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常用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汉语常用词.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汉语常用词古汉语常用词 1 、逐:本义:追赶、追捕、竞逐。如“夸父与日逐走。”引申义:A、追击 B、赶跑、驱逐 C、放逐。 2 、干:本义:一种防身的作战武器,即盾牌。如“操干戚以舞”引申义:“干戈”连用泛指作战武器、代称兵事、战争。A、冲撞、触犯、冒犯B、追求、求取C、干预。 3 、极:本义:房屋的正梁。引申义:A、北极星B、最高的地位C、最高准则、标准D、极点、边际、尽头,如本篇:“四极废” E、达到极点、穷尽 F、最高的、最远的、达到极点的 H、非常、最。 4 、济:常用义:渡过水流。引申义:A、过河的地方B、帮助、给济、拯救之类,如本课:“杀黑龙以济冀州” C、受益,得到好处 D、成
2、功、成就事业。济济:形容众多、美好的样子。 5 、天:本义:人的头顶,如:“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引申义:A、天帝、上天 B、自然所生成的事物 C、头等大事 D、头顶上刺凿涂黑的黥刑 E、把头发剃掉。 6 、道:供行走的道路。如:“道渴而死”引申义:A、为达到某一目的或完成某一件事所采取的途径、方法 B、规律、道理 C、思想学说、政治主张 D、理想、志向 E、美好的道德 F、符合伦理道德要求的所谓好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措施 H、引导、疏导G、遵循 J、称道、述说。 7、过:本义:走过、经过引申义:A超过、胜过 B、过分、太甚C、犯错误如本课“微二人,寡人几过D、责备、批评E、过访、拜访F、过失
3、、错误。 8、责:本义:债款、债务A、收取债款、讨债,如本课“往责于东邑”B、索取、要求、责令 C、责问、责备、审问、责罚 D、责任、职责。 9、诛:本义:以言语批评、谴责人引申义:A、要求、索取B、声讨、讨伐C、治罪、惩处D、杀戮、消灭,如本课“不诛之则为乱”。 10 、相:常用义:仔细看、审察,如“九方皋相马”“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引申义:A、相貌;观测命运B、扶助、辅佐;辅佐君主掌管国事的官吏;1、作某国或某人的相2、使作相;赞礼者,主持礼节仪式的人。用作副词读xiang:互相;.表示动作一方施而另一方受,不是互相施、受,属偏指一方用法。“杂然相许” 11 、饭:本义:动词,吃,如本课
4、:“饭疏食,饮水。”引申义:A、给人饭吃或喂牲口B、-谷类熟食 注意:1、“饭”用于吃义只限于吃饭;吃其他食物如肉、鱼、水果叫“食”不叫“饭”。 2、“饭”用于名词,起初只指谷类熟食,泛指饭食是后起义。3、“饭”本来是动词,上古也 一般用作动词,名词“饭”是由动词“饭”派生出来的。不能倒因为果,把名词“饭”看作本用,把动词“饭”看作活用。 12 、食:动词,读shi ,吃。动词,读si,给吃。本课“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也”引申义为:养活,喂养。喂养此义后写作“饲”。名词,读shi ,泛指吃的东西。名词,旧读si,特指饭。如本课:“饭疏食,饮水。” 13 、启:会意字,从户从又。本义:开门。词
5、义扩张后,泛之一般的张开,开启引申义:A、开导、启发。如本课:“不愤不启”B、兴起C、发生、萌生、萌发D、开拓、开僻E、陈述、禀告F、开始。 14 、发:本义:把箭发出去。引申义:A、发出、产生;兴起B、出发;使出发、派遣C、打开、开掘;开导、启发;揭示、阐发古义:A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诸侯的封地叫“国”如本课“有国有家。”;西汉,诸侯王的封地也叫“国”。B 、“国”在上古的另一个常用义是诸侯国的国都。今义:国家。 16 、家:古代常用义:A 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与“国”相对。B 家或家庭今义:家庭。引申义:私家的,个人的,与“公”相对 17 、至:本义:到。如本课“至则行矣”引申
