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哀祭文.docx
《古代的哀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的哀祭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的哀祭文古代的哀祭文 在古代,人们产生万物皆有灵观念的同时,也就出现了祭祀。当时祭祀天地山川,往往有祝祷性的文字,称作祭文、祈文或祝文。明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中指出:“古之祭祀,止于告飨而已”,其文并无哀伤之意,与后代的哀祭文是两码事。而专门用来追念哀悼亲友丧葬的文字,古人常用的形式是诗歌。春秋之际,诗经中的凯风、葛生、黄鸟、蓼莪等哀诗,悲切伤痛,传诵于黄河流域。战国以下,屈原的九歌、宋玉的招魂、景差的大招等祭歌,缠绵悱恻,流播于江汉之滨。到了两汉,又有薤露、蒿里等挽歌,哀音纤徐,声绕闾里。所以清代姚鼐在古文辞类纂序目中曾说:“哀祭类者,诗有颂,风有黄鸟、二子乘舟,皆其原也。” 古代以散文
2、形式出现的哀祭文,最早见于尚书中的周书金縢: 惟尔元孙某,遗厉虐疾。若尔三王,是有丕子之责干天,以旦代某之身。 写周武王病笃,周公旦祷于三王,请以身代,史官纳其祝册于金縢之匮中。虽仍属于祭天祈祷之词,但毕竟悬念生死,情切骨肉,可视为哀祭散文的萌芽之作。其后,周代统治者为了巩固其宗法礼教制度,特别重视厚葬,王公贵族卿大夫死后,都要在祖庙前举行祭奠仪式,由史官宣读诔辞,以表彰死者功绩,并确定其谥号。儒家又把此种仪礼伦理化、规范化,使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礼教的重要组成- 1 - 部分。据周礼郑玄注称:“诔者,累也,累列生时行迹,读之以作谥。”诔也就成为古代哀祭文的早期形式。同时礼记曾子问中还规定“
3、贱不诔贵,幼不诔长”,又给它打上了明显的封建等级烙印。最早的诔,据檀弓所载为鲁庄公诔县贲父、卜国,认为“士之有诔,自此始也”。但只有记事,而无诔辞。现存最早的诔辞,为左传哀公十六年所载鲁哀公的孔子诔: 旻天不吊,不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全文虽只短短数语,但词哀情切,体现了“祭奠之楷,宜恭且哀”的抒情特征。因诔辞必经宣读,其中“呜呼哀哉”的呼号语,就被以后哀祭文所广泛套用。 两汉之间,扬雄的元后诔、杜笃的大司马吴公诔、傅毅的明帝诔、张衡的司空陈公诔、蔡邕的济北相崔君夫人诔、卢植的郦文胜诔等诔辞先后出现,盛极一时。其体例大致为:“选言录行,传体而颂文,荣始而
4、哀终。论其人也,暖乎若可觌;道其哀也,凄焉如可伤。”也就是前列小传,记叙死者生平,表示颂扬之意;后写四言诔辞,称誉死者荣耀,寄托哀悼之思。前者为散体,后者为韵体,从而开两千多年来哀祭文韵散结合之先例。与此同时,由辞赋派生出来的哀辞、吊文,由颂神式祝辞衍生出来的散体哀祭文也相继出现。哀、吊两体从文辞上说,要求“情主于伤痛,而辞穷乎爱惜”。一般都前有序言,后有韵语,与诔辞近似。所不同的是早期哀辞“率以施于- 2 - 童弱夭折、不以寿终者”。如曹植的金瓠哀辞,悼念他十九岁天折的女儿: 在襁褓而抚育,向孩笑而未言,不终年而夭绝,何见罚于皇天,信吾罪之所招,悲弱子之无愆。去父母之怀抱,灭微骸于粪土。 哀
5、痛伤悼之情,溢于言表。吊文则内容广泛,为古代群众性的哀悼文体。如贾谊的吊屈原文: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汩罗。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呼哀哉兮,逢时不祥。鸾风伏窜兮,鸱鸮翱翔。阘葺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以屈原自喻,借悲悼屈原面抒发自己受贬冷落的愤懑之情。此外,还有班婕妤的自悼赋,吊影自怜,哀顽凄艳,为后来自祭文的滥觞;杜笃的吊比干文,仅“敬申吊于比干,寄长怀于尺牍”两个偶句,可算是古代挽联的最初形式了。至于哀悼性的散体祭文,首推汉光武帝的临吊侯霸诏: 惟霸积善清洁,视事九年,汉家旧制,丞相拜日,封为列侯。朕以军师暴露,功臣未封,缘忠臣之
6、义,不欲相逾,未及爵命,奄然而终。呜呼哀哉! 此为*文牍。见于私人文翰的,则有曹操的祭桥公文: 故太尉桥公,诞敷明德,泛爱博容。国念明训,士思令谟。灵幽体翳,邈哉晞矣。吾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顽鄙之姿,为大君子所纳。增荣益观,皆由奖助,犹仲尼称不如颜渊,李生之厚叹贾复。士死知己,怀此无忘。又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 3 - 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乎?匪谓灵忿,能贻己疾,旧怀惟顾,念之凄怆。奉命东征,屯次乡里,北望贵土,乃心陵墓。裁致薄奠,公其尚飨! 此为正式以“祭文”命名的开始,内容专以悼念死者为主,且追述“临时戏笑
7、之言”,收尾又使用“尚飨”一词。这种写法,打破了以往常规,逐渐为社会各阶层所使用,而成为后代祭文的基本形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思想解放,文学观念加强,哀祭文除为王公贵族歌功颂德之外,也出现了一些悼念骨肉、悲痛身世的至情文字,大大增强了这一文体的抒情气息。这一时期的名篇,诔辞有曹植的王仲宣诔、阮籍的孔子诔、潘岳的马督诔、颜延之的陶征士诔等;哀辞有上述曹植的金瓠哀辞以及陆机的吴大司马陆公少女哀辞等;吊文有祢衡的吊张衡文、王粲的吊夷齐文、李充的吊嵇中散文、陆机的吊魏武帝文;祭文有王珣的祭徐聘士文、陶潜的自祭文、王僧达的祭颜光禄文、孔稚圭的祭外兄张长史文、刘令娴的祭夫徐悱文等;还有用辞赋体写的
8、哀悼文,如曹植的慰子赋、潘岳的悼亡赋、江淹的伤爱子赋、庾信的哀江南赋等。在这些各体具备的作品中,与前代相比,亦有所不同。其表现在内容上的,因本期战争迭起,叛篡频见,统治者在夺得权位后,多思正名以自固,故出现了以*文告形式书写的哀策文。如曹丕的武帝哀策文、王珣的孝武帝哀策文等,实为古“诔”与哀辞的混合体。而一般知识分子,则感时- 4 - 伤世,或托古喻今,对人生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情绪。如陆机的吊魏武帝文: 悲夫!爱有大而必失,恶有甚而必得,知慧不能去其恶,威力不能全其爱,故前识所不用心,而圣人罕言焉。若乃柔情累于外物,留曲念于闺房,亦贤俊之所宜废乎! 祭吊像曹操这样不可一世的人物,本可慷慨陈词,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 祭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354940.html