1) 当只有10盏电灯工作时,即n = 10, 图2-11 例题2-5 则Rn = R/n = 121 W,因此 2RnULUL=U216V,PL=39W 2R1+RnR12 电工基础 (2) 当100盏电灯全部工作时,即n = 100,则Rn = R/n = 12.1 W, 2RnULUL=U189V,PL=29W 2R1+RnR解:如图2-12所示,设 n =In/Ig(称为电流量程R扩大倍数),根据分
12、流公式可得Ig=In,则 Rg+Rn-1本题中n = In/Ig = 1000, R=Rg 有一只微安表,满偏电流为Ig = 100 mA、内阻Rg = 1 kW,要改装成量程为In = 100 mA的电流表,试求所需分流电阻R。 Rg图2-12 例题2-6 1kW1W。 n-11000-1上例表明,将一只量程为Ig、内阻为Rg的表头扩大到量程为In,所需要的分流电阻R=为R =Rg /(n - 1),其中n = (In/Ig)称为电流扩大倍数。 第五节 电阻的混联 一、 分析步骤 在电阻电路中,既有电阻的串联关系又有电阻的并联关系,称为电阻混联。对混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3、: 1. 首先整理清楚电路中电阻串、并联关系,必要时重新画出串、并联关系明确的电路图; 2. 利用串、并联等效电阻公式计算出电路中总的等效电阻; 3. 利用已知条件进行计算,确定电路的总电压与总电流; 4. 根据电阻分压关系和分流关系,逐步推算出各支路的电流或电压。 二、解题举例 如图2-13所示,已知R1 = R2 = 8 W,R3 = R4 = 6 W,R5 = R6 = 4 W,R7 = R8 = 24 W,R9 = 16 W;电压U = 224 V。试求: (1) 电路总的等效电阻RAB与总电流IS; (2) 电阻R9两端的电压U9与通过它的电流I9。 13 电工基础 解:(1) R5
14、、R6、R9三者串联后,再与R8并联,E、F两端等效电阻为 REF = (R5 + R6 + R9)R8 = 24 W24 W = 12 W REF、R3、R4三者电阻串联后,再与R7并联,C、D两端等效电阻为 RCD= (R3 + REF + R4)R7 = 24 W24 W = 12 W 总的等效电阻 RAB =R1 + RCD + R2 = 28 W 总电流 IS = U/RAB = 224/28 = 8 A (2) 利用分压关系求各部分电压: UEFI9=UCD =RCD IS = 96V, REF12=UCD=96=48VR3+REF+R424UEF=2A, U9=R9I9=32VR
15、5+R6+R9图2-13 例题2-7 如图 2-14所示,已知R = 10 W,电源电动势E = 6 V,内阻 r = 0.5 W,试求电路中的总电流I。 图2-14 例题2-8 图2-15 例题2-8的等效电路 解:首先整理清楚电路中电阻串、并联关系,并画出等效电路,如图2-15所示。 四只电阻并联的等效电阻为 Re = R/4 = 2.5 W 根据全电路欧姆定律,电路中的总电流为 I=E=2A Re+r第六节 万用电表的基本原理 一、万用表的基本功能 万用电表又叫做复用电表,通常称为万用表。它是一种可以测量多种电量的多量程便携式仪表,由于它具有测量的种类多,量程范围宽,价格低以及使用和携带
16、方便等优14 电工基础 点,因此广泛应用于电气维修和测试中。 一般的万用表可以测量直流电压、直流电流、电阻、交流电压等,有的万用表还可以测量音频电平、交流电流、电容、电感以及晶体管的 b 值等。 二、万用表的基本原理 万用表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欧姆定律和电阻串联分压、并联分流等规律基础之上的。 万用表的表头是进行各种测量的公用部分。表头内部有一个可动的线圈(叫做动圈),它的电阻Rg称为表头的内阻。动圈处于永久磁铁的磁场中,当动圈通有电流之后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而发生偏转。固定在动圈上的指针随着动圈一起偏转的角度,与动圈中的电流成正比。当指针指示到表盘刻度的满标度时,动圈中所通过的电流称为满偏电流I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工基础 周绍敏 电工 基础 第二 电子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64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