6、义:A、抽象义,到某时B、达到最高的职位C、极、非常D、最完美的 “至”与“到”在“抵达”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至”往往不带宾语,而“到”往往带宾语。 18 、遇:本义:碰到,不期而遇。如本课“遇诸涂”。引申义:A、接触B、知遇、遇合。“遇”可与“接”合成同义复词,这只是二者在“接待”意义上相合。这两个词也都有接触的意思,但“遇”带有一些偶然的因素,而“接”有主动的意味。 19、乘:象形字,象人站在树上。本义:升登,上。引申义:A、上车、乘车、驾车B、驱马驾车C、乘船、驾船。如本课“虽有舟舆,无所乘之”。C、借助、利用、趁机会。另一个常用义:兵车,读shengB、兵车单位出使C、畋猎等用车也
7、以“乘”为单位。 2 0、先、后 “先” 甲骨文形体从止从人,止就是脚,本义是前进,走在前面.如成语“身先士卒”、“争先恐后”。常用的引早义有:A、先做某事。B、带头,做出表率。C、动作 行为发生在他人他事之前,多作状语。D、表示时间,在之前。E、形容词,表示先前的、先代的,用于人时常表示已故的。F、名词,祖先、先辈。 “後” 甲骨文左边是彳,右边上面是古“玄”字,表示系,右下象足形,“足有所系,故後不得前。”本义是走在后面,落在后面。引申为位置、时间、次序等在后的。主 要用法有:1、动词。A、位置或次序排在后面。B、延后,推后。2、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他人他事之后。常作状语。如成语“先斩后奏”
8、。3、形容词,位置、 时间或次序在后的。4、表时间,在之后。5、名词,后代。注意:“后”、“後”是两个不同的字,“后”表示君主或帝王之妻。除个别书以“后”代“後” 外,上述意义都不写作“后。”汉字简化以后“後”简化为“后”,二者才混用了。 21、与: “与”从舁牙篆文“牙”讹作“与”,本义是赐与、施予,经常和“取”组成反义连用。常用的引申义:A、附和、新附。B、赞许、称道,读yu。C、参预,读yu。D、在其中,读yu。E、介词,跟,同。F、连词,和。 22、解 解:是个会意字,从刀从牛从角,本义是分解动物的骨肉肢体。常用引申义有:A、把纠结的东西解开,解脱。特指解脱对犯人的囚禁,解除罪 罚;还
9、特指解除军事包围,解除战争。B、打开,开放。C、破碎,离散。D、松弛,懈怠。读xie,后来写“懈”。E、对事情的分析,解释。F、理 解,知晓。 23、读 读:阅读,诵读。本义是解释、阐发文字语句的意义,常用的引申义有:A、阅读,诵读。B、文章里一句话的中间在诵读时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即“句读”的“读”,读dou 24、去 “去”在古汉语中最常用的意义是离开,常用引申义有:A、距离。B、除去,废除。C、死亡。 25、徒 “徒” 本义是指徒步而行,常用的引申义有:A、步兵。“师徒”连用,泛指军队。B、同一学派、同一政治主张的人,或同一集团、同一类的人,徒党。C、特指门徒, 弟子。D、泛指同伴,手下
10、人。E、服劳役的人,仆隶。F、空,白白地,徒然而无效果。在这个意义上,“徒”和“特”是同义词。G、仅仅,只不过。在这个意 义上“徒”和“特”、“但”、“直”是同义词。 26、保 保:甲骨文和金文的“保”字象大人抱着、背着或领着孩子的形状,表示“保”的本义是护送幼儿。泛指保护,保全。常用的引申义有:A、依靠。B、固守,防守。C、保有,具有。E、安,安定。F、保育幼儿的妇女。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褓”。G、护卫用的城堡。 27、造 “造”本义是往,到去。常用的引申义有:A、造访,拜访。B、达到某一境界,如“造诣”。 28、旅 旅:古代指军队的编制,五百人为旅。常用的引申义有:A、军队。B、一同,俱。C
