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中的换位与移情.docx
《古诗鉴赏中的换位与移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鉴赏中的换位与移情.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诗鉴赏中的换位与移情古诗鉴赏中的换位与移情 阅读不同体裁的文章应按不同的方法。古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如何鉴赏,也有相应的方法。古诗鉴赏尽管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思维活动,注重个体体验,但作为思维的途径与方法,还是具有一定的共性的。 这种基本的途径与方法概要之,就是换位移情。 一、换位 鉴赏者首先需角色换位心理角色的换位。 即鉴赏者虚拟地将自己置换至诗人的角度去体会诗中的具体内容及情景。这犹如演员塑造人物:演员A演角色B,演员A就应该完全将其心理“换位”至角色B。这时候,演员A已不复“存在”,完全成了角色B,一切按角色B的思想去思考“剧情”。演员与角色之心理完全“同位”。否则,就无法真正地入“戏
2、”。古诗鉴赏也如此。鉴赏者如果不将自己虚拟地置换至诗人的角度去体会诗歌中的具体内容及情景,也就无法完全真正地入“诗”。 在具体阅读中,如何“换位”入“诗“?关键是探究诗人赋诗时的具体之“境”。大凡诗人赋诗,皆有感而发。感之触发,皆有特定的情境,情境者,乃诗人即“席”赋诗时的特定之“境”。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情境”不同于“情景”。“情景”是浸染了诗人感情色彩的“景物”;“情境”乃诗人赋诗时所在之“境况”:既指当时的“时代背景”及诗人个人身世,更指诗人即“席”赋诗时的具体“境况”。“时代背景”、诗人身世可从诗作之外的其他资料中了解,而诗人即“席”赋诗时的特定之“境”只会在诗中有所体现。尤其是诗题,
3、大多交待了诗人即“席”赋诗时的特定之“境”。以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为例。春夜别友人二首、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和望月怀远等诗题,分别交代了诗人是在“春夜送别友人”、“早春游望”、“望月”之时而赋诗。这就是诗人赋诗时的具体之“境”,也正是鉴赏者心理角色“换位”的模拟“情境”之处。 当然,并非所有古诗之题皆交待了诗人即“席”赋诗时的特定之“境”。如高适之燕歌行、李商隐之无题。但在具体诗句中诗人对此也会有所暗示或体现。燕歌行一如唐人写诗之惯例,以汉朝自比。开头四句“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就是诗人对赋诗时的特定之“境”的暗示。诗人高适试将自己置身于“重横行”
4、之“汉将”“男儿”之列,在“汉家烟尘在东北”之时,受命于天子而“辞家破残贼”出战。这也可作为鉴赏者心理角色“换位”的模拟“情境”之处。 即便李商隐之无题也如此。尽管题为“无题”,诗之意境朦胧晦涩,但首句“相见时难别也难”也可理解为是诗人对即“席”赋诗时的特定之“境”的交代。尤其其中一个“别”字。暗示鉴赏者可将此诗作别离诗解。 诗题即交待了诗人赋诗时的特定之“境”的古诗更是如此。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中首联“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就是进一步明确了诗人赋诗时的特定之“境”:抒情主人公“宦游人”因“早春游望”看到“物候新”而心“惊”。望月怀远之颈联“情人怨遥夜,竟夜起相思”也如此:抒情主人公因“遥夜
5、”生“怨”,故“竟夜”难以入睡而“起”,思念远方之人。刘希夷之代悲白头翁尽管诗人在诗题中交代赋诗之特定之“境”时,语有曲折代替某人而为白头翁悲叹,但根据诗中“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可知,“洛阳女儿”就是诗人为白头翁悲叹的“代言人”。此句也即诗人交待赋诗之特定之“境”的诗句。鉴赏此诗,鉴赏者也完全可从此处与抒情主人公“换位”“入诗”,乃至入“景”入“情”。 二、移情 移情本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想像自己处于他人境地,并理解他人的情感、欲望、思想和活动的能力。迁之以美学,就形成了“移情说”。认为审美活动是人将自我情感“外射”移入于本无生命的事物,使事物灌注了生命,着上了人的情感色彩。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 鉴赏 中的 换位 移情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55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