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风衣和雨衣.docx
《古代的风衣和雨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的风衣和雨衣.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的风衣和雨衣 古人外出时遇有风雪,也穿风衣和雨衣。 雨衣的出现比风衣要早。从文献记载来看,早在周代,人们已使用起雨衣。最早的雨衣为草制品,名蓑,又称蓑衣。诗经小雅无羊: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汉毛亨注释:蓑,所以备雨;笠,所以御暑。 玉篇草部:蓑,草衣也。芒草虽为贱物,轻易可得,但在很长时期内,人们并没有掌握比它更适宜于制作雨衣的材料,所以不分尊卑,外出遇雨,都穿这种蓑衣。北齐刘昼在新论一书中阐述适才这个理论时,曾将蓑衣和貂狐袭服进行对比,他认为就这两者本身的质量来说,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实用性方面,蓑衣自有它优势,裘服还比不上它。说得非常辩证。他的原话是:紫貂白狐,制以为袭,郁若庆云,皎如
2、荆玉,此毳衣之美也;压菅苍蒯,编以蓑芒,叶微踈垒,黥若朽穰,此卉服之恶也。袭蓑虽异,被服实同;美恶虽殊;适用则均。今处绣户洞房,则蓑不如裘;被雪沐雨,则裘不如蓑。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又发现了多种可用作雨衣的材料,但蓑衣并没有被淘汰,尤以农夫、渔人所用为多,历代诗文中存不少描写。如唐崔道融田上诗:两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张志和渔父词: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形象地刻划出古代劳动人民不畏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情景。 编制蓑衣的材料,主要是蓑草,这种草的表皮比较光滑,本身又呈空心状,所以用它来制作雨衣,雨水不容易渗透。唐许浑村舍诗:自剪青莎织雨衣,南峰烟火是柴扉。宋杨
3、朴莎衣诗:软 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说的都是这种蓑衣。罗愿尔雅翼说得更加明白:莎草,可为衣,以御雨,今人谓之蓑衣。 比蓑衣进一步的雨衣,是用丝绢一类纺织品涂上油以后做成的。因称油衣、油帔。晋书桓玄传:(刘)裕至蒋山,使赢弱贯油帔登山,分张旗帜,数道并前。 隋书炀帝纪:上尤自矫饰,当时称为仁孝,尝观猎遇雨,左右进油衣。说的都是这种雨衣。当时所用的油,叫黄油,也就是现在的桐油。资治通鉴齐和帝中兴元年:稷召尚书右仆射王亮等列坐殿前西钟下,令百僚署栈,以黄油裹东昏首。元胡三省注:黄绢施油,可以御雨,谓之黄油。因为浸涂之后的丝绢都呈黄色,宛如琥珀之色,所以后来就将
4、这种油衣称之为琥珀衫。如宋人陶谷清异录称:张崇帅庐,在镇不法,酷于聚敛,从者数千人,出遇雨雪,众顶莲花帽,琥珀衫。所费油绢不知纪极,市人称曰雨仙。 除莎草、油绢外,古代雨衣还有用粗麻、棕丝等材料制成的。 北齐书文苑传中有首戴萌蒲,身衣緼袯之语,这里的緼袯,就是指粗麻制成的雨衣。棕丝是棕榈树皮上的一种纤维,经过加工,整理,也可以编织成雨衣,俗谓棕衣。唐韦应物寄庐山棕衣居士诗:兀兀山行无处归,山中猛虎识棕衣。即指此。也有称棕蓑衣的,如明会典计赃时估:棕蓑衣一件,三十贯。与此类似的材料,还有油葵叶,也非常适宜制作雨衣。清李调元南越笔记中就有详细记载:油葵生阳江恩平大山中,树如蒲葵,叶稍柔,亦曰柔葵,
5、取以作蓑,御雨耐久。谚曰:蒲葵为扇油葵蓑,家仲二葵得利多。不过这种雨衣仍以农夫、渔人所著为多,士宦之家的雨衣,则多用油绢来制作,取其质轻。 明代以后,雨衣的制作日益考究,所用材料也有多种。如宫廷内臣所穿雨衣,据刘若愚明宫史记:用玉色深蓝官绿杭紬或好绢,油为之,先年亦有蚕茧纸为之,今无矣。有斗钵式者,有道袍式加褂者。御前大臣值穿红之日,有红雨衣、彩画蟒龙方补为贴里式者。贵族男女的雨衣,则用一种柔软而不渗水的高级玉草编织而成,取名为玉针蓑。 红楼梦中的贵族公子贾宝玉,就穿这种雨衣。该书45回写道:只见宝玉头上戴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黛玉不觉笑道:那里来的这么个渔翁?,黛玉又看那蓑衣斗笠不是寻常
6、市卖的,十分细致轻巧,因说道:是什么草编的?怪道穿上不像那刺猾似的。,宝玉道:这三样都是北静王送的,他闲常下雨时,在家里也是这样。你喜欢这个,我也弄一套来送你。又49回,写宝玉和众姐妹约好到芦雪庭观雪景吟诗,宝玉只穿一件茄色哆罗呢狐狸皮袄,罩一件海龙小鹰膀褂子,束了腰,披上玉针裹,带了金藤笠,登上沙棠屐,忙忙的往芦雪庭来。 据徐珂清碑类钞记载,清代还有一种雨衣,以一种名叫多罗的树叶编织而成,取名谓多罗皮雨衣:多罗,蒙古树名,其精者编作雨衣,轻巧便捷,入水不濡,卷之一手可握,每套值银二百余。 清代帝王百官所穿的雨衣,有严格的制度规定,只有皇帝可用黄色;皇子以下,包括民公、侯、伯、子、文武一品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 风衣 雨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55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