11、、在外的人。D、在外,在异乡。E、野生的。 29、达、理 “达” 的基本意义是到达,通达。常见的引申义有:A、通达事理。B、胸襟宽阔,豁达。C、特指仕途通达,政治上得志,与“穷”相对。D、通行的,共同的。“达” 和“通”的意义相近,了有差别:“通”重在强调通往、通向的意思,侧重于过程;“达”重在强调到达,达到的意思,侧重于结果。 “理”是形声字,从 玉里声,本义是治玉,即把玉从石中加工出来。常见的引申义有:A、对国家、事物的治理,管理,与“治”同义。B、治理狱讼的法官。C、纹理。D、条理,情 理,道理,规律。E、治理得很好,有条理秩序,天下太平,与“乱”相对。“理”和“治”是同义词,作动词,表
12、治理;作形容词,表示治理得很好,但是它们的 本义不同,“理”为治玉,“治”为治水。“治”的使用范围较广,凡可以修理完善的东西都可以用“治”,“理”的使用范围相对地要窄,主要功能是用于对纷乱 凌杂的事物的治理。 30、坐 坐:“坐”字在上古是指一种两膝接触于铺在地上的席子、臀部压在脚跟上的姿势,和现代的“坐”有所不同。常见意见有:A、坐的位置,后来写作“座”。B、因犯罪,触犯法律。C、判罪,定罪。D、在中古用作介词,表示原因。 31、特 “特”从牛寺声,本义指雄性的牛马。常、引申义有:A、突出、特别。B、单独,单单。C、副词,仅仅,只不过。 32、适 “適”是形声字,本义是到去。在这个意义上,“
13、适”和和“之”、“如”是同义词,使用上也没什么明显的分别。“适”和“往意义接近, 用法不同:“适、之、如”都可以带宾语,而“往”在上古汉语中不带宾语。“适”与“嫡、敌、谪”上古时读音相同相近,所以常常互相通假。古书中“适”和 “適”是不同的两个字,“适”读kuo,主要用作人名。现在以“适”为“適”的简化字。 33、信 “信”是会意字,从人从言,本义是言语真实,不虚伪。引申义有:A、忠诚,诚实。B、真实,确凿可信。C、副词,表示果真,的确。D、守信用。E、相信,信任,信奉。F、信约,盟约。G、信物,符信。H、外交使臣,传送书信的人。J、信件,书信。K、假借为屈的“伸”。 34、举 “举”本义是两
14、手把东西举起来。引申义:A、捧着、提起。B、特指鸟抬起翅膀起飞,飞动。C、举出,提出。D、特指把优秀人才提拔出来,推举。E、把坏人坏事揭发出来,检举,举报。F、做,举动,发动。如“在此一举”。H、拔取,占领。J、包举,穷尽。K、形容词,整个。 35、谢 “谢”是个形声字,从言高射声,本义是向人认错道歉。引申义:A、用言辞委婉地推辞拒绝。B、告辞。C、告诉。D、以言辞相问候。E、对别人的赠予或帮助表示感谢。F、衰退,消亡。 36、实 “实”的本义是财物粮食充足,富有。引申义:A、财货,物资,实利。B、充实,充满。C、实,谷物。D、实际内容,实际情况,E、忠实。F、副词,实在,确实。 37、直 “
15、直” 的基本意义是不弯曲,跟“曲”或“枉”相对,引申义:A、首先品质的正直,忠直。B、径直,直接。C、副词,简直。D、当着,迎对。这个意义后来写作 “值”。E、价值,工值。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值”。F、“直”与“特”古间相近,所以做副词也有“仅仅,只不过”之类的意思。H、特意,故意。 38、利 “利”本义是刀剑锐利,刀口快。引申义有:A、迅速,敏捷。B、顺利,方便。C、利益,好处。D、特指财利。E、特指功名利禄。F、重要的,精良的,要害的。H、富有,丰饶。 39、受 “受”是形声字,上古汉语里“受”包含“给予”和“接纳”两方面的动作,从施事方面而言,“受”具有“给予”义;从受事方面而言,“受”具
16、有“接纳”义。“受”从“接纳又绰为“遭受”。“授”是“受”的后起分化字,也就是说,在表示“给予”的意义上,“受、授”是古今字。 40、诚 “诚” 的本义是指心意真挚,诚恳的思想感情,引申义有:A、真实可信。B、副词,实在,的确。注意:“诚、实、信”三个词在诚实,真实的意义是同义词,区别在 于:“诚、信”用得较多而“实”用得较少,在词义色彩上,“诚、实”较为接近,都侧重于内心的真实,强调表里如一;而“信”侧重于言语的真实,强调言行一 致。在用作副词上,表示果直、的确的意义上,三者没有显著区别。 41、毙 “毙”说文作“ ”,表示向前倒下。引申指死,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毙”。先秦古书中表示扑倒义的“
