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浊流《先生妈》文学评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浊流《先生妈》文学评论.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吴浊流先生妈文学评论吴浊流先生妈文学评论 吴浊流的先生妈在文学思想上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在日据时代皇民化运动中,许多人视自己为日本人,一心想成为“御用绅士”,而以台湾人为耻,于是个个模仿日本人的生活习惯。民族精神强烈的吴浊流先生有鉴于此,乃作小说先生妈来反映当时的现象。 先生妈深刻地揭示了日本殖民者失败前夕,在与台湾人民之间的矛盾空前尖锐的情况下,疯狂推行“皇民化运动”。相反,一些具有民族气节的台湾同胞,对此表现出极端的不满和抗争。小说的主人公先生妈是一位永葆民族气节,极端憎恶、反对“皇民化”,同情并施舍老乞丐,正直、善良而又非常刚毅的时代女性。作品写的另一个人物是她的儿子钱新发,他是
2、一个爱钱如命、奴性十足、丧尽人格、毫无民族尊严的日据时代御用绅士的代表人物。先生妈处处与儿子的“皇民化”作对,最终含恨而死。作品对先生妈的美好品格,给予了热情的歌颂和赞美,而对钱新发之流的民族败类,则给予了无情地揭露和鞭挞。 在台语里,“妈”要发四声,读成“骂”,从小说的题目先生妈这三个字就能够点出整篇的精髓。小说里有好几处母亲“痛骂”儿子的场面,可见小说的题目是一语双关。小说的男主角钱新发,在皇民化运动时期,努力把自家建设为模范的日语家庭,并且以日语家庭为荣;但他趋炎附势的守财奴行径,受到他母亲的坚决抵制。钱新发成为“日语家庭”的荣耀并没有维持很久,因为后来一波波的改革名单公布出来,连剃头的
3、也改了姓名。另外先生妈一生的坚持,也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在她临终的时候虽然吩咐她的儿子钱新发要用台湾和尚,但她去世之后,儿子依然用日式葬礼,先生妈的坚持剎时化为乌有。 对于小说的艺术形象,作者几笔粗线条的勾勒,就刻画了钱新发这个小暴发户不光彩的一生,揭示了他的性格特点:其一,为发家而不顾一切,手段之卑劣足以显示其灵魂的肮脏。从发家到守业,他的看家法宝是拍马屁。作者是把钱新发当作丧尽天良的行尸走肉来嘲讽的。其二,为富不仁。穷时思富,富即忘穷,对待跟他早先一样的穷人,格外凶狠。在钱新发身上,最突出的是贪财性和奴隶性。 与钱新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他的母亲先生妈。虽为母子,却有着天渊之别。先生妈的艺术形象
4、栩栩如生。着墨不多,却笔笔有力。她同样的生于贫穷,却不忘本,惜老怜贫,表现了善良朴实的优良品质。她生活在日据时代,又有那么个不成器的儿子,却处污泥而不染,不学日文,不穿日本服,不吃日本饭,不愿改风易俗。垂死之际,念念不忘的是油条的香气。对于身后事,不嘱托别的,只说“死了以后,不可用日本和尚”。真可谓“生为汉家人,死为汉家鬼”,表现了难能可贵的民族气节。 先生妈的艺术特色除了巧妙的构思,浓郁的乡土气息,独具特色的人物描写等特点外,更为突出的是对比和讽刺技法颇见功力。先生妈与儿子钱新发在“皇民化运动”中,始终处于对立状态。先生妈的美好品格正是在与儿子搞“皇民化”的斗争中得以展现的。而钱新发的爱钱如
5、命,处处搞“皇民化”的奴才嘴脸,又多是通过讽刺手法展现的。 先生妈和先生之间的鲜明对比是围绕三个问题展开的:其一,对穷富的态度;其二,对日本统治者的态度;其三,对民族传统的态度。三个问题都不是抽象的说教,而是通过具体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的。在表现方式上,时而类比,时而交锋,相为表里,错落有致。 作家在先生妈中主要是批判洋奴行径,表达自己的抗日爱国思想。对比手法有效地服务于这主题。为了暴露东洋奴才灵魂之丑恶,作家没有把他与爱国英雄相比,而是选择了信仰佛教的老太太来对比。先生妈虔诚地信仰根本不存在的神佛,显得愚昧无知,可她善良忠厚,富有同情心,给乞丐施钱,她厌恶奴化行径,恪守中国传统的风俗习惯,教训儿孙不要忘记贫苦出身,不要仗势欺人。且不管这是因为她没有丧失劳动人民本色,还是为了修行来世,她终究还有一点普通人的良心。相比之下,儿子钱新发利欲熏心,道貌岸然,却甘当洋奴,丧尽天良,连一个信佛的老太太都不如,岂不是更显得他灵魂的污秽!这样对比,艺术力量很强,激发了读者对先生妈的民族气节的崇敬和对其儿子奴颜婢膝的丑恶嘴脸的憎恨。可以说,作品运用对比手法更好地表达了人民的爱憎和意愿。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61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