17、 ”在流传过程中往往被改成“毙”,所以现在见到的先秦古书中的“毙”通常仍应解释为仆倒,不能理解为死亡。 怎样抓住词的本义 一 学习抓住词的本义,对掌握古汉语词汇很有帮助。 首先,抓住词的本义,有助于掌握多义词。古汉语一词多义的现象是很普遍的。一个词的义项,少则二三个,多至十几个,一般的也有五六个。例如“监”在古汉语中常见的有六个义项: 照影。人无水监,当于民监。 借鉴。成汤监于夏桀。成汤借鉴夏桀覆亡的教训。 监视。监视四方。四方:指天下。 监督。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就让吴广暂时代理为王,监督众将向西攻打荥阳。 官名。宦官,监。卫鞅因景监求见孝公。商鞅通过名字叫景的太监求见孝公。又
18、为官署名,如中书监。 镜子。明监所以照形也。明亮镜子是用来照形象的。 “副”在古汉语中有七个义项: 音p,破开,剖分。为天子削瓜者副之。为天子削瓜的人破开瓜。 次,贰,位居第二。康居副王抱阗将数千骑,寇赤谷城东。康居副王抱阗率领数千骑兵,侵扰赤谷城东面的地区。 辅助。为万民副。作为万民的辅助。 符合。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书籍文献的副本。藏之名山,副在京师。把它藏在名山,副本存在京师。 首饰。编发作假髻叫“副”。副笄六珈。笄:插在发髻上的簪。珈:笄上的玉饰。 器物多数配套叫“副”。南郊太庙祭器,令所造两副供用。 乍一见,感到“监”、“副”的义项多而复杂,难以掌握。但如果仔细考察一下,就会发现,
19、这些义项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各个义项之间,或基本意义相同,或有 一定的引申关系,而且许多义项与词的本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监”,它的本义为“照影”,相当于今天的对镜子看自己的面影。上古的时候没有铜镜一类 的东西,人们只能用器皿盛上水当镜子,所以字从“皿”。后来“监”的使用范围扩大了,则出现了“借鉴”、“监视”、“监督”等意义,这些意义的基本点是一 样的,都与“看”的动作有关,它们之间的差别是由使用的对象不同造成的。“副”是形声词,从“刀”,意义与刀有关。上列七个义项中,只有剖分与刀有关,所 以“副”的本义是剖分、破开。剖分的结果是分为两半,由此引申有“第二”、“副本”、首饰等义。剖分出的两
20、半必然相契无间,由此 引申出“符合”、辅助、配套等意义。分析这些意义,原本都与 “剖分”有关。可见,如果抓住了词的本义,就可以驾驭其他各个意义。 抓住词的本义还有助于辨析同形词通假字。因为通假字的主要特点是借字与被借字之间只是读音相同,意义上毫无关系。如果两个字之间在意义上有联系,就不能认为是通假字。例如: 两峰连山,略无阙处。江两峰山连山,完全没有空缺的地方。 有人认为“阙:通缺,空缺”。为什么认为“阙”通“缺”呢?是因为在现代汉语中,只有“缺”有空缺的意义,而“阙”没有这个意义。但如果分析一下 “阙”的本义,就会发现,“阙”通“缺”的说法是值得考虑的。阙,从“门”,“阙”声,本指宫前两边的
21、楼台,中间是个缺口,有道路可以通行,引申凡东西有 缺口或人物有缺点等,都可以称为“阙”。而“缺”从“缶”,与器皿有关,本义指器皿残破,引申有衰败、缺少等义,在古代汉语中,“缺”极少用于空隙的意 义,因此,“阙”用的是本字,不是假借为“缺”。这种情况在古代汉语中是很多的,由于不了解词的本义与引申义,常常用现代汉语的习惯去认识通假字,结果就 会出现误解。如果掌握了本义,就能比较顺利地把握引申义,辨别通假字也就比较容易了。 二 辨析词的本义的基本方法是分析字的造字结构。字是词的书面表达形式,是词的物质外壳之一。汉字是表意系统的文字,词的意义多可以从字形结构上表现出来。 尽管今天通行的楷书已经不象形了
22、,文字形体表现出的词义的直观性基本上丧失了,但凝固在文字上的意义没有丧失,在许多情况下,通过分析汉字结构就能抓住词 的本义,上文分析的“副”就是如此。又如,已知“扬”有下列意义: 举起。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楫:船桨。容与:犹豫。 飞扬。大风起兮云飞扬。 宣扬。显至德,扬大功。显示至德,宣扬大功。 显示。扬兵河上。在黄河上显示军队。 发扬。光扬洪烈。光大发扬伟大的功业。 振作。兵气恐不扬。兵气:士气。 钱,古代的一种兵器。干戈戚扬。干:盾牌。戚:兵器,形状象斧。 容貌出众。尔貌不扬。你的容貌不出众。 分析“扬”字的结构,从“扌”、“昜”声。再看上述的意义,与手有关的只有“举起”这个意
23、义,由此就可以确定,“扬”的本义是举起,其他多是引申 义。云起叫飞扬,功名起叫宣扬,兵起叫显示,功业起叫发扬,士气起叫振作,容貌出众才值得宣扬,所以又由宣扬引申为出众等意义。兵器的意义因与本义没有联 系,所以只能看作是假借。 又如,已知“休”有下列意义: 休息。风雨暴至,休于树下。风雨突然来到,在树下休息。 休整。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 停止。令下而人皆疾习射,日夜不休。诏令一下人都马上练习射箭,日夜不停。 副词,表示禁止或劝阻。劝君休叹恨。恨:遗憾。 美好。德之休明。德行美好光明。 分析“休”的字形,从“人”从“木”,是个会意词。人倚树休息叫休,所以义项是本义。休息用于军队,则有休整的意义
24、。由休息的意义引申出停止的意义,又虚化为副词。休息于身心是好事,所以凡事物美好也叫休。 三 要想通过分析汉字结构辨析词的本义,首先要了解汉字造字结构的类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实际上,六书中 与汉字结构有关的只是前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讲的是字与字之间形音义的关系,与一个字本身结构的关系不大。因此,应该主要掌握象形、 指事、会意和形声。 象形字是按事物形体特征画出来的字,这在篆书中可以看得很清楚。例如“日”象太阳,“月”象一钩新 月,“首”象人头,“目”象眼睛,“止”象一只脚等等。一看字形象什么,就知道它的意义是什么。在楷书中,虽然看不
25、出它们原来象什么事物,但凝固在形体上 的意义却没改变,一看日、月、首、目等就知道它们的意义。 指事字多是在一个象形字上加一个符号表示字义,符号所在就是意义所在。例如在甲骨文中,“木”字象树形,“刀”字象刀形,在刀上加一指事符号就是“刃”,把指事符号加在“木”的不同位置上,就构成了“本”、“末”等字。 会意字是用两个以上的文字构成的。把两个文字的形义合在一起就造出一个新字,两个文字的意义连缀起来就是这个新字的意义。例如“竹”与“句”合起 来构成“笱”,意义是竹钩。“水”与“光”合起来构成“洸”,意义是水光。“刀”与“耳”合起来构成“刵”,意义是割耳朵。“刀”和“鼻”合起来构成 “劓”,意义是割鼻
26、子。 形声字也是用两个以上的文字组成的,与会意字不同的是,其中一半只表 示意义所属的范畴,另一半只表示字的读音,这两部分形体之间在意义上没有联系。例如“腐”,形符是“肉”,声符是“府”,意义是肉烂。“赴”,从“走” ,“卜”声,意义是奔向某地。“圃”,从“口”,“甫”声,意义是菜园。“锦”,从“帛”,“金”声,意义指五彩的丝织品。“驸”,从 “马”,“付”声,意义是驾副车的马。 掌握汉字部首的形音义是正确分析词的本义的重要基础。部首多是会意字、形声字的构件,不了解字的构件的形、音、义,就不能分析由它们构成的字。 掌握部首的形、音、义,首先要把部首与文字区别开来。汉字部首多由象形字充当,但是它们
27、与象形字有许多不同。象形字是作为文字使用,活跃在语言之中,部 首是作为文字构件使用,存在于合体字之中;象形字的意义是通过语言环境体现出来的,部首的意义是通过造字环境体现出来的。虽然它们的形体多数相同,但意义 却不完全一样。有的部首字意义与文字完全不同,例如“臣”,作为文字,它的意义指臣下,而作为部首,它的意义是竖目,从“臣”的字多与俯或仰的意义有关。 例如“朢”是抬头望月,“臨”是低头痛哭,“卧”是低头打盹。有的部首字与文字本义虽然相同,但引申义却不完全相同。例如“日”,本义指太阳,作为部首又 有博大的意义,所以“普”、“旷”从“日”。“石”,本义指石头,作为部首又有坚硬等意义,所以“确”、“
28、硬”从“石”。“矢”,本义指箭,作为部首又有 直、短等意义,所以“矫”、“短”、“矮”从“矢”。但作为文字的日、石、矢,都没有这些意义。如果把部首字与象形字等同起来,就无法了解“普”、“旷” 为什么从“日”,“确”、“硬”为什么从“石”,“矫”、“短”、“矮”为什么从“矢”。 掌握汉字部首还要了解部首形体的变化。由于汉字形体的演变,汉字部首的形体也有许多变化,最值得注意的是部首形体的分化合并。 所谓分化,是指原来一个部首只有一种形体,后来出现了几种形体。例如“心”,在篆字中是同一种形体,但在楷书中的写法却不一样,在字左边的写作“忄” ,在字下部写作心、,。网,在篆字中都是一个形体,在楷书中却写
29、作网、罒、四、等形,这些形体虽然不同,但表示的意义是一 样的。合并与分化正相反,两个部首本来形体不同,后来却用同一个形体,例如“肉”和“月”本来写法不同,后来楷书“肉”在左边的也写作“月”,这就与月部 一样了,胐和腑虽然都从月,但一个与月亮有关,一个与肉有关。再如“阝”,今天称作“耳朵”,细分为左耳朵、右耳朵。左耳朵本来写作“阜”,本义为阶梯, 因此从左耳朵的字多与阶梯、高大障碍等意义有关。右耳朵本来写作“邑”,本义为城邑,因此从右耳朵的字多与城邑、地名和姓氏有关。左耳朵与右耳朵意义迥 别,但形体却一样,只是位置不同而已。又如“土”部,意义为土,但今天在土部中的有些字与土义无关,只是因为楷书写
30、法与“土”相同或相近而归入土部,如 袁、幸等。 部首形体的分合情况虽然比较复杂,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上列的“土”在字中的位置不同,意义就不同。 “土”作偏旁,单独写在字的左边和下边的,多数与土的意义有关,写在字的上边的多数与土的意义无关。部首“田”也是如此,单独写在字 的左边和下边的多数和田地的意义有关,与别的笔划相连或写在字上边的,多数和田的意义无关。了解了这些规律,结合字 的意义,就可以分析多数合体字的形义。 四 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类字中,指事字最少,会意字和形声字最多,占百分之九十以上。象形、指事字都是独体,楷书字形上多数已看不出意义所在,不能再拆开分析。而会意字、形声字都
31、是由两个以上的文字构成的合体字,因此,作为文字分析对象主要是会意字和形声字。 会意字和形声字的表面结构相同,都是合体字。但实际结构关系不同,构成字义的方法和结果也不同。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会意字的构件之间在意义上有联 系,形声字的构件之间在意义上没有联系;会意字构件之间的意义连缀起来,就是这个字的具体意义,而形声字的形符只是表示这个字意义的范畴。因此,在分析字 形时要注意区别会意字和形声字,这在分析过程中就可以做到。具体方法是: 首先看字的构件的读音是否与整个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如果是,就假定是形声字。 分析构件之间的关系,看其意义是否有联系,如果没有联系,这个字一般就是形声字,如果有联系,
32、构件的意义连缀起来,正好就是这个字的意义,这个字就是 会意字。如果既有一半构件的读音与整个字相同,构件之间又有意义上的联系,这个字就是会意兼形声字。例如“伐”有以下意义: 砍斫。蔽芾甘棠,勿砍勿伐。蔽芾:树木茂盛貌。甘棠:树名,今称棠梨树。 敲击。伐鼓渊渊。渊渊:击鼓声。 刺杀。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愆:超过。四伐:刺杀四次。“五伐”以下均同。 征讨。兴兵而伐。发兵征伐。 功劳。且旌君伐。表彰您的功劳。旌:表彰。 夸耀。愿无伐善,无施劳。愿不夸耀自己的优点,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伐“音f,与“人”、“戈”的读音相差极远,因此,可以先排除形声字。进一步分析“人”与“戈”之间的关系。“戈”是武器,
33、“戈人”的意思就是用戈 击杀人,这与刺杀的意义正合,所以“伐”是会意字,它的本义是刺杀。战场上杀敌有功,引申有功劳的意义,由功劳的意义又引申出夸功、夸耀的意义。由刺杀这 种动作又引申出敲击、砍斫、征讨等意义。 又如“景”有下列意义: 日光。日出天而耀景,露下地而腾文。耀:闪耀。露:露水。文:文彩,今写作“纹”。“耀”和“腾”都是使动用法。 大。景山与京。京:土丘。 影。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砍断树干作兵器,举起竹竿作旗帜,天下的人象云彩一样地聚集起来,象响声一样迅速地追随着他,背着干粮,象影子一样跟随他,六国的豪杰就一起行动,消灭了秦国的嬴族
34、。 景色。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并:合并在一起。 “景”音jng,与“日”的读音不同,而与“京”的读音同而“日”与“京”在意义上又没有联系,所以“景”是形声字,从“日”、“京”声。 又如“伍”常见有四个义项: 军队的编制单位,五人为伍。为鱼丽之阵,先偏后伍,伍承弥缝。摆开了名为鱼丽的阵势,前如偏,后有伍,五承偏,弥补偏的空隙。 户籍以五家为伍。五户为伍,以首为长。 行列。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您的战士一天之中多次离开他的队伍,那么您赶不赶他走? 同伙的人。生乃与樊哙等为伍!你竟与樊哙等人在一起。 “伍”与“五”同音,可以首先考虑是形声字,从“人”,“五”声。进一步分析“人”与“
35、五”的关系,“五人为伍”与第一个意义吻合,由此可确定“伍”是会意兼形声字,作为军队编制单位的“伍”是它的本义,其他都是引申义。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在一般情况下,分析了会意字的形义之后,马上就可以确定词的本义。但形声字则不同,要确定形声字的本义,必须根据形声字的形符 所表示的意义范畴、通过进一步分析词的各种意义的引申关系来确定。例如“景”字的形符是“日”,在四个义项中,日光是各种意义产生的本源,是词义引申的起 点,所以日光是“景”的本义,其他都是引申义。阳光普照,博大无比,引申有“大”的意义。有光就有影,有光才能有景,所以引申出“影子”、“风景”等意 义。 分析词义引申关系确定词义时,常常
36、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有的词义引申关系并不明显,这就需要结合词义产生的先后词义的时代特点来考察。例如“赂”有下列意义: 财物。货赂将甚厚财物将特别丰富。 赠送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没利朝也。那北面是大月氏、康居等国,军队强大,可以用赠送财物施之以利的办法使他们来朝拜。遗:赠。 奉送。争着割地赂秦。争着割地奉送给秦国。 “赂”是形声字,从“贝”、“各”声。从“贝”与财物有关,但义项、均与财物有关,哪个是本义呢?从义项本身难以确定,但从词义产生先后看,财 物的意义出现较早是本义,用作动词则有赠送财物的意义,泛指赠送物品都叫“赂”。贿赂是特指为达到某种不正当目的而而赠送财物,
37、也是引申义,只是词义褒贬 色彩变了。 五 汉字的形义关系是复杂的,在运用分析字形的方法,掌握词的本义时,尤其要注意两种情况: 1、甲骨文中一些合体字的意义是通过字形象出来的。例如“宠”,龙在房子里,象征尊宠。“恭”,甲骨文的形体是双手捧龙,象征恭敬。唐兰先生把这种结构 叫作“象意字”。这些象意字在楷书形体上已经看不出意义所在了,字的构件之间的意义也很难连缀起来,在这时,最好通过有关工具书,结合古文字字形来分析,否则就容易误解。例如“美”有下列意义: 味美。香美脆味。 美丽。娶妻而美。 好、善。好蔽美而称恶。蔽:遮掩。称:宣扬。 赞美。今有美尧、舜、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如果有人在当今的时代赞美尧、舜、禹、汤、武治世方法的,一定会被新的圣人耻笑。 “美”,甲骨文的形体象人戴个羊角,这个形象表示了先民关于“美”的概念。据此,“美”的本义是美丽,引申为好、善、赞美、味美等意义,这是自然的。如果按照“羊大为美”来会意,“味美”就可以是本义,但为何从味美引申出美丽的意义,就很难理解了。 2、假借字的意义与形体毫无关联,分析这类词的本义时,只能依据词义引申的关系,而字形分析的方法对假借字形义是不适用